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中晚期肝癌386例均分三组进行介入治疗。A组:单纯化疗灌注,B组:化疗灌注 碘化油栓塞,C组:化疗灌注 碘化油栓塞 明胶海绵栓塞。结果:B组疗效优于A组,且有显著差异;C组疗效优于B组,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影响因素:(1)肝功能,(2)肿瘤病理类型及血供情况,(3)门静脉主干瘘和癌栓,(4)门静脉高压,(5)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肺癌并肝转移的联合介入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化疗和/或栓塞术。结果:肺原发灶有效率73.3%(11/15),肝转移灶有效率80.0%(12/15)、肺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灶有效率66.7%(10/15)。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结论: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80例肺癌并肺外转移的介入性治疗。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并伴转移局灶部区域性动脉内药物灌注化疗214次,结果完全缓解(CR)21例(26.25%);部分缓解(PR)33例(41.25%);稳定(S)21例(26.25%);恶化(P)5例(6.25%)。总有效率CR PR S为93.75%。笔者认为,晚期肺癌的介入性治疗,应对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时进行,二者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肺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肺转移瘤的可行性和疗效,并通过碘油示踪阐明微小肺转移瘤的肺动脉供血情况。方法实验采用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血源转移性肺癌模型。分为3组,A组(4只)作为对照组,B组(4只)和C组(6只)为实验组。所有兔均在全麻下分离股静脉,采用3F微导管行选择性左肺动脉灌注治疗:A组灌注生理盐水5ml;B组灌注表阿霉素(2mg/kg)和卡铂(15mg/kg);C组灌注卡铂(15mg/kg),同时将超液态碘油1ml和表阿霉素(2mg/kg)混合配成碘油乳剂透视下缓慢注入行化疗性栓塞术。术后3周全麻下处死所有存活实验兔(12只),剖胸取肺组织,用4%甲醛溶液固定,取材后石蜡包埋,分别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并计算肿瘤体积,比较各组治疗后体积改变。同时,在C组标本中另外取材,冰冻切片下用苏丹Ⅲ染色监测治疗后肿瘤内部碘油沉积情况。结果A组转移瘤平均体积(130.56±9.41)mm3较经介入治疗后B组(69.47±10.00)mm3、C组(19.73±3.54)mm3左肺转移瘤平均体积明显大,而C组左肺转移瘤体积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只兔术中死亡,死亡兔肺转移瘤内均见碘油沉积。另外,化疗栓塞后3周C组转移瘤内仍然可见散在碘油沉积,部分碘油已进入肿瘤实质内。结论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部转移瘤确实可行,有利于控制肺转移瘤。经过碘油脂质染色进一步证实肺动脉参与了转移性肺癌的血供,尤其是参与了早期肺内微小转移结节的供血。随肿瘤结节的不断增大,转移瘤的肺动脉血供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患者颅内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7例初治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接受颅内动脉灌注化疗,以及肺原发肿瘤病灶和颅外转移灶动脉灌注化疗.每4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间隔8周复查头部增强MRI并行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性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7例患者均完成3次以上治疗,其中1例...  相似文献   

6.
应用全身18F-FDG PET/PET-CT为脑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全身18F-FDG PET/PET-CT在脑转移瘤寻找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以脑转移瘤查找原发灶为主诉的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PET-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中57例患者的原发灶位置得到了确诊,原发灶的检出率为85.1%;其中原发性肺癌29例,占50.9%;所有肺癌中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腺癌者共13/29例,占44.8%.除可检出原发灶外,18F-FDG PET/PET-CT全身显像还检出肺转移、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肝转移及其他少见部位的转移灶.与"F-FDG PET-CT相比,单纯的18F-FDG PET图像对肺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仅为10.9%.结论 18F-FDG PET/PET-CT的全身扫描有利于发现原发灶及其他转移灶.  相似文献   

7.
