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芩提取物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及药效的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黄芩提取物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及药效的动态变化规律,探寻确定合理提取工艺的研究思路。方法: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芩提取物制备工艺制备4个中间产物,分别记为水提物(样1),第1次酸沉产物(样2),醇沉精制后产物(样3)和第2次酸沉产物(样4),分别测定以上4个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及其解热、抗炎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双变量相关分析考察成分与药效的相关性。结果:酸沉精制能明显提高黄芩提取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但醇沉精制对提高这5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样1对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试验的解热效应最强,样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样3和样4的解热抗炎作用有所减弱,即进一步的纯化精制存在功效损失。黄芩苷与体温升高值、耳肿胀率和足肿胀率的灰色关联系数分别为0.78,0.81和0.70,双变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848和0.819,均为5种成分中的最大值,说明黄芩苷对药效的影响最大;此外,除黄芩苷外,其他4种成分与体温升高值、耳及足肿胀率的双变量相关系数为负值(解热效应中的黄芩素除外),提示提高其他4种成分的含量有利于增强提取物的解热抗炎效果。结论:虽然黄芩苷对黄芩提取物药效的影响最大,但也不是该成分含量越高越好,且增加除黄芩苷外的其他成分的含量有利于提高该提取物的整体解热抗炎效果。黄芩提取物解热抗炎作用是多种成分的综合效应,在确定制备工艺时应综合考虑多种成分对药效的影响,避免过度纯化造成功效损失。  相似文献   

2.
川芎中藁本内酯对照品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川芎的对照品藁本内酯的制备。方法从川芎药材提取挥发油,从挥发油中分离、制备对照品,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氢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从川芎成分中筛选出藁本内酯对照品。结论该对照品可作为控制川芎质量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砂仁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提取时间、浸泡时间、溶剂量、粉碎度为因素,考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气-质联用仪分析样品中挥发油的成分,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加权和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研究4个因素与挥发油的关系.结果 以砂仁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450 min,水量182ml,浸泡时间21 min,药材粒度为原药材;以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为指标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时间445 min,水量191 ml,浸泡时间22 min,药材粒度为原药材.并且从提取物中分离出43个可识别峰,共鉴定42个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樟脑、柠檬烯、合成右旋龙脑、莰烯、龙脑.结论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砂仁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为砂仁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黄芩提取物的主要药效作用。方法 :采用 4个产地 (河北围场、山东胶南、陕西黄龙与太白 )黄芩的 70 %乙醇提取物进行药效研究。指标包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种常见病菌的抑制作用 ,对二甲苯致耳廓炎症的影响 ,对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的影响 ,对鲜酵母致热的解热作用 ,对戊巴比妥纳催眠作用及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 :各产地黄芩均表现了抑菌、抗炎、解热与镇静的药效。结论 :作为道地药材的围场黄芩 ,在抗炎、解热等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安息香药材中分离香脂酸类成分,并进行鉴定和初步的药效研究。方法:安息香药材采用95%乙醇提取,柱色谱方法结合制备型HPLC纯化,氢谱、碳谱及文献鉴定分离的化合物,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从安息香药材中分离得到的成分鉴定为苯甲酸松柏酯;药效实验表明其与安息香药材有着相似功效,均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脑内依文思蓝含量及对D-氨基半乳糖敏化小鼠内毒素致死性攻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苯甲酸松柏酯为安息香中重要的总香脂酸酯类成分,与安息香生药药效有着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常规煎药法,对于矿石、贝壳、角甲类药材及其它药效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饮片,应先煎30min后入余药;对于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以及药效成分易水解破坏的药材饮片,应在煎毕前10~15min后下入煎。先煎与后下操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单味药或某几味药先煎,浪费能源及时间。(2)须后下的干燥  相似文献   

