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例1男,2 8岁。因反复上腹痛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半个月入院。伴恶心、纳差、乏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症状。体查:右上腹稍膨隆,轻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肋下三横指,质偏硬。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 4 6.7μmol/L,结合胆红素5 1.0μmol/L,碱性磷酸酶4 0 6U/L,谷丙转氨酶2 1 3U/L,谷氨酰转肽酶7 3 3U/L。甲胎蛋白<2 0μg/L,癌胚抗原3.9μg/L,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淀粉酶1 5 6U/L,尿淀粉酶3 7 6U/L,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B超检查示胆总管囊肿。手术探查见胆总管扩张1 4 0mm×9 0mm×8 0mm,张力较大。打开囊肿见后壁肿块,质…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手术前、后白介素(IL)-18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22例进行有效减黄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研究组)和14例无黄疸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于入院后第2天及术后3 d抽血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补体(C)3、C4及IL-18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前IL-18和IgA分别为(369.60±96.57)μg/L和(2 975.38±1 613.3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219.49±80.52)μg/L和(1 803.33±866.88)mg/L,P值分别d0.01和0.05];IgG和CH50分别为(14.86±5.47)g/L和(68.47±16.13)kU/L,显著低于对照组[(23.79±11.65)g/L和(99.74±38.37)kU/L,P值分别<0.01和0.05]。研究组术后IL-18为(544.22±185.84)μg/L,显著高于术前(P<0.01);IgG、CH50、C3和C4分别为(11.29±6.50)g/L、(53.53±14.39)kU/L、(1008.67±322.66)mg/L和(205.00±122.02)mg/L,显著低于术前(P值分别<0.05或0.01)。IgG、CH50及C3与IL-18呈负相关(r值分别=-0.514、-0.361和-0.363,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IL-18发生明显变化,并且与IgG、CH50、C3呈负相关,IL-18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L-18对胰腺炎肠黏膜M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IL-18治疗6 h组、12 h组、24h组,胰腺炎6 h组、12 h组、24 h组及对照组.检测血清IL-27、TNF-α、淀粉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内毒素等水平.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移位细菌菌落数.病理切片,观察肠黏膜和胰腺组织学形态.采用二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кB、IL-27情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肠黏膜M细胞,检测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NF-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TNF-α在AP组升高,在IL-18 6 h组、12 h组升高,但在IL-18 24 h组下降.IL-27在AP组均升高,在IL-18 6 h组上升,在IL-18 24 h组下降至阴性对照组水平.IL-18各组TNF-α表达增加.NF-кB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增加,以IL-18组更明显.IL-27蛋白在AP组和IL-18组的表达均增加.小肠淋巴滤泡相关上皮内M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在AP各组及IL-18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8 6 h组和IL-18 24 h组均高于AP组(P<0.05),并随时间逐渐升高.NF-кB mRNA的表达在IL-18组均高于AP组(P<0.05),且以术后12 h达高峰,24 h有所下降.结论 IL-18可能引起M细胞细胞因子的变化,对M细胞功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影响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双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老年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罹患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47例前瞻性地应用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治疗。另43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切开加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胆总管结石数目、手术总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在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最大径和胆总管结石数目方面无明显差异;ERCP/EST+LC组较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明显加快(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1),住院总天数明显缩短(P〈0.01),而住院费用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石性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具有疗效好、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老年患者耐受手术,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发现左乳进行性增大肿块1年。体格检查:左乳乳晕旁一4 cm×6 cm肿块,质硬,活动度差,乳头凹陷。术中发现肿块与胸大肌肌膜粘连,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为乳腺癌,遂行左乳癌根治术。冰冻标本大小为6.0 cm×5.5 cm×3.5 cm,切面见灰白肿块,肿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及16例总胆红素正常病人分别分组。(1)按良恶性分为:良性阻塞性黄疸组2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组12例、对照组16例。(2)按总胆红素高低分为:低胆红素组21例(总胆红素≤85.5mmol/L),高胆红素组16例(总胆红素>85.5mmol/L),对照组16例。分别抽血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H50、C3、C4、白介素-18等。结果:良性阻塞性黄疸组、恶性阻塞性黄疸组、低胆红素组、高胆红素组的白介素-18、IgA较对照组升高,IgG、补体CH50、C3较对照组降低。白介素-18与IgG、CH50、C3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黄疸病人白介素-18水平升高具有重要意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AOSC)是普腹外科常见重危疾病 ,而发生于老年人则病情尤为凶险 ,死亡率高。本院自 1998年至 2 0 0 1年 7月共收治老年AOSC患者 30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1983年所定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6例。年龄 60~ 86岁 ,平均 72 .7岁。症状与体征 :体温 >39℃ 13例 ,占4 3.3% ;黄疸 2 4例 ,占 80 % ;出现精神症状 5例 ,占16.7% ;胆绞痛 15例 ,占 5 0 % ;腹膜炎体征 12例 ,占 4 0 % ;休克表现 12例 ,占 4 0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 >2 0× 10 9/L 8例 ,占 2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analing-3,SOCS-3)基因在结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测定,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标本,2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同时运用实时定量PCR分析SOCS-3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4例(85%)存在SOCS-3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癌旁组织中为2例(10%),而正常结肠组织中没有检测到SOCS-3基因呈CpG岛甲基化;结肠癌组织中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组与无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表明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可导致SOCS-3基因表达降低。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发现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结肠癌中存在SOCS-3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且因CpG岛的甲基化导致其基因表达降低。SOCS-3基因CpG岛甲基化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使用超声刀处理胆囊动脉及游离胆囊床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择86例需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其中超声刀组(45例)术中用超声刀处理胆囊动脉及胆囊床;电凝钩组(41例)术中用肽夹夹闭胆囊动脉并用电凝钩处理胆囊床.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第12、36、72h外周静脉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CRP的表达量以及ALT、AST、TB水平.结果 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方面较电凝钩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超声刀组在术后12h白细胞计数、血ALT、血AST低于电凝钩组(P<0.05);在术后12h、36 h,超声刀组血清CRP明显低于电凝钩组(P<0.05).结论 在LC手术中,运用超声刀处理胆囊动脉和胆囊床,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肝脏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