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老年(年龄≥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89例年龄大于40岁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47.8岁),其中上腔型房间隔缺损23例、下腔型房间隔缺损31例,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9例,混合型6例。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均予涤纶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d(9~37d),术后Ⅰ周复查右房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随访3个月-8年,心功能及健康状况良好。结论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如无介入封堵术指征或伴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者均应手术治疗,补片修补及术中积极处理合并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有4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大小、位置、边缘适于封堵,无禁忌证。术中经股静脉穿刺,在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测量球囊确定房间隔缺损的伸展径后,分别置入相应型号的Cardioseal(1例)和Amplatzer(3例)封堵器。结果术后即刻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随访1~5个月,封堵器位置稳固,右心负荷有不同程度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使一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3.
报告自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期间采用微创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31例的结果。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大瓣裂缺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0例,其中,中央型缺损25例,上腔型缺损1例,下腔型缺损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手术通过右胸第四肋间小切口(7~10cm)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病人恢复快。结论: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并且比传统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18周岁为年龄分界、以20 mm为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大小分界,比较经导管封堵和外科手术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按照患者年龄及房间隔缺损大小分为4组,其中每组又各自按治疗方法分为介入亚组及手术亚组。分别比较每组中不同亚组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等。结果 (1)相同条件下,介入亚组和外科亚组技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2)介入亚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和输血量方面低于外科亚组。操作时间、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外科亚组。(3)四个介入亚组之间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2)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大小房间隔缺损患者,只要适应证选择合理,介入治疗因其微创性而更具有优势。(3)ASD介入封堵的优越性不受年龄及缺损大小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新型导丝系统在单纯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只实验羊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两组均采用经胸球囊扩张法建立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在单纯超声引导下行房间隔缺损经皮封堵操作。实验组采用新型导丝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导丝系统。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导丝通过房间隔缺损时间、导丝脱出房间隔缺损次数、术中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动物均顺利建立房间隔缺损模型,成功植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其平均操作时间、平均通过缺损时间、导丝脱入右房频率、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6±4.86)min vs.(25.82±7.85)min,(2.69±0.82)min vs.(5.58±3.34)min,0%vs. 40.0%,4.41±2.61 vs.9.60±3.68,0.75±0.36 vs. 1.34±0.68;P均0.05]。至术后1周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新型导丝系统用于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  相似文献   

6.
下腔型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王维新解士胜郑光明徐金星李令珂李一粟1986年1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房缺)46例,占同期房缺手术的23%(46/20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3~52岁,平均...  相似文献   

