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90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缬沙坦80mg,C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缬沙坦80mg,均1次/d,服药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及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血清hs-CRP及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B组及C组较A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ACS患者早期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及缬沙坦可明显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心功能评价及心力衰竭(心衰)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例CHD患儿分为CHD心衰组(A组,34例)和CHD无心衰组(B组,40例),22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C组),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NT-proBNP和血清CA125浓度.结果 A组血浆NT-prcBNP浓度高于B、C组(P<0.01);A组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A组患儿血清CA125浓度高于C组(P<0.01).CHD患儿血浆NT-proBNP和血清CA125浓度分别均与改良ROSS评分呈正相关(r=0.941和r=0.690,P<0.01).结论 CHD患儿合并心衰时血浆NT-proBNP及血清CA125浓度升高,可用于CHD患儿的心功能评价及心衰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3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补体成分3(C3)表达及其对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90例ACI患者血清C3含量,根据C3值,分为C3正常组(A组)和C3升高组(B组)。入院及治疗14d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90d时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IHS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BI评分A组高于B组(P<0.01)。治疗后第90天时A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血浆C3与ACI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C3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与治疗组(63例)。对照组口服尼可地尔片,5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E峰与A峰的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载脂蛋白(Apo)B/Apo A1比值、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白细胞介素(IL)-35和颈动脉超声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76.2%,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7%和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LVEF值均显著增加(P0.05),PV、HCT值和血清LDH、CK-MB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总动脉IMT和内径值均显著缩小(P0.05),且治疗组IMT和内径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po B/Apo A1比值和Hcy、hs-CRP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APN、IL-35含量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心电图和心功能,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延缓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均值之比(E/Em值)相关性。方法入选正常对照组(A组)5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B组)66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C组)60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D组)62例,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四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E/Em值,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TNF-α浓度。分别比较四组的E/Em值,血清TNF-α浓度,及两者的相关系数。结果 D组E/Em值,血清TNF-α浓度,及两者相关系数均高于A组、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Em值,D组:(11.4±3.9)比A组:(8.6±3.3)P<0.05,B组:(10.4±3.4)P<0.05,C组:(10.0±3.0)P<0.05],[血清TNF-α浓度,D组:(13.6±5.9)ng/L比A组:(7.2±2.0)ng/L P<0.05,B组:(10.9±5.0)ng/L P<0.05,C组:(10.3±4.1)ng/L P<0.05],[两者相关系数,D组:0.734比B组:0.643,C组:0.675〗。结论与单纯高血压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TNF-α浓度和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E/Em值明显升高,两者正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患者血清NO及内皮素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94例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狭窄程度>50%但<70%组(A组,62例)及单支病变狭窄程度≥70%组(B组,32例),选择30例造影结果阴性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NO及内皮素浓度.结果 A组及B组患者血清NO水平均低于C组[(43±12) μmol/L,(50±11) μmol/L比(58±12) μmol/L,均P<0.01],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A组及B组患者血清内皮素水平均高于C组[(60±12) pg/L,(80±22) pg/L比(50±11 )pg/L,均P<0.01],且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NO及内皮素水平与冠心病单支病变狭窄程度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NO及内皮素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疾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时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方法 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左室功能正常组(30例)、二尖端血流频谱"假性正常"组(36例)和左事舒张功能减退对照组(32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及二者比值(E/A);同时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测量平均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平均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并计算二者比值(Ve/Va),并同期测定血清N-proBNP.结果 血清NT-proBNP浓度随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升高,NT-proBNP浓度与Ve/Va呈负相关r=-0.62(P<0.01).结论 血清NT-proBNP可为无症状性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提供一种无创性估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告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无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A、B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按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高NT-proBNP组80例,低NT-proBNP对照组78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和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NT-proBNP组与对照组LAD、LVEDD、LVEF、EDT、IVRT、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LAD、LVEDD、EDT、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3、0.325、0.563、0.664,均为P〈0.01),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0.01)。结论临床上对心力衰竭A、B期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的预告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ADV+LAM组(A组)38例,给予ADV 10 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42例,ADV 10 mg/d口服;LAM组(C组)22例,LAM 100 mg/d口服,分别于完成24、48和72周治疗时,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48、72周A、B组HBV DNA水平较C组均显著下降(P<0.01),HBV DNA阴转率较C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治疗24、48、72周A组和72周B组ALT复常率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48、72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72周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1)。三组血清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新的变异率低于C组(P<0.05),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肖文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519-520