7.
余姣  陈娇  周文杰  杨荣平 《中草药》2016,47(20):3632-3638
目的确立小儿温热口服液(XWOL)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通过镇痛、抗炎、解热药效学实验初选提取工艺路线,再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鱼腥草等药材挥发油提取的影响;以连翘苷、黄芩苷的提取率及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水提工艺。结果XWOL最佳提取工艺路线为鱼腥草等药材加入1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6 h,收集挥发油及水煎液,药渣与黄芩等药材加入13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80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8.
川芎、杭黄菊药材单提与合提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川芎药材、杭黄菊药材及川芎菊花复方提取物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方法:使用气质联用(GC-MS)对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鉴定出川芎挥发油中的13个成分;杭黄菊挥发油中的10个成分;合提物挥发油中的14个成分。结论:药材的单独提取与复方合提其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清热泻火组干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功效成分。方法:通过拆方配伍分析及多指标平行比较,选出清热泻火组进行功效成分研究。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将各提取物的HPLC图谱信息与其对应的药效学数据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计算药效贡献率,筛选出贡献最大的功效成分。结果:各组提取物对ALI大鼠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以50%乙醇提取物对蛋白浓度和肺湿干比干预作用最强。谱-效分析西红花苷-1药效贡献率最大。结论:西红花苷-1可能是清瘟败毒饮干预内毒素性ALI大鼠的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东方病毒清胶囊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采用镇痛、解热等药效学指标和挥发油量、黄芩甙量、总黄酮量、总固形物量等理化指标,对东方病毒清胶囊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将方中芳香性药材有用蒸馏法收集挥发油,其药渣与方中非芳香性药材合并煎煮,提取液经冷藏,离心后进行超滤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Qua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 or herbal medicines (HM) are being more and mo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there are also some researches on correlating fingerprints of CHM to their efficacy. Multi-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s together with fingerprints are considered potential useful tools to select candidate herbal drugs from extracts of herbs in pharmacological/bio-prospecting investigations.

Aim of the study

To explore a strategy for evaluating efficacy strength of CHM samples based on their spectra fingerprints and validate it.

Methodology

Radix bupleuri (RB), a typic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for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and Flos lonicerae (FL), Fructus forsythiae (FF), and Radix isatidis (RI) that are widely applied Chinese herbs for heat 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were selected as herbal sources. The aqueous extracts, volatile oils and mixtures of the extracts and oils of the four herbs, plus Ibuprofen suspension (IS), Shuanghuanglian oral liquid (SHL), mixture of SHL and the volatile oils of FL and FF, were used for subject samples to do antipyretic experiments on rats. Ultraviolet spectra were used as the spectra fingerprints to represent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pl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 were adopted as evaluation tools to establis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armacological and spectra data, from which a spectral index for evaluating antipyretic effects of CHM samples was constructed. Furthermore, four compound samples were designed by mixing 50% volatile oils and 50% aqueous extracts of the four herbs with different ratios to validate the strategy.

Results

Efficacy sequence of the 15 calibrating and 4 validating CHM samples, defined by the first canonical correlative variable U1 of their UV spectra,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given by 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Conclusions

The strategy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evaluate efficacy strength of CHM and helpful for screening candidate herbal drugs from different herbs or prepared by different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2.
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对53味清热类中药对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的聚类分析,了解它们抑菌效果的差异,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药敏纸片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和液体培养测定吸光度(A)确定中药的抑菌效果。结果:聚类分析表明清热中药抑制绿脓杆菌效果的类群与传统分类存在不一致现象。结论:临床上对于防治绿脓杆菌的感染,可选用赤芍、胡黄连、黄连、蒲公英、丝瓜络、黄芩、密蒙花等清热类中药。  相似文献   