肺癌双重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以及支气管动脉加肺动脉双重灌注化疗 (BAI PAI)对肺癌的疗效。方法 共 6 9例肺癌患者行介入放射治疗 ,其中 38例肺癌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对 31例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造影、双途径灌注化疗。结果 支气管动脉均参与肺癌病灶供血 ,77%肺癌肺动脉参与供血。双重介入治疗有效率 87% ,单纯支气管动脉动脉灌注化疗有效率 6 5.7% ,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Ρ <0 .0 5)。结论 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可提高肺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动脉灌注或 /和栓塞治疗恶性肿瘤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对有明确转移病灶的病例过去多采用全身化疗 ;作者对 46例有转移灶的病例 ,分别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或 /和栓塞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材料 :46例中 ,年龄 3 9~ 70岁 ,平均 5 3岁。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中原发肺癌 14例、肝癌 16例、食管癌 7例、贲门癌 9例。转移病灶位于肺 17例、肝脏 19例、肋骨 4例、椎体 4例、颅脑 2例 ,其中 8例为全身化疗效果不佳而改用局部化疗 ,肝脏癌灶局部化疗后均行碘油与丝裂霉素乳剂栓塞 ,2例肋间动脉…  相似文献   

9.
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途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肺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支气管动脉灌注(BAI)组,15例患者共49个病灶;B组为支气管动脉灌注联合肺动脉灌注(PAI)组,20例患者65个病灶,分别行BAI和BAI PAI,在DSA分为有血供和无血供两种,疗效评价用WHO的评价标准。结果A组总有效率(CR PR)为65.3%(32/49);B组总有效率为61.5%(40/6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转移瘤动脉灌注化疗应以支气管动脉为主。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27例进行性肺癌放射治疗成绩进行了研究,年龄平均60.4岁,男女之比为3.5:1。按UICC分期,Ⅳ期最多,占72%(91/127),Ⅲ期占25%(32/127),以鳞癌最多,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115例作了7个月追踪观察,其中原发灶放疗88例,转移灶治疗27例。原发灶放疗中,原始接受放疗为A组,共47例,经各种化疗后再作放疗者为B组,共17例,放疗+手术14例,再发治疗10例。放疗的原则是前后对穿二野法照射,Ⅲ、Ⅳ期肺癌大部分病例均照射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剂量为10Gy/5次/周,A、B组总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肺癌治疗中单纯卡铂灌注与卡铂灌注加栓寒进行药动学研究,并观察不良反应及疗效,明确灌注加主干栓塞优于单纯灌注.方法 30例中晚期支气管肺癌患者,分为两组,各15例.A组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300 mg(其他药物依病理类型定),灌注后即加明胶海绵栓塞;B组只行单纯灌注.抽取术后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测定血液中铂离子浓度,绘制铂离子时间平均浓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术后反应,检验术前3 d、术后10 d血常规,摄术前3 d及术后1个月X线胸片或CT.结果 ①A、B两组外周血铂离子时间浓度曲线均为单峰逐渐下降的曲线,峰值分别为(2.71±0.09)mg/kg和(4.37 ±0.28)mg/k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UC分别为(23.81±1.82)mg·h/kg和(32.74±5.00)mg·h/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术后化疗反应恶心、呕吐程度较B组轻(P<0.05);A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B组(P<0.05).③术后1个月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与单纯卡铂灌注相比,灌注加主干栓塞可有效提高和保持肿瘤组织内铂浓度,降低外周血中铂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结合灌注化疗治疗周围型肺癌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无水酒精瘤内注射(PAI)并结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1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其中1例单纯PAI治疗后手术切除,对其标本进行了详细的病理组织学研究。余11例均应用PAI结合BAI治疗,治疗有效率100%,显效率81.8%。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周围型肺癌,应用PAI治疗安全有效,但单独应用尚有一定限度,而PAI同时结合BAI治疗既能治疗原发灶,又能控制转移灶,且对大病灶肺癌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Ⅳ期肺癌(PT4)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材料和方法:45例PT4中并肺内转移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全肺叶不张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胸主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同侧胸积液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加胸膜腔内灌注的双介入方法。结果:完全缓解7例,占15.6%;部分缓解13例,占28.9%;无变化20例,占44.4%;有进展5例,占11.1%。结论:双介入治疗PT_4的临床疗效与全身化疗相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全身化疗,这就为Ⅳ期肺癌的治疗另辟了一条途径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相应的靶动脉并行血管造影,明确骨转移灶供血来源,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分别行动脉内灌注化疗.间隔25天~1个月复查X线片、血管造影再次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20例共行56次介入治疗.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软组织肿块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骨性转移灶密度变淡或完全消失,溶骨性转移灶逐渐出现骨增生修复,肿瘤范围缩小,供血动脉变细,血管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PET CT显像用于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 肺癌患者4 6例,其中初诊者35例,治疗后者11例。