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产权等4个方面概述了中药产业的现状。作者认为:中药材生产在建立GAP基地,保证药材的质量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辟中药材生产的新模式;中药工业应引入先进制剂技术中药,以生产出“三效”、“三小”、“五方便”的现代中药;药材专业市场的规范管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商业应实行代理制模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应从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方位着于,构建中药知识产权的立体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近现代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药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笔者从中药性能、中药配伍、中药资源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张伯礼代表:促进大中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清波 《光明中医》2010,25(5):853-853
<正>[本刊讯]"近十年来,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的概念,正确处理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方法: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与对待中药,促进中药的创新与发展。结果:转变观念,树立创新中药理念,有利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论:创新中药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的概念,正确处理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方法: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与对待中药,促进中药的创新与发展。结果:转变观念,树立创新中药理念,有利于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结论:创新中药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中药的使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德斌 《河南中医》2007,27(4):80-8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年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回归自然,活出健康的呼声日趋增高。中药在医疗中的预防保健优势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然而,由于中药的使用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影响了中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中草药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相似文献   

8.
中药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圣鼎  陈仁通  韦璧瑜 《中草药》2007,38(5):641-646
中药现代化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继承传统,走出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和复方用药,弥补了西方医学在诊治上的不足之处,这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上具有导向性的作用。由于西方医学对治疗疑难症和抗衰老上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使人们对中医药需求增加,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新医学体系将会逐步形成。从研发中药的角度,对传统中医药理论、整理和规范中药材及中药市场、中药炮制、微量元素测定、质量控制、制剂工艺、生物技术及专利保护等方面来探讨中药现代化,实现对传统中药的超越,把传统中药提高到现代药学的水平,能被国际社会所接纳,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是中华民族的诸多医药学家通过二千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药物的深入研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采用净选、切制、炒法、炙法、煅法、蒸煮、焊法、发酵、发芽等方法加工处理后,使其药性发生适合临床应用的变化,从而发挥药物其针对某种病证的特殊疗效。清代张仲岩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可见,中药炮制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和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质量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阻碍着中医的发展。要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应该找准影响中药质量的原因.分析影响中药质量的相关因素。本文着重从中药的命名、基源、产地、采收、炮制、配方、煎制、贮运和其它等九个方面论述了影响中药的有关因素。认为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非常之多.涉及的面很广,有历史的原因、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有从业人员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其它有待研究需要加以克服的原因......。提高中药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加强中药质量的研究,改善管理,为振兴中医,脚踏实地地做好"稳定中药质量"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中药开发研究提供了战略性契机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全球医药行业越来越重视大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从天然药物中开发研究新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 入世在即,中药开发与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入世后,我国中药企业将享受贸易的优惠待遇.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免遭贸易歧视,并可以将国际贸易争端交到世贸组织仲裁机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概念的界定谈中医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应分为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中医的现状是继承不力、发展缓慢,其中自圆其说的理论框架已成为束缚中医发展的瓶颈。中医药要发展,一要打破自圆其说,二要向西医学习,三要发挥整体观,辨证论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医工程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工程技术融合后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以舌、脉诊仪等为代表的中医诊疗仪器的研发是中医工程学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四诊的数据化与客观化研究,使中医诊断学的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阶段,从宏观走向微观,并与宏观相结合的阶段;同时应用于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评价与预测研究,为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医工程学促进了中医现代化诊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诊断智能系统和中医客观化诊察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医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中医理念、中医知识、中医诊疗措施的接受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中医知识部分中医基本概念得分最高,而得分最低为中医诊断基本概念。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中医态度、中医知识、中医行为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这一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特色的理论体系、独特而安全的疗效等特点赢得人类的共同喜爱。目前,中医学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正越来越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中医药现已经传播到世界1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从业人员也已达到几十万人。伴随着针灸的广泛认可,中药的应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医教育和学术活动也发展迅速,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1]。今后随着中医在国外信誉的不断提高、法律地位的确立和医疗保险等问题的解决,中医在国外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将能够更好地为全世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其历史脉络清晰可见,中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间的前移日益丰富发展,体现了中医的动态延展性;中医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兼容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内核,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动态涵盖性;同时,中医体系自身又浑然一体,强调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中医从对疾病的认识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都具有动态的特征,体现了中医与中医文化的动态包容性。中医的概念溯源、文化内容与体系特点均可证明中医文化具有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人体生命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药成分代谢研究中探析,结合系统生物学等现代学科理念,运用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尤其是体外生物转化技术,可改善中药制剂的疗效与个体差异,提出新的中医药产业工程——中草药生物转化工程,以及相应的创新中药——生物中药。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转化与酶法转化技术在创新中药研发体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药环境文化建设的意义、建设原则、建设内容等方面论述中医医院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以突出中医院中医药诊疗环境特色,进一步弘扬和普及中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药报刊出了于友华“中医技术发展缓慢的反思”与“福建中医学院筹建纯中医诊疗中心”,对于中医现代化无疑是一种促进,福建省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医院创建纯中医诊疗中心,更让人重视。与时俱进,在中医现代化领域出现的多种模式,我们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去看待。中医学术、中医技术,发展中医技术确实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学术与医疗技术的创新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发展中允许各种理论与技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多种创新都应得到支持,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与学术争鸣,是中医学术与技术发展的前提条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协力攻关,是中医发展的又一前提,必须解决好中医现代化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实为中医发展保驾护航。中医药制剂问题是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中药与制剂脱节,中医处方权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等制剂权基本失去,中医重在疗效,只靠汤剂能体现疗效么?对中医来说,医药不分家,借药品安全,否定中医使用中药数千年的历史,使中医成为无源之水。传统中医制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大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中医开方,药房制剂或开方制剂一人兼任,中药自制剂伴随着中医走过了五千年,这就是中医的历史,‘中医重在疗效,医药互为依存,对中医来讲:医药不分家,这就是中医药的特殊性。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竞争,中医西化,用管理西药的一套方法去管理中药,造成中医和中药脱节,中药和制剂脱节,以前中医一个人能干的事,现在几个人干,近年来,中医只剩下汤剂权,而丸散膏丹自剂权则失去,动辄上千万元的新药研制费是中医个人所不能胜任和承担的。临床中使用的片剂及注射剂往往不能满足临床医疗需要,使中医创新受到难以承受的压力;中医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中药新制剂创新缓慢。一边是常用中药创新停滞,一边是尖端新药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应该说;中医制剂权是制约中医发展及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传统丸散膏丹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两个方面,传统丸散膏丹是生存和现实问题,中药现代化是发展问题。处理好生存和发展是中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为总结中医创新的原则和方法,本文较全面地梳理了中医发热理论的发展历史,包括《黄帝内经》中的“热病”,《难经》中的“广义伤寒有五”,《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伤寒”,刘完素的“火热论”,李东垣的“阴火论”,朱丹溪的“相火论”,温病学派的“广义温病”理论等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以传承为基础、以指导临床实践为导向的中医创新原则。中医理论创新的内容主要涉及疾病分类、病因突破、病机发明、传变规律归纳、治法制定、方药创立等方面。中医创新的思维方法注重发散性的发明创造与收敛性的总结归纳的对立统一、学界哲理风气医家品性风格与中医理论的互根互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