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PLT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和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的整理和查阅,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全血和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红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结论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后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在输注全血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是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输血不良反应99例的回顾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日华 《广西医学》2008,30(12):1900-1902
输血在临床可作为治疗或辅助性治疗的重要手段[1],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几乎不存在完全同型的血液成分,因此输血可能使受血者发生各种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输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输血的重点已从采供血环节转移到医院临床输血方面.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是了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现将我院2005年以来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包福德  严仲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68-1369
目的调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输血机制。方法通过实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2006—2008年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输血史、血液品种和疾病种类呈相关性,与血型无关。不良反应中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最高,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4.8%,其次为过敏反应。结论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更新陈旧的输血观念,运用科学输血技术,大力提倡成分输血,能降低输血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前,输血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患者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 一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变态反应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进行浅析,并对这些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进行了浅述.  相似文献   

7.
胡佳林  周浩锋 《重庆医学》2018,(8):1068-1069
目的 了解医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更加合理用血、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涪陵中心医院2012-2015年输血病例24408例,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为准对其进行统计.结果 医院4年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14例,反应率为0.88%.各种血液成分中,以冰冻血浆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其次为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最低.所有反应中过敏反应最多,其次为发热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随年龄段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不同血型、性别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疗单位应充分认识输血风险,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输血知识培训,提倡自体输血及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8.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丁娟 《中外医疗》2012,31(1):181-181
目的探讨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临床上给予输注全血及输注成分血治疗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调查输注全血治疗18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率5.6%,输注成分血治疗9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2.1%。结果几年来医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达到99·43%。结论输注全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高于输注成分血治疗。应用成分血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的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以节省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0.
黄淑清 《吉林医学》2012,33(13):2853-2854
目的:通过对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输血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上较低。所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中,输注滤白新鲜冰冻血浆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结论:本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原因是在于实现了100%的滤白输血,并通过建立PDCA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科输血特点,探讨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评价我院现阶段血液科住院患者输血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方法护理差错是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风险管理措施:不断强化培训护士技术操作,落实《输血查对制度》;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护理;输血前反复核对患者身份;规范输血技术操作;加强监护;加强薄弱环节管理;落实护理文书制度。结果 2010年2月~2013年12月,白血病240例,住院期间患者共输血4023人次,总输注量14320单位,未发生护理差错、输血传染疾病,发生1例迟发性血栓静脉炎,发生率0.42%。结论血液科住院病人输血护理风险复杂多样,相较于普通科室输血风险更高,风险因素众多,但通过系统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可将风险事件转化为偶然事件,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将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其安全防护.方法 对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新乡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和机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认真防护,迅速有效抢救,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安全防护体系,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常见输血反应,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10337例输血患者的“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出现的不良反应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比例进行分析.结果10337例输血患者中出现45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及过敏反应.结论正确对待成分血存在的输血反应,深入研究成分输血学的临床实践,加强合理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15.
输血作为救治病人的一种重要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因此,输血不良反应理应得到医护人员高度重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执行输血医嘱时,除了要严格遵守护理常规,更要掌握输注不同血液制品发生的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应急护理措施。本文通过对某医院一年的输血反应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对输血护理工作要点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徐敏  王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23-2524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引起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两大类。输注病毒灭活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加强对无偿献血者的教育宣传,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各种血液成分的制备,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确保受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17.
邱芳  朱颖  李海亮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23-123
目的针对近年来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原因,尽量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切实保障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64.5%,其次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11.8%,溶血反应占1.5%,血小板输注无效占22.2%。结论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科学合理用血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由于血液的复杂性,输血又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要充分权衡输血的利与弊,决不滥用、误用血液,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输血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实验组,并在此时间段选择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0例,即对照组。对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同时分析其具体影响因素。结果:在实验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未见溶血性反应、其他反应等。当对两组患者进行输血类型与输血次数、输血时间进行对比时,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其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可有效减少临床输血发生的不良反应几率。  相似文献   

19.
我站自1996年实行输血管理“三统一”制度(即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以来,至今站成分室已制备洗涤红细胞共154.5个单位(200ml为一个单位),到目前为止,各医院尚无一例因使用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而发生不良反应。现将我们制备及应用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20.
100%实行自细胞去除正在成为新的国际输血标准。随着临床输血观念的改变及对输血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提高,我院从2000年起全面实施用于临床的血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减少了与白细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输血安全。1监控血液去除白细胞的全过程1.1严把滤器质量关 选用三证齐全的国产南京赛尔金的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并定期进行质控测试。1.2场所控制 依据《血站基本标准》建立有效控制工作环境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