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3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的水平,比较分析四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NSE和CYFRA21-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EA、CAl25、CYFRA21-1和NSE联合用于肺癌诊断在单项检测高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了准确性和敏感性,对肺癌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间4例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5±10.4)岁,男性1例,女性3例,均表现前纵膈占位,不伴有重症肌无力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细胞呈微结节状分布,间质内见丰富淋巴细胞及淋巴滤泡形成。其中2例肿瘤细胞异型、核分裂象增多。肿瘤细胞表达CK、CK5/6,异型肿瘤细胞表达CD5、CD117及Bcl-2。3例在肿瘤细胞周边见少数不成熟T淋巴细胞,另1例未见TdT阳性细胞。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均未测到EB病毒。最后诊断2例患者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oma with lymphoid stroma,MNT),1例为不典型MNT,1例为伴有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 with lymphoid hyperplasia,MNC)。术后随访4~4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伴有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胸腺肿瘤,包括了由良性至恶性的系列病变,但预后良好。诊断应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排除其他类型的胸腺肿瘤,治疗方法可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HE4、CEA、CA125、CA72-4的联合检测和ROMA指数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5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恶性组,6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良性组,6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的HE4、CEA、CA125和CA72-4水平,并利用HE4和CA125的值计算ROMA指数,比较三组上述参数的水平、阳性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绘制ROC曲线以评价上述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单项和联合检测及ROMA指数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中的HE4、CEA、CA125、CA72-4的单项及联合检测和ROMA指数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CEA、CA125和CA72-4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后,灵敏度由单项CA125最高54.5%提高到78.2%,再联合ROMA指数,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为92.7%。对ROC曲线分析,HE4、CEA、CA125、CA72-4和四项联合检测及ROMA指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706、0.774、0.736、0.839、0.880,可知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最好。结论 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以及ROMA指数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合应用Logistic回归和 ROC工作曲线评价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antigen,CEA)、血清糖类抗原125(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CA125)、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PCT)、人附睾蛋白4(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五种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42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分析比较乳腺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乳腺癌有效指标,并用ROC曲线综合评价各种指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25、CA153、PCT、HE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CA125、PCT从自变量中筛除(P>0.05),设自变量X1=CEA、X2=CA153、X3=HE4,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17.806+0.715X1+0.157X2+0.078X3;通过ROC曲线分析,HE4、CEA、CA153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775、0.716,在单独检测中HE4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三项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0.906)大于其他三项。 结论 HE4、CEA、CA153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有效指标,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项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腺癌(DA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提高对DAP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前列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7~80岁,平均76.8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2例伴肉眼血尿,3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于正常值,6例均由病理证实为DAP,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行手术或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48个月,4例患者死亡,2例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DAP早期较难诊断,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早期确诊后建议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性肝癌18F-FDG PET显像与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葡萄糖代谢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 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CC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与非肿瘤区SUV比值,分析二者同AFP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HCC患者中,43例肝内原发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其PET显像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灶,2例高分化HCC显像结果阴性。线性结果分析表明,AFP同SUV、SUV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6(P<0.05)和0.532(P<0.001)。