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中医体质视角探讨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方法:使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简表(SF-36),随机抽取宁波市3所高校大二学生进行现场自填问卷调查。结果:(1)平和质大学生生活质量在8个维度得分最高。在健康状况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存在显著性(P0.05);在生理功能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存在显著性(P0.05);在生理职能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特禀质存在显著性(P0.05);平和质在身体疼痛与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和质在活力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存在显著性(P0.05);在社会功能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存在显著性(P0.05);在情感职能平和质与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存在显著性(P0.05);在精神健康平和质与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气郁质存在显著性(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是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领域起促进作用的因素;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是对生理、心理领域起负面作用的因素;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是对生理领域起负面作用的因素;湿热质、气郁质是对心理领域起负面作用的因素。结论:纠正偏颇体质,提升体质平和状态,可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岭南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体质分布规律及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创建的"中医体质量表",对816例EM患者(病例组)和506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进行体质研究,并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分类及判定。【结果】(1)816例EM患者按体质出现频次分布前5位的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是EM的高发体质;506例健康女性中按体质出现频次分布前5位的体质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其中以平和质最为常见。2组间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与EM发病呈正相关(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EM发病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地区EM患者与健康女性的体质分布上存在有明显不同,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与EM发病呈正相关,是EM发病的危险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岭南地区结肠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临床对结肠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对1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肠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118例结肠癌患者中,平和质10例,占8.47%;偏颇体质108例,占91.53%。(2)根据体质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阳虚质87次(26.61%)、气虚质56次(17.13%)、湿热质45次(13.76%)、痰湿质39次(11.93%)、阴虚质35次(10.70%)、气郁质34次(10.40%)、瘀血质17次(5.20%)、平和质10次(3.06%)、特禀质4次(1.22%)。(3)不同性别结肠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性以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女性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结论】岭南地区结肠癌的易感体质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这可能与患者年龄、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育龄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体质量表调查法对1 678例广州地区育龄男性(其中566例为男性不育症患者)实施了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 678例育龄男性中,总体平和质仅占22.23%,偏颇体质则占77.77%;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质(11.44%)、气虚质(7.27%)、气虚湿热质(6.97%)、气郁质(6.25%)、气虚阳虚质(6.13%)。而其中566例不育症患者体质类型具有自己特点,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平和质仅占15.01%,偏颇体质则占84.99%。偏颇体质类型前5位依次为:湿热气虚质(9.36%)、湿热质(9.01%)、气虚阳虚质(7.95%)、湿热痰湿质(7.77%)、阴虚湿热质(6.00%)。【结论】广州地区育龄男性体质偏颇的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其中以湿热、痰湿、气虚、气郁质较为常见,而不育症患者的体质构成则以更加复杂的复合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5.
甲亢和甲减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与评定表对117例甲亢患者和172例甲减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对甲亢、甲减2组兼夹偏颇体质进行比较。结果甲亢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郁质63次、阴虚质41次、气虚质37次、平和质28次、痰湿质28次、阳虚质25次、湿热质15次、瘀血质9次、特禀质7次;甲减中医体质出现频次依次为气虚质91次、阳虚质82次、气郁质58次、阴虚质49次、痰湿质46次、平和质29次、湿热质25次、瘀血质15次、特禀质13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患者均以兼夹复合体质类型为主。结论甲亢、甲减中医体质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其与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9年2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并患有高血压病的4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身心康经络传感仪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采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心血管危险因素、传导系数及中医四诊信息,建立三维结构化关联数据库,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480例高血压病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为:平和质22例(4.6%)、阴虚质64例(13.3%)、痰湿质127例(26.5%)、湿热质115例(24.0%)、血瘀质61例、(12.7%)、气郁质48例(10.0%),由高至低顺序排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高血压病痰湿质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比例最高,是涉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最多的体质,其中,同时存在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占比均最高,比例分别为79%、60.9%、71.9%和50%;在糖尿病患病情况方面,痰湿质与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情况方面,痰湿质与平和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湿热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酒情况方面,湿热质与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阳虚质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脂异常方面,湿热质与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血压病患者最常见的3种体质类型,且同时合并存在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最常见的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9种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丰富和发展中医体质形神相关理论.方法 2009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北京市2所大学的540名大学生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 ①内外向维度:平和质人群得分最高[(56.52±8.48)分],气郁质人群得分最低[(45.88±11.13)分];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人群得分较平和质显著较低(P<0.01).神经质维度:气郁质人群得分最高[(59.31±9.70)分],平和质人群得分最低[(44.08±8.55)分];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人群得分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精神质维度8种偏颇体质人群得分均与平和质人群得分无显著性差异.②以平和质为对照,8种偏颇体质人格特征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维度是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有意义的关联因素;神经质维度是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有意义的关联因素.结论 9种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均表现出相应的人格心理特征,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人格心理特征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27-130
