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文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20个有关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统计处理采用Dersimonian与Laird提出的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18个因素中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为保护因素,其余为危险因素,呈中低度危险性。分层结果提示某些因素在城乡间或研究采用不同对照类型间危险度估计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饮食因素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了2005年7月~2006年8月112例胃癌新发病例和112例健康对照。对可能的饮食因素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结果饮酒、食用发黄大米、食用腌制食品、食用熏烤食品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危险;饮茶、食用水果、食用新鲜蔬菜、食用大蒜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的发生与多种饮食因素有关,应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改变人群的饮食习惯素,以减少胃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和体检的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肠癌患者98例,未患大肠癌患者7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大肠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亲属患肿瘤(OR=1724,95% CI=1.104~3.618)、喜食熏腊腌渍食品(OR=1.121,95% CI=1.103~3.002)、慢性阑尾炎(史)(OR=1.107,95% CI=1.002~2.006)和糖尿病史(OR=1.678,95% C I=1.113~3.967)为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亲属患肿瘤、喜食熏腊腌渍食品、慢性阑尾炎(史)和糖尿病史为大肠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此类人群应加强体检,同时改变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89例结肠癌患者和89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结肠癌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0次食用肉食/周,常处于坐位,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次食用肉食/周,常处于坐位,一级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RT-PCR法定性测定HCV RNA,EIA法检测抗HCV。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数:对照数=1:4),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有输血、静脉吸毒、纹身、流产、暴露性伤口缝合术、性伴有肝炎病史者、未用避孕套并性伴数多于1位者、社会经济贫困者、未婚怀孕者、与有丙肝病史的性伴共用生活用品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高危因素分别为输血、静脉吸毒、未用避孕套并性伴数多于1位。结论:输血、静脉吸毒、多于1个性伴而不用避孕套的性行为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直接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家鼠型HFRS的传播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分析有关暴露因素.结果 调查了175对病例和对照,在单因素x2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食物保藏差,食用被鼠类粪尿污染食物和住房位于村边3个因素与发病之关联有显著性意义Logistic回归系数(β)分别为1.2092、0.9169和1.2014.结论 食物保藏差、食用被鼠污染食物和住房位于村边与HFRS发病有关,这对HFRS的综合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评价上皮钙黏着蛋白基因CDH1C-160A基因多态性同大肠癌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文献,获得有关上皮钙黏着蛋白基因CDH1C-160A多态性同大肠癌与胃癌危险性关系的研究结果,并进行Meta分析。所有文献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以OR值为效应指标,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利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0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23项研究,累计病例6659例,对照17739例。CC&CA与AA基因型比较,OR值为OR=0.89(95%CI:0.81~0.97),Z值为:2.63。结论:上皮钙黏着蛋白基因CDH1C-160A多态性同胃肠道肿瘤危险性有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多个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进行Meta分析,探讨TOX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发表的关于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病例对照研究7项,累计病例24 464例,对照32 353例。除了杂合子模型(OR=1.12,95%CI:0.99-1.27),纯合子(OR=1.34,95%CI:1.43~1.59)、显性遗传(OR=1.16,95%CI:1.03~1.31)、隐性遗传(OR=1.25,95%CI:1.10~1.42)模型中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②高加索人群的TOX3基因rs3803662位点突变的纯合子模型和隐形遗传模型可能会增加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性,纯合子基因型TT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温州市不明原因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居民810例,进行非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患不明原因慢性小管间质肾病者纳入病例组,未患此病者纳入对照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候选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教育程度、过敏史、射线接触史、嗜烟酒史、家族史等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病例组中重金属接触史、含关木通中药使用史的OR值分别为291.5,210.9(P<0.05)。结论:重金属接触史、含关木通中药使用史是温州市不明原因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月至12月,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法,对南京市城区胃癌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121例胃癌均经胃镜检查并为病理确诊;两个对照组(其他癌和其他疾病组)均选自同期住于同一医院的病例。调查结果采用X~2MH、OR 和SIC 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经常吃干硬食品(E_1),经常吃腌菜(G_1′)和精神因素(K_1),即(E_1K_1G_1′)是南京市城区胃癌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当该三因素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蕾  孟晓燕  张建芬  侯芳  李洁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43-3245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和200例未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巨大胎儿(OR=3.678,95% CI:1.456 ~5.345)、胎盘粘连(OR=4.264,95% CI:1.556 ~5.646)、前置胎盘(OR=2.754,95%CI:1.754 ~5.456)、多胎妊娠(OR=3.964,95% CI:1.274 ~4.453)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剖宫产术前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预防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营养障碍与MODSE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O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R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MODS患者153例,依配比条件选取对照459例。