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静  傅杰  丁舸 《中医研究》2012,25(5):1-3
方剂中的核心药对决定了方剂的主要功效,其核心药对的组成是不可随意分割和取舍的,改变核心药对的组成,原方的主要作用功效也会随之改变.本文通过阐述桂枝、白芍核心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总结该药对在类方中的基本主治功效,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配伍、提高方剂临床运用疗效以及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亚东  陈媛  龚轩 《河南中医》2020,40(6):850-854
桂枝新加汤为《伤寒论》112首方中唯一用"新加"命名的方剂,由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人参而成。"新加"二字反映出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法度和思想,即方剂的功效由方药和剂量共同决定。"方证相对"与"药物与剂量相对"的理论认为,方剂的功效由方药和剂量共同决定。方药具有方向性,所指方向是其对应的证候;剂量为相应方药的关键,决定了药力大小和药力方向,为中医方药结合术数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对中医临床遣方用药加减化裁及研究新方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文中阐述的观点仅为理论猜想,现代研究并不充分,究竟是否行之有效,仍需临床实践并结合大数据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乔利军  张新春  黄燕 《新中医》2017,49(6):160-162
正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而成的,因而方剂是医者智慧的结晶。《伤寒论》共载方113首,这些方剂理法有度、组方严谨、选药精当、主次分明、药味不多、变化巧妙,深为古今中外医家所折服,亦被推为"方书之祖"。徐灵胎从方证相应的角度揭示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规律,"不类经而类方"开类方研究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3])。栀子汤类方是《伤寒论》中以栀子豉汤为主方辨治胸膈郁热证的一类方剂,包括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少阳病柴胡类方架构浅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剂共有6首,共同组成了治疗少阳病的方剂。大小柴胡汤都是治疗少阳本证的方剂,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柴胡桂枝汤为治疗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方剂;柴胡加芒硝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里实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阴里虚的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是治疗三阳同病的方剂。  相似文献   

5.
王金成  刘莎 《河南中医》2014,34(2):193-194
仲景汗剂一般只煎煮一次,分三次服用,少数微汗轻剂分两次服用,遵"少量多次,覆取微汗,不拘次数,中病即止"之原则。桂枝麻黄各半汤虽然按1/3剂量比配方,但是,通过改变服药次数,可以实现全量比、半量比、1/3剂量比之不同方剂,使桂枝麻黄各半汤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各半汤"方。桂枝二麻黄一汤通过改变服药次数,能够形成桂枝二麻黄一1/3剂量配方和1/9剂量配方两个方剂。说明医圣仲景不仅深谙医理,同时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在数学运算能力方面亦有很深造诣。  相似文献   

6.
经方即是指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喻昌称经方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药精方简,配伍严谨,力专效宏,效如桴鼓,久用不衰.本人在临床深刻体会到经方如果方证对应,灵活加减,奥妙无穷.现举验案3例,以现经方魅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芪桂枝五物汤收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该方剂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五味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以阳气不足、血行不畅、外感风邪、肌肉麻木为特征的血痹之证。该方临床应用广泛,作者常用该方化裁治疗因气血虚弱、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多种病症,疗效满意,择验案三则,予以列举。  相似文献   

9.
曾上劼 《四川中医》2007,25(3):107-108
小陷胸汤、桂枝去芍药汤是《伤寒论》太阳病篇治疗变证的两首方剂。它们的组方药物虽然不一样,而且各自的性质有寒有热。但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类在外感病后期,由于痰热互结和胸阳不振同时导致的胸闷、背痛、怕冷、咯黄痰等症状,只要出现脉浮滑而实,病灶有明显的压痛点,每以二方合用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列举病案两则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著名方剂,载于其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蕴义深刻,内涵丰富,它既为内伤杂病而设,又为外感风痹而立。该方迄今在临床上仍较为常用,笔者对该方经临床多年研究,颇有心得,受宜匪浅,故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作为最经典的经方之一,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历代医家为适应病情需要,对其不断加减衍化,形成了一系列以柴胡、黄芩配伍为核心,具有和解少阳、调和枢机作用的一类方剂——小柴胡汤衍化方。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基础方,其衍化方亦以和解少  相似文献   

12.
桂枝汤方药配伍严谨而巧妙,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治疗病种达数十种,被誉为“群方之魁”、“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由此而衍生的桂枝加葛根汤等方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且效如桴鼓。笔者近年用此类方药治疗疑难杂证,颇有所获,现择取一二,以供同道探讨。此类衍生方在全国统编教材中归为桂枝汤兼证。  相似文献   