目的基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既往史,来探讨中医体质与慢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一般人群样本10 381例,填写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并记录既往史,以10种慢性病种分组,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亚组构成比的差异。结果我院体检的慢性病患者以平和质为多。偏颇体质中,高血压病患者主要是气虚质(10.3%)、阳虚质(8.7%)、湿热质(8.5%)、痰湿质(8.2%);糖尿病患者是阳虚质(9.4%)、痰湿质及湿热质(9.1%)、气虚质(8.5%);高脂血症患者是痰湿质(12.7%)、气虚质(10.1%)、湿热质(10.0%)、阳虚质(9.4%);脂肪肝患者是湿热质(13.5%)、阳虚质(13.1%)、痰湿质(12.1%);肿瘤患者是气虚质及阳虚质(13.8%)、湿热质(10.1%)、气郁质及阴虚质(7.3%);冠心病患者是气虚质(14.8%)、痰湿质(10.2%)、阳虚质(7.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阳虚质(21.0%)、湿热质(11.9%)、痰湿质(9.5%);肥胖症患者是痰湿质(18.4%)、气虚质(12.2%)、湿热质(11.6%);骨质疏松患者是阳虚质(23.4%)、气虚质(16.4%)、痰湿质(8.8%);支气管哮喘是阳虚质(20.5%)、气虚质(12.2%)、痰湿质(10.9%)。不同慢性病中医体质构成比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慢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偏颇体质与慢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对97例常规体检超声检验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析。【结果】正常体质者(即平和质)8例,占总病例数的8.25%;病理体质者89例,占总病例数的91.75%。97例中单一体质38例,占总病例数的39.18%;兼杂体质59例,占总病例数的60.82%。前5位的体质类型为气虚痰湿质(23.71%)、痰湿质(13.40%)、平和质(8.25%)、气虚兼气郁质(8.25%)、阳虚质(8.2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4种体质可能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典型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的异同。【方法】选择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78例典型哮喘患者和3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评分和判定,分析典型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中医体质分布频次情况:典型哮喘组的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的分布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特禀质>气郁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2)中医体质分类占比情况:典型哮喘组单一体质占比39.74%(31/78),兼夹体质占比60.26%(47/78);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单一体质占比36.36%(12/33),兼夹体质占比63.64%(21/33)。(3)兼夹体质关联情况:兼夹体质中,典型哮喘组关联程度最强的是气虚质-阳虚质,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血脂水平、心脏相关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采集慢性心衰患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心脏彩超等相关检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03份(其中观察组205份,对照组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6%。(2)观察组中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主,对照组中以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气虚质为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ACC/AHA Stage心功能分期,B期患者中痰湿质最多,其次为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C期患者中气虚质最多,其次为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平和质;D期患者中也是气虚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不同心功能分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痰湿质与平和质患者的T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体质类型的慢性心衰患者各项心脏彩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为主;偏颇体质在慢性心衰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随病程的进展增加,早期以痰湿质为主,中晚期以气虚质为主;痰湿质人群TC、TG水平偏高者较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风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按照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对85例中风患者进行体质分析,总结中风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本组中风病例中位居前3位的体质为痰湿质、平和质、气虚质,比例为31.24%(27/85)、15.17%(13/85)、13.65%(12/85);中风人群性别与中医体质分析,其中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这四种类型体质性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中风患者体质分布具有趋向性,最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这4种类型体质具有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长沙地区男性不育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问卷调查,得出男性不育患者体质分布的特点及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常见病因对中医体质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男性不育的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长沙地区344例不育男性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分析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体质占17.4%,单一偏颇体质占25.6%,混合偏颇体质占57.0%。总体体质类型前10位依次为平和质(17.4%),湿热痰湿质(14.2%),阳虚气虚质(9.59%),湿热质(8.43%),阳虚痰湿质(6.69%),痰湿质(5.81%)、气虚湿热质(5.81%),气虚质(4.94%),阳虚质(4.36%),气郁气虚质(3.49%)。男性不育患者双侧精索静脉宽度与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质、痰湿质在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患者中分布比例较高。结论男性不育患者中,平和质、湿热质和气虚质是主要单一体质类型;复合类型中各型相对分散,但仍然表现以湿热复合类为主要特征,而阳虚、气虚、痰湿复合类次之的分布特征。湿热质、痰湿质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男性不育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群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8例NAFLD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NAFLD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1)2组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以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差异更为明显。