发病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其OR(95%CI)为5.34(1.47~19.41),此因素为MOD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1)。死亡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其RR(95%CI)为1.92(1.248~2.95),此因素为MODS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有上述因素的老年人群应视为MODS高危对象,重点防范,并控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天津市区244例乳腺癌患者及相同数量的对照1:1配比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体重越重,体脂含量越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还发现成年后发胖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发胖年龄越早,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双黄连注射剂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使用双黄连注射剂住院患儿列为调查对象,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39例患儿纳入病例组,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对照组为相匹配的78例患儿。选取既往史、过敏史、合并抗菌药、合并用药总数、出现时间、用药总天数、溶媒、滴速、剂量、生产批次等9项侯选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将用药总天数筛选为不良反应出现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97,P<0.05。合并用药总数筛选为不良反应出现的危险因素,OR值为2.449,P<0.05;多因素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总天数是双黄连不良反应出现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89(95%CI:0.018~0.431)。合并用药总数是双黄连不良反应出现的危险因素,OR值为2.678(95%CI:1.199~5.979)。结论:合并用药总数是儿童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岛市区内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一一对照研究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108例脑梗塞患者和52例对照者,研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其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脑梗塞发生与高血压史(P<0.01)、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病史(P<0.05)和家族史(P<0.05)相关。结论 青岛市区内脑硬塞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史、TIA史和家族史,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与术前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收治的397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成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5岁)、学龄期儿童组(>5岁~12岁)。按病程分为:甲组(病程<24 h)、乙组(病程24 h~10d)、丙组(病程>10 d);按异物位置分为:A组(气管隆突及以上)、B组(左右主支气管开口)、C组(叶、段支气管)。结果:397例患儿中,婴儿组植物性异物50例,动物性异物9例,化学合成品异物1例;幼儿组植物性异物261例,动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异物3例,金属性异物2例;学龄前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0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2例;学龄期儿童组植物性异物5例,化学合成品类异物9例。引起术前肺部并发症的异物中植物性异物最常见。异物在气道存留时间、存留位置对术前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程、异物位置、异物类型有一定关系,及时就诊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2)植物性异物为呼吸道异物的主要类型,也是造成术前肺部并发症的主要类型,动物性异物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化学合成异物主要发生在学龄期儿童。加强对民众的健康宣传教育,对各年龄段儿童呼吸道异物采取不同预防措施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林克荣  赖晓敏  雷佳 《江西医药》2007,42(10):911-912
目的 研究嗜食腌制食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场询问和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220例鼻咽癌患者及220例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食用腌制食品情况,对调查结果与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及不同类型鼻咽癌的关系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鼻咽癌患者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鼻咽部良性疾病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角化性鼻咽癌每周食用腌制食品频率高于非角化性鼻咽癌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鼻咽癌患者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病有关,高频率食用腌制食品5~7 d/周在非角化性癌中更为常见,腌制食品可能与非角化性鼻咽癌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饮酒与脑出血和脑梗塞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饮酒与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关系及其差异。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颅脑CT扫描确诊162例脑出血病例和158例脑梗塞病人分别与各自的对照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程序作1:1配比分配。结果:单因素分析时,饮酒对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危险性均具有显意义,其OR分别为2.57(95%CI:1.69-3.89)和2.67(95%CI:1.47-1.83)。按高血压病史和吸烟状况调整后,饮酒对脑出血的作用失去显意义(OR为1.61,95%CI:0.88-2.96),而对脑梗塞的危险依然存在(OR为2.76,95%CI:1.14-6.67)。结论:饮酒很可能是通过影响血压而间接地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但饮酒对脑梗塞则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沈锋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242-244
众所周知,砷的毒性很大,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及饮用水等很多食品很容易被三氧化二砷污染而发生中毒。而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的需要量和中毒剂量之间比较接近。为了防止砷中毒和监测食品中硒的含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对食品中的砷和硒进行检测已成为我们的日常监督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进食速度快(OR=3.032)、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OR=1.792)和户外活动时间少(OR=2.823)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进食速度与油腻食品食用频率和户外活动时间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