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不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观察用药前及用药8周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TC、LDL-C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HDL-C水平却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本组患者治疗后FBG及HbA1c水平较治疗前略有所上升,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及高hs-CRP水平者加用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TC、LDL-C及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心血管临床终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瑞舒伐他汀在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疗效。方法 32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使用常规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瑞舒伐他汀组在降压药物和控制血糖药物基础上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送检,比较两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hs-CRP、LDL-C、TC和TG,HDL-C无明显变化,瑞舒伐他汀组能hs-CRP、LDL-C、TC和TG显著降低,HDL-C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及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磷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P0.05),A组比C组作用更强(P0.05),且两组安全性均好。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均能显著的降低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作为临床最新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比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佳,两者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推测瑞舒伐他汀钙在治疗过程中的非调脂作用。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安慰剂对照组(45例)和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45例),在治疗前及给予安慰剂或瑞舒伐他汀钙(10mg/晚)治疗1个月后,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结果 (1)瑞舒伐他汀钙组治疗1个月后,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瑞舒伐他汀钙组治疗1个月后,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细胞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除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外,还可以改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失衡,从而延缓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可能为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140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引发初次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瑞舒伐他汀。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用药前及用药第6、12个月时,测定患者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用药第6、12个月的TC、TG、LDL-C、CRP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 0. 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脂的异常情况,降低CRP水平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优化的冠心病用药基础上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在第1、3、6个月时进行随访。6个月后随机选取成功完成随访的共122例患者纳入研究。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血脂变化、心功能的改变、房颤再发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舒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血脂TC、LDL-C及TG指标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2组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左室LVDs、LVDd、LVEF、FS、SV和C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20mg治疗组低于10mg治疗组(P<0.05),2组房颤的再发率、用药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可以联合其他冠心病药物改善心功能,20mg治疗组降低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但对房颤的再发率及不安全事件无明显影响,临床6个月内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按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大剂量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左心室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大剂量用药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延缓心力衰竭的进程,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各100例,其中氟伐他汀组采取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差别。结果在接受治疗半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DL-C、TC、TG、hs-CRP均有所下降,而HDL-C均有升高,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但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氟伐他汀组,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某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本次实验,总病例为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VS 92.0%)、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功能指标(LVEF)、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总胆固醇(TC)[(3.0±0.6)VS(3.5±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3±0.)VS(2.1±0.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0±0.5)VS(2.5±0.6)]均显著更低,内皮功能(FMD)[(8.5±1.3)VS(7.4±1.2)]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瑞舒伐他汀降血脂效果更明显,改善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AMI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术后分为对照组38例和瑞舒伐他汀组40例.2组患者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日1次.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检测血脂、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出院后6个月内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6个月后瑞舒伐他汀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2.15±0.54)mmol/L;(4.16±0.28)mmol/L;(6.80±2.65)ng/L;(4.02±1.58)mg/L;(62.45±9.38)ng/L;381.65±39.73]比对照组((2.47±0.59)mmolL;(5.29±0.31)mmol/L:(9.39±4.17)ng/L;(5.76±1.52)mg/L;(81.75±10.23)ng/L;485.91±42.68]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423、16.910、3.291、4.952、8.691、11.173,P均<0.01);瑞舒伐他汀组血一氧化氮(62.17±17.69)μmoL/L比对照组(48.27±18.35)μmol/L显著升高(t=3.406,P<0.01).瑞舒伐他汀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减轻AMI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示血清TC、LDL-C、TG、IMT值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考来烯胺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0例和考来烯胺组40例,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结果治疗1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LDL—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来烯胺组TC、LDL—C下降,HDL—C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考来烯胺均可有效调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用法的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8例ACS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8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B组(40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阿昔莫司胶囊250 mg,3次/d;C组(40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D组(40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阿昔莫司胶囊250 mg,3次/d,4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后血脂水平、血脂达标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D组降脂疗效优于A、C组,有显著性差异;虽然D组血脂达标率及降低总胆固醇(TC)水平优于B组,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论瑞舒伐他汀联(10 mg,3次/d)合阿昔莫司(250 mg,3次/d)能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hsCRP水平和MACE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1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析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不同时段的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明显升高,同时治疗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显著下降,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其血脂水平,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调脂抑炎作用。方法对104例年龄大于60岁的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3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B组(51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于治疗前、12周末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0。结果 (1)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12周末两组TC、LDL-C、TG均降低(P<0.05,P<0.01),HDL-C均升高(P均<0.05),且A组LDL-C低于B组(P<0.05),HDL-C高于B组(P<0.05)。(3)12周末两组hs-CRP均下降(P均<0.01)、IL-10升高(P均<0.01),且A组hs-CRP低于B组(P<0.05),IL-10高于B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调脂抗炎作用;瑞舒伐他汀剂量10 mg/d时其调脂作用大于辛伐他汀20 mg/d;瑞舒伐他汀较辛他汀的抗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以5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10mg/d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持续他汀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提高降脂效果,降低死亡率,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CA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与血小板凝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5mg,口服,2次·d-1;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2次·d-1。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脂参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TG、TC、LDL-C、HDL-C、LVEF及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TG、TC、LDL-C、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FM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CAT患者较阿托伐他汀有较大的优势,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各种症状。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75例高血脂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和6个月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以及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治疗后3和6个月,2组血清TC、TG和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研究组TC和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6个月,2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研究组IM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高血脂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IMT增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张建军 《临床医学》2014,(11):58-59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血脂异常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对照组采取瑞舒伐他汀5 mg/d。对比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8周后的调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LDL-C水平及LDL-C达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治疗血脂异常的心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能够达到满意效果,有效降低LDL-C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康璇  范晓利  张冲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28-1229
目的评价荷丹片与瑞舒伐他汀合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2例原发混合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31例,每天服用10mg瑞舒伐他汀和荷丹片每次2片,每天3次;单药组31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检查血脂、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血常规及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3,6个月时复查血脂、肝肾功能、CK,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除单药组HDL-C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联合组总胆固醇(TC)从(6.78±0.36)mmol/L降至(4.10±0.34)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4.40±0.22)mmol/L降至(2.60±0.25)mmol/L(P<0.05),甘油三酯(TG)从(3.43±0.34)mmol/L降至(1.52±0.24)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0.78±0.05)mmol/L升至(1.52±0.03)mmol/L(P<0.05)。其中TG下降、HDL-C升高较单药组明显(P均<0.05)。结论荷丹片与瑞舒伐他汀合用降TG和升HDL-C的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单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