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情况,拍X线片评定肩关节半脱位程度。结果共有62例完成了研究(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2组FMA、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肩关节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平衡积分、下肢运动积分、10m步行时间及屈肌群、伸肌群PT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提升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乔蕾  王晨 《中医康复》2020,(2):39-4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合并肩痛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而对照组采用外贴关节镇痛膏结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肩峰和肱骨头间距(Acromio-humeral interval,AHI)、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FMA-U)得分及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试。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AHI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HI值组间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前后FMA-U和MBI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但FMA-U组间比较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BI组间比较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肩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等速训练对偏瘫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给予患者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肌力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等级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踝关节跖屈肌力等级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跖屈肌力的改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躯干腰背肌及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日常生活自理活动训练、平衡控制训练、协调性训练、转移训练、骨盆躯干核心肌控制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躯干腰背肌及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FMA评分、BBS评分、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力峰力矩及其比值、腰背肌伸肌力峰力矩及其比值、TUGT等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躯干腰背肌及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明显肌张力增高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及其对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均接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及良肢位摆放、局部推拿、理疗、针刺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配合肩关节针对性控制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HAMD、FMA、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控制训练能进一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肩痛程度和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究肌内效贴联合超短波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合并肩痛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出其中在治疗期间产生肩关节半脱 位合并肩痛患者,共 80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肩关节训练和超 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情况、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肩关节 活动度。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肩峰和肱骨头间距(AHI)低于对照组,肩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肩关节活动 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疗法,肌 内效贴联合超短波的临床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控制肩痛,并较大程度地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情况,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进 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7例脑卒中偏瘫性肩痛患者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口服如意珍宝丸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肩关节评估量表评分,观察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VAS和Fugl-Meyer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VAS和Fugl-Meyer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如意珍宝丸能有效提高偏瘫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改善偏瘫肩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结果:干预6周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魏博  杜烨  沈晶晶 《新中医》2020,52(2):64-67
目的:观察分析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临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B、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IB、PT、TT、APTT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MA、MBI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了等速肌力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及膝关节屈伸肌PT。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功能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积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屈肌PT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膝关节伸屈肌PT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及单纯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头穴丛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效率为3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显效率为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丛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等速膝关节肌力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等速膝关节肌力训练法,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站起走测试(TUG)、10 m步行时间、峰力矩(PT)、总功(TW)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TUG和10 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略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PT和TW无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PT和TW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的提升患者屈伸肌群的力量,优于常规方法;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但并不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thel指数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闭链肌力训练可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对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42例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动幅度更大(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消除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良肢位摆放等)、电针治疗及运动疗法,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McGill评分、MMT评分、FMA评分、BI评分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肩痛的强度、肩关节外展肌群肌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2019年10月31日于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遵循随机入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强化肩胛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外旋、内旋、外展)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ood技术结合关节腔注射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均采用Rood技术训练4周,治疗组则配合关节腔注射治疗,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FMA、MBI、V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ood技术结合关节腔注射可明显减轻脑卒中偏瘫肩痛,促进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股四头肌0~30°等速肌力训练。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通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评分、膝过伸次数及股四头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膝关节过伸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8周后,两组下肢FMA评分均有提高,膝过伸次数均有减少;试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在股四头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T/BW)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0~30°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主要通过增强患者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来改善膝关节的控制能力,从而减少脑卒中患者膝过伸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加推拿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康复训练加推拿治疗,治疗时间三周。治疗前、后采用通用量角器法,Fugl—Meyer量表和目测类比评分法对患者肩关节被动运动范围,肩关节运动功能,疼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经过三周治疗,肩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功能明显改善,共显效31例,好转9例。对照组40例患者经过三周治疗,共好转24例,无效16例。结论:康复训练加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患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