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是治疗脑卒中偏瘫较为理想的方法,尤其在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缓解痉挛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取肩髑、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行热补针法,留针20min,共治疗3星期。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星期进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cheH旨数评定量表评估。结果:治疗组显著进步14例、进步12例;对照组显著进步6例、进步11例、无进步7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Banhel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71.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P〈0.05),Ban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2例偏瘫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规范的神经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运动疗法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HAMD评分在治疗前差异元显著性(P〉0.05);治疗1周末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周末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功能、运动功能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2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观察以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于第7天方有显著性(P〈0.05)。一个月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症方面,治疗前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强迫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科基本治疗和康复科基础治疗(包括肌力训练、降张训练、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拮抗肌配合强迫疗法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单纯加用强迫疗法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在肢体肌张力改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TEF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强迫疗法的治疗方法较单纯运用强迫疗法治疗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住院治疗后进入社区的恢复期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7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社区基础康复治疗,试验组加用中医药综合康复方案。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月末和随访1月末分别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8.4%,对照组为41.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月末,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5%,对照组为7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月未和随访1月末,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o.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1月末,试验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偏瘫复原丸联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病人随机分成针刺抗痉挛组和针刺常规组,选用不同穴位,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用改良的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MAS)进行评分,以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后抗痉挛组MAS评分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2周后MAS评分有减小趋势,治疗4周后抗痉挛组MAS评分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4周后MAS评分减小。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周、4周后常规组MAS评分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MAS评分无明显减小趋势。结论: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治疗足够的疗程是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痉挛状态取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杜奋飞 《新中医》2009,(3):88-8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偏瘫体操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纽,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塞露灌肠治疗;治疗组予针刺配合偏瘫体操治疗。结果: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77.78%,对照组为62.2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月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8.89%,对照组为6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偏瘫体操治疗脑卒中后便秘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2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5d后2组上肢Ashworth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2组Ashworth评分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5、30d后2组下肢Ashworth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d后治疗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可有效地缓解中风偏瘫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分别采用石学敏中风单元疗法中常用的通腑开窍法针刺进行治疗。结果:第一疗程后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第二疗程后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治疗第一及第二疗程后便秘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腑开窍法针刺治疗伴便秘的出血性中风患者具有改善通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