目的明确心源性和肺源性两类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UCG)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以此探讨两类呼吸困难的鉴别。方法选择呼吸困难患者136例,临床诊断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A组)和肺源性呼吸困难组(B组)。分别作UCG测定LVEF,检测血浆NT-proBNP浓度,分析两组数据间的关系。并将A组分为LVEF<50%组和LVEF≥50%,比较两组NT-proBNP值。结果 A组LVEF明显小于B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50%组NT-proBNP值明显高于LVEF≥50%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LVEF明显下降,NT-proBNP明显升高,二者呈负向关系。临床上LVEF、血浆NT-proBNP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指标,二者结合能够鉴别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每组50例的常规组以及试验组,予以常规组瑞芬太尼以及异丙酚进行麻醉,予以试验组瑞芬太尼以及七氟烷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麻醉各时期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内皮素-1水平。结果麻醉后试验组在心率、平均动脉压方面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建立后15 min试验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常规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烷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可维持腹腔镜手术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盐酸小檗碱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80例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40)及小檗碱治疗组(B组,n=40),同时选择体检健康的20例(C组,n=20)作为对照组。 A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钙离子拮抗剂控制血压等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组的给药基础上联用盐酸小檗碱片(0.2mg,3次/d),口服,治疗时间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丙二醛(MDA)、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两组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升高,NO及SOD水平降低(P<0.01)。随访治疗3个月后,A组血清2h PBG、TC、TG、hs-CRP、MDA、ET-1水平比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NO、SOD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同期A组比较,B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小檗碱显著改善了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降低了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了血清NO水平及SOD活性,增加了NO合成,减少了NO破坏。可见盐酸小檗碱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峰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4):255-257
目的:观察正常血脂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白介素-6(IL-6)和高效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对其干预效果。方法:将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 mg/d×4周)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比较组间及两组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ACS患者血脂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其IL-6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时血脂水平无显著变化,但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4周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正常的ACS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其快速抗炎作用在ACS患者早期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及补锌治疗的意义。方法:检测25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与正常儿童锌水平进行对照,并将25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124例和治疗组128例,两组均常规抗病毒、补液纠酸、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片。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浓度水平明显低于本地区同龄健康儿童血清锌浓度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对照组58.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0,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较同龄健康儿童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补充葡萄糖酸锌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在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2.9%;对照组优良率73.8%。两组不稳定心绞痛的住院患者疗效优良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性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罗会海 《安徽医药》2010,14(1):100-102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肝硬化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A(20例)、对照组B(2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治疗,对照组分别单用奥美拉唑和奥曲肽治疗,三组分别连用3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B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8±7)h、(34±7)h和(25±6)h。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5.0%和70.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拉唑和奥曲肽联合应用是治疗肝硬化并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噻托溴铵和舒利迭联合应用对中、重度COPD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刚 《天津医药》2011,39(3):199-201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胺(思力华)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舒利迭组(对照组)和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组(试验组)各20例。两组入院期间均给于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和平喘对症治疗。对照组用舒利迭,试验组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出院后对照组继续使用舒利迭,试验组继续使用噻托溴铵联合舒利迭,共随访观察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查肺功能,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12周后再次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等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 0.05);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舒利迭和异丙托溴铵共同作用对COPD患者肺功能更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另一组为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 (FBG)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名为健康对照 (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高胰岛素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后胰岛素敏感性未见明显变化(P>0.05),加用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胰岛素敏感性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辛伐他汀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59例NS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给常规治疗);B组(20例给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d);C组(19例为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d)。NS患者在治疗7d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结果NS患者的血清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0mg/d和40mg/d辛伐他汀治疗7d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而以40mg/d辛伐他汀组作用更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患者血清CRP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1),CRP和TNF-α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N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NS患者的血清CRP和TNF-α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辛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使NS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对心力衰竭病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心力衰竭 (CHF)病人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内皮素 (ET 1)、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CHF病人 (5 4例 )及健康志愿者 (2 8例 )血TNF α ,Ald及ET 1水平。 5 4例CHF病人分为 2组 ,非氯沙坦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 ;氯沙坦组在非氯沙坦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氯沙坦 2 5~ 5 0mg·d- 1,共 1mo。结果 :CHF病人TNF α ,Ald及ET 1水平分别为(2 .7±s 0 .8) μg·L- 1,(195± 33)ng·L- 1,(90±16)ng·L- 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1.2± 0 .2 ) μg·L- 1,(117± 38)ng·L- 1,(5 9± 11)ng·L- 1,P <0 .0 1];氯沙坦组经治疗后TNF ,Ald及ET 1水平显著降低 ;非氯沙坦组治疗后血Ald水平明显降低(P <0 .0 1)。结论 :氯沙坦可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病人血TNF α及ET 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