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华西医学》2009,(5):1211-1212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全麻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5mg/kg、丙泊酚2.5mg/kg、芬太尼2.5μg/kg或瑞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min(T1)、插管后1、2min(T2、T3)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相似。与T0时比较,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或P〈0.01),心率均减慢(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或P〈0.01),心率减慢(P〈0.05);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0.05),心率增快(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组T1、T2和T3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瑞芬太尼比等效剂量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2.
马兰  田凯  徐天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24-1125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ASA I~Ⅱ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3min,气腹前,气腹后3min、40min、9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A组在气管插管、气腹后3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明显(P<0.05),A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B组小(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舒芬太尼在维持麻醉平稳,抑制和减少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舒芬大尼与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全麻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组),对照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记录(T0)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诱导后3min、(T2)插管时、(T3)插管后2min、(T4)插管后5min、(T5)插管后10min各时段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0基础值相比较两组患者在T1时SBP、DBP、HR均有明显均有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段数值观察组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数值与T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两组各项观察指标与T0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芬太尼,能更好的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25例和芬太尼组25例。观察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T3(插管后)、T4(拔管时)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观察两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术毕拔管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较麻醉前波动大;舒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后的血压波动幅度小于芬太尼组;在麻醉拔管期,芬太尼组的心率升高大于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两组在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起效快、麻醉恢复迅速、循环抑制小、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芬太尼组(F组),观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MAP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降低(P〈0.05或P〈0.01)。插管后6 min,SF组与F组比较,MAP绝对值上升有明显差异(P〈0.05);HR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减慢(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比,舒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罗刚健  蔡珺  沈宁  黎尚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867-286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的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等的影响.方法:80例肝移植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用异丙酚0.5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和舒芬太尼(芬太尼)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1(S1)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舒芬太尼2(S2)组使用舒芬太尼0.7μg/kg、舒芬太尼3(S3)组使用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F)组使用芬太尼5μg/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2、3 min和气管插管后1、2、3、5、10 min的血压、心率和气管插管时病人的呛咳发生情况.结果:S3组麻醉后2、3 min的血压明显降低,波动幅度均明显增加(P<0.05);S1组和S2组插管后2、3 min的血压变化幅度明显减小(P<0.05).S3组各时间点的心率下降幅度均比其他组明显增加.S1组同F组相比,插管后2、3 min的心率明显加快.低血压发生率S3组明显升高.气管插管时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S1组15%、S2组10%、S3组5%、F组18%.结论:在肝移植麻醉诱导中,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效价比为5:1~7:1.舒芬太尼0.7μg/kg与咪唑安定0.05 mg/kg、异丙酚0.5 mg/kg应用于肝移植病人的麻醉诱导,其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石市阳新县三医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择期全麻下开颅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40)与芬太尼组(n=40),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相关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前及气管插管后3min,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舒芬太尼明显上升(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5h舒芬太尼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麻醉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镇痛作用强,术后拔管时间短、意识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其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方法 60例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于各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SBP、DBP、HR均明显降低(P(0.05),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SF组DBP、HR变化幅度较小,明显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NE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即刻和气管插管后F组E水平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S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病人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血浆儿茶酚胺释放,对提高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焜  梁鹏  杨邦祥 《华西医学》2009,(8):1986-198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将S和F的效能比定为10:1,复合咪唑安定、维库溴胺、异丙酚来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复合七氟烷。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和拔管时血压和心率变化;呼吸恢复、睁眼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较诱导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F组插管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S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S组苏醒期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S组低于F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脑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可更有效地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在麻醉苏醒期,更有利于呼吸管理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ASAI~Ⅲ级在全麻下行颅脑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静注咪唑安定、维库溴铵、依托咪酯、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吸入七氟醚维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10min和拔管各个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间的躁动情况。【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诱导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插管后1min和拔管时芬太尼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麻醉恢复情况舒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相对于芬太尼组用于颅脑手术中全身麻醉更具优势,具有麻醉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完撤躁动发生率低等优点。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脑外科麻醉中更安全,实用,高效。  相似文献   

11.
