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饲管固定法的改良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卫华 《广州医药》2006,37(6):74-75
目的 为减少病人鼻饲管的滑脱,用鼻饲管固定改良法对停留鼻饲管的病人进行实验及护理;方法 将鼻饲管用两端已经穿入小胶管的棉绳向后拉紧,经过左右两耳上缘,再将棉绳两端打结固定绑在枕后;结果 鼻饲管固定改良法56例停留鼻饲管的病人经临床观察无一滑脱,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 此改良鼻饲管固定法的棉绳制作简单实用,节约材料,减少病人的痛苦,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劳动程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诱因,同时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与医疗成本,此鼻饲管固定法尤其适用于喉癌、舌癌、食道癌以及老年痴呆病人的鼻饲管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置管法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需要鼻饲的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鼻饲法。记录2组患者一次和二次置管成功率,同时记录2组患者置管所耗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置管所耗时间和鼻饲后呕吐、呛咳和反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鼻饲方法较常规鼻饲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和鼻饲时间,降低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患者鼻饲置入术的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燕红 《黑龙江医学》2005,29(8):623-623
目的提高脑血管病患者插鼻饲管的成功率,寻找一种较为先进的插鼻饲管方法。方法对33例脑血管病患者先采用常规法进行插鼻饲管,1次性不成功后,再采用改良方法进行插鼻饲管。结果33例中,有24例采用常规法1次性不成功,仅有9例1次性成功,成功率为27.3%;而采用改良的方法插鼻饲管,24例均1次性成功,成功率100%。结论采用改良的鼻饲管置入术,能克服传统鼻饲管置入术的缺点,提高脑血管病人的插鼻饲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4.
鼻饲技术广泛应用于昏迷、危重、口腔疾病等不能自行或不能由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通过鼻饲供给营养、水分或药物,以达到治愈疾病、维持生命的目的,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多年来由于受用物因素的影响,使操作方法、操作流程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必须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操作,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操作时要使用一次性大号注射器,抽吸一定量的流质后,一管一管的通过胃管注入胃内。每次抽吸与注入都需要将注射器与胃管分离、连接,操作繁琐,耗材较大;由于注射器乳突内口仅2 mm,稍微粘稠的食物即不易注入,需用力推拉,不仅费时费力还易造成流质外溢和污染;操作环节为节段式,易将空气注入胃内引起腹胀。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输液式鼻饲装置并用于临床,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构成本装置由无菌灌肠筒(塑料鼻饲桶1、塑料管2、滴管3、控制器4、锥形接头5)连接胃管6组成,见图1。2操作方法将配制好的流质鼻饲液测好温度(经试验先后温差为2℃),置于塑料筒内,按静脉输液的方法排尽塑料管内的空气,然后关闭控制器,经验证胃管在胃内后,将锥形接头与胃管末端紧密连接,根据病情或流质液的性质调节流速,操作完毕分离胃管用温水冲净胃管后固定备用。...  相似文献   

5.
王晓琴  周小玉  殷玉飞 《中外医疗》2011,30(36):142-142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鼻饲管置管的方法.方法 将需要鼻饲管置管的41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用常规的方法 留置胃管,实验组用口腔内注入食酸,刺激患者引起吞咽动作,在观察吞咽的同时插入胃管.结果 常规组与实验组在恶心、呕吐、呛咳、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等指标上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口腔内注入食醋法在老年患者鼻饲管置管中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鼻饲管插入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严重烧伤患者于入院早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气管切开(或插管)、清创、导尿等抢救措施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烧伤后40min内、40min-3h内、3h后留置鼻饲管,行胃液监测和鼻饲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鼻饲插管时间及成功率、伤后不同时期体重、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者插管时间及插管成功率、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应选择在烧伤后40min内留置鼻饲管,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维持修复创面所需的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鼻饲管固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内科经常遇到鼻饲饮食的患者,以往鼻饲管是用胶布在鼻翼两侧固定。胶布常引起皮肤过敏,且由于出汗常固定不牢,而长期鼻饲者,由于需经常更换胶布及清洁鼻孔,在撕脱胶布时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为此,经过长期的临床摸索,作者改进了鼻饲管固定方法,经过二年多共90多例患者的使用.效果非常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鼻饲病人的鼻饲模式。方法长期鼻饲的老年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在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成分、日鼻饲液总量相同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鼻饲,每日8餐;观察1组每日6餐,观察2组每日4餐。观察餐后反流、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结果 3组老年鼻饲患者在不同的鼻饲模式下进行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的休息时间得到延长,鼻饲日工作量也明显减少。结论老年鼻饲患者每次300~400 ml的鼻饲量、间隔3~4 h的鼻饲模式适合61~80岁老年鼻饲病人的生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鼻饲营养支持对于吞咽困难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替代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脑卒中后引起的吞咽困难由于患者呕吐呛咳剧烈,常难置鼻胃管.反复操作而增加患者痛苦.现改进方法,对患者咽喉部喷1%地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可增加置管成功率.通过鼻饲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提高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需鼻饲置管患者随机抽签分成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饲置管方法,按常规插管方法进行插管。