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常常并存,传统治疗是开腹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如在十二指肠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加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着将免去开腹手术的痛苦。现将本院所行EST加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0例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对胆道结石进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造影/切开术(ERCP/EST)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共1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ERCP/EST,然后行LC65例(A组)。先行LC,然后行ERCP/EST35例(B组)。同时行LC和LCBDE78例(C组)。结果175例患者顺利行LC术,2例因结石过大、1例因缩窄乳头炎而改开腹手术。3组胆管结石取出率分别为96.6%,95.2%和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不同特点,可多种微创外科技术联合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2002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1例。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式(EST)40例,1例中转开腹,LC术后行ERCP及EST4例,LC术中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EST联合LC和LC术中行LCBDE为两种主要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但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方法:64 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采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 及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结果:64例中61 例先行EST 后行LC,3 例LC 术后发现胆总管结石行EST,全部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采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 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对75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Oddis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其中63例患者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4%,无严重并发症。7例十二指肠镜下胆总管结石治疗失败,转开腹手术。5例LC失败,行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结论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术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后,在11:00~12:00位置将乳头切开1.0cm,应用网篮、气囊取出胆总管结石,术后2~5d行LC术。结果:ERCP加EST术取石成功19例,LC术全部成功,1例取石失败原因是结石超过2.0cm且坚硬无法碎石,1例疑十二指肠穿孔放弃取石,1例发生乳头切开处大出血.经剖腹手术止血而治愈。结论:LC术与EST术联合应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尤其是对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者,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先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6.5%.术后胆管炎复发率2.4%,胆道结石复发占总数的2.4%.结论 LC+EST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用EST胆总管取石加LC的微创治疗.方法:对25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通过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果:24例手术成功,避免开腹手术,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改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后痊愈.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用EST胆总管取石加LC治疗,属微创治疗、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方法。因技术及设备的进一步提高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亦逐渐普及。三镜联合(经十二指肠乳头内窥镜逆行胆管胰腺造影(ERCP)及取石(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下取石并胆总管一期缝合)被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使患者免于开腹手术。现将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罹患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47例前瞻性地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治疗。另43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加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结石数目、手术总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和胆总管结石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ERCP/EST+LC组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住院总天数明显缩短(P〈0.01),而住院费用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具有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0.8~1.2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58例,采用LC—CBDE术、EST联合LG术对58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总时间,手术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卓,胆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胰腺炎、肠穿孔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优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度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突肌切开术(ERCP/EST)与腹腔镜胆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行急诊胆囊切除术(LC)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行LCBDE或ERCP/EST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ERCP/EST组和LCBDE组,各52例。观察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LCBDE组患者结石残留率高于ERCP/EST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ERST/EST组(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量、胆漏、切口并发症、肺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失访,9例患者登记信息出现偏差,6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ERCP/EST组中5例患者未获得预期治疗,LCBDE组中4例患者未获得预期治疗。结论 在腹腔镜下行急诊LC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EST的结石残留率低于LCBDE,其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医生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选择罹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56例,其中28例前瞻性地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治疗,另28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加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结石数目、手术总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③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和胆总管结石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ERCP+EST+LC组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P〈0.011),术后并发症明显少(P〈0.01),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有明显增加(P〈0.01)。④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16.
谢建平  辜天慧 《四川医学》2011,32(4):519-52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12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结石直径〈1.2 cm,结石为1~2枚。用针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结果全组50例患者47例行乳头预切开。选择性胆管插管成功47例,取石成功45例,另外3例为巨大憩室内乳头且结石〉1.0 cm,因而放弃。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2例,无出血及胆道感染,开腹手术5例。结论十二指肠镜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0例,根据对患者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每组1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C+LCBDE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ERCP/EST+LC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1 d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3 d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LCBDE组6.67%,ERCP/EST+LC组为8.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短期随访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其中LC+LCBDE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但临床工作中仍需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医院条件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徐秀云  王淑萍 《医学综述》2008,14(19):3024-3025
目的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者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为胆管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胆管残余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②胆管部分狭窄行内镜胆管扩张后置内支架治疗;③胆总管完全横断继以外科手术治疗;④胆漏者行留置鼻胆引流管。结果26例并发症者中,胆管残余结石19例(占76%),结石均予以取出。胆总管部分狭窄2例(占8%),随访半年,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占4%),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占8%),内镜治疗后48h关闭。1例治疗失败,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肌功能不全,经乳头肌切开,症状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管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的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其中LC术前发现的胆总管结石37例,LC术后确诊的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结果】35例LC术前取石成功,胆总管结石完全排出,其中22例在EST后2周内自然排出,8例采用取石网篮取出,5例采用碎石篮先碎石,然后再取出或待其自行排出。LC术前EST未成功2例患者中,1例行LC+术中胆道镜取石成功,1例行开腹手术。LC术后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的1例患者,经过EST切开取石成功。LC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合理选择分次施行ERCP+EST+LC可提高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宁强  马苗苗  汪锦华 《中外医疗》2012,31(36):19-20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的胰胆管造影(即ERCP)与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即EST)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80例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对其施ERCP及EST联合取石手术。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 280例患者中,250例手术成功;取净结石的概率为10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d;并发症2例。结论手术前的充分准备以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提高ERCP/EST相联合取石手术的成功率,并能对手术后各种并发症起到预防作用。2种方法联合有利于减轻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身体造成的创伤,且手术后恢复速度快,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因此,这种手术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