结论 HCC 18F-FDG PET显像测得的SUV及SUV比值同血清AF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AFP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淋巴结阳性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以及对其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术后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标本5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收集患者各种肿瘤特征(Gleason评分、分期)、有无生化复发、疾病特异性和总体生存率。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布及预后差异。结果 19例(38%)原发性肿瘤中检测到TMPRSS2-ERG融合基因。转移淋巴结中有16例(32%)出现融合基因。原发肿瘤与转移灶TMPRSS2-ERG状态一致性较好(Kappa=0.73)。在COX分析中,原发肿瘤中TMPRSS2-ERG融合基因与Gleason评分是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在生存分析中,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预后低于原发肿瘤/淋巴结融合基因(-/-)组,无生化复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前列腺癌中阳性率38%。原发肿瘤与淋巴结转移灶中TMPRRS2-ERG融合基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原发肿瘤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79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8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腺样囊性癌患者798例,腭部、舌下口底区域和腮腺区是腺样囊性癌常见的发病部位。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者82例,总体转移率约10.3%(82/798),其中原发于颌下腺、舌下口底区及舌部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分别为20.8%、16.1%、15.1%,而腭部、腮腺原发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分别为6.1%、3.4%。颈Ⅰ、Ⅱ区为常见转移区域,极少累及Ⅳ、Ⅴ区淋巴结。主要转移模式是由癌细胞沿经典的淋巴管/血管通路转移(70.7%),部分颌下及舌下病例不除外直接侵犯淋巴结。82例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4% 和 20.6%。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转移阴性组,且组织学呈现实性型的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筛孔型和管状型肿瘤。结论:舌下、口底及颌下腺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颈部淋巴转移常见原发部位,实性型组织学结构与转移率显著正相关,在临床诊治及随访中需要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子宫内膜癌肉瘤为侵袭性和双相性肿瘤,本文探讨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复习4例子宫内膜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协助诊断。结果 显微镜下见肿瘤组织由恶性上皮和间叶2种组织成分构成,相互之间有或穿插移行或分界清楚,上皮成分为子宫内膜样癌,肉瘤成分为横纹肌肉瘤。所有上皮成分AE1/AE3(+)、ER(+),所有肉瘤成分vimentin(+)、MyoD1(+)。结论 子宫内膜癌肉瘤是侵袭性肿瘤,预后差。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食管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首都科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近十年来胃镜检查发现的胃食管多原发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及内镜下特征和手术方式。结果 本院10年来胃镜下诊断胃肿瘤患者358例,食管癌患者201例,其中单发胃食管早癌患者68例,胃食管多原发肿瘤病例共12人,其中同时多原发肿瘤9例,异时多原发肿瘤3例。术前漏诊2例,均为Ⅱb型病变。结论 多原发胃食管肿瘤,尤其是副病灶多为早期肿瘤,内镜容易漏诊,应加强应用放大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及化学染色方法,避免漏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加权(IVIM)序列各参数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57例和前列腺增生45例患者分别行磁共振IVIM序列和DWI序列检查,比较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的ADC值、纯弥散系数(Dslow)、伪弥散系数(Dfast)以及灌注分数(f)值的差异。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各参数的数据建立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的面积(AUC),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的ADC值、Dslow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f值高于前列腺增生,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fas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方Dslow的AUC最大,Dslow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 ADC值、Dslow、f都可以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但是Dslow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相关基因,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基础,以便进一步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下载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组织样本的RNA测序数据,通过差异分析获取差异基因;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Genomes, KEGG)进行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交互网络分析法(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筛选出关键基因;通过生存分析研究关键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在TCGA数据库中共筛选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37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212例,甲状腺癌旁组织25例。通过差异基因分析后共筛选出715个差异基因;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神经信号转导活性、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为主要的信号通路;通过PPI法共筛选出18个关键基因,包含9个上调基因和9个下调基因;通过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特征联合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s)、Ⅰ期上皮性卵巢癌(EO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患者51例(Ⅰ期EOC组27例,BOTs组2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采用逐步选择变量的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卵巢侵袭性有关联的独立因素:临床变量(月经状态)、超声特征和CA-125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超声特征和CA-125在BOTs与Ⅰ期EOC术前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结果 (1)超声表现:边缘不光滑、腹水及血流丰富的肿块(血流评分=4)多提示为Ⅰ期EOC,而存在乳头状突起及分隔多存在于BOTs组中;(2)术前CA-125水平>35 IU/mL或 >100 IU/mL的情况在Ⅰ期EOC组中的比率均远大于BOTs组(81.5% vs 41.7%, P=0.003;40.7% vs 8.3%, P=0.008);(3)血清CA-125水平用于区分BOTs和Ⅰ期EO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1.5%和58.3%, CA-125对BOTs和Ⅰ期EOC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水平>100 IU/mL是区别BOTs和Ⅰ期EOC的关键独立因素,CA-125水平>100 IU/mL较CA-125水平≤100 IU/mL的患者最终病理诊断为Ⅰ期EOC的风险将近提升14.67倍(OR=14.67,95%CI:1.32~162.94,P=0.029)。