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的膳食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306名处于分娩之后3个月之内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膳食调查,获有效问卷290份。结果98%以上的妇女认为产褥期应该禁忌某些食物,其中14%认为应该禁忌水果。将产褥期妇女各类食物的每日摄入量与哺乳期妇女推荐摄入量相比,奶类和水果摄入不足的比例达到87.9%和87.2%,有75.9%的妇女蔬菜的摄入量不达标。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大专和高中以下是奶类摄入的阻碍因素(OR值分别为0.482、0.405,均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6000元以下和禁忌水果是水果摄入的阻碍因素(OR值分别为0.446、0.345、12.728,均P<0.05),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是蔬菜摄入的阻碍因素(OR=0.321,P<0.05)。结论产褥期妇女的膳食行为还存在诸多亟待改善之处,应针对产褥期妇女及其家人进行科学的健康宣教,帮助产褥期妇女走出传统习俗的一些误区,做到科学护理,健康保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城郊妇女在产褥期的饮食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区和郊区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共2 0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013份。结果:产褥期存在多种传统的饮食禁忌及膳食结构不合理现象,鸡蛋每日摄入超过150 g者占31.7%,肉禽类摄入超过300 g达到56.0%;大多数妇女产褥期完全不摄入虾蟹、坚果、大豆及豆制品(分别占84.7%、73.1%和62.8%),而不食用奶类和水果分别占40.0%和30.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产褥期传统的饮食观念是影响虾蟹类、水果类食物摄取的主要负面因素;妇女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高、接受过营养指导、知晓相关的营养知识是以上各类食物摄取的主要促进因素;另外,虾蟹类、奶类、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取还受地域影响。结论:广州妇女产褥期饮食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建议有针对性的对产妇及其家人开展营养保健知识宣教活动。  相似文献   

3.
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产褥期妇女的饮食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城、郊、乡共2100名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妇女有在“坐月子”期间吃鸡蛋、鲫鱼、鸡汤、红糖等的习惯,肉禽鱼蛋类食品摄取较丰富,蔬菜水果类、奶类的摄取量则较少。有18.00%的妇女在产褥期从不吃蔬菜、78.79%从不吃水果、75.66%从不喝牛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蔬菜、水果和奶类的摄入与传统饮食观念、妇女或其丈夫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营养指导、相关营养知识知晓情况、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有关,其中传统饮食观念是主要的负性影响因素。结论:妇女产褥期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某些食物的摄取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在产妇及其家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以纠正错误的传统饮食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的营养保健宣教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省城乡地区孕晚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产褥期营养保健知识宣教。采用宣教前后知识水平测试,干预组和对照组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健康状况比较的方法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对象的营养保健知识水平较宣教前有显著提高;产褥期蔬菜、水果、大豆类等食物摄入量,钙、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量,做产后体操、洗澡洗头等行为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便秘、手足抽搐、关节痛、恶露时间延长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途径、针对性强的宣教方法能有效提高妇女营养保健知识水平,并改善其产褥期饮食、行为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乳母产褥期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长期(≥1年)生活于福州且符合条件的健康乳母进行乳母生活方式、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共完成完整问卷113份,乳母产褥期禽畜肉类和蛋类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达到乳母膳食宝塔参考摄入量的439.5%和350.0%,水果类和蔬菜类仅达到43.3%和25.0%,奶类及奶制品和豆类及豆制品为0.0%.能量平均每日摄入量仅达到乳母RNIs的78.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低(34.3%),蛋白质(27.9%)和脂肪(37.0%)供能比高.钙和VitC平均每日摄入量为乳母RNI或AI比的45.4%和73.8%,无奶类与豆类来源的钙.纯母乳喂养的乳母谷类中铁的摄入量与摄入比例均<非纯母乳喂养的乳母,有喝茶史的乳母水果类摄入量和营养素中铁、锰、VitC、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均>无饮茶史的乳母.结论:乳母产褥期禽肉类和蛋类摄入充足甚至过量,但是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和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极低,水果类的摄入量不足.总能量摄入不足,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乳母膳食结构与社会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济宁城乡妇女产褥期饮食与行为禁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济宁城乡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禁忌,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16名经历过产褥期妇女,采用问卷调查,根据居住地情况将调查对象分组进行分析.