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在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6.4至2017.8收治的50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25例患者植入人工骨粉治疗(纳入甲组),另25患者植入人工骨粉+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纳入乙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植骨感染情况,乙组患者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增加骨量高于甲组、骨吸收率低于甲组,差异均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X线检查提示所有患者骨密度均明显提升,6个月时,乙组患者骨密度提升情况优化甲组(P0.05);术后6个月时,乙组骨组织面积明显大于甲组(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用于口腔种植骨再生治疗,可降低骨吸收率,优化临床疗效,且过程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对口腔种植骨再生促进效果。方法:将我院30例行口腔种植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仅置入人工骨粉(Bio-Oss),实验组则与富血小板血浆混合使用。结果:两组均无植骨感染发生,但是实验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增加骨量及骨组织增加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后进行常规的修复,实验组患者无明显骨吸收,对照组有2颗(7.41%)出现轻度骨吸收(P<0.05)。X线检查,术后1个月及3个月发现两组患者植骨区的骨密度均明显提高,且植骨颗粒的清晰度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时植骨颗粒不清晰,并发生"毛玻璃样"的改变。且实验组骨密度的提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置入人工骨粉相比,混合富血小板血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上前牙区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口腔种植骨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骨粉与PRF联合植骨,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骨粉单独植骨,观察术后10个月时两组患者骨缺损区的成骨情况,以骨缺损区100倍镜下组织为单位计算骨形成率(新形成骨的总面积/观察区域组织总面积),100倍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结缔组织以及人工骨粉面积比。结果术后10个月,两组患者骨缺损区人工骨粉与周围骨组织结合紧密,骨质致密。X线检查示:观察组患者骨缺损区骨质密度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植骨术后唇舌向水平骨量平均增加(2.56±0.28)mm,对照组患者植骨术后唇舌向水平骨量平均增加(1.68±0.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形成率为(79.23±2.41)%,对照组患者骨形成率为(60.1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为(16.2±7.9)%,人工骨粉面积比为(45.2±11.0)%;对照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为(4.7±3.2)%,人工骨粉面积比为(55.5±11.3)%。观察组患者骨组织面积比大于对照组,人工骨粉面积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缔组织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与人工骨粉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种植区周围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上颌窦内提升中促进骨愈合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需行上颌窦内提升种植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8例,实验组上颌窦内提升时植入人工骨粉和PRF混合物并同期植入植体,对照组上颌窦内提升单纯植入人工骨粉并同期植入植体,术后1月、2月、3月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人工骨粉降解及新骨形成情况,通过CT值来计量上颌窦内新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20颗种植体无脱落,植体周围创口愈合良好,无上颌窦粘膜穿孔及炎症反应。术后1月,X线示两组可见人工骨粉颗粒均未降解,新骨形成较少,两组上颌窦内新骨密度即CT值没有统计学意义。2月时,实验组人工骨粉降解较少,新骨可见形成,对照组材料仍未见明显降解,新骨形成较少,两组CT值有统计学意义。3月时,实验组人工骨粉几乎降解完全,新骨形成明显,对照组人工骨粉部分降解,有新骨形成但不明显,两组上颌窦内新骨密度即CT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F在上颌窦内提升中促进新骨形成,提高新骨质量,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槽骨植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患者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牙槽骨植骨的病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总计植入56枚种植体,26例采用富血小板血浆,22例使用BIO-GIDE胶原膜,种植成功率96.43%。术后采用BIO-GIDE胶原膜的患者中1例出现伤口裂开的情况,1例患者膜暴露,无患者术中出现邻牙牙根损伤、下颌神经、上颌窦等损伤情况。随访2个月,患者在修复后1例采用BIO-GIDE胶原膜的患者出现种植体松动的情况,行重新植入种植体。结论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槽骨植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屏蔽软组织、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而运用富血小板血浆技术,膜暴露及并发症情况较少,简单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两种植骨材料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植骨材料PepGen P15 Flow(简称P15)和Bio-Oss引导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能力及骨一种植体结合能力。【方法】将beagle犬下颌单侧双尖牙全部拔除,然后在新鲜拔牙窝内植入种植体3颗。植入后于种植体颊侧制备标准骨缺损并作如下处置:A组空置,B组植入P15,C组植入Bio-Oss;覆盖Bio-Gide,初期缝合伤口。于术后第6周、12周将beagle犬分期处死获取标本,进行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测。【结果】B、C组植骨区外形均较A组膨隆,尤其是C组。