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肌腱损伤在手外科常见,修复后肌腱粘连是最常见并发症和影响修复效果的主要原因,术后发生粘连导致的手功能恢复不佳,是手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很多药物和方法被应用于预防和减少术后肌腱粘连,也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效果仍不理想。我们对16例有代表性手外伤患者,应用可吸收膜(DI KFILM)预防肌腱粘连,术后随访,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院手外科1993年6月~1995年2月开展提高屈指肌腱缝合技术,改良固定方法,早期功能练习,中药熏洗治疗屈指肌腱断裂,防止肌腱粘连,恢复功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端指间关节伸指肌腱中央束断裂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5月手外科收治的17例创伤性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患者,并均行手术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纽扣畸形均得到矫正,患指功能恢复.按分级标准,优:9例,良:7例,中:1例差,优良率为94.12%.结论:手术治疗是指间关节伸指肌腱中央束断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屈肌腱损伤为手外科常见的外伤,屈肌腱损伤术后粘连是手外科的难题,特别是Ⅱ区屈肌腱因为腱鞘比较狭窄,更容易出现术后粘连,往往需二次手术松解治疗。1994年以来,我们应用中药熏洗促进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的功能康复,取得满意疗效。一般资料本组48例69指。金属锐器伤22例36指,玻璃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位修复手和前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12年8月,采用腹部带蒂皮瓣对10例手及前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创面修复,并在创面修复后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位重建手功能。男8例,女2例;年龄16~58岁,中位数25岁;左侧6例,右侧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10 cm至12 cm×30 cm,肌腱缺损长度10~24 cm。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手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中位数34个月。修复术后创面均一期愈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主动背伸20°~40°;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均可主动完全伸直;拇指指间关节主动伸直0°~10°。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7例、良2例、差1例。均无深部感染及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对于手和前臂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位重建手功能,有利于创面愈合和手功能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对减轻屈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确定了97例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拟通过屈肌腱修复术后,49例应用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另48例石膏托固定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及常规中药熏洗。治疗12周,4周为1个疗程。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分别在第4周、8周及12周末评价两组的手功能TAM,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周末、8周末、12周末,实验组TAM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优良率100%,对照组优良率81.82%。经Ridit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部功能支具调控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洗2方熏洗,安全系数大,能够显著减轻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改善患者手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McCoy法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采用McCoy法固定伸指肌腱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18~65岁,中位数36岁;中指伸指肌腱滑脱18例,中、环指伸指肌腱滑脱4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5例;曾接受非手术治疗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个月至2年,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中位数10个月。末次随访时,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采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评价患指功能,本组优14例、良6例、可2例。患指功能评价为可的2例,因术后类风湿关节炎复发,出现掌指关节肿胀、疼痛,经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后患指功能恢复。22例患者均无伸指肌腱损伤、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McCoy法手术治疗陈旧性伸指肌腱滑脱,有利于患指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Ⅰ区伸指肌腱损伤在手外科中较为常见,由于伸指肌腱解剖结构复杂,且损伤情况不同,其处理方法也有多种.作者自1993年以来,处理Ⅰ区伸指肌腱损伤26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肌腱缺损是创伤外科中最常见的组织缺损之一 ,缺损后往往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 ,在临床上自体肌腱移植是修复肌腱缺损的常见方法。但对于广泛或多处的肌腱缺损 ,采用自体肌腱移植修复就明显受限。 1997年以来我院手外科应用深低温冷冻干燥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肢体肌腱缺损 75例 ,修复肌腱 12 5根 ,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5例 ,男 5 7例 ,女 18例。年龄 16~ 6 8岁 ,平均 2 4岁。足部伸趾腱缺损 9例 ,修复肌腱 14根 ;手部屈指深肌腱缺损 41例 ,修复肌腱 6 9根 ;伸指肌腱缺损 2 5例 ,修复肌腱 42根 ,均为二期手术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疗效及探讨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9例(46条屈指肌腱)屈指肌腱粘连的病例行肌腱松解术治疗,术后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术前及术后均应用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患指功能.[结果]4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中,患指术后功能评定,优40条,良4条,差2条.[结论]肌腱粘连松...  相似文献   

11.
显微吻合急诊修复屈指肌腱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的肌腱粘连问题一直是手外科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屈指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995年9月至2004年9月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87例131指193条,并配合早期控制性被动活动,减少肌腱的粘连,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各种原因造成的手部皮肤缺损,在手外科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肌腱和骨质外露及伤口感染等复杂创面常给伤口闭合带来很大困难。然而对这种复杂创面的处理,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能促其加速愈合。我院从1988年9月~  相似文献   

