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中医药在治疗慢性再障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杨文华教授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药治疗血液病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在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具有独特建树,现将杨文华教授辨治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思路及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血复生汤"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1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拟血复生汤具有补肾填精、益髓生血功效 ,以血复生汤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 1 8例 ,总有效率为 81 .4% ,明显高于以十全大补汤为主治疗的 5 9例对照组 5 0 .8%的总有效率 ,说明中西药联合治疗再障可明显提高疗效。血复生汤治疗不同证型的疗效以肾阳虚型最高 ,肾阴阳两虚型次之 ,肾阴虚型最低。血复生汤治疗再障的机理可能是方剂中某些中药成分含有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物质 ,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可使造血微环境改善 ;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使 CD8明显下降 ,解除造血抑制 ,因而有利于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3.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进展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阴宏导师郑金福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造血系统疾病。近年来,应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再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对慢性再障肾虚血瘀发病机理的认识进人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导师高萍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医疗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高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各种恶性肿瘤及血液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现将其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慢性再障)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分为急性再障(acuteaplasticanemia,AAA)和慢性再障(chronicaplasticanemia,CAA)。再障的治疗方法多样,效果各家报道不一。现将我院1992年~1997年收治的28例CAA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作一分析。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2~63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27年;初治10例,复治18例。因使用过氯霉素类药物者9例,其余无明显病因。本组病例均有起病较缓慢,以贫血所致之头晕、耳鸣、乏力、皮肤粘膜苍白等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出血倾…  相似文献   

6.
1970年以来,笔者采取辨证分型的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8例再障患者均符合1987年6月第四届全国再障学术会议所订再障诊断标准。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26.6岁,其中18~46岁者27例,占总例数的71.1%。入院前病程3~29个月。本组病例属于阴虚型者20例,阳虚型者10例,阴阳两虚型者8例;发病原因不明者25例,服用影响造血系统药物氯霉素,合霉素等13例,服药时间16~34天;38例患者均为复治病例,治疗前有29例用过西药,如康力龙、丙酸睾丸酮、甲基睾丸酮、利血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振翘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8):46-48,F003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由多种病因或不明原因所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病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与造血多能干细胞损伤、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再障的报道甚多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再障的疗效 ,寻找证型的客观依据 ,探讨各种治法及有效方药的作用机理 ,我们从再障病因病机、证型及治疗诸方面对中医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进展作一概述 ,述评如下。  一、病因病机研究   1 .脾肾亏损[1,2 ] :再障与脾肾亏损有关 ,无论外来温热邪毒乘虚侵入还是由劳倦内…  相似文献   

8.
中药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验用Balb/c小鼠经亚致死剂量的射线照射后,输入取自DBA/2小鼠的胸腺淋巴结细胞来制作免疫介导性再障的模型。用正气活血、温补脾肾、扶正解毒中药煎出液,分别浓缩成含生药量为0.79g/ml浓度的药液灌胃,每日1次,每次0.5ml。探讨这些方药对免疫介导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这些方药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提高再障小鼠的TH细胞,降低TS细胞,使TH/TS比值升高,减轻免疫异常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抑制和损伤,有利于再障骨髓造血的修复和重建。提示了辨证论治对指导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张翠松  秦兰 《中医教育》2000,19(2):52-53
新疆中医研究所宋鸿奎主任医师从事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治疗虚劳(相当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慢性再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高深的学术造旨.现将宋老师治疗慢性再障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系统常见疾病。再障属于中医学“虚劳”、“髓劳”、“血证”等范畴。笔者从事再障治疗10年,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深受博士生导师周永明教授、上海市名中医黄振翘教授学术思想的影响.周师认为再障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脾肾亏损为本,瘀血内停为标,重视再障发生发展中“因虚致瘀、因瘀致虚”矛盾变化,主张健脾补肾以生血、活血化瘀以生新。黄师从“脾肾亏损、肝火伏热”立论.强调肝火伏热在病程中的作用,主张“泻肝清火,寓泻于补”。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再障初期阶段肝火伏热征象较为明显,治宜“泻肝清火、寓泻于补”;而随着病情迁延,瘀血征象越来越明显,在健脾补肾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再障的治疗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病因治疗、分期治疗、兼证治疗、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脏腑辨证与气血辨证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症。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通常将该病分为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临床上对非重型再障的治疗效果尚可,但对重型再障的治疗较为棘手,其重型再障之贫血、出血两大症状在现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从细胞培养角度对慢性再障(CAA)的疗效机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显示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障其作用环节是多方位的。它既能促进再障患者造血干/祖细胞增殖,改善造血微环境,又能修复机体免疫力。且疗效优于再障生血片。还通过本方治疗慢性再障患者前后血象变化观察,并与已知治疗再障的药物再障生血片比较,结果提示本方对回升白细胞、血红蛋白方面确实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有急性再障(重型再障Ⅰ型、Ⅱ型)及慢性再障之分。急性再障属祖国医学急劳、热劳范畴;慢性再障则属于髓劳、血证范畴。笔者近年来运用朱丹溪的理论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琰  宋茂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2):720-721,706,707
本文治疗52例再障属原发者29人,继发者23人;急性者7人,慢性者45人。中医治法以辨证分型为主,在健脾补肾兼补气血基础上又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难治者加活血药。西药主要配男性激素。疗效:慢性再障治疗缓解率48.9%,有效率95.6%。急性再障均无效。由本组资料观察疗效肾阳虚型优于肾阴虚型,继发再障优于原发再障。  相似文献   

15.
蒋占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63-1163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贫血性疾病,临床以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依据其发病急缓、病情轻重及骨髓受损程度等情况,临床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急性再障属于中医学“急劳”、“髓枯”、“发热”等范畴,而慢性再障则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虚损”、“血证”等范畴。  相似文献   

16.
吴晓勇 《北京中医》2008,(6):429-430
傅汝林是贵阳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血液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傅老师治学严谨,学验俱丰,从事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血液病的研究近40年,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血液病及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跟随傅老师临证学习,颇受教益。现将傅老师治疗慢性再障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再障生血胶囊系列是本院在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有效中药汤剂、丸剂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优化组方,并经现代药物制备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胶囊剂,分再障滋补胶囊和再障温补胶囊两种。为探讨其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笔者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73例CAA采用再障生血胶囊系列加康力龙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田永萍  侯春英 《新中医》2005,37(7):80-80
龙文君是甘肃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针灸系主任。从医40余年,擅长运用耳穴治疗疑难病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其针刺治疗剥脱性皮炎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30年来国内外对再障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及治疗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明显地提高了疗效。为了找出再障客观规律质和量的区别,并从不同角度对再障提出一些分型标准,对于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和预后起到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在慢性型再障中"难治型和迁延型"即慢型再障的亚型。对迁延型及难治型再障目前尚缺乏客观分型标准及具体的治疗方案。笔者总结842例患者,认为以下4个类型可以概括国外的分型和不足。按4型分型标准提出治疗措施,可减少盲目用药情况。一,单纯型属肾阳虚型或气血两虚型。病程<1.5年;症状轻,常有形寒肢冷或便溏,血红蛋白50~70g/L,白细胞>3.0×10~9/L,分叶核>0.30,血小板>30×10~9/L。治疗以雄性激素(康力龙)加中药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为主所致的造血障碍,临床上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传统观念认为再障以虚为主,治法重在补脾’肾。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毒、瘀在再障发病中的作用,其中对“毒”在再障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文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