吕沛林  陈果 《华西医学》2010,(9):1701-170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艾司洛尔用于支撑喉镜手术气管插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13月就诊的60例拟于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艾司洛尔组和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和丙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琥珀胆碱。1min后各组分别给予丙泊酚2mg/kg、艾司洛尔1mg/kg和瑞芬太尼1μg/kg。30s后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诱导前及插管前、插管后1、3、5min的心率和血压水平。结果各组插管前的收缩压和心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插管后1、3min的收缩压和心率较插管前升高(P〈0.05)。丙泊酚组和艾司洛尔组插管后的收缩压较瑞芬太尼组升高(P〈0.05)。丙泊酚组插管后心率较瑞芬太尼组增加(P〈0.05)。结论对行支撑喉镜手术的患者,气管插管前30s给予1μg/kg瑞芬太尼较2mg/kg丙泊酚和1mg/kg艾司洛尔能更有效地减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全麻诱导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例60例,按诱导药物不同平均分为利多卡因组(Ⅰ组)、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Ⅱ组)、舒芬太尼合用利多卡因组(Ⅲ组)3组。分别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时点的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心率(HR)。结果:诱导后T1时点3组SBP、DBP、HR显著低于T0(P<0.05或P<0.01);插管后Ⅲ组SBP、DBP、HR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T3、T4、T5时SBP、DBP及HR在T2、T3时均显著低于Ⅰ组(P<0.01或P<0.05),在T2、T3时SBP、DBP、HR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在T2、T3与T0比较SBP、DBP明显升高(P<0.05),HR在T4、T5时与T0比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SBP、DBP、HR低于Ⅰ组(P<0.05);Ⅰ组SBP、DB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5或P<0.01)。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与利多卡因联合能较好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舒芬太尼在维持血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病人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谱指数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合适剂量。方法 6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2μg/kg(Ⅰ组)、0.3μg/kg(Ⅱ组)、0.4μg/kg(Ⅲ组)。3 min后三组均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和维库溴胺0.1 mg/kg麻醉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T0)、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T1)、静脉注射异丙酚后(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T1时三组SBP、DBP、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三组SBP、DBP、BIS明显下降(P(0.05或P(0.01),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比较,T3时Ⅰ组SBP、DBP、BIS明显升高(P〈0.05);三组间各时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舒芬太尼0.3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维持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是临床使用的合理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在2014-08—12间收治的120例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舒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插管后、拔管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和术后24 h 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两组在气管插管后、拔管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较比麻醉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气管插管后、拔管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平缓(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和24 h 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1±1.3)分,(1.9±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4 h、12 h和24 h VAS评分(5.0±2.7)分,(4.7±2.9)分,(3.7±2.1)分(P0.05);观察组术后24 h镇痛药用量(25±7)m L明显低于对照组(46±8)m L(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用药,具有控制血流动力学平稳、镇痛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舒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诱导时用舒芬太尼,对照组用芬太尼,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2min、插管时、插管后1,3,5和10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肌加速度指数。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插管时和插管后1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期间实验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在诱导后、插管时和插管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明显低于诱导前(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少,能更好地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高龄患者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需行气管插管的高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0μg/L,B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5μg/L,C组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40μg/L,待达到效应室、血浆质量浓度平衡后靶控输注依托咪酯0.50 mg/L,静脉推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3组患者均于诱导前、舒芬太尼平衡时、依托咪酯平衡时、气管插管即刻等不同时间比较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 3组患者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达到平衡时C组心率显著慢于A组、B组(P0.05);插管即刻B组、C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A组(P0.05);插管5 min时刻C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A组、B组(P0.05)。A组于T4时刻出现3例血压超过160 mm Hg,C组于T1、T2时刻出现4例心率低于50次/min,B组未出现血压、心率剧烈波动。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5μg/L负荷依托咪酯应用于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达到满意麻醉效果,效果较佳,安全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及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20例及芬太尼组(F组)20例,分别给予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的血压、心率,及苏醒时的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均较诱导前下降(P<0.05),而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 min舒张压、收缩压下降优于F组(P<0.05);2组插管后5 min、切皮后5 min、切皮后30 min、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恢复期,RF组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低于F组(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气管导管不同套囊压力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高压组(套囊压力为50 mmHg)和低压组(套囊压力为30 mmHg)。2组患者均经静脉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2.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经静脉注射琥珀胆碱2 mg/kg诱导后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2、3 min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计算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身高、AS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的血压、心率及RP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5);高压组在插管后1、2、3 min的RPP均明显高于低压组(P0.01)。结论:控制气管导管的套囊压力对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发生的心血管反应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喷他佐辛在全麻诱导期对舒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或四肢矫形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P组)、芬太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常规全麻诱导后利用靶控输注技术维持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3 ng/mL,P组给予喷他佐辛30 mg,F组给予芬太尼0.1 mg,C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气管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三组基础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前与插管前心率、血压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后2 min、3 min时P组、F组心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P组与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血压与心率变化大于15%患者2例,F组1例,显著低于C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喷他佐辛30 mg静脉推注可增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其效能与0.1 mg芬太尼类似。  相似文献   

20.
万莉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54-1255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组各选择12例全麻手术病人,采用配对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复合异丙酚与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时,具有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但舒芬太尼麻醉效果略深.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血压升高效果更好。结论:在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较芬太尼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