当插入至咽喉部时将病人头部向前推移,使脑卒中患者的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这时操作者迅速插入胃管。观察两组病人鼻饲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成功31例,失败1例,对照组成功24例,失败8例。结果显示实验组鼻饲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患者鼻饲置管方法的改进,新的鼻饲方法,侧卧10~15分钟,从上侧鼻孔快速将胃管插入是一种简单且插管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置入鼻饲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7例口腔手术后不能经口进食患者行鼻饲管置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相应的插管方法.结果 效果满意,置管均成功.结论 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者的正确手法、患者的合适体位和心理因素,是鼻饲管置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鼻饲管固定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对鼻饲管的固定常规采用在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用胶布交叉固定法,鼻饲管的未端反折,用纱布包好,用小夹子夹紧。然而,胶布交叉固定法,因胶布与皮肤之间有缝隙,固定效果不理想,导致鼻饲管容易滑出,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我科自2004年起将胶布交叉固定法改为绷带缠绕固定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取30cm×3cm绷带一条(撵成绳状系带)、剪刀、小夹子。2方法下鼻饲管后,先将撵好的系带在鼻孔处交叉打一结,然后系带经两侧面部、耳固定于一侧耳后,调节好松紧度,以容纳一指为宜。保证系带的清洁干燥,如发现系带…  相似文献   

13.
冯爱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598-599
目的 探讨采用营养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降低患者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用营养输注泵泵入15-50 mL/h;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调节滴速为30滴/min,24 h更换1次输液器.均采用恒温器加热及温开水冲管,比较2组鼻饲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呛咳、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营养输注泵滴入营养液可降低鼻饲所致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4.
鼻饲管应用中的几个问题马桂欣,李佩萱,纪艳茹附属二院(050000)关键词鼻饲管;应用;问题鼻饲是神经外科护理中一项经常应用的操作,现将我科20年来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插入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1.1患者过皮紧张、躁动不安或昏迷,与操作者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经鼻饲肠内营养对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 34例胃癌及贲门癌患者 ,分为两组 ,Ⅰ组术后 3天经鼻饲管鼻饲能全素 ,Ⅱ组术后接受常规周围静脉补液 9天。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 :Ⅰ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营养状态均较Ⅱ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胃癌术后经鼻饲管肠内营养安全、可靠 ,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减少神经外科鼻饲管置管的计划外拔管,以保证患者鼻饲的正常进行。方法成立FMEA小组,用FMEA方法对鼻饲管置管出现计划外拔管的住院患者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开展针对性的改善行动并计算采取改善行动后的RPN值。结果采取改善行动后鼻饲管置管计划外拔管率及各项RPN值较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用于留置胃管患者的管理中,能减少胃管的计划外拔管,FMEA结合因果分析法查找潜在失效原因,使所有潜在风险得到量化,使风险的处理简便、易行,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评估鼻饲置管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置管方法,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置管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置管;实验组在行鼻饲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以及置管失败的病例数.结果 实验组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失败病例为零.结论 行鼻饲置管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置管方法,可提高鼻饲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置管失败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饲护理路径对降低神经外科鼻饲患者鼻饲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2014年3月鼻饲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可能引起鼻饲并发症的因素并采取鼻饲路径干预;并于2014年4月-2014年11月对鼻饲患者再次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前,护士鼻饲正确执行率上升.结论 建立临床鼻饲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操作,并现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人体内,可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易入血,导致MSOF形成[1],故很多患者都需早期置入鼻饲管.神经外科患者翻身转换鼻饲管位置时易致鼻饲管脱出,故患者鼻饲管固定的牢固性非常重要.一旦发生脱落,护士就需重新插管,反复插管对患者鼻腔、食道、胃黏膜的均造成损伤,尚且昏迷患者很难配合插管操作,按常规方法 插管很难一次性成功[2],再次插管无疑增加了难度.这样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难度,又增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就此问题,笔者改良设计了一种新的鼻饲管固定方法 ,并将其与传统固定方法 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的1月~2010年1月需要实施鼻饲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置鼻饲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即给予鼻饲;干预组实施插管前、插管操作、插管后护理,同时加强121腔护理及饮食管理。结果干预组机械方面并发症、吸入性肺炎及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为低(P〈0.05)。结论鼻饲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护理措施,虽然长期鼻饲会有许多并发症,但正确的护理干预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