结果 城乡妇女产褥期均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禁忌和行为禁忌;城市妇女和农村妇女在饮食禁忌不吃较硬食物方面和行为禁忌不洗澡洗头、不洗下身、不刷牙、不下床活动、不开窗方面存在差异,分别为86.4%、40.1%、11.6%、2.0%、12.2%和68.%、87.0%、43.5%、20.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妇女均需改变其不良的饮食和行为禁忌,农村妇女更应加强产褥期合理饮食行为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瑶族妇女产褥期饮食规律。方法:对广西南宁市、金秀县、大化县、恭城县等地瑶族妇女产褥期饮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产妇饮食口味不重;种类丰富;禁忌明确;要求规律。结论:提出医院要重视和加强对妇女产褥期饮食知识的健康教育,帮助产妇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为母婴健康打下坚定的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瑶族妇女产后饮食调理知识挖掘整理,让瑶族医药瑰宝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妇女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妇女在产褥期的患病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城、郊、乡共2 100名经历过产褥期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有59.34%的妇女在产褥期有一种以上的病症发生。各种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依次为:腰腿痛35.29%、肛肠疾病25.72%、乳腺疾病19.64%、贫血10.03%、口腔疾病9.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妇女产褥期患病与其饮食行为有关,如粮谷、叶菜类摄入量高、经常变换食谱者肛肠疾病发生率低;肉类摄入量多是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食糖摄入量多是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过多做家务是肛肠疾病、子宫复旧不良的危险因素等。结论:妇女在产褥期出现的健康问题较多,值得关注,建议将营养卫生宣教纳入产后保健工作中,以纠正错误的传统饮食、行为、习惯,对于保护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国部分地区妇女产褥期饮食行为及最近20~30年变迁情况。方法在中国不同地区(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共选取了13个调查点,771个家庭入选,以所选家庭中“坐月子”产妇及其女性长辈(婆婆和/或母亲)为调查对象,由培训过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到调查问卷1608份,其中有效问卷1535份,有效率为95.5%。妇女有在月子期间摄食鸡蛋(94.6%)、红糖(73.3%)、小米(71.0%)等食物的习惯,而蔬菜、水果、牛奶的食用率仅为35.4%、27.6%、23.5%,年轻女性较婆婆/妈妈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8.5%的调查对象认为应禁忌某些食物,具体禁忌主要是辛辣食物(93.4%)、生冷食物(89.0%)、煎炸食物(51.3%),部分禁忌水果(10.8%)、蔬菜(3.3%),两代人相比在辛辣食物、煎炸食物、水果、蔬菜、味精、花椒六项禁忌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及其配偶文化程度、父母的建议、公婆的建议等因素与产妇饮食行为有关。结论两代人之间产褥期饮食行为有所变迁,年轻女性较婆婆/妈妈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改善的地方,需加强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福州乳母的膳食营养状况,为相关健康指导及策略的实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州市的仓山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每街道抽取两岁以下儿童的母亲80名,共240名,对其进行膳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各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量,三大产能营养素日均摄入量以及部分微量元素的日均摄入量,并与标准的RNI/AI值进行比较。结果 产褥期妇女粮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低于本地非产褥期乳母及中山产褥期妇女,而豆类、坚果和乳类的摄入量高于本地非产褥期乳母及中山产褥期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能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高于非产褥期乳母,而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摄入量低于非产褥期乳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妇女的钙、维生素A、维生素B6、叶酸及维生素C摄入量低于非产褥期乳母,而锌、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维生素E的摄入高于非产褥期乳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福州市仓山地区哺乳期妇女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巴彦淖尔市城区产褥期妇女的膳食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巴彦淖尔市城区1周岁以内儿童的母亲共48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产褥期调查问卷进行逐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68份。468名产褥期妇女以顺产为主(57.5%);饮食主要由妈妈提供(63.5%);鱼虾禽畜肉油脂类摄入过多,蔬菜水果奶制品类摄入过少;蛋白质、胆固醇摄入过多(分别为理想摄入量的118.3%、441.3%),维生素C、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分别为目标值的16.6%、27.0%);摄入奶制品在产妇年龄和营养保健知识来源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彦淖尔市城区产褥期妇女膳食结构不合理,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植物性食物摄入过少,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应适当调整膳食结构,以保证产褥期妇女的营养均衡。  相似文献   

12.