13.
周学平 《新中医》2022,54(6):22-26
《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是久经临床重复验证的效方,经方的变通应用,当以准确把握病机为前提,不能执方不变。抵当汤者,瘀热互结之病机为其应用的依据;半夏厚朴汤者,其病机在气滞痰凝;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凡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者,皆可辨证灵活运用。故抵当汤治抗磷脂综合征、半夏厚朴汤治干燥综合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产后风湿,均为“谨守病机,辨机论治”而用经方之明证。古方今用,活法在人,或用其方,或师其法,或取其意,辨机施治,加减有度,不拘古今之病名,开辟新用途,可提高复杂难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仲圣治水方剂16种,组方配伍严谨,灵活得法,巧妙得当,药物组成只一味或剂量之差则改变功效,所治病证迥然有别。以水饮内停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桂枝、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以水热互结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猪苓、泽泻,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以阳虚身痛为主治方剂均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皆温经散寒,渗湿止痛,真武汤温阳散寒以祛水邪,适用于阳虚水泛诸证;附子汤温阳补虚以祛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入侵所致身痛诸证。以痰饮停聚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和温阳化气之品,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阳虚不能制水,水停胸胁所致痰饮,病位在脾;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病位在膀胱;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阳虚水泛,病位在肾。还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小青龙汤,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利水通阳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病机不同,选方不同,功效各异,充分体现了《伤寒论》辨证施治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1):206-209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历代新安医家典籍为基础,构建《新安医学痹病文献数据库》,筛选新安医家治疗痹病中含桂枝的方剂,以SPSS clementine 11.1、Liquorice等软件为工具,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10首方剂中用药频数前三的中药分别为桂枝、甘草、茯苓,药性前三分别为温、微温、平,药味前三分别为淡、甘、苦,归经前三分别为肺经、脾经、心经,新安医家治疗痹病常将桂枝与白芍、防己、白术、当归相配伍,桂枝、甘草、当归、防风、白芍、生姜、茯苓、白术、防己、苦杏仁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结论:通过关联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了桂枝治疗痹病的用药规律,筛选出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的核心方,为桂枝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旋覆花汤由旋覆花、新绛、葱茎组成,主治"肝着"、"妇人半产漏下者"等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引起的病证。本方有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功。后世医家以该方为基础方,加用活血、化痰、理气、宣络之品,配伍形成具有清通肝络、滋阴润络等功效的多种方剂,广泛用于治疗胸痹、噎膈、咳嗽、肋间神经痛、偏头痛、臌胀、胃脘痛、面瘫等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17.
桂枝 ,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因其味甘辛 ,气香性温 ,故能入足厥阴行血分 ,走经络而达营郁 ;善解风邪 ,最调木气 ;升清阳脱陷 ,降浊阴冲逆 ;舒经脉之挛急 ,利关节之壅塞 ;入肝胆而散遏抑 ,极止痛楚 ,通经络而开闭涩 ,甚去湿寒 ;能止奔豚 ,可安惊悸 ;并能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 ,四散通经络 ,走而不守。桂枝一味 ,仲景用之最广 ,作用甚大 ,是辛甘化阳之上品良剂。《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用桂枝者 ,约有七十六方之多 ,其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出二十八方 ,桂枝甘草汤加味配伍出十一方。以下就这两首经方作一…  相似文献   

18.
方剂学"方歌教学法"从了解方剂文化与制方背景、掌握方剂基本信息、强调方药特殊剂量配比、总结方剂配伍结构与特点、熟悉成方加减与方剂比较、重视制服方法与应用注意等角度,指导学生理解性背诵、记忆方剂歌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治疗协热利的方剂,仝小林教授临床善用此方治疗肠道湿热的病证,临床辨治以症为靶,以证为基,以病为参,3者有机结合,扩大经方的运用[1-2]。笔者以仝小林教授治疗直肠炎为例,通过解析临床运用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等方剂治疗直肠炎的经验,阐述仝小林教授"症-证-病"结合的辨治策略,并从剂量上阐释重剂起沉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总结含酸枣仁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所有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包含酸枣仁的治疗失眠方剂183首,其中2味药核心组合模式"酸枣仁、茯苓"频度出现最多,为137次;3味药核心组合模式"人参,茯苓,酸枣仁"频度为104次;4味药核心组合模式"人参,甘草,茯苓,酸枣仁"频度为55次;5味药的核心组合模式"人参,甘草,麦冬,茯苓,酸枣仁"频度为34次。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酸枣仁汤、大酸枣汤、小酸枣汤等方剂治疗失眠是合理使用核心药物的常用组合方剂,药物之间的关联是以核心药物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川芎等之间的关联为基础而不断丰富扩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