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骨架蛋白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单丝氨酸蛋白激酶1(LIMK1)/丝切蛋白(Cofilin)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KOA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24只。采用右膝关节腔注射4%木瓜蛋白酶制备KOA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开始,取右侧"内膝眼""外膝眼"和"足三里"穴,分别采用针刺、艾灸和温针灸治疗,20 min/次,1次/d,共治疗21 d。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右膝关节宽度,排水法检测大鼠右侧足部体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ROCK、LIMK1和磷酸化LIMK1(p-LIMK1)、Cofilin、磷酸化Cofilin(p-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膝关节宽度增加(P0.05),第6天起右侧足部体积增大(P0.01),Markin评分升高(P0.05),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ROCK、p-LIMK1和p-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和温针灸组大鼠右膝关节宽度降低(P0.05),第12天起右侧足部体积减小(P0.05),Markin评分降低(P0.05),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ROCK、p-LIMK1和p-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针刺组和艾灸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右膝关节宽度降低(P0.05),第15天起右侧足部体积减小(P0.05),Markin评分降低(P0.05),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ROCK、p-LIMK1和p-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和艾灸,温针灸更能有效调节KO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软骨组织骨架蛋白ROCK、p-LIMK1和p-Cofil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对拟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及皮层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拟痴呆大鼠动物模型,运用 Morris 迷宫作为检测工具,分别观察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游泳时的差异及针刺、艾灸对拟痴呆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胆碱能 M-受体结合容量、胆碱酯酶活性(ACHE)的影响。结果:针刺组、艾灸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游泳时差异有显著性。模型组大鼠皮层 M-受体结合容量值较针刺组、艾灸组明显降低。模型组与针刺组、艾灸组皮层的 ACHE 活性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拟痴呆大鼠的记忆力、皮层 M-受体结合容量及胆碱酯酶活性的观察,证明针灸有防治脑功能减退、改善记忆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百会、神门穴对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细胞凋亡因子P53及行为学的变化,为临床使用温针灸百会、神门穴治疗癫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35.0 mg/kg)点燃大鼠癫痫模型,参照Racine的6级评分标准,记录行为学表现。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6只、温针灸10天组6只、温针灸20天组6只、针刺10天组6只、针刺20天组6只和模型组6只共6组,温针灸组及针刺组大鼠均选取百会、神门穴。治疗每日1次。模型组、空白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区脑切片中P53含量变化。结果: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温针灸组相比较大脑海马回脑切片中P53含量均有显著改变(P〈0.01);温针灸组与针刺组相比P53水平显著改变(P〈0.05);温针灸对癫痫大鼠行为有明显改善。结论:戊四氮致痫大鼠的机制与P53有相关性,温针灸百会及双侧神门穴可以改善癫痫大鼠细胞凋亡因子P53水平,温针灸在改善癫痫大鼠细胞凋亡因子P53及行为上优于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及滑膜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3月龄SD健康大鼠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8±4.5)g,先适应性喂养1周,然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5只为正常组进行常规喂养,其余大鼠进行模型复制,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接种诱发制备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温针灸组于造模后第1天取"足三里""肾俞"和"悬钟"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刺激量以大鼠耐受为度,日1次,共治疗21 d。针刺组针刺方法同温针灸组,不用艾灸。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疗程结束后滑膜取材,采用MD-1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IgG、IgM和IgA的含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VCAM-1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gG、IgM、IgA含量和滑膜组织中VCAM-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大鼠血清IgG、IgM、IgA含量和滑膜组织中VCAM-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针刺组比较,温针灸组大鼠血清IgG、IgM、IgA含量和滑膜组织中VCAM-1表达水平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可升高RA大鼠血清IgG、IgM和IgA的含量,抑制VCAM-1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是温针灸通过调节RA大鼠慢性炎症以改善关节损伤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温针灸对KOA大鼠肿瘤抑制蛋白P53(P53)、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2k3)mRNA和前列腺素E2(PGE2)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针灸治疗KOA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8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组,每组7只.正常组常规饲养,余3组大鼠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p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组织Clock、Bmal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温针灸组,每组15只。以手术方法制备OA大鼠,温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犊鼻和内膝眼穴温针灸治疗,采用手针及悬灸法,15 min/次,1次/天,共21天。针刺组采用针刺方法同温针灸组,不用艾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正常饲养。