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患儿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5年间共检测患儿6012例,总阳性数为1755例,总阳性率为29.19%。其中0~1岁组阳性率为12.58%,明显低于其它年龄组,而1~3岁和3~6岁组阳性率接近,且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发病季节以冬季(10~12个月)阳性率最高;男女儿童以女性儿童阳性检出率为高;且5年来,该地区阳性检出率呈连续上升态势。结论:小儿MP感染以冬季为多,女性高于男性,年龄以1~6岁为主,有婴儿感染病例,且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加强检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余晖  高晓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175-2176,2178
目的研究儿童哮喘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某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5例为哮喘患儿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3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常规测定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检测),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血清总IgE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7岁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应注意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邢业兰 《工企医刊》2012,25(2):29-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GIFA试剂盒,对我院曾在201 1年1-12月期间诊治的620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血清MP - IgM抗体检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6208例临床疑似肺炎支原体患儿血清标本,其中2396例患儿血清标本MP - 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8.60%.女性患儿MP - IgM抗体阳性率45.21% (1085/2400)高于男性患儿34.43% (1311/3808).血清MP-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年龄组在学龄期(>5岁),为49.25% (753/1529);血清MP - 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季节在第四季度为41.50%(696/1677).结论 肺炎支原体MP - IgM抗体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学龄期儿童和第四季度分别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年龄组和高峰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体之一,其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白乐平 《现代保健》2013,(22):86-87
目的:研究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在847份样本中,共有253例样本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29.87%;其中男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32.74%,女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26.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3~6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7.99%,3个月~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3.9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珠海地区2001-2003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01-2003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6458例,阳性数为2268例,阳性率为35.1%。肺炎支原体占小儿肺炎的46.2%。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为最低,性别间无差异.2001-2003年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性别、发病季节及发病年龄分布。方法:应用SERODIAMYCOⅡ颗粒凝集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共检测肺炎婴幼儿4 684例,其中男性患儿2 774例,女性患儿1 910例。共检测阳性1 586例,阳性率为33.86%;男性患儿阳性率(28.70%,796/2 774)低于女性患儿阳性率(41.36%,790/1 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3,P<0.05)。第4季度MP-IgM阳性率最高,为38.81%(484/1 247),第1季度为36.07%(373/1034),不同季度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χ2检验,7个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率0~0.5岁组最低(3.75%),5~6岁组最高(54.29%),3~6岁组较高,约40%~50%,可见婴幼儿MP-IgM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女性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MP-IgM感染的高峰期为第1季度和第4季度,MPIgM感染的高发年龄段为1~6岁,2010~2012年MP-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检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调查该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MP抗体检测试剂,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在医院就诊的2139例呼吸道感染者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在2139例患儿中,检出MP抗体阳性637例,阳性率为29.78%;男性阳性率为27.46%,女性为34.52%,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夏季节为高,4个季节阳性率依次为40.21%、37.54%、21.45%、14.94%;各年龄组间,以<1岁组最低,为5.52%,1~3岁和4~6岁组最高,分别为40.65%和43.14%;对呼吸道感染者进行MP抗体检测,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最高,达35.24%,肺炎MP感染阳性率其次,占28.35%.结论 该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中MP感染率较高,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1~3岁和4~6岁组感染率最高;季节以春夏季感染率最高;支气管炎MP感染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陈雪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21-152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10月住院的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及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对比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与支原体抗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40例哮喘患儿中,有21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52.5%;而50例对照组患儿中有14例血MP-IgM阳性,阳性率为2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抗体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支原体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在诊断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克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25-3726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及其分布,探讨Serodia-MycoⅡ(简称MycoⅡ)试剂盒检测MP-IgM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MycoⅡ做微粒凝集试验,对疑诊MP感染的患儿尤其呼吸道MP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353例MP-IgM阳性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诉的334例(94.62%),占同期住院呼吸道感染的20.07%。10例于起病早期MP-IgM阴性,1周后动态检测转阳性。呼吸道MP感染的疾病种类和构成比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58.98%、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30.84%、支气管肺炎6.59%、支气管哮喘3.59%,上述病种占同期住院患儿同病种的比例分别为29.62%、14.39%、15.07%、8.76%。结论:小儿呼吸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发生率较高,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见;MycoⅡ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简便快捷,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对于高度疑诊MP感染的患儿可动态检测MP-IgM,抽血检测时间最好在起病1周后,必要时可提前至起病4~6天,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科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结果26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95例感染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35.85%。结论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疾患中,应把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作为一项常规项目来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和临床表现。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检测了血清呼吸道病毒抗体:合胞病毒抗体、腺病毒抗体、柯萨其病毒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鼻咽病毒抗体,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咽试子肺炎支原体抗体,使用金标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咽试子解脲支原体培养以及痰培养。部分病例同时检测10种病原体,即除上述病毒外,尚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检测内容包括抗原、抗体。结果:大部分病例(简称大组)只检测病毒抗体IgM或IgA,检出率只有6.25%,MP-IgM阳性率4.71%,UU培养阳性率41.67%,CT(抗原)阳性率16.67%,痰培养44.94%;另有25例(简称小组)进行了10种肺炎病原学调查,病毒抗原有23例次阳性,在15例患婴中测出,病毒抗体阳性4例次,在2例患婴中测出,下呼吸道痰培养阳性率92.00%。结论: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研究提示,病毒抗体检出率较低,有条件应做抗原检测。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CT感染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痰培养仍应作为重要的检查手段。新生儿肺炎临床表现仍以气促、发绀、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相似文献   

13.