7.
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6月~9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3例,右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1例.结果4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40~80 min,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50~300 ml.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毕经超声即时测量冠状动脉旁路流量15~40 ml/min,搏动指数1.5~3.0.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 d.4例术后随访2~5个月,超声心动图示未见残余分流.结论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合并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外科治疗34例王学锋肖颖彬闵家新陈林刘欲团史鉴运褚衍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在1980年1月~1996年1月共行ASD修补术378例,其中合并PAPVC...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心病的10%~15%。自1997年Amplatzer封堵器应用于临床以来,介入治疗由于其确切的疗效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已成为外科手术之外房间隔缺损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适应证选择不当、操作技术欠佳或介入治疗经验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会造成一些严重不良后果,影响疗效及预后。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各类并发症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望引起介入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Li F  Xu FJ  Li W  Kang N  Gong BS  Cai WM  Wu DJ  Qiu ZK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11-1413
目的探讨右径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2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70岁,中位年龄21岁。房间隔缺损直径8~40mm。全麻下右胸骨旁第4肋间行2~3cm切口,在经食管或胸壁超声引导下,经右心房通过单鞘管置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结果全组21例无手术死亡,使用的封堵器型号为14~46mm,均封堵满意,无残余分流,未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无封堵失败改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中未输血,术后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5d出院。复查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右径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安全、创伤小,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手术期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熟悉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步骤、所用器械及注意事项,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8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可以缩短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是心血管外科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1953年Gibbon等应用体外循环成功修补1例房间隔缺损[1]是良好的开端.1957年2月苏鸿熙教授从美国带回一套Lellihei.Dewall人工心肺机,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心脏外科并成立体外循环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使用“达芬奇”(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行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的经验体会.方法 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回顾性研究,使用da Vinic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完成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22例.患者女16例,男6例;年龄平均(36.5±5.8)岁.房间隔缺损直径为2.5~4.1 cm,平均(3.8±1.3)cm,左向右分流,2例伴有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2例伴有右侧胸膜腔部分粘连.手术经股动、静脉插管,于右侧胸壁打3个孔,采用我院成熟全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切开右心房后,再连接机器人手术系统,术者于操作台前遥控机器臂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患者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直接缝合房间隔缺损20例,补片修补房间隔缺损2例,同期三尖瓣成形及胸膜粘连松解各2例.结果 22例均成功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手术时间1.5 ~ 3.5 h,平均(2.3±0.6)h;后10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58.6±18.3) min,升主动脉阻断(26.8±8.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5.8±1.6)h.胸液引流量50 ~ 300 ml,平均(150±32) ml,平均1~2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5.6±1.4)d.均无中转开胸、院内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3~5d超声心动图示手术效果满意,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个月~3个月,无残余分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满意.结论 改良达芬奇S机器人手术方式体外循环下房缺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且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恢复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1997年1月至2000年3月,为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其中1例功能性单心房,2例部分型肺静脉(右侧)畸形引流,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2±1.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0.3±7.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37例随访3月~2.4(1.3±0.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无并发症。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右胸小切口封堵缺乏边缘的Ⅱ孔型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右胸小切El封堵缺乏边缘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25例1-2个边缘完全缺乏的病人行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女15例,男lO例;年龄5.64岁,平均28.8岁.其中单纯前边缘缺乏11例,前边缘合并下边缘缺乏3例,前边缘合并后边缘缺乏4例,后边缘缺乏l例,前边缘合并上边缘缺乏l例.单纯上边缘缺乏4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1例.后边缘和下边缘缺乏者使用4-o pmlene线在心脏外面贯穿缝合固定封堵器;后边缘缺乏在房间沟偏右房侧缝合2针固定;下边缘缺乏者在右心房靠下腔静脉和右下肺静脉处缝合l针固定;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在左心房顶以4-o prolene线作2针间断缝合,在上腔静脉后壁作1针间断缝合,释放封堵器后,推拉试验检查是否牢固.以5-4例Ⅱ孔型房间隔缺损有充分边缘者(>5衄)行右胸小切El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36例.男18例,平均年龄31.9岁(5-72岁).结果 无边缘组房间隔缺损直径10-38衄,平均(23.3±8.5)mm.封堵器大小为(27.9±7.8)mm(14-42衄).对照组房间隔缺损直径9.38衄,平均(23.6±7.0)mm,封堵器大小为(29.4-I-7.3)r唧(12-42m).两组房间隔缺损直径和所用封堵器大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0±7)min和(15 4-4)ra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c15).25例缺乏边缘者100%(25,25例)封堵成功,对照组96%(52,54例)封堵成功,2例存在轻度残余分流.随访6个月,两组封堵成功率均为100%,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胸小切口可以成功封堵边缘缺乏的房间隔缺损,但需要更长期的随访评估长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从 1990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我们共对 7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后残余漏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就其发生部位、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7例 ,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2 0~ 5 5岁(37.0± 10 .8岁 ) ;体重 5 5~ 72 kg(5 7.0± 8.6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OSD)术后 4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OPD)术后 2例 ,A 型单心室术后房间隔残余漏 1例。术前患者均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 ;紫绀 1例 ;胸骨左缘 2~ 3肋间闻及 ~ 级收缩期杂音 ,P2 亢进 3例 ;术前咯…  相似文献   

17.
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经胸部微创新术式置入新型房间隔缺损闭合器的方法。 方法  34例房间隔缺损 ,全麻下经右胸壁胸骨旁第四肋间 2cm~ 3cm的小切口入胸 ,经右房置入Dasdo圆形或椭圆形闭合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术中观测各切面观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周缘情况 ,选择闭合器类型及大小。超声监测下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出闭合器双伞 ,确认牢固及无明显房水平分流后释放闭合器、关胸。 结果  33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闭成功 ,1例失败 ,改为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最大径为(8~ 32 )mm ,(19 3± 6 3)mm。房间隔缺损各方向缘最短者分别为距主动脉后壁无缘 ,距上腔静脉3 5mm ,距下腔静脉 6 0mm ,距二尖瓣根部 6 .0mm。超声引导下封闭房间隔缺损过程约 2min~ 3min。 结论 经胸小切口置入房间隔缺损闭合器是一种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新术式 ,该方法闭合房间隔缺损的适应证可能更广泛。  相似文献   

18.
杂交(hybrid)手术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器械和实时影像学的术中"杂交"(hybrid)手术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3月~10月,我院行hybrid手术治疗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球囊扩张组3例均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新生儿.缺损封堵组4例,其中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VSD).正中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植入封堵器.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植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7例均顺利出院,无一例手术死亡.3例PAIVS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 d,余4例均在术后7 d出院.随访1~6个月,7例生长发育良好,人工体肺分流管通畅,未发现中度以上的肺动脉瓣再狭窄,ASD和多发VSD术后均未发现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均无影响瓣膜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hybrid手术可以不采用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56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探讨房间隔缺损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新进展。方法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详细评估每位患者病情,采用开胸修补、介入封堵、小切口封堵3种不同术式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除1例介入封堵患者发生右股动静脉瘘需手术修补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7.3 d出院。结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获得更好的微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孔二尖瓣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石凤梧陈子英谢英奎刘绍贤刘苏陈立华张文立张天舒自1989年10月~1996年3月手术治疗罕见双孔二尖瓣畸形合并其它心脏畸形6例。其中合并部分性房室管畸形3例,原发孔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