X线观察可见B、C组X线阻射影几乎覆盖整个植骨区,而A组的X线阻射影仅局限于骨缺损周边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植骨区范围内的新生骨比例和骨一种植体结合率B组最高,C组其次,A组最低;未降解的植骨材料比例B组低于C组;植骨材料一新生骨结合率B组高于c组。【结论】与Bio-Gide联合应用,P15与Bio-Oss均能有效促进即刻种植体周骨组织再生数量与质量,且能促进骨一种植体结合率,前者较有利于促进植骨区新生骨改建成熟,而后者较有利于保障植骨区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可吸收Bio-Gide膜与不可吸收钛膜在牙种植骨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牙种植采用植Bio-Oss骨粉或自体骨,随机盖Bio—Gide膜与钛膜各30例,进行引导骨再生。结果:术后Bio-Gide膜与钛膜的伤口裂开、膜暴露发生率分别为3.3%与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口裂开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粘膜的厚度有关,盖钛膜伤口裂开后易发生感染。X线片显示:无感染膜下的Bio-Oss骨粉或自体骨改建形成了新骨.能与种植体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结论:Bio-Gide膜与钛膜均可有效阻挡软组织长人植骨区,促进骨组织再生修复;Bio-Gide膜的使用方法简单,适应证广,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富血小板血浆对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进行骨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30枚种植体周围炎发生骨缺损部位先采取外科清创、然后随机分为两组,PRP组15枚种植体采用富血小板血浆、Bio-oss人工骨粉及Bio-Gide生物膜进行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修复治疗,GBR组15枚种植体采取Bio-oss人工骨粉及Bio-Gide生物膜治疗骨缺损,并于治疗后的3,6,9,12,24,36,48个月通过X线、牙科CT及临床检查,观察骨修复的情况。结果修复后随访3~48个月,PRP组的15枚种植体经治疗修复后,种植体周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50%~80%,并能成功地恢复了咬功能。GBR组的15枚种植体,其中2枚种植体脱落,其余13枚种植体周骨缺损平均增加骨量20%~30%。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能加快、增加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骨修复,且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材料在牙齿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通过常规骨粉材料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通过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植骨厚度、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牙齿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来说,口腔修复膜材料比常规骨粉材料有着更佳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铁军 《河北医学》2012,18(9):1223-1226
目的:探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0例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20例.两组患者牙种植均采用Xive螺纹根状种植体和Bio-Oss小牛骨粉,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对照组采用钛膜作为修复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和比较两组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2.38%,观察组种植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现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对照组出现2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骨厚度、植骨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效果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能够充分的引导骨再生,重建牙槽骨外形,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成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锡平 《中外医疗》2010,29(4):55-55,57
目的观察评估国产BME-10X医用胶原膜与骨又生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种植床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15例患者共计22枚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国产骨又生骨粉及国产BME-10X医用胶原膜覆盖。术后,Ⅱ期手术前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Ⅱ期手术后进行瓷全冠修复。结果2枚种植体覆盖粘膜少许裂开,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生骨组织较少,其余均有较多的新骨生成。结论国产BME-10X生物膜及骨又生骨粉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 选取宁波口腔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的84例上颌前部单颗牙齿缺失伴水平骨缺损需进行单颗种植及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中植入Bio-oss人工骨粉,研究组术中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于T0(手术前)、T1(术后2周)、T2(术后1年)等时间点对患者口腔进行锥形束CT (CBCT)检查,通过评测CBCT图像横截面口腔软组织情况,分析对比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红色美学评分的差异。 结果 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1时刻,研究组颊侧骨厚度比对照组大(P<0.05)。T2时刻,研究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比对照组大(P<0.05),2组颊侧骨厚度、颊侧软组织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红色美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于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有显著疗效,满足上前牙单颗种植牙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小明  陈贵丰  罗罡  胡秋荣  刘斌 《广东医学》2004,25(12):1407-1408