(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比较,偏颇体质者NAFLD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其中尤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的患病率密切相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最大,是引发NAFLD的诱因。因此,改善个体偏颇体质,减少NAFLD患病的诱发因素,有望成为预防NAFLD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门诊体检及咨询的HBV携带者18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比较HBV携带者中医体质分布、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分布、乙肝类型分布及SAS、SDS评分情况.结果 185例HBV携带者中体质分布从高到低分别为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及血瘀质.不同体质类型HBV携带者肝功能指标、乙肝类型分布及HBV-DNA定量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湿热质SAS评分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及其他体质(P<0.05);气郁质、气虚质SDS评分均高于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及其他体质(P<0.05),痰湿质SDS评分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气郁质SDS评分明显高于气虚质(P<0.05).结论 HBV携带者中以偏颇体质为主;体质与肝功能指标、乙肝类型分布及HBV-DNA定量分布无相关性;HBV携带者体质与心理状况有一定相关性,其中湿热质倾向出现焦虑心理状态,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倾向出现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王琦的体质分类标准,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体质评定,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并通过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法,BI)及日常生活依赖程度(MRS)评分等分析不同体质类型患者在发病时(入院时)及发病3个月后的临床特点。【结果】(1)缺血性中风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25.9%)、气虚质(17.6%)和血瘀质(14.0%)。(2)发病时,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存在差异,平和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特禀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对较重,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存在差异,其中平和质患者的BI评分最高,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患者的BI评分显著降低,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体质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依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3)发病3个月后,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NIHSS、BI及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常见体质;不同体质类型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体质类型患者治疗后的近期预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憩室的形成及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等症状的出现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0例子宫疤痕憩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调查表对子宫疤痕憩室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观察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等症状及剩余肌层最薄处厚度情况。【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有效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2)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子宫疤痕憩室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分别占35.62%、22.50%和18.12%,其他依次为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3)出现经期延长、剩余肌层最薄处厚度≤2.5 mm的患者中以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多见,出现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中以气虚质和湿热质为多见,各体质类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子宫疤痕憩室患者出现剖宫产后经期延长与剩余肌层最薄处厚度、憩室容积相关(均P0.01),且剩余肌层最薄处越薄,憩室容积越大,经期延长时间越长。【结论】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为子宫疤痕憩室患者常见的体质类型,经期延长、慢性盆腔痛等症状的出现情况及剩余肌层最薄处厚度与体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体质特征的差异。方法:共纳入符合评价标准的急、慢性咳嗽学龄前患儿260例,其中慢性咳嗽140例、急性咳嗽120例。分析慢性咳嗽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比较急、慢性咳嗽患儿中医体质特征分布的差异,并探讨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慢性咳嗽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湿蕴肺证48例(34.3%)、风盛挛急证32例(22.9%)、肝火犯肺证25例(17.9%)、痰热郁肺证18例(12.9%)、肺阴亏虚证13例(9.3%)、胃气上逆证4例(2.9%),其中痰湿蕴肺证最为常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痰湿质最常见;急性咳嗽患儿体质特征分布依次为: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以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最常见。③慢性咳嗽患儿特禀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体质特征与病程呈正相关,与特禀质相关性最为显著;患儿病程与兼有体质数呈正相关,与平和质呈负相关。结论:学龄前儿童慢性咳嗽中医证型以痰湿蕴肺证、风盛挛急证、肝火犯肺证多见,其体质特征与急性咳嗽患儿有一定的差异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杭州地区男性出租车司机中医体质的分布频率.方法 运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中医体质学问卷设计.采用单位典型抽样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临床中医师或具有中医学知识背景的研究生实施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有效问卷为481份,应答率96.2%.中医体质分型中,以平和质类型居多,占51.35%;其后依次为湿热质(40.33%),痰湿质(30.98%),气郁质(20.17%),气虚质(12.06%),瘀血质(8.52%),阳虚质(8.11%),阴虚质(6.24%),特禀质(0.62%).随着年龄和驾龄的增加,平和质比例明显下降,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比例明显增加.结论 在男性出租车司机中,平和质较社区居民所占比例高,偏颇体质中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居多.年龄和驾龄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中医体制学的角度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分类特点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患者填写高血压病《中医体质量表》等相关表格,根据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方法,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对研究对象进行证候统计,辨证分型,判定其体质类型,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体质分布特点。结果 (1)222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最多的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虚质,分别为31.98%、20.72%、15.76%、12.6%。特禀质、平和质最少,分别为1.80%、1.30%。(2)不同性别的H型高血压患者体质构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男性湿热体质人数有高于女性的趋势。结论 (1)H型高血压患者痰湿体质占比比较高(2)不同性别的H型高血压患者体质构成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