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排水法测大鼠膝关节部体积,HE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组织Clock、Bmal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膝关节肿胀明显(P0.01);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Clock、Bma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和温针灸均能显著改善大鼠右膝关节肿胀程度(P0.05),提高OA大鼠软骨组织中Clock、Bmal1蛋白表达水平(P0.05),温针灸组较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相对于针刺,温针灸更能有效调节OA大鼠关节炎性损伤状况,促进OA大鼠软骨组织中Clock、Bmal1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软骨细胞生物钟,抑制了软骨细胞骨架破坏的进程,减缓膝关节的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MMP-9、IL-6、TNF-α)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温针灸干预中的变化及温针灸足三里穴对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的调节。方法将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30只SH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针灸组、针刺组,每组10只。温针灸组予温针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针刺组普通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连续治疗10天后采用智能无创电子血压计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MMP-9、IL-6、TNF-α含量。结果 SHR大鼠血清MMP-9、IL-6、TNF-α含量明显高于WKY大鼠,经实验干预后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大鼠血清中MMP-9、IL-6、TNF-α含量较前明显降低但依旧高于空白组含量,温针灸组含量低于针刺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与血压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温针灸干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明显降低大鼠尾动脉收缩压且可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MMP-9、IL-6、TNF-α)含量。这种抑制炎症反应来降低血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高血压病发病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镇痛效果极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0例阳虚寒凝型KOA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针刺组(32例)、温针灸组(30例)以及悬灸组(28例),3组患者均接受针刺足三里、内外膝眼、梁丘、阴陵泉穴,单纯针刺组研究过程不予艾灸治疗,悬灸组在针刺结束后点然清艾条悬置于针刺穴位上,以受试者感觉局部温度舒适为度,每穴灸30 min,抖灰1次/3 min。艾灸1次/d,连续治疗1个月。温针灸组在进针后将清艾条套在针柄上,每穴灸30 min,艾灸1次/d,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7 d以及1个月简易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前3组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接受艾灸治疗的患者在降低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膝关节症状积分以及外周血COX-2浓度方面均优于单纯针刺组。2)温针灸较悬灸更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降低外周血COX-2浓度。结论:2种艾灸方法对KOA均有理想疗效,其中温针灸综合疗效更为明显,其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娜  赵娜 《新中医》2020,52(3):124-127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针灸组,每组12只。治疗2周后,比较大鼠滑膜组织TNF-α水平及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备前各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制备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药物组、温针灸组LequesneMG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2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滑膜组织TNF-α水平、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灸组和药物组大鼠LequesneMG评分、滑膜组织TNF-α水平、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温针灸组LequesneMG评分、软骨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滑膜组织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以降低KOA大鼠滑膜组织TNF-α水平,其机制为抑制软骨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优于西药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崔茜 《光明中医》2022,(18):3378-3381
目的 探讨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严格筛选的84例老年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温针灸组和针刺组,2组均42例。取穴为梁丘、阳陵泉、血海、内膝眼、外膝眼、气海和关元,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Lequesne-MG评分均依次明显下降(P <0.05),温针灸组治疗2、4周Lequesne-MG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P <0.05)。2组治疗4周WOMAC量表各维度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温针灸组治疗4周WOMAC量表各维度和总分均低于针刺组(P <0.05)。温针灸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P <0.05)。结论 温针灸和单纯针刺疗法对老年KOA患者均有积极效果,但温针灸在缓解KOA症状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2(Caspase-12)/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每组13只。正常组、模型组仅固定不作处理;对针刺预处理组大鼠行针刺处理;对艾灸预处理组大鼠行足三里穴、中脘穴艾灸,20 min/次,1次/d,连续灸7 d。对模型组、针刺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大鼠进行无水乙醇结合阿司匹林混悬液灌胃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胃黏膜损伤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环氧化酶-2(COX-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GRP78、Caspase-12、CHO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可见上皮细胞结构破坏不完整,胃黏膜组织损伤明显,胃黏膜损伤指数(UI)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大鼠UI指数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针灸组,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和针灸组予木瓜蛋白酶右后膝关节注射造模。