目的 观察、评估Bio -gide生物膜、Bio -oss骨粉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种植床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 16例患者共计 2 1枚种植体 ,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Bio -oss骨粉 ,Bio-gide生物膜覆盖。术后、Ⅱ期手术前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Ⅱ期手术后转移关系 ,进行烤瓷全冠修复。结果  3枚种植体覆盖黏膜少许裂开 ,1枚种植体缺损处新生骨组织较少 ,Ⅱ期手术前脱落 ,其余均有较多的新骨生成。结论 Bio -gide生物膜、Bio-oss骨粉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钛网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在不同植体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过程中的实际成骨效果.方法 6只成年健康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2、3、4前磨牙,一侧植入韩国DIO植体4枚,另一侧植入ITI植体4枚.每颗植体周围制作垂直-水平联合型骨缺损,48枚植体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GBR组、钛网+骨粉组、钛网+GBR组.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通过直观测量、硬组织切片和新生骨形成率比较各组骨再生效果.结果 酸蚀喷砂(SLA)表面的植体周围骨再生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可吸收研磨介质(RBM)表面;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GBR组骨再生效果最佳,GBR组和钛网+骨粉组次之,对照组最差,其中GBR组和钛网+骨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LA表面处理方法有利于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的骨整合;钛网联合GBR技术作为一种即刻种植周围骨缺损骨再生的新方法,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Bio-Gide在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月到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种植区存在骨缺损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21例;可通过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共植入种植体81枚.生物膜均采用可吸收性的Bio-Gide生物膜,移植物采用自体骨与Bio-oss骨粉1∶1或2∶1的混合物.结果 术后6个月,x线片观察到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行二期修复术.结论 Bio-Gide生物膜在引导骨再生中种植体骨结合成功率为1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进行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混有富血小板血浆,而观察组患者则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吸收、种植修复成功率、白色美学指数(WES)和红色美学指数(PES)以及主观满意度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骨吸收、种植修复成功率以及WES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种植修复即刻、修复后6个月以及12个月时EPS评分以及在种植修复12个月整体美观评分和附着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引导骨再生应用在上颌美学区单牙种植修复中,能够显著的提高骨再生及修复的成功率,且美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海鑫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634-2635,2638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术在牙槽骨严重缺损患者修复位点保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患者外伤导致上颌牙槽骨粉碎性骨折且牙齿折断无法保留,估计骨质缺损量大,高度、丰满度不佳不能行满意修复患者18例,在一期手术同时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Bio-Gide膜,术后10日拆线,1个月、3个月、6个月复诊。结果:所有患者无不良症状和体征,X线片显示,术后3个月Bio-OSS复合人工骨植入区有新生骨形成;术后6个月植入区内人工骨与骨组织融为一体,骨缺损已基本修复,明显改善了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GBR技术是理想的骨增量技术,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组织再生工程是治疗口腔软硬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生长因子作为组织再生工程的三要素之一,是获得理想的组织再生效果的必要条件。浓缩生长因子(CGF)是在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制取基础上改变离心速度制备的新一代血液提取物,内含丰富的生长因子和呈三维网架结构的纤维蛋白基质,能激活血管新生并促进组织的再生愈合,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软硬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本文将对CGF的制取、组成及其在口腔骨组织、口腔种植、牙周组织以及牙髓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74-76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已经进行过牙种植的患者72例,针对其手术时所用修复膜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应用钛膜进行修复)和实验组(n=36,应用Bio-Gide生物膜进行修复),两组患者均应用Bio-Oss小牛骨粉和Xive螺纹根状种植体,观察并分析两组牙种植的修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手术1周后的植骨密度和骨厚度。结果实验组的牙种植修复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周后实验组的植骨密度和骨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io-Gide生物膜作为口腔修复膜材料可以提高修复成功率,诱导骨再生,重塑牙槽骨外观,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有助于植骨及骨再生,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