贫血是产褥期影响产妇健康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对产妇及婴儿均有不良影响.产褥期贫血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影响产褥期贫血发生及恢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收入低、产妇受教育程度低等;行为因素:包括膳食、哺乳、孕期及产褥期用药等;生理因素:指孕前较高或较低的体质指数、孕期患贫血、产后出血等;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或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妇幼保健工作者应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控制产褥期贫血.  相似文献   

13.
产褥期妇女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产褥期妇女对相关卫生服务项目的需求,为卫生服务部门对产褥期妇女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面对面访谈形式对产褥期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对产后访视、护理及生活指导、卫生保健知识宣教、膳食营养指导、康复指导、常见病预防及情感支持7项卫生服务的需求率在85%以上,亲友陪伴、家庭卫生知识宣教、心理健康咨询及社会交流4项需求率高于60%,社会活动需求率最低为42.5%;城市产妇有10项卫生服务的需求率均高于郊区或农村的产妇。结论医疗保健部门需要不断提高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产褥期妇女卫生保健项目,并拓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以期更有效保障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状况。方法:应用MOS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自制母婴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对555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整体状况较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4个维度水平较高,生理职能、情感职能2个维度水平较低。接受健康教育不同,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有所不同,系统健康教育组与非系统健康教育组比较在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2个维度得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非系统健康教育组产妇阴道炎、子宫颈糜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产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会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社区围产保健工作服务能力及利用服务能力的现状,为妇幼卫生工作如何深入社区,走向家庭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调查。方法: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省磐石、辽源、白山3市9个乡、52个村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调研地区在围产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上发展不平衡,且不同程度地与卫生部要求存在差距,群众利用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结论:保证围产保健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改变群众利用服务能力、改变围产保健工作的服务模式、面向社区、走入家庭是调研地区发展社区围产保健工作的关键,同时还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发展社区围产保健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产褥期妇女知识与生活的需求,探讨母婴保健服务模式,促进母婴健康。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石家庄市462名产妇进行面对面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汇总分析,再分组进行母婴保健指导。结果:产褥期妇女知识与生活的需求程度前5位分别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婴儿早期教育、婴儿疫苗接种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日常护理、产后42天去医院体检;实验组产妇进行个性化保健指导后,就产妇乳腺炎、子宫复旧不良、张力性尿失禁、腰骶痛的发生率,新生儿尿布疹、鹅口疮、脓疱疮的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现阶段的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及婴儿护理知识匮乏,要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产期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影响,为制订孕产期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553例产后42天回医院检查的产妇按接受健康教育的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265例)和研究组(288例)进行产褥期保健知识、护理能力及母婴患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对照组予常规的孕产期健康教育方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与技巧,责任护士一对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母婴护理技巧的训练。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知晓率高,自我护理、婴儿护理能力强,产褥期母婴患病情况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必须突出实用性、实践性,强化技能训练和个体指导,以提高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和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测定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水平,并探讨该群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生命质量量表测量法、逐步回归分析法。结果:产褥期妇女的生命质量低于一般育领妇女,有12个因素能够影响产褥期妇女的综合健康水平。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卫生管理部门对产褥期妇女实放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产褥期妇女对育儿保健服务需求,以便保健服务部门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面对面访谈形式对产褥期妇女育儿保健服务需求进行调查,数据用描述性指标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褥期妇女在8项育儿保健服务项目中,对新生儿基本护理与保健、新生儿喂养及辅食添加、新生儿发育情况、婴幼儿动作发育和锻炼、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新生儿常见病的防治6项育儿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率均在95%以上,婴幼儿疾病的早期发现、新生儿的生活环境2项育儿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率高于90%。城市产妇有7项育儿保健服务项目的需求率高于郊区或农村的产妇,1项育儿保健服务的需求率城市和农村产妇高于郊区产妇。结论:医疗保健机构需要不断提高育儿保健服务的供给能力,针对产褥期妇女的育儿保健服务需求,有的放矢的提供儿童保健服务项目,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