13.
屈指肌腱断裂是手外科一种常见的损伤,手部损伤中单纯的肌腱损伤或合并有肌腱损伤的病例占手外伤总数的30%。我院自2012年2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采用中西医结合序贯治疗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患者1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损伤肌腱,高抗张力修复,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0例136条早期损伤肌腱,其中34例57条采用单线改良Kessler肌腱缝合法,36例79条采用双道改良Kessler肌腱缝合法进行早期修复并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采用TAM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双道改良Kessler缝合法优良率96%,单线改良Kessler缝合法优良率91%。结论:双道改良Kessler股键缝合法使肌腱抗拉力强度增大,有利于肌腱早期活动锻炼,预防肌腱粘连,肌腱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肌腱损伤发生在手外科极常见 ,肌腱修复术后尤其是 区屈肌腱往往因肌腱粘连使临床得不到满意疗效。笔者自 1993年 11月~ 1998年 12月对 50例手部 区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进行了分米波治疗 ,以追踪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0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67例 ,女 2 3例 ;年龄 14~ 4 9岁 ,平均年龄 2 5.56岁 ;右手 57例 ,左手2 4例 ,双手 9例 ;致伤原因有玻璃伤 2 2例 ,刀割伤 37例 ,电锯伤 2 5例 ,机器及其他外伤 6例 ;单纯肌腱损伤73例 ,伴骨折及严重软组织损伤 13例。2 方法与结果分米波采用国产 TMA- A型双频微热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手外伤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165例各类手外伤的病因、伤情特点及诊治关键进行总结。结果开放损伤142例,闭合损伤23例;其中合并其它损伤91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功能恢复优良139例,占84.2%。结论医师要有扎实的骨科基本功和较高手外科诊疗水平,尽可能一期完成皮肤、神经、血管、肌腱的修复及骨骼的复位固定,早期完成手的功能重建,配合中药、理疗、按摩及针灸等中医康复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众  李骥  廖腾  吴亚乐 《中医正骨》2014,(11):15-16
目的:观察改良 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分别采用改良 Kessler 缝合法和常规缝合法缝合断裂肌腱。术后观察2组患者肌腱愈合、患指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2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7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改良 Kessler 缝合组,优2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常规缝合组,优15例、良12例、可8例、差4例。改良 Kessler 缝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缝合组(Z =﹣2.654,p =0.008)。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创面均一期愈合。常规缝合组,术后并发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愈合;并发深度感染1例,经拆除缝线、行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并发肌腱再断裂2例,改行改良 Kessler 缝合后愈合。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改良 Kessler 缝合组小于常规缝合组( p =0.027)。结论:改良Kessler 缝合法治疗Ⅱ区指屈肌腱断裂,有利于肌腱愈合和患指功能恢复,并发症少,疗效优于常规缝合法。  相似文献   

18.
以抗组织粘连剂二甲基硅油及生理盐水为对照,实验观察了川芎嗪注射液对鸡屈趾深肌腱粘连模型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组与硅油组的损伤肌腱粘连面积小,滑动功能好,腱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与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在肌腱修复方面,川芎嗪组明显优于硅油组(P<0.05).表明在损伤肌腱的鞘管局部运用川芎嗪注射液可减轻其腱周性粘连,而不影响肌腱内在性愈合。临床观察显示,在手术缝合断裂肌腱的基础上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患指屈曲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李同森 《中医正骨》2007,19(4):43-44
屈指肌腱缺损常采用肌腱移植重建其功能。肌腱移植术后粘连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粘连被认为主要是由于移植腱内在营养系统及滑行支架受损,外在营养机制参与愈合过程的结果。自1999年1月-2004年8月,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83例106例鞘内肌腱缺损患者采用带蒂滑膜肌腱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改善了移植腱的营养状态,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可吸收医用膜联合中药熏洗在手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78条)屈肌腱损伤患者为治疗组,均一期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并用可吸收医用膜包裹,术后给予中药熏洗,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另选择45例(63条)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期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18个月,平均8.5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其中治疗组优31例,良35例,中8例,差4例,优良率为84.6%;对照组优23例,良20例,中14例,差6例,优良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医用膜联合中药熏洗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屈肌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