结论 术前CA-125水平>100 IU/mL结合特殊的超声特征,对提高术前卵巢交界性肿瘤和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液中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表达浓度来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因乳腺疾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乳腺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以及解放军263医院乳腺外科的患者140例,检测其血清及全血标本,其中乳腺癌组90例。根据临床分期早期50例:Ⅰ期(n=24)、Ⅱ期(n=26),晚期40例:Ⅲ期(n=20)、Ⅳ期(n=20)。乳腺良性肿瘤组5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全血样本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PGRMC1浓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定各组血清CA125、CA153和CEA表达浓度。ROC曲线评价PGRMC1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GRMC1浓度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乳腺癌患者中PGRMC1浓度随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升高,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及对照组浓度[Ⅱ期(60.89 ±16.86)ng/L,Ⅲ期(95.54 ±16.79)ng/L,Ⅳ期(113.78 ±41.20)ng/L vs良性肿瘤组(42.77 ±29.81)ng/L,对照组(39.36 ±25.10)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乳腺癌晚期组3种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Ⅲ期:CA125:χ2=12.26,P=0.000;CA153:χ2=28.19,P=0.000;CEA:χ2=6.52,P=0.011;Ⅳ期:CA125:χ2=16.46,P=0.000;χ2=42.19,P=0.000;CEA:χ2=14.29,P=0.000)。与乳腺癌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晚期组PGRMC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AUC)为82.7%(P<0.05),CA125、CA153、CEA的AUC分别为78.3%(P<0.05)、86.8%(P<0.05)、77.3%(P<0.05)。早期组中,CA125、CA153和CEA的AUC均小于60%(P>0.05)。而PGRMC1的AUC为86.6%(P<0.05),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50.0%。结论 乳腺癌患者全血中PGRMC1表达含量高,且表达程度随乳腺癌期别的增加而增高;PGRMC1对早晚期乳腺癌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有望成为激素治疗前乳腺癌风险常规筛查的血液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在肺结核初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6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为肺结核组,60例肺细胞腺癌患者为肺癌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血清CA125、CA19-9、CA153、CEA、SCC水平,比较肺结核组、肺癌组、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CA19-9、CA153、CEA和SCC水平分别为(24.51±12.84) U/mL、(15.21±5.59) U/mL、(12.98±5.78) U/mL、(3.49±0.57) ng/mL和(1.43±0.56) ng/mL,肺癌组为(30.75±12.73) U/mL、(26.40±8.43) U/mL、(30.68±14.66) U/mL、(3.50±0.29) ng/mL和(1.01±0.08) ng/mL,正常对照组为(12.29±3.74) U/mL、(11.73±5.93) U/mL、(9.26±4.26) U/mL、(1.37±0.36) ng/mL和(0.98±0.18) ng/mL,肺结核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A125、CA19-9和CA153水平均低于肺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CA153、CEA和SC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后为(15.15±8.47) U/mL、(18.13±9.04) U/mL、(14.57±7.26) U/mL、(3.26±1.64) ng/mL和(1.25±0.33) ng/mL,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125和CA19-9作为主效应被纳入模型中,利用预测值绘制ROC曲线AUC为0.903(95%CI:0.813~0.993),敏感性、特异性和理想界值点分别为0.892、1.000和0.30,提高了诊断效能。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并利用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可较好地鉴别肺结核和肺细胞腺癌。同时,血清CA125水平可作为肺结核患者病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前列腺囊及伴随疾病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在我院确诊的儿童前列腺囊病例MRI资料,10例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U检查。结果 10例均在膀胱后方中线区见囊状长T1WI长T2WI信号,信号与膀胱内尿液信号一致,囊内外壁光整,囊腔上下走形,下端变尖。7例在T2WI显示囊腔下端尖端与后尿道间有条形高信号相连。增强扫描囊腔及囊壁均未见强化。伴发右侧隐睾并单纯囊肿1例,右肾缺如1例。并发睾丸、附睾、阴囊炎5例,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炎性增生1例。结论儿童前列腺囊MRI影像有特征性表现,MRI在儿童前列腺囊及伴随疾病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必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膜原发性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7岁,以腹胀、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7例,黏液腺痛1例.对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并做免疫绀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广谱CK、CK7、CK20、CA125、CEA、EMA、波形蛋白、钙网膜蛋白、P53 阳性比例分别为8/8、8/8、1/8、7/8、7/8、8/8、1/8、1/8、8/8.结论腹膜原发性腺癌被认为是起源于第二苗勒氏管系统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病率低,与卵巢肿瘤相似有多种组织类型,因此容易误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