怀化市72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怀化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利用明胶颗粒做为载体进行间接血凝实验,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4年9月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报告。结果 受检人数729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36.49%。阳性率的多少与不同人群有显著差异,与不同性别无明显差异,但与不同的年龄段有明显区别,5岁以上儿童较为多见(占47.28%),1岁以内的婴幼儿与以往报道的也较高(占18.52%)。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主。结论 怀化市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病率较高,建议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以便尽早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ELISA法检测34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支原体抗体IgM.结果:(1)34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67例,阳性率19.47%,男性阳性48例,阳性率22.11%,女性阳性19例,阳性率19.58%,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年龄MP IgM阳性率不同,17天-3岁占10.47%,3-5岁占24.39%,6-10岁占42.85%,11-14岁占12.50%,四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不同季节MP IgM阳性率不同,1-3月,4-6月,7-9月,10-12月阳性率分别为17.2%,16.8%,9.09%和29.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分别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并对各数据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28例,阳性率为41.79%;对照组患儿中有6例血清MP-IgM阳性,阳性率为12.24%,两组患儿血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血清总Ig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1);观察组MP-IgM阳性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高于MP-IgM阴性患儿的EO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5,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存在相关性,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当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958例门诊及住院拟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种病原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Q热立克次体(C0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的感染情况。结果958例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九种常见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259例,阳性率27.0%;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衣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17.1%、7.5%、4.1%、1.4%、1.0%、0.1%、0.1%、0.0%、0.0%。单一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为22.8%;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IgM抗体?昆合阳性率为4.3%。男性患儿IgM抗体阳性率(24.0%)显著低于女性(32.8%,X^2=8.52,P〈0.01)。夏、秋、冬、春季节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5%、15.4%、25.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结论本地区6月-14周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支原体为首要病原体,且以冬春季高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在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及其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和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15岁以下7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和IgG的检测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总阳性检出率为36.6%(2 569/7 023),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6.1(2 536/7 023)%和8.5%(597/7 023);不同性别间Ig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IgM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秋季为最高,IgG以冬季为最高;血清IgM和IgG的阳性检出率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沈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3以上,秋季多发,随着年龄增加,感染率逐渐增加,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宁波市鄞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MP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对468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对不同年度、季节、性别及年龄MP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P-IgM阳性患儿1826例,阳性率39.01%;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感染率最高,在年龄差异上,4~6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58.0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儿感染率较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的MP阳性率41.14%,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3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总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010、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因,且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鄞州区2009年为流行年份,临床加强MP感染防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情况,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样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 717例患儿中,共检出MP-IgM阳性1 391例,阳性检出率37.42%。女童(36.89%)检出率高于男童(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207,P0.001);第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40.35%),其次为第三季度(40.19%),第一季度最低(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654,P0.001);3~6.9岁年龄组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53.21%),其次是≥7岁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202,P0.001);肺炎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最高(39.16%),其次为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994,P0.001)。结论在成都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抗体检出率与国内外相研究的结果一致,主要集中在秋、冬季节,年龄大于3岁的儿童,3岁以下检出也占部分比例,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海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790-1791
目的 调查柳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 结果 在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 719例,阳性率31.86%,且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0.00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秋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01)。 结论 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生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