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患者,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科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恶性心律失 常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并发症之一,后果严重,病死率高,如 能密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早期发现,早 期救治,能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急诊科成功抢救l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高血糖时,以往的研究发现:患者预后差且病死率高,胰岛素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为此我们收集了近五年(2002年~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有完整资料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死亡或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相对危险度,根据早期血糖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临床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典型心绞痛发生,提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易患因素、高发人群,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发病前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分为有痛组和无痛组。观察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吸烟饮酒史和糖尿病史。结果:无痛组在发病年龄,糖尿病史,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均显著高于有痛组(P<0.05)。提示无痛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多发,糖尿病患者多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心功能差者预后差。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应加强护理和观察,协助医师及早诊断,及时治疗,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邓桂姣 《家庭护士》2009,7(19):1741-174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1例死亡,36例抢救成功,好转出院.[结论]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早期救治,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康复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结果 两组在住院天数、心律失常、心绞痛、便秘和焦虑等方面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可以促进老年患者的早日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心电监护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即时的心电监测.[结果]心电监护显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发在心肌梗死后3 d~5 d,以24 h内最多.持续的心电监护1周,尤其是发病24 h之内,密切观察病情、心率和心律变化,能及早发现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室颤动先兆.[结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能及时地发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明确诊断、指导治疗,随时准备抢救,并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0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分析,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TO值越高,TS值越低(P<0.05);TO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575,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HRT可能对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崔虹  陈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0):3186-318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5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应用静脉注射胺碘酮时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本组控制心律失常总有效率86.21%(50/58).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严密的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病情的观察对提高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观察 76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 (QTd)的变化 ,以探讨AMI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患者QTd值越大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故QTd可作为预测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