所有患者皆行1 8F 脱氧葡萄糖(FDG)PET CT显像。图像经图像融合后,进行PET 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①35例肺癌初诊者,肺癌病灶PET CT检出灵敏度10 0 % ,除1例肺泡癌呈双肺弥漫性浓聚外,其他皆表现为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病灶直径介于0 8~9 4cm ,标准摄取值为4 6±1 94。PET所见高代谢病灶与CT所见占位性病变位置及形态基本匹配。PET CT在病灶定性、边界确定、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在区分肺癌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胸腔积液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11例肺癌治疗后患者中,9例双肺未见恶性肿瘤存在,另2例PET CT发现双肺转移。②在转移灶的检出方面,PET CT优于单纯PET和CT ,灵敏度分别为95 2 %、90 4 %、73 8%。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有互补性,PET在小淋巴结转移灶、胸膜转移、骨转移和肾上腺转移检出及定性方面优于CT ,而CT对肺内小转移灶检出优于PET。结论 PET CT显像在肺癌诊断和分期方面优于单纯CT和PE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Ⅳ型肺癌(PT4)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材料和方法:45例PT4中并肺内转移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全肺叶不张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胸主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同侧胸积液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加胸膜腔内灌注的双介入方法。结果:完全缓解7例,占15.6%;部分缓解13例,占28.9%;无变化20例,占44.4%;有进展5例,占11.1%。结论: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双介入疗法治疗晚期肺癌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联合经皮肺穿碘油标记无水乙醇混悬液瘤内注射 (PAI)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细胞学证实的 13例肺癌及 5例肝癌双肺多发转移患者共 32只病灶 ,在电视或CT引导下施行了 5 2次BAI联合 78次PAI治疗 ,其中 1例治疗后行手术肿块切除 ,对其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标本病理表现为肿瘤大面积坏死 ;治疗总有效率为 83.8% ;其 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10 0 %、77.7%、6 1%。结论 BAI联合PAI这一双介入疗法既能治疗原发灶 ,又可控制转移灶 ,且对较大肺癌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叠加作用 ,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兔VX-2肝肿瘤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4只实验兔分为三组,单纯灌注化疗组7只、化疗性栓塞组8只、生理盐水治疗组9只,实验均采用经兔股动脉肝动脉插管方法.分别于介入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行兔肝肿瘤螺旋CT扫描,测量肿瘤大小并观察肿瘤变化情况,计算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后肿瘤的增长率.2周后行兔肝脏病理检查,比较肿瘤生长、肺转移和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情况.结果单纯灌注化疗组、化疗性栓塞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1周平均肿瘤增长率分别为90.88%、75.45%、350.96%.术后2周平均肿瘤增长率分别为283.49%、237.99%、845.43%.2周后化疗栓塞组兔肿瘤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周围肝组织缺血情况明显高于其余2组,肝内肿瘤播散结节和肺转移结节明显少于其余2组,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单纯化疗有一定的疗效,带化疗药物的碘油等栓塞剂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碘油等栓塞剂对正常肝组织有损害作用,应避免或减少其进入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施行了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中9例于灌注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不锈钢圈行髂内动脉或靶血管栓塞。结果:原发瘤体缩小10例,消失2例,大小无变化者4例,肺、胸腹膜及骨盆之转移性病灶均明显好转,其中9例转移灶消失。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晚期妇科肿瘤中有其特殊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支气管灌注化疗(BAI)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的方法、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入选的20例肺癌患者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和B组(氩氦刀联合BAI组),分别行经皮氩氦刀冷冻治疗及氩氦刀+BAI治疗.治疗后4周开始行CT或DSA随访,通过肿瘤区CT值变化、CT灌注成像、实体瘤治疗评价标准及生存期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分析采用Breslow方法,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绘制生存期曲线图.结果 本研究80%(16/20)的病例冰球覆盖率>90%.两组间冰球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值变化(16.73±9.43)Hu,B组(15.29±6.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治疗前后BF、BV、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V差异有统计学(P<0.05).B组疗效优于A组.20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10例,生存期7~20个月,A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为1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存率优于A组.结论 氩氦刀冷冻联合BAI治疗直径>3 cm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氩氦刀.CT灌注成像是评估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疗效的新手段,具有准确、敏感、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