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读片窗     
病例女,41岁,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半年。X平片:T9椎体变扁,椎体及左侧横突可见溶骨性骨破坏,椎旁可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图1)。  相似文献   

2.
病例男,52岁.无明月显诱冈出现左中上腹疼痛伴胸腰酸胀1月余,加重1d入院.无明显咳嗽、潮热、盗汗现象.检查:左中上腹,T9、T10棘突,棘间及双侧椎旁压痛、叩痛阳件,无放射痛,局部尢明显畸形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碱性磷酸酶187IU/L(止常25~90IU/L).铁蛋白972.6ng/ml(正常22~400ng/ml),肾功、CEA、AFP及血常规、尿常规均无异常.双肺末见病灶.胸椎CT扫描:T9椎体及芹侧椎弓、横突呈溶骨性破坏,其间可见骨嵴残留,骨壳不完整,并伴有软组织影充填,左侧脊膜囊神经根受压,考虑恶性骨巨细胞瘤(图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脊柱GCTB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观察6例患者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2例,骶椎2例。2例单椎体受累,分别为累及胸12椎体与腰4椎体,其中胸12椎体处肿瘤侵及椎弓附件及左侧第12肋骨头,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多椎体受累,分别为胸7~8椎体、腰4~5椎体、骶2~4椎体、骶1~3椎体,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MSCT显示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壁变薄,并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4例突破骨皮质向外生长,边缘见骨包壳形成;3例见不规则骨嵴,2例骶骨病变位于骶骨中线两侧未侵及髂骨。MSCT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较明显强化。MRI显示2例单椎体受累者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多椎体受累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混杂信号,病灶占据椎体大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囊性坏死区;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GCTB的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病例男,37岁,发现右颈上部包块10余年,双手麻木无力、双下肢活动不灵2年余。查体右颈部可触及约3cm×3cm包块,压痛(-)。T2水平以下痛觉减弱,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低。颈椎M RI显示:C2~3水平可见一累及椎管内外间隙巨大不规则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信号明显不均,T1W I呈等信号,T2W I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长T1、短T2信号灶。相应椎间孔扩大,椎体受压骨质吸收,脊髓明显受压左移(图1,2)。颈椎CT显示:C2椎体水平右侧颈椎横突骨质膨胀,内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压迫椎体和周围骨质形成硬化缘,并伸入椎管(压迫脊髓)和软…  相似文献   

5.
示教片     
病史:左腿反复疼痛1年,加重并双腿麻木6个月。C T:多个椎体骨松质呈不同程度多发斑片状破坏,边缘尚清晰,椎体骨皮质完整未见破坏,附件未见破坏。T8~T10椎旁见软组织肿块影,C T值为31H U,边缘不规则,并向椎管内生长,硬膜囊受压,邻近肋骨未见破坏。M R I:胸8-10平面椎管内硬膜外  相似文献   

6.
病例 女,64岁,因“左髋部疼痛不适半年余,加重2月”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X线检查(图1)示左股骨转子间局部溶骨性破坏,破坏区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缘模糊,无硬化边,病灶内见散在小片状稍高密度影,未见软组织肿块.ECT全身骨显像(图2):左侧股骨上段局部异常放射性浓聚.  相似文献   

