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的患病率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以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426例,其中高血压组213人,非高血压组213人,两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比较意义.结果: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与体质、血型以及家族史等具有一定关系.结论:提倡通过体质干预、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控制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符合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口服降脂药物的同时配合中医体质辨识,对患者开展相应的中医养生,中医健教等宣传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降脂药物治疗,两组均以3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能够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体质类型,增强中医养生保健意识和治未病理念,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有关中医体质研究的文献众多,涉及中医体质养生的文献也渐趋增多.本文着重从体质概念、体质分型、体质与临床、体质与养生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体质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尹威  张春慧 《山西中医》2008,24(1):50-51
综述了中医体质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医体质的分类方法及其研究意义.具体论述了中医体质类型与亚健康状态的实质联系、非传统体育对不健康的中医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针对不同类型中医体质进行体育分班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利用中医体质理论养生等中医体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延伸性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的九种体质与"国民体质测定"中的体质指数(BMI)、肺活量、台阶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征集南海区健康成年人301名,采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方法,判定九种体质分类;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方法,测试人体BMI、肺活量、台阶指数;分析中医九种体质与"国民体质测定"中的BMI、肺活量、台阶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经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种中医体质类型的BMI和肺活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各种中医体质类型的台阶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目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中医体质干预方案和效果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体质特点:多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养生方法:(1)体育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体各部位都活跃起来的,有助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2)精神调养。血瘀体质的人多有气郁表现,培养乐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群体性养生理念与中医体质的研究,探索广东中山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规律,探讨养生理念与体质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群体性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健康养生理念调查问卷及中医体质测评问卷,对在中山市居住超过1年以上的个体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与调查5326人,有效问卷共4 953份。养生理念方面,具有养生理念的人群仅占11.15%,并且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相关。中医体质分布方面,平和质1580人(31.9%),偏颇体质3373人(68.10%)。其中阳虚质909人(18.35%),气虚质513人(10.36%),湿热质482人(9.72%),痰湿质430人(8.68%),气郁质410人(8.28%),阴虚质307人(6.20%),瘀血质207人(4.18%),特禀质115人(2.32%)。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中偏颇体质逐渐增多,尤其以阳虚质为著。女性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较男性偏多;脑力劳动者中气郁质所占比例较高。结论:具备养生理念人群中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低,提示养生理念与个体体质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此,健康养生理念对个人保持身体健康及预防疾病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制订的中医辨体质施护措施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肺病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住院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根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制订的中医辨体质施护措施,并比较2组患者症状控制、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QLQ)评分及肺功能FEV1%无明显差异。进行护理干预后,试验组ACT评分、AQLQ评分及FEV1%明显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根据中医体质和养生理论进行辨体质施护可以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坚持传统保健体育项目人群与极少锻炼人群的心理及生理免疫健康水平的差异,为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在中医"治未病"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部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极少锻炼者共计526位中老年人进行调查,并按锻炼项目分为太极拳/太极剑组、健身气功八段锦组、健身气功五禽戏组、健身气功易筋经组、步行/慢跑组,采用划字测验、瑞文测验、BFS心境测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对受试对象进行多维心理学评估,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不同项目锻炼群体的中老年人心理指标存在差异,步行/慢跑对控制抑郁情绪作用明显;太极拳/太极剑能有效控制激动和愤怒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健身气功易筋经有愉悦身心之功效;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提高注意集中水平、改善智力效果明显;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平静性有调控作用。极少锻炼人群心理及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各锻炼组与极少锻炼组CD3+T%、CD4+T%、自然杀伤细胞的总体平均百分比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中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免疫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气郁体质是常见八种偏颇体质之一,我“治未病”中心依据传统中医理论及体质特征,综合应用多种针灸方法“杂合以治”,并结合中医体质护理和中医体质教育取得了满意疗效。笔者对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分别从避开致病因素、四季养生、时辰养生、气郁体质健康教育处方、病症养生处方及健康教育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议将中医科普纳入学校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中医体质辨识作为"治未病"的关键项目~([1]),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人的体质作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征,把握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从而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保健方法,是因人制宜、辨体施膳的前提。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医四诊,从较长时间的生活状态作为问诊基础,弥补了现代医学背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中医体质理论及其在学校体育领域的应用,认为中医体育理论在学校体质健康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亚健康状态的实质联系、非传统体育对偏颇的中医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的方法 与手段、针对不同类型中医体质学生进行体育分班教学、培养学生利用中医体质理论养生及科学选拨运动员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设中医体质养生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及效果。方法:针对193名选修中医体质养生课程的学生,进行授课以及调查回顾分析。结果:学生对《中医体质养生》这门课程很感兴趣,这也是选修这门课程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学生普遍反映中医体质养生这门课程内容实用、涉及面广,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结论:通过选修中医体质养生课程,对中医体质养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补充,达到了教学目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预防保健能力,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开展免费中医体质辨识工作,并依据中医体质提供膳食、起居、运动养生、经络调理等指导,结合中医药健康咨询和讲座、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制作宣教栏等,引导高血压患者掌握中医体质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更好地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王济  王一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21,38(1):7-10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老龄化及老年健康问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医疗负担.文章从中医体质角度提出"个体化老年健康养生服务"新理念,为普及个体化中医老年养生保健、减轻医疗负担探索了新的途径.包括根据"生命过程论"开发针对老年人群特点的体质辨识方法,从体质角度实现老年健康养生服务的个体化管理、分层管理,以及从体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在养生治未病方面,强调不同的体质特性和类型具有不同的饮食宜忌,如五味“偏嗜与宜忌”理论,注重养生保健的个体体质的差异性。提出辨体施养、辨体施护的理念,如现在广州、浙江等地已经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就是将中医体质辨识纳人体检范畴,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普通体检和住院体检内进行体质辨识及心理评估、亚健康状态评估等,  相似文献   

18.
范玉珍  黄嘉 《光明中医》2008,23(12):2030-2032
目的:改善体质状况,达到养生(养生就是维护或达到正常体质,即"阴平阳秘"状态),促进疾病康复。方法:对30例中风病人进行体质分析。结果:气虚质10人,占33.4%,痰湿质9人,占30%,阴虚质7人,占23.3%,血瘀质4人,占13.3%。结论:中风病人的病理体质与性格、情志、饮食、生活起居等有关,通过改善体质,制定相应的中医养生保健处方,从而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养生大世界》编辑部:你们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2003年,我从朋友那偶尔看到了《养生大世界》杂志,就被她吸引住了,并从2004年开始订阅。此杂志文化气息浓厚,对养生者非常实用,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养生知识。我是机关工作者,由于平时不注重养生保健,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在40多岁就得了高血压、颈椎病等。通过经常阅读《养生大世界》,得到了非常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受益匪浅,明年还要订阅。1.建议贵刊能多登一些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知识,特别希望能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登,有利于读者养生保健。2.建议登一些养生保健操(如中医养生保健操)。…  相似文献   

20.
加强高校中医养生体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养生中许多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养生目的的方法 ,如著名的“五禽戏”、“太极拳”各种防治疾病锻炼功法以及功能康复的体操等。但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 再识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健身强体抗病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而中医养生的体育运动方法是最有针对性和最容易取得成效的 ,也是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的体育技能。因为这关系到大学生当今和以后的健康生活。如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中医养生体育疗法 (功法 )的基本原理和功用 ,让学生了解多种所谓的“气功”就是通过调节人体呼吸等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