治疗2星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滑膜MMP-3、TIMP-1的含量,采用Motic B5显微摄像系统测定TGF-β1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软骨组织中MMP-3和TIMP-1的含量较空白组显著增加(均P0.01);针灸组MMP-3和TIMP-1含量低于模型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MMP-3和TIMP-1含量高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软骨组织中TGF-β1的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针灸组TGF-β1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但低于空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能有效平衡KOA模型大鼠中MMP-3和TIMP-1的异常表达,并且对TGF-β1具有一定的上调功能,这可能是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KO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唐河县中医院门诊收治的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各24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治疗。结果:温针灸组有效率为95.8%,针刺组有效率为79.2%,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疼痛积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和单纯针刺疗法均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但温针灸对KOA的主要临床症状、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针灸对切除卵巢的大鼠骨松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采用40只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西药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运动模型,于卵巢切除3天后开始针刺、艾灸和肌注雌激素,3个月后取各组大鼠股骨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肌小梁变细甚至中断,小梁间隙增大;针刺、艾灸和西药各组大鼠骨小梁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提示针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温针灸在治疗术后胃瘫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 17例胃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温针灸组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结果 :温针灸组治愈率为10 0 % ,平均治疗 6 .2 2± 3.96次 ,针刺组治愈率为 88.2 3% ,平均治疗 15 .38± 4 .2 1次。结论 :温针灸对术后胃瘫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00只,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90只造成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分别测定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及结肠肌电。结果针刺组、温针组可明显缩短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针刺组(P<0.05)。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增加频率,降低振幅(P<0.01),且温针灸效果优于单纯针刺(P<0.01);结肠慢波频率加快组,针刺和温针灸均能减慢频率(P<0.05或P<0.01),且温针组亦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异常的结肠慢波频率和振幅有关;温针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中医认为,膝骨关节炎(KOA)发病与肝肾亏虚及感受外邪有关。西医认为,KOA发病主要与炎症因子、生物力学改变及软骨细胞偶联失衡有关。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不同的艾灸方法均能缓解KOA患者的膝关节症状,但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如热敏灸注重循经感传和腧穴热敏效应;雷火灸药力峻猛、渗透力强、面积大,热辐射力高于其他灸治法;温针灸可深入关节腔,起到针刺和艾灸的双重刺激作用;麦粒灸对外周镇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水平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表达变化来探究针灸对CAG的治疗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12只.采用1-甲基-3-硝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通督调气"法针刺结合温针灸与"通督调气"法针刺、腹部艾灸、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予"通督调气"法针刺结合温针灸治疗,针刺组予"通督调气"法针刺治疗,均穴取百会、水沟等;艾灸组于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穴艾灸;药物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首次拔管时间,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针灸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针刺组、艾灸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药物组(P<0.05);针灸组首次拔管时间早于其他3组(P<0.05)。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针刺组的63.3%(19/30)、艾灸组的60.0%(18/30)和药物组的66.7%(20/30)。结论:"通督调气"法针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针刺、艾灸...  相似文献   

20.
江润  张涛  毛珍  张红星 《吉林中医药》2021,41(8):1066-1069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组织ADAMTS-4、MMPs-3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大鼠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30只).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造模,连续注射2周木瓜蛋白酶.对模型进行鉴定,将膝骨关节炎(KOA)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造模组、温针灸组、针刺组.温针灸组给予针刺"后三里"和"膝前穴",并在针柄处放置艾柱,治疗10 d;针刺组仅给予针刺处理,方法同温针灸组,其他组不做处理.用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ADAMTS-4、MMPs-3蛋白表达;RT-PCR检测滑膜组织中ADAMTS-4,MMPs-3的mRNA.结果 造模组IL-6、TNF-α、ADAMTS-4、MMPs-3蛋白及mRNA相对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温针灸组各项指标均低于造模组(P<0.05).结论 温针灸能改善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病变程度,可能与抑制ADAMTS-4、MMPs-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