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VHF治疗时机对SAP并发急性肾损伤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强  汪涛  张渝华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049-1052
目的探讨以RIFLE标准衡量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时机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HVHF治疗的45例SAP患者,采用RIFLE标准分成A组(AKIⅠ期)、B组(AKIⅡ期)、C组(AKIⅢ期)。以AKI分期作为HVHF治疗的时机,对比分析各组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并将HVHF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血浆肌酐(Cr)、平均动脉压(MAP)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C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和SOFA评分、血浆IL-6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2)A、B两组HVHF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病死率没有差别(P〉0.05),但B组HVHF治疗前IL-6浓度以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血液滤过治疗时间明显高于或长于A组(P〈0.05或P〈0.01);(3)3组HVHF治疗24 h后血浆IL-6、氧合指数、Cr、MAP均明显改善,但C组IL-6仍高于A、B两组(P〈0.01),B组IL-6仍高于A组(P〈0.01);A、B两组HVHF治疗24 h后APACHEⅡ和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1),C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HVHF能有效辅助治疗SAP;RIFLE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早期(AKIⅠ、Ⅱ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SAP的预后,而AKIⅠ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创伤后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动脉血气,氧合状况的影响,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8月共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ARDS患者64例,随机分为lipo-PGE1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入院24h后静脉滴注lipo-PGE1 3ng.kg^-1.min^-1,持续2h停止,每天2次,连用7-10天,从生存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动脉血氧分压(PaO2)恢复,呼吸机通气时间,患者在ICU治疗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呼吸机通气时间,患者住ICU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aO2,氧分压/吸氧分数(PaO2/FiO2)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P<0.05),lipo-PGE1还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量和氧输送水平,结论:lipo-PGE1对创伤后ARDS有较好疗效,,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严重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HVHF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并发MOD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的方法,治疗组采用HVHD的方法。再用AKIN标准将治疗组分为A组(AKI 1期)、B组(AKI2期)、C组(AKI3期),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30d时的病死率;观察两组人组时和治疗24h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浆IL-6、氧合指数、血肌酐(cr)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30d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46%VS71%,P〈0.05)。(2)人组24h后治疗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Cr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3)A、B、C3组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L-6、Cr均下降,氧合指数升高,AKI分期越早越明显。结论HVHF能有效辅助治疗严重创伤并发MODS;AKIN标准及IL-6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早期(AKI1期和2期)行HVHF可明显改善严重创伤并发MODS的预后,而AKI 1期行HVHF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1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控制,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PPV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拔管后应用NIPPV患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PP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PP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序贯无创通气(NIPP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PP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辅助通气抢救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01~2012—12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三组患者均给予抗炎、平喘、祛痰、扩张支气管等基础治疗,无创通气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有创通气组除基础治疗外应用有创辅助通气,三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心率及观察治疗前后,晦床症状改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治疗后,3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所改变,但有创通气组与无创通气组改善较基础治疗组明显,PH、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而基础治疗组与有创通气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无创辅助通气用于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PH、PaO2、SaO2,有效,降低PaCO2,住院时间短,是临床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ARDS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损伤严重度、感染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系。方法 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7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同时评定ISS值、急性生理学和既往健康评分(APACHEⅡ),并记录感染、ARDS情况。结果 伤后24小时内多发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计分正相关(rs=0.601,P〈0.05),发生ARDS者降钙素原及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P〈0.05);发生感染后,降钙素原值显著高于感染前(P〈0.05)。结论 多发伤可引起降钙素原升高,检测降钙素原变化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并可预警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治疗组,4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12h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提示pH值、PaO2明显恢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肺水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将54例肺水肿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采用PICCO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并进行早期积极的液体容量管理;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容量管理.比较两组治疗第1、2、3d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等.结果 治疗第2、3d,观察组心率(HR)、CVP及心排量指数(CI)与第1d相比显著改善,且HR及CI指标明显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治疗第2、3d,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及血管外肺水含量指数(EVLWI)与第1d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d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3例,观察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肺水肿危重患者早期液体管理,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肺水肿危重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PHC)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中炎性递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变化的影响。