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Pender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对老年心绞痛患者锻炼依从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Pender健康促进干预,比较两组的锻炼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可提高老年心绞痛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对一健康教育与延续护理结合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火箭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一对一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分别为自我概念(32.29±4.05)分、自护责任感(30.47±4.48)分、自护护理技能(45.25±7.18)分和健康知识水平(48.05±7.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4.4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收缩压[(116.36±1.86)mmHg]、舒张压[(82.31±1.77)mmH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健康教育与延续护理结合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技巧掌握度,降低血压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黄杨  陈雪琴  袁苗苗 《医疗装备》2023,(11):114-117
目的 探讨一点二源式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一点二源式护理,均持续干预3个月,并比较分析两组自护能力、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概念维度评分、健康认知维度评分、自我责任感维度评分、自我护理技能维度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量表中用药维度评分、饮食维度评分、透析方案维度评分、液体摄入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点二源式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负担,提高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慧 《中国健康教育》2014,(10):949-95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时间按随机数法将对12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情况等。结果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64.6±18.3)、生理职能(30.6±15.3)、机体疼痛(61.2±20.5)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评分(P〈0.01)。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治疗依从性、饮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定时复诊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等遵医行为形成率分别为76.7%、85.0%、95.0%、81.7%和83.3%,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健康教育在脊柱转移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72名脊柱转移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饮食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等3项营养状况指标以及患者自护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ALB、TRF、PA等营养状况指标,自护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水平和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饮食健康教育在脊柱转移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护能力、依从性、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诊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1个月。采取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采取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自护能力,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干预前、后餐后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DSES量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低血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量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足部护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知识-信念/态度-行为(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洛阳市某医院收治的114例D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血糖水平、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和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率及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DSCA评分及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P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应用于DR患者中,有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依从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疾病知晓率和遵医行为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9月—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出院时,采用依从性评价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及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FPG、2 h P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FPG、2 h PG、HbA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疾病知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ESCA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疾病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提升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晓娟 《现代养生》2023,(22):1706-1709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护教育模式在泌尿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70例全膀胱切除腹壁永久性泌尿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按照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护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OH-QOL-OQ)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自护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等4个维度的自护能力评分和COH-QOL-O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护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各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H-QOL-OQ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护健康教育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护教育可提高泌尿造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6.34±1.33)mmol/L、餐后2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8±1.27)mmol/L(、17.16±1.29)mmol/L、(11.34±1.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药物、饮食、运动等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1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颈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术前正念减压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康复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单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念减压训练。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康复依从性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术后6 h、24 h、3 d及7 d观察组VAS评分为(4.26±1.06)、(3.58±1.02)、(2.46±1.21)及(1.01±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4±1.07)、(4.77±1.06)、(3.86±1.04)及(2.11±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前正念减压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提高患者术后康复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7月医院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与自护能力。结果 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SDS)评分以及健康知识、自我责任、自我概念、自护技能等4个维度的自护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4个维度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增强患者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信在糖尿病出院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糖尿病出院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其中12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教育及电话随访,120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机微信交流平台进行随访及健康指导,评估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服务投诉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3.1±3.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5±1.9)分,生活质量评分为(92.8±2.2)分,对照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81.8±5.0)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4.7±4.5)分,生活质量为(83.6±5.8)分,观察组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投诉率为20.49%,观察组投诉率为0.00%,观察组糖尿病出院患者服务投诉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信信息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出院进行出院健康指导,可实现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使用人性化服务及心理干预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服务及心理干预护理法。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效果、不良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血糖指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生理机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服务及心理干预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惠骄 《现代养生》2023,(2):132-134
目的 观察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全程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自我效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自我效能、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得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自护能力和自我效能,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健康宣教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128例,对照组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评分较同组干预前的评分均增加(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后(P〈O.05)。结论:不同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会有很大不同,针对性的综合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具有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强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和常规干预的对照组,观察糖尿病基础知识、足部自护能力以及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基础知识(87.4±11.3 vs 75.4±9.6)及足部自护能力(79.4±10.4 vs 67.3±8.5)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内膜中层厚度(0.11±0.01 vs 0.17±0.02 mm)、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37.7±7.4 vs 46.20±7.01 cm/s)、运动潜伏期(3.1±0.6 vs 4.8±0.7 ms)均低于对照组,弹性程度(0.23±0.03 vs 0.17±0.0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1.3±8.9 vs 42.7±7.7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53.2±6.9 vs 44.8±5.9 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与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运动潜伏期呈负相关,与弹性程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提高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部自护能力来改善下肢血管、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臧秀萍 《现代保健》2013,(14):65-66
目的:观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探讨临床价值。方法: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精神分裂症及糖尿病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进行下列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安全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起居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依从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的;治疗依从性好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糖尿病血糖,具有有效性及可行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6例,根据在院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院治疗期间给予Orem自护理论护理干预,对照组在院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ency scale, ESC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以及护理干预期间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和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总不良情绪发生率为23.53%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5,P0.001)。护理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量表评分、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单项量表评分、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量表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χ~2=4.356,P=0.037)。结论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在院治疗期给予Orem自护理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发生,并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相关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