13.
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药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道地与非道地黄芩的解热和抗炎作用,为对道地药材的药性特征认识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致小鼠发热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评价不同产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对酵母致热模型体温均有抑制作用,道地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在61% ~53%,非道地黄芩在53% ~43%,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对体温的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10个产地的道地与非道地黄芩均有抑制鼠耳肿胀作用,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73% ~ 54%,非道地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在53%~ 34%,其中6个道地产区黄芩的肿胀抑制率均优于4个非道地产区.道地性排序分析表明,古代道地与现代道地黄芩的解热、抗炎作用均优于非道地黄芩,现代道地黄芩解热、抗炎作用强于古代道地黄芩.结论:不同产地黄芩均有解热、抗炎的作用,但作用强度不同,道地产区黄芩优于非道地产区黄芩,表明黄芩具有一定的道地性.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热证"药-证对应"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证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分析其对应的分子网络及药物靶标网络,初步探讨“药-证对应”的机制.综合运用定向文本挖掘、PubChem小分子化合物数据库检索、临床典型热证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基因组学检测以及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网络构建等研究方法.通过定向文本挖掘,筛选出治疗RA热证的常用中药:黄柏、知母、苍术及牛膝4味中药.通过检索PubChem数据库,找到RA热证的对证中药共有靶蛋白123个.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得到RA热证与正常人比较的差异基因21个.通过IPA软件分别构建RA热证和对证中药靶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网络.两个网络共有4条相同的生物学通路: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信号通路,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辅助T细胞中的CD28信号通路.这些细胞免疫反应相关的生物学通路,共同干预了细胞存活、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等细胞生命活动.结果表明:RA热证的分子网络和对证中药靶点的分子网络所涉及的共同的生物学通路:GM-CSF信号通路,CTLA4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辅助T细胞中的CD28信号通路可能就是对证中药治疗RA热证“药-证对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个快速鉴别区分鬼臼、龙胆、威灵仙的分析方法。方法:以鬼臼所含毒成分为分析对象,选择适宜的HPLC条件,建立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考察。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重现性与复现性;鬼臼指纹图谱与威灵仙、龙胆HPLC图谱截然不同。结论: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简便快速地鉴别区分鬼臼(桃儿七)、龙胆、威灵仙,并可用于不同来源鬼臼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的抗炎、解热作用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它们的药效。方法: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栽培黄芩与野生黄芩的抗炎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法比较其解热作用;采用碳廓清实验比较其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均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降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的体温、提高小鼠碳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值。结论:栽培黄芩和野生黄芩都具有抗炎、解热作用,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药效学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为栽培黄芩代替野生黄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与传统方式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与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观察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酵母致热大鼠模型,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的解热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苦参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小鼠耳肿胀度,但以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各剂量组抑制率均40%。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3个剂量均能降低发热大鼠体温,且作用时间可持续4 h,解热作用优于传统加工的苦参饮片。一体化加工苦参饮片中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5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苦参饮片,其总量约为传统苦参饮片的1.3倍。结论: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方式生产的苦参饮片在抗炎及解热等主要功效方面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且一体化加工方式从源头规范了苦参的饮片生产,在确保饮片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了生产周期,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药饮片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了不同批次的没食子药材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25批没食子进行了研究,为没食子药材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不同批次没食子药材红外光谱,利用OMNIC软件对25批没食子药材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等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2016进行正态分布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没食子药材成分质量的标志性波数。结果:对25批没食子药材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932 7~0.995 6。二阶导数图谱可以分离出原光谱中的一些相互重叠的吸收峰。正态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广西来源与安徽来源没食子药材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广西、广东与伊朗哈吉阿巴德来源没食子药材样品质量相近。聚类分析表明,25批没食子药材在10~15个组间的间距下可以聚成4类。主成分分析发现,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9.565%;广西来源没食子药材的综合得分最高,安徽来源没食子药材的综合得分最低。正交偏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复方丹参片(滴丸)紫外吸收光谱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估UV吸收光谱在复方丹参片(滴丸)的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价值。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滴丸,以及其他不同品种中成药的UV吸收光谱(以水为溶剂)。对药物的UV吸收光谱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各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表,并依据表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R)和ΔR(Pearson's R与它的镜像位置值的绝对差值)对光谱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结果:相同厂家不同批号产品之间的UV吸收光谱的R=0.997~0.9999,光谱相似性极高;而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R=0.92~0.997,ΔR<0.02,光谱相似性较高;与复方丹参片(滴丸)的UV吸收光谱相比,其他中成药光谱的R=0.25~0.98,ΔR>0.02,光谱相似性低。结论:UV吸收光谱可以用于复方丹参片(滴丸)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