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异动症(LI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和第4-A部分,Hoehn-Yahr分期评分共随访410例PD患者,将UPDRS量表第IV-A部分32项≥1分的患者纳入LID组,并与非LID组的年龄、性别、发病年龄、主要临床亚型、病程、使用多巴制剂的疗程及当前的治疗情况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396例患者坚持规律服药2个月以上,并且其中的105例患者出现异动症,LID组与非LID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使用左旋多巴疗程、剂量、Hoehn-Yahr分期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动症相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使用左旋多巴的日剂量是LI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患者,年龄及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长以及使用左旋多巴日剂量较大的帕金森病患者易发生异动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行为学特点及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探讨LID的发生机制。方法复制成功的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应用左旋多巴治疗28d诱发LID大鼠模型,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invol untary movement,AIM)评分,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LID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蛋白Thr-34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LID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出现了与人类LID相似的对侧上肢、躯干和口面部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并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加重。LID组大鼠纹状体内Thr-34位点磷酸化的DARPP-32水平较对照组与左旋多巴治疗组明显增高,又以重度LID组大鼠更为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间断性给PD大鼠左旋多巴能复制出LID大鼠模型,其纹状体区DARPP-32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发生了改变,与LID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受体各亚型在帕金森病(PD)及异动症[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大鼠模型纹状体中亚细胞分布的变化。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6-OHDA)制备PD大鼠模型,向PD大鼠腹腔注射左旋多巴建立LID大鼠模型。引入受体蛋白质交联方法,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纹状体神经元AMPA受体各亚型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不同部位含量变化。结果在PD大鼠纹状体中,AMPA受体各亚型均未发生亚细胞分布改变;慢性左旋多巴刺激诱导大鼠LID对其纹状体AMPA总蛋白以及在细胞表面和细胞内池的分布无明显影响。结论 AMPA受体分布变化对PD或LI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左旋多巴(L-dopa)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最有效的药物,但是长期服用L-dopa(5~12年)后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有症状波动、运动障碍和精神障碍等,其中表现为舞蹈症样的运动障碍是L-dopa诱导的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的一种,临床上较少见,但该症的出现给PD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由于LI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所以其治疗存在困难~([1]).本研究报告3例PD患者L-dopa不同治疗阶段出现的LID,并对其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D)是老年人常见的、以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功能不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是导致本病症状的主要原因,左旋多巴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长期应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运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纹状体和黑质内DA的缺失并不是帕金森病唯一的发病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内其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发病过程.近期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与PD、LID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将有助于PD、LID发病机制的阐明及预防、治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6.
背景:运动波动是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胃排空减慢及胃肠道左旋多巴溶解性差会延迟给药后疗效的产生。左旋多巴乙酯作为左旋多巴的一种乙酯前体药物具有更好的胃溶性,可迅速进入小肠并快速水解成左旋多巴,缩短了左旋多巴达到最大浓度的时间。目的:确定左旋多巴乙酯对伴有运动波动PD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设计:一项双盲、随机、比较的临床试验。机构:美国和加拿大的44个地区。患者:每日给予左旋多巴后至少需潜伏90min才能达到“开”期(TTON)的327例PD患者。干预:使用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18周。主要观察指标:利用家庭日记测定每日总的TTON相对于基线的改变。结果: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治疗组平均每日总的TTON减少0.58h,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组减少了0.79h(P=0.24)。两治疗组在减少治疗无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6.82%vs-4.69%,P=0.20)。左旋多巴乙酯-卡比多巴(-0.85h)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治疗组(-0.87h)每日总的“关”期都得到改善且未增加令人棘手的运动障碍。结论:从药物动力学理论上讲,左旋多巴乙酯尽管有优点,但与左旋多巴相比并未能改善TTON、治疗无效和“关”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及复方地黄方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进一步腹腔注射左旋多巴 苄丝肼(50mg/kg左旋多巴和12.5mg/kg苄丝肼)制备阴虚动风证帕金森病LI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每组6只。分别在4周、6周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并取纹状体,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阴虚动风证LID模型大鼠随造模时间延长,AIM评分呈增加趋势(P?0.05),旋转启动时间呈缩短趋势(P?0.05),旋转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P?0.01),剂峰旋转圈数呈减少趋势(P?0.05),复方地黄方可改善上述变化。