7.
读片窗     
病例男,42岁。6个月前突然出现左膝内侧酸痛,呈持续性、无放射,夜间加重,近1个月疼痛加剧。查体:T36.3℃,左膝肿胀,皮温高,内侧可及5cm×5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触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度受限。血常规正常。CR:左股骨远端斑片状溶骨性骨破坏,内侧髁骨皮质中断,左膝关节软组织明显肿胀(图1)。CT:左股骨远端斑片状溶骨性破坏、骨皮质中断,内侧髁可见病理骨折,髌骨显示骨质破坏,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左膝关节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CT50H u,图2)。M RI:左股骨远端可见限局性骨质破坏,病灶T1W 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 I表现为不均一的高信号,病灶…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8岁,既往体健,因"高处坠落伤后胸腰部疼痛、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6.5h"入院,查体:胸腰段压痛、叩痛明显;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CT示:T9、T10椎体、棘突、双侧横突、T11右侧横突骨折,椎骨内可见多发游离骨性密度影;MRI示:T10椎体变扁呈楔形改变,T9-10脊髓内异常信号.入院初步诊断:(1) T10椎体爆裂骨折并不完全瘫痪;(2) T9横突骨折;(3)T11右侧横突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脊柱软骨肉瘤患者共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4±11.6)岁。颈胸椎、腰椎及骶椎分别为25例、5例和3例,分别占75.8%、15.2%和3%。病变位于脊柱、脊柱旁和椎管内的分别为22例、9例和2例,分别占66.7%、27.3%和6%。19例可见骨破坏,14例骨破坏不明显,分别占57.6%和42.4%。骨破坏位于椎体、附件、椎体和附件均累及的分别占15.1%、27.3%、42.4%。15例肿瘤呈外生性生长,占45.5%,29例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不成比例。24例肿瘤伴钙化,钙化形态多样,呈点状(9例,37.5%)、环状(2例,8%)或不规则形(13例,54.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普通型26例、间叶型5例、透明型1例、去分化型1例。结论:脊柱软骨肉瘤主要位于颈胸椎,腰骶椎少见;伴或不伴骨破坏;肿瘤以椎体和附件均累及多见,位于椎体及椎管内的少见,肿瘤可呈外生性生长,椎旁软组织肿块及钙化的多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9岁.1个月前发现腰背部肿物.查体见右侧腰骶部明显饱满,可触及明显包块,椎旁压痛,腰向左侧旋转有疼痛感,双下肢肌力5级.多层螺旋CT平扫示:右侧腰部竖直肌,内可见大小约3.4 cm×5.8 cm×12.6cm的异常密度影(图1),病灶向上达腰2椎体水平,向下延伸至骶骨后,与周刚组织分界不清,增慢后肿瘤内见多条强化血管影(图2),肿块邻近的腰椎棘突及右侧横突骨质未见异常,诊断:右侧竖脊肌富血供病变,考虑肉瘤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臀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骨及肺转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女,40岁。因“左臀部局限性疼痛5个月,发现包块3个月”入院。X线:双肺纹理增多,双肺门及右下肺可见多发结节影,边缘规则。左股骨上段骨皮质毛糙,边缘欠光整,有骨膜反应,左股骨内份软组织内见圆弧形钙化影,股骨上段软组织明显肿胀,左髋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异常。CT:左侧臀大肌内侧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图1),大小约4.5cm×5.5cm,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坏死,相邻坐骨后下缘可见骨质破坏(图2)。全身骨显像:血池相见左侧股骨处显像剂分布呈“环状”,显像剂摄取明显增高,而右侧股骨基本正常。延迟相见左侧股骨呈“炸面包圈”样改变,周围软组织肿胀,…  相似文献   

12.
病例 女,10岁,以“左胸壁外伤、包块近1个月,包块增大疼痛加重5天”为主诉入院、查体:左胸壁可触及肿物,大小约6cm×6cm×6cm,边界清,质软、实性,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正常.皮温高,肿物活动性差.与胸壁粘连,触痛阳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左侧第6前肋骨质破坏缺失,邻近胸壁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图1),CT平扫:第6前肋骨呈溶骨性破坏.其前方可见类球形软组织密度团块影,  相似文献   

13.
脊柱累及硬膜外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柱硬膜外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CT及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硬膜外的PNET的CT及MRI表现。结果:7例PNET,肿块信号强度不均匀,在T1WI上呈低信号4例、等信号3例,在T2WI上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可见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2例,6例累及椎体或/和附件,CT上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形成较大的椎旁软组织肿块,其中5例从扩大椎间孔向外蔓延,呈哑铃状。结论:脊柱硬膜外PNET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累及椎骨及椎管,伴有椎间孔扩大,形成较椎管内肿物大的椎旁软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14.
女性患儿,13岁,3天前跌伤后感腰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L2~L4椎体棘突间隙处及椎旁软组织轻度压痛,余未见明确异常。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3588μg/L。腰椎CT:L2~L3椎管内见12 mm×9 mm×22 mm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CT值约51 HU,邻近骨质未见破坏。腰椎MRI:L2~L3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10 mm×8 mm×20 mm肿块,边界清,T1WI、T2WI呈均匀等信号(图1A)。  相似文献   