方法42例ALI患者随机分为PHC治疗实验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48小时内临床疗效;动脉血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EGF,ET-1,vwF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逐渐升高,实验组提前至6小时与0小时组内相比有改善(P〈0.05),24、48小时PaO2、PaO2/FiO2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HC显著降低血清VEGF、ET-1、vWF血清浓度,48小时较0小时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48小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vwF在48小时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HC能够改善ALI患者早期血气指标,降低VEGF、ET-1和vWF血清浓度;氧合作用的改善可能是由于降低厂血管炎性递质VEGF、ET-1所产生;实验组血管损伤标记物vWF的下降,提示PHC可能起到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对早期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t通过探讨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YAP)中的作用,明确了该护理策略是预防VAP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急诊ICU室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56例为观察组;未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机械通气患者372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vAP感染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观察组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诱发VAP的比率较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VAP感染率经口插管较气管切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减少其死亡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局部给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1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抗感染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纤支镜反复BAL和局部注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PaO2(mmHg)、PaO2/FiO2、Sa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上升(P〈0.05)。两组治疗前肺通气功能各项检测指标(VC、FEV1、FEV1%、V50、MVV)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经纤支镜BAL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浮动胸壁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以及机械通气和肋骨牵引的疗效。方法 杂种1犬16只建立小面积(10cm^2/kg)和大面积(20cm^2/kg)浮动胸壁动物模型,每组8只,用胸腔置管、Swan-Ganz导管、血气分析等观察心排量(CO)、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动脉氧分压(PaO2),肺动脉静脉分流分数(Qs./Qt)及胸膜腔内压等的变化和机械通气、肋骨牵引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 浮动胸壁模型完成后,均出现反常呼吸,胸腔内压力为负值,未出现软化部分膨出;小面积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P<0.05),Qs/Qt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后小面积组Qs/Qt下降(P<0.05),CO和SaO2则升高(P<0.05);而大面积组SaO2、PaO2明显升同(P<0.01),Qs/Qt和PaCO2下降(P<0.05)。结论 浮动胸壁的病理胸腔容积减少为基础,机械通气和肋骨牵引固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对大面积浮动胸壁呼吸功能障碍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蔡德学  ;刘阳  ;魏静  ;曹峰生 《人民军医》2014,(11):1198-120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镇静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接受ICU常规监护和相应治疗,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记录两组镇静前后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aw)、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Ramsay镇静评分和人机顺应性评分,以及镇静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均保持Ramsay镇静评分≥3级时,记录恢复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两组镇静前BP、PaO2/FiO2、呼吸机参数等指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30min后,两组HR、RR和Paw等指标均显著低于镇静前(P〈0.05),观察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AP、SpO2等指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镇静12h时两组PaO2/Fi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人机顺应性评分,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恢复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在撤机前停用镇静药,未发生戒断综合征及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可减少人机对抗,改善机械通气效果,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式病例对照研究,临床入选124例支气管扩张并发感染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62例,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生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SaO2及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抗牛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发臆染不仅能铭昂著根高临床效巢.而日节省医疗咨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吸氧、N-乙酰半胱氨酸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非尼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参数包括动脉血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PaO2/PaCO2;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6 min步行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观察组肺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非尼酮可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iPAP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都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PaCO2、PaO2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后PaCO2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O2两组治疗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能耐受机械通气与药物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能显著改善血气状况,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量的万汶对初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初进高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为1.5倍失血量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Ⅱ、Ⅲ组分别为输注0.5、1.0倍失血量的万汶。检测生命体征及动脉气血,观察复苏后6h的存活时间。结果:复苏后MAPI、Ⅲ组较Ⅱ组明显升高,Ⅲ组较Ⅰ组维持时间长(P〈0.05)。PaO2、SaO2、BE和Lac在Ⅲ组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5)。pH值及PaCO2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Ⅱ、Ⅲ组实验大鼠6h内存活时间分别为(243±90)min、(199±72)min和(333±40)min,Ⅲ组明显较Ⅰ、Ⅱ组长(P〈0.05);Ⅰ组存活时间较Ⅱ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倍失血量的万汶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抗休克作用明显优于另两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ARDS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40例ARDS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比较使用PS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PS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PS治疗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aus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较引流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机械通气ARDS危重患者使用PS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李翠玲  ;杨令军 《人民军医》2014,(10):1095-1096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0~6个月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N-CPAP呼吸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方式吸氧。观察并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血气分析、喘憋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和TcSO2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喘憋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5例,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N-CPAP可改善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通气换气功能,快速缓解症状,缩短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20.
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对海水淹溺肺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机械通气方式对海水淹溺肺水肿(pulmonary edema after seawater drowning,PE-SWD)兔的救治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机械通气(CMV)和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PE-SWD兔进行分组救治,在不同时间点观察血气分析、呼吸动力学、血液动力学、肺损伤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观察存活时间,从而观察两种机械通气方式治疗PE-SWD的效果。结果两种通气方式治疗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未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1),呼吸动力学、血液动力学异常得到一定程度纠正,TNF-α、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计数等部分肺损伤指标也显示机械通气治疗后肺损伤程度减轻。两种通气方式之间比较显示,CMV较HFJV治疗能更好地改善PE-SWD的低氧情况。结论CMV和HFJV治疗PE-SWD低氧血症均取得满意效果,并减轻了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