阴虚动风证LID模型大鼠大麻素CB1受体表达增加,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呈现减少趋势(P?0.01),而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大麻素CB1受体的表达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P?0.01)。结论 阴虚动风证LID模型大鼠大麻素CB1受体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阴虚动风证的严重程度,复方地黄方干预LID模型大鼠可能是通过激活纹状体内大麻素CB1受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的释放和诱导细胞发生级联反应来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起到减轻L-dopa的兴奋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许科闻  董伟 《河北医学》2002,8(3):208-20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早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5例早友PD作为观察组和同期33例晚发PD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早发PD组和晚发PD组在出生时难产缺氧,50岁前长期毒物接触,饮用河水,PDN生家族史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早发的危险因素包括出生时难产缺氧,50岁前长期毒物接触,饮用水质量差和PD阳性家族史等。  相似文献   

9.
徐宏华  蔡松泉  王岚  张均 《四川医学》2009,30(12):1881-188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P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吸烟、饮茶、脑力劳动、杀虫剂接触史与PD发病有关,而PD发病与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阳性家族史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无饮茶史、有杀虫剂接触史和无吸烟史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药源性异动症即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LID),是指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所导致的头面部、下颌、舌、颈部、四肢以及躯干的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少数也可表现为投掷症、肌阵挛或者刻板运动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且药用靶点广泛,机制多样,可通过改善脑内微环境诸多因子来减轻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针灸亦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过氧化损伤等途径改善异动症症状,延缓病程进展。康复及适量的体育锻炼对LID的不自主运动及平衡障碍均有调节作用。现对帕金森病异动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治疗异动症的机制研究及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左旋多巴诱发的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6(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6,GRK6)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6-OHDA)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束的方法成功建立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25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溶液;左旋多巴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小、中、大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在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和苄丝肼基础上分别加用相应剂量的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n=5)为对照。连续给药29d后,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GRK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左旋多巴等长期使用后,PD模型大鼠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v movement,AIM),且AIM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损伤侧纹状体区GRK6蛋白表达减少。天芪平颤颗粒能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增加GRK6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高、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中剂量天芪平颤颗粒组的GRK6蛋白的表达较左旋多巴组增加(P〈0.01)。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能通过增加纹状体区GRK6的表达,改善PD模型大鼠的AIM评分,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帕金森病(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44例PD患者(PD组)与3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进行比较,将PD组分为≥14mmol/L与<14mmol/L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量表评分。分析P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1±7.8)μmol/L]高于对照组[(10.9±2.8)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67,P<0.01;r=-0.347,P<0.05),与左旋多巴用量及UPDRSⅢ呈正相关(r=0.464,P<0.01;r=0.378,P<0.05),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左旋多巴使用时间无关(均P>0.05),≥14mmol/L与<14mmol/L两组UPD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治疗会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帕金森病(PD)患者产生幻觉的家族性危险因素。方法:276例PD门诊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有效的问卷调查确定幻觉的存在,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视觉、听觉及其他类型幻觉的发生。通过对PD患者进行结构式会谈、病历检查及其受累家族成员的评定来确定PD和痴呆的家族史。对在同胞中年轻(<50岁)发病的PD患者进行parkin基因突变检测。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模型包括一系列家族史相关变量(PD和痴呆家族史)和一系列疾病相关变量(年龄、PD发病年龄、疾病的发展阶段、PD和用左旋多巴治疗持续的时间、左旋多巴剂量和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和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进一步对PD大鼠予以左旋多巴/苄丝肼制作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止给药对照组和中止给药+中药干预组,观察中药对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的影响,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maximum binding capacity,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KD),来评价中药对LID大鼠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和中止给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可明显减少异动症大鼠的AIM积分(P〈0.01);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检查示,中药可使Bmax显著上调(P〈0.05,P〈0.01),KD值下降(P〈0.01),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显著提高。