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是著名的毒性药物,该药的副作用已有专门论述。但至今尚未见到有关对抗其副作用的报道。笔者于1991年6月~1992年2月,用本所研制的“消风病”——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片。(每片含提取物20mg)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门诊病人5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了观察,并根据中医辨证,选用中药以对抗之,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部位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Kedde显色法,检测雷公藤中总二萜内酯的含量;采用重量法,检测雷公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比较了8批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总二萜内酯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其中河南产雷公藤(批号:080706)总二萜内酯含量最高,四川产雷公藤(批号:081030,081031)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的雷公藤.结论 不同产地、来源雷公藤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在临床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在含雷公藤的复方制剂生产中应建立药材检测的可控标准.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又名莽草、黄藤根、莱虫药、断肠草等,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已有悠久的历史。雷公藤泛指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 Hook f.)植物的根及根茎。自60年代末发现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后;此药开始受到重视,其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的提取等项研究也日益广泛。目前已从雷公藤中提取出的多种化学成分中主要有效的是雷公藤生物碱、二萜、三萜及甙类化合物。临床证明雷公藤水煎剂及多种提取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肾炎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若得不到及时诊治,其致残率极高。雷公藤内酯醇是雷公藤主要成分之一,其药理活性最高,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期疗效很高。笔者以往的研究表明[1]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MCP-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但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组织细胞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如何,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基础上,通过应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内酯醇,观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病变组织细胞趋化因子MCP-1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性…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公藤叶与根主要有效成分的比较李汉保,王玉玺,徐学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雷公藤的根因具有抗炎免疫作用而被广泛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等与免疫有关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在抗排斥、抗肿瘤方面也显示出诱人的前景。雷公藤为多年生小灌木,生长缓慢,随着适应症的增加,将加剧资源的匮乏。而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因种种原因尚未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资源问题,我们以活性最强的环氧二萜内酯类成分为指标,将....  相似文献   

6.
Kedde比色法测定复方雷公藤片中总内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雷公藤片是由雷公藤提取物和蒿甲醚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药效成分为环氧二萜内酯类、三萜内酯类等总内酯成分[1].该内酯成分大多含有α,β-不饱和内酯环结构,而Kedde反应常用于含有这一结构物质的定性鉴别.其反应原理是在碱性溶液中,内酯环上的不饱和双键转位能形成活性次甲基,形成的次甲基非常活泼,可以和3,5-二硝基苯甲酸等试剂进行缩和反应,氧化生成具有醌式结构的物质而呈紫红色,并在可见光区有特征吸收峰[2].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行之有效的抗风湿中草药,口服剂型较多,但均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报告用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治疗155例RA,有效率92.26%,药物副反应占36.1%。为了保证疗效,减少副作用,我们采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药化室研制的雷公藤滴丸治疗RA,并与雷公藤醋酸乙酯提取物片作了对照观察。 观察方法 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均按美国风湿  相似文献   

8.
类风关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药,为了加强其药效作用,减轻其副作用,我们将雷公藤与益气补肾、祛风活血药组成类风关合剂,观察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并同公认有效的青霉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雷公藤植物研究的日趋深人,其单体成分及生物活性也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广泛的认识。其中,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是从雷公藤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三环氧化物,是迄今研究发现的雷公藤植物活性成分中最具有代表性、免疫抑制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其生物学上的毒性太强。狭窄的治疗窗和强烈的毒副反应使其难以开发利用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3个厂家10个批次的雷公藤多苷提取物中总二萜、总三萜、总生物碱3个有效部位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选择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次碱为对照,雷公藤多苷样品经适当预处理后测定其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结果各样品中,总二萜的含量为(2.33±0.12)~(10.79±0.14)mg/g,总三萜的含量为(72.47±3.48)~(320.64±10.66)mg/g,总生物碱的含量为(269.58±1.27)~(708.01±1.91)mg/g。结论雷公藤多苷的有效部位中,总二萜的含量最低,其次为总三萜,总生物碱的含量最高:在3个厂家的各批次样品中,各有效部位的含量分别相差4.6倍、4.4倍和2.6倍。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甲素(Tri)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中分离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用药后能明显感觉关节肿痛减轻,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其对细胞因子、免疫淋巴细胞、酶类、对核内转录因子NF-B、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对炎症介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阙慧卿  耿莹莹  林绥  李援朝 《中草药》2005,36(11):1624-162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仓、接触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显著性疗效。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雷公藤,本实验将其根皮提取物经溶剂处理,硅胶柱色谱分离,初步得到4种化学成分。经过理化常数、光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数据对照,鉴定了这4个化合物,分别为:雷公藤内酯甲(wilforlideA,Ⅰ)、雷公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Ⅱ)、雷酚新内酯(neotriptophenolide,Ⅲ)、雷公藤醌A(triptoquinonoic acid A,Ⅳ)。化合物Ⅳ首次从雷公藤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火把花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临床观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除了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外尚无较理想的治疗用药,激素虽有疗效,但因其有较大的副作用常不受病人的欢迎,市售的昆明山海棠片疗效较差,雷公藤的副作用较大。我们用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研制的火把花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少,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四所医院病房或门诊病人,采用全国痹证会议制定的标准、及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用药时间在13天以上者共62例。其中男性10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小关节,临床上最常见为手指关节。雷公藤口服治疗类风湿疗效确切,但副作用也非常大,胃肠道严重不适,使患者很难坚持治疗。探讨采用雷公藤导入疗法治疗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片治疗斑秃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片治疗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作者应用雷公藤片治疗10例斑秃,获得满意效果,且疗效迅速,副作用小。但由于病例较少,仅是初探,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的剂型及不良反应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国内某些省称为黄藤。雷公藤近20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炎、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各种皮肤病等。研究表明雷公藤可以抗炎,免疫,抗生育和抗肿瘤,抗菌活性。雷公藤含有生物碱、倍半萜类、二萜、三萜等多种成分,其中二萜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治疗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 ,其根是主要药用部位 ,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双重作用。 6 0年代开始 ,雷公藤的多种有效成份的粗提物、精提物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移植排异等。 1987年 ,来茶云首次报道雷公藤多甙 (T )治疗重型、偏重型小儿哮喘取得良好疗效 〔1〕,激发了对雷公藤多甙等雷公藤提取物在哮喘病方面的临床、基础研究 ,在临床应用雷公藤治疗哮喘也取得了确切疗效 ,且没有 (甚至抵消 )皮质醇类药物的副作用。进入 90年代以来 ,人们通过对雷公藤制剂的不断改进 ,使其疗效不断提高 ,毒副作用相对减少 ,…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叶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的干燥叶。研究证明,叶中含有毒性极大而活性很强的二萜内酯类成分[1],含有生物碱类成分[2],因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活性,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雷公藤多甙以其抗炎及免疫抑制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将1993年元月至1997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75岁。发病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平均时间为3.85年。治疗用雷公藤多甙1~1.5mg·kg~(-1)·d~(-1),分3次口服,配合一般对症治疗,4周为一疗程。疗效结果见表1~2。  相似文献   

20.
穿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敬  王静  高学清 《四川中医》2004,22(6):34-36
目的 :观察穿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应用穿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82例 ,并与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 81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9 0 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1 0 1%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未发现穿藤汤有明显副作用。结论 :临床研究表明 ,穿藤汤安全有效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