15.
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影像学对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尤文瘤与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为两者的鉴别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尤文瘤和10例骨pPNETs的临床和X、CT及MR资料。结果:尤文瘤的年龄范围10~28岁,平均18.5岁。多以局部疼痛(17?蛐18)伴肿胀(13?蛐18)为主诉,1例以局部肿块为主诉。病变的部位为股骨6例、肱骨4例、锁骨2例,胫骨、腓骨、尺骨、髂骨、骶骨及髋臼各1例。18例X线片中,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11例;10例见软组织肿块;10出现骨膜反应,其中葱皮样骨膜反应3例;病变呈偏侧性6例;一侧骨皮质出现压迹3例。12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不规则骨质增生、密度增高8例;10中有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出现骨膜反应。9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8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呈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中见大小不一的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cm×3cm~3cm×10cm;5例MR增强扫描中,3例呈显著性强化,2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PNETs)年龄范围8~68岁,平均24.4岁。病变的部位为:髂骨3例、肱骨干骺端2例,椎体、椎弓、肩胛骨、骶骨、蝶骨大翼各1例;多以局部疼痛(9?蛐10)伴肿块为(7?蛐10)主诉。X线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未见异常1例;7例见软组织肿块;均未见骨膜反应。7例CT扫描中边界不清的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伴有不规则硬化和轻度膨胀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例,均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形成,2例伴有细小的点状钙化,均未见骨膜反应;10例MRI扫描中,T1WI等信号9例,中等偏高信号1例;T2WI及STIR不均匀中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例;均见软组织肿块形成,肿块的大小为2.5cm×4.0cm~7.5cm×13.0cm;5例MR增强扫描中,2例呈中等度强化,3例呈不均匀显著性强化。结论:和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比较,尤文瘤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以长管骨好发,X线和CT上骨膜反应明显,骨质密度增高多见,MR上其信号改变相似但软组织肿块较小,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病例 女,29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及左下肢放射痛,呈间歇性,经期加重,经期后减轻.手术记录:L3椎体左侧神经根水肿明显,见椎间孔区及椎间孔外局部组织变韧,失去正常肌肉形态,无明显边界.腰椎CT平扫(图1):L3椎体左侧椎间孔区可见不规则形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男 ,6 4岁 ,右肩部骨性包块 10 a余。查体 :右肩关节前上方骨性包块、质硬 ,略凹凸不整 ,无压痛。 X线示右肩胛颈上缘重叠处出现类圆形、鸡蛋大小向上突起的骨性肿块 ,呈蘑菇状 ,周边不规则钙化 (见图 1)。 X线诊断右肩胛骨骨软骨瘤不除外。CT示右肩胛颈前缘不规则骨性突起 ,边缘呈波浪状钙化并连续 ,其内散在点状、环状致密影 ,未见软组织肿块 (见图 2 )。 CT诊断右肩胛骨骨软骨瘤。术后病理证实 :(肩胛骨 )骨软骨瘤。图 1 右肩胛颈上缘蘑菇状骨性突起 ,周边有钙化。图 2 右肩胛颈骨性突起 ,边缘清楚呈波浪状 ,其内分布点…  相似文献   

18.
读片窗     
病例男,73岁,以左侧胸背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无发热,无咳嗽,痰少。吸烟史40年,戒烟4年。继往:陈旧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所见。CT表现:平扫(图1):隆突水平左侧脊柱旁软组织肿物,边缘较光滑、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中心部密度更低,CT值24~40Hu,相邻肋骨小头骨质侵蚀、破坏。增强(图2):肿物推挤胸膜向外移位,与胸膜呈钝角相交,后外侧可见胸膜广泛浸润、增厚。冠状位MPR重建(图3)示第5、6左侧胸椎旁纵行梭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肿物位于胸膜下,向前外方推挤胸膜,且肿物向后经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增强扫描肿块与胸主动脉血管壁分界…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5 9岁。主诉 :左阴囊包块伴疼痛不适 2月余。于 1991年及 1998年二次在浙医一院、嘉兴一院行手术治疗。图 1 左侧额叶软组织肿块 ,CT值为 87Hu ,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肿块向颅内双向突出。图 2 左侧额顶部颅骨呈溶骨性破坏 ,部分颅骨已缺损。手术经过 :左侧腹股沟至右侧阴囊底部可见一大小约2cm× 3cm肿块 ,浸润皮肤及右侧阴囊 ,分离右侧睾丸及精索 ,整块切除右侧阴囊大部皮肤、左侧阴囊皮肤及其内容物。病理诊断 (病理号 :2 185 5 1) :左睾丸肉瘤术后复发。1999年 7月 2 9日诉左侧额顶部可触及包块 4月 ,逐渐增大 ,…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13岁。腰痛 3个月。查体:腰椎僵直,活动受限,腰 4椎体叩痛 (+ )。   X线检查:腰 4椎体右侧溶骨性破坏,并累及右侧椎弓根,相邻椎间隙正常 (图 1)。   CT检查:腰 4椎体呈轻度膨胀性、溶骨性破坏,以右半椎体为主,并累及右侧椎弓根,病灶边缘清楚,形态不规整,无硬化缘。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碎骨片,病变向右突破椎体边缘与腰大肌分界欠清,向后突椎体后缘,轻度压迫硬膜囊 (图 2)。   MRI检查:病变在 T1WI呈稍高信号, T2WI呈高信号,图像信号不均匀,椎体后方与后纵韧带间可见长 T1,长 T2信号软组织影,略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