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1990年1月~2000年1月10年间的巨大胎儿132例,发生率为2.3%。第1胎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巨大胎儿中,胎方位异常,手术助产,产后出血和肩难产等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通过对本组病例宫高、腹围的观察,发现以宫高+腹围≥140cm作为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指标,符合率可达57.3%。在处理上,可适当放宽剖腹产指征,并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收集本院1995~1997年的巨大胎儿137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及分娩方式与母儿预后。结果显示,巨大胎儿发生率为3.64%,初产妇与经产妇发生率无差别(P〉0.05),足月及超期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过期妊娠(P〈0.01)。在产前诊断中,本文通过3种方法判断巨大胎儿,发现以(1)宫高×腹围+200g≥4000g,(2)宫高+腹围〉140cm两种计算方法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的标准,其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积极预防巨大儿发生和正确产前诊断。方法:选用我院2009年1—12月分娩的140例巨大胎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单胎足月正常体重儿1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产次、体重指数、宫高腹围、空腹血糖、血红蛋白、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并发症、新生儿性别和父母身高,并对巨大胎儿组3种预测体重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组孕妇体重指数、孕周、宫高腹围、父母身高、血糖、血红蛋白、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巨大胎儿男性多于女性。宫高+腹围≥140cm,BPD≥9.5cm或FL≥7.5cm,预测巨大儿符合率较高。结论:孕妇体重指数、孕周、宫高腹围、血糖、血红蛋白、新生儿性别及父母身高与巨大胎儿发生有关。宫高腹围同时结合B超进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巨大儿1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月~1998年3月我院分娩头位单胎巨大儿183例,占同期巨大儿的95.3%。巨大儿中胎位异常、肩难产、手术产及产后出血等合并症明显增高。宫高、腹围以及B超的多参数测量可作为产前诊断巨大儿的有效指标。在处理上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并做好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巨大胎儿诊断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及并发症,并与同期分娩的单胎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组母亲年龄、孕产次、孕周、身高、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巨大胎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0.51%,高于对照组(32.7%)。结论临床上根据B超检查,综合产妇年龄、孕产次、孕周、体重、身高及宫高、腹围有关因素可提高巨大胎儿的诊断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选取 2 0 0 0~ 2 0 0 1年出生体重≥ 40 0 0 g者共 98例作为观察组 ,同期出生的单胎足月正常体重儿 95 9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产次、宫高、腹围、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分娩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性别 ,并对巨大胎儿组 4种预测体重进行比较。结果 ,巨大胎儿组孕妇体重指数、孕周、宫高、腹围、妊娠合并及并发症、分娩并发症、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 (P <0 .0 5 ) ,巨大胎儿男性多于女性。结果表明 ,孕妇体重指数、孕周、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 ,同时应结合B超检查进行产前诊断 ;选择分娩方式时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产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236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寻找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236例巨大胎儿及同期分娩的232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比较孕妇年龄、孕龄、孕产次、宫高、腹围、孕期体重增加数、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的有关情况。结果巨大胎儿组孕期体重增长数、宫高、腹围及分娩时所引起的母婴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巨大儿剖宫产率(67.8%)高于对照组(55.2%)。结论孕妇体重增长数、宫高、腹围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巨大胎儿以剖宫产为安全。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从翠 《安徽医学》2009,30(10):1147-1149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31例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并与同期足月分娩的正常体质量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组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胎儿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径的测量,有助于提高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率。结论巨大胎儿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住院分娩孕产妇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检验进行判断。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4.8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53.29%;剖宫产产后出血风险增高,与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胎妊娠、巨大胎儿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前正确判断,产时密切观察产程,预防宫缩乏力,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适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避免多胎妊娠、巨大胎儿,做好高危妊娠管理,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付兰  张庆芳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6):170-170
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83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其中发生产后出血28例,发生率3.37%。其中产后2小时出血22例(78.5%),产后2—24小时内出血6例(21.4%)。28例产后出血病例中,正常产8例,臀位产1例,妊高征7例,巨大儿4例,双胎2例,过期妊娠3例,胎吸助产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相似文献   

11.