结论: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异动症症状,明显改善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和多巴胺D2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进一步对PD大鼠予以左旋多巴/苄丝肼制作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止给药对照组和中止给药+中药干预组,观察中药对LID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的影响,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maximum binding capacity,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equilibrium dissociation constant,KD),来评价中药对LID大鼠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和中止给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组可明显减少异动症大鼠的AIM积分(P〈0.01);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检查示,中药可使Bmax显著上调(P〈0.05,P〈0.01),KD值下降(P〈0.01),多巴胺D2受体亲和力显著提高。结论: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异动症症状,明显改善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芪平颤颗粒对帕金森病(PD)大鼠异动症行为学及信号转导蛋白DARPP-32、ERK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6-OHDA)立体定向至大鼠前脑内侧束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共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PD组:腹腔注射0.2%维生素C液;西药组:腹腔注射左旋多巴甲酯29d;中药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给予左旋多巴甲酯基础上分别加用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n=5)。评估不同剂量天芪平颤颗粒对PD模型大鼠运动并发症的行为学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纹状体区磷酸化的DARPP-32和ERK表达情况。结果:天芪平颤颗粒能减少左旋多巴制剂产生的剂峰旋转次数。免疫组化显示,与PD组大鼠比较,西药组磷酸化DARPP-32(Thr75)明显降低,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P〉0.05)。与PD组磷酸化ERK1/2比较,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磷酸化ERKl/2表达升高,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表达量均未出现明显上升(P〉0.05)。结论:天芪平颤颗粒可以减少PD大鼠剂峰异动行为,可能通过DARPP-32(Thr75)及ERKl/2磷酸化,达到调节胞内异常信号转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不同剂量的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小鼠模型,在对其模型大脑纹状体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PD的本质,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机制,发现药物治疗靶点。方法构建鱼藤酮诱导的慢性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免疫组化证明模型成功,同时应用不同剂量左旋多巴腹腔内注射,提取小鼠脑纹状体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用质谱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 GLP-1蛋白(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鱼藤酮PD模型中表达明显下调(P〈0.05),经左旋多巴治疗症状好转,GLP-1蛋白在PD小鼠纹状体中蛋白表达左旋多巴治疗剂量上调(P〈0.05),中毒剂量仍然下调(P〈0.05),GLP-1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新鉴定出一个蛋白:GLP-1蛋白为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热点,GLP-1蛋白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与帕金森病诊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葛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2):1072-1076
目的:讨论脑脊液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含量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方法:对P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疾病情况、认知功能调查,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定HCY含量,分析认知功能和脑脊液HCY含量之间相关性。结果:在平衡了PD患者年龄、抑郁程度、病程、帕金森联合评分量表评分及左旋多巴用量对脑脊液HCY含量的影响后,PD认知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Rey文字记忆测试(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RAVLT)、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block design,BD)均与脑脊液HCY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脑脊液HCY增高与PD认知功能障碍存在显著相关性,这提示脑脊液HCY增高是PD认知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 PD)伴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PD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36例PD患者,根据有无伴发脑血管病,分为A组(伴脑血管病)和B组(不伴脑血管病),各68例,从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病程等方面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糖、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甘油三酯、病程年限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LDL-C以及IMT与PD伴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结论:Hcy、LDL-C、IMT是PD伴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了其危险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与帕金森病(PD)的不同点.方法 对28例VP及23例P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患者(P<0.05).其男女比例约为3.671,有71.4%VP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少静止性震颤(36%)而以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3%),显著高于PD组(P<0.05).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 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