赖菊英 《医学文选》2002,21(5):616-618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187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发生率4.28%(187/4366),呈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分别为3.78%、3.79%、4.36%、4.39%、5.10%。本文巨大儿组手术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65.24%、9.09%、4.81%,明显高于单胎非巨大儿组(P<0.01),直接影响母儿预后。结论:指导孕妇科学膳食,合理营养,适时分娩是预防巨大儿发生的有效措施。宫高、腹围以及B超等多因素综合判断可提高产前诊断符合率。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减少分娩并发症,保证母儿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的并发症。方法:对资料完整的278例单胎足月头位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分为研究组(146例)与对照组(132例)。对两组分娩方式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症多,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巨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及胎儿的危害性及并发症。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3年在我院分娩的216例巨大胎儿与同期分娩的正常胎儿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巨大胎儿发生率有逐年提高趋势,其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正常胎儿显著提高。结论要减少巨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及胎儿的危害,就要从产前诊断、产时及产后三个方面加以防治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1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华 《当代医学》2009,15(21):37-3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174例产后出血病例。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61%,2005年发生率3.038%,2006年发生率2.704%,2007年发生率12.421%,2008年发生率2.306%。4年间产后出血发生率逐年降低。剖宫产发生率3.027%,阴道分娩发生率2.27%,剖宫产略高。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产期保健及预防宫缩乏力,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10年间巨大儿899例,发生率为5.7%。在巨大儿中,胎方位异常,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合并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适当放宽剖腹产指征,并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巨大胎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围生因素。方法 将 15 0例巨大胎儿与同期出生的 15 0例正常出生体重的足月儿作为对照研究 ,比较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宫高、腹围、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巨大儿组平均胎龄、体重、身高、双顶径、男性比例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母亲年龄、身高、孕周、孕次、宫高、腹围及围生期并发症亦高于对照组 ,P 均 <0 .0 1。结论 该地区巨大儿发生率以男性为主。分娩的方式往往决定着他们的临床结局 ;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宫高及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胎儿主要的相关因素 ;巨大儿的分娩方式应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大胎儿分娩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分娩巨大胎儿总计152例,其中76例分娩后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子宫注射(观察组),另76例按常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对照组),对比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巨大胎儿分娩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19~24的单胎妊娠的妇女的孕期体重增长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分娩、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19—24的单胎妊娠的活产孕妇分为3组,第1组为分娩正常体重胎儿的产妇,第2组为分娩巨大胎儿的产妇,第3组为分娩胎儿体重〈2500g的产妇,对比孕期体重增长及母婴并发症。结果:第1组6206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1.8±5.1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2.48%,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0.69%,产后出血发生率2.67%,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82%,剖宫产31.08%;第2组210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9.6±4.7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667%,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9.52%,产后出血发生率11.43%,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0.48%,剖宫产51.42%,肩难产3.81%;第3组124例产妇中,体重增长的平均值11.1±4.8kg,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1.29%,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3.23%,产后出血发生率1.61%,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84%,剖宫产40.32%,急产发生率4.84%。结论:孕前无基础性疾病、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仍应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加以取得理想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1978年五月~1987年12月共分娩巨大胎儿310例,发生率为3.7%,并有逐渐增高趋势。后五年发生率4.78%,高于前五年的2.59%;经产妇巨大胎儿发生率5.07%,高于初产妇的3.06%;男胎巨大胎儿发生率4.79%,高于女胎的2.53%;差异均非常显著(三者均P<0.01)。310例巨大胎儿中225例经阴道分娩,85例行剖宫产术。本文对于准确地估计胎儿体重,根据产妇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并适当地放宽剖宫产指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原发病因、术式选择及预防。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因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术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12%,在12例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病例中胎盘因素占33.3%,宫缩乏力占25%,有剖宫产史者占16.7%,子宫破裂占16.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8.3%,羊水栓塞占8.3%。结论:正确进行产前卫生宣教、产时严密观察产程、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