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其中50例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观察组(P均<0.05);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疗效均较好,但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效果更佳,不仅矫正后凸畸形较为明显,且内固定成功率高,可作为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改善幅度、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手术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VAS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及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术后矫正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口愈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伤椎固定组在伤椎Cobb’s角、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矫正情况均优于单纯后路固定组(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较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伤椎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应用在对照组(46例)患者中,后路手术应用在观察组(46例)患者中,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前缘、后缘椎体高度比与Cobb角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缘、后缘椎体高度比与Cobb角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86±1.0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为(3.02±0.3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后路手术是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入住本院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根据不同入路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取后路手术,对照组采取前路手术,比较两组短期手术指标,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后凸角、脊髓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的脊髓神经感觉、运动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脊髓神经运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无论是采用前路减压还是后路减压,均在解剖学复位方面均有一定优势,前路手术能更好的恢复神经功能,后路手术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较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缘高度比值、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评分为(2.3±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1.5)分(P0.05)。结论: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两组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脊柱Cobbs角低于对照组(P0.05),椎体前缘高度比、椎管正中矢状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9例根据手术入路方法分为2组,42例采用后路内固定治疗为对照组,47例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改变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obb角均显著降低,神经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神经功能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均是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引发的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复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共计72例胸腰段脊柱发生爆裂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统计,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例患者愈合良好,均为Ⅰ期愈合,术后3 d对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检测显示,术后VAS疼痛评分与脊柱Cobbs角较术前显著降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与椎管正中矢状径比值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调差结果显示,VAS疼痛评分较术后3 d更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无神经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三步复位法"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不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脊椎正常体位的复位效果,而且还能重构脊柱椎体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脊柱生物力学的性能,降低内固定之后因过大压力而导致的断钉、矫正失败等临床并发症,故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37例(A组)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28例(B组)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及神经损伤加重情况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是一种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可靠的方法,与传统跨伤椎4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相比,在术中复位、矫正后凸畸形方面更有优势,能防止早期内固定失败,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10.3(7.3±2.1)h,术中出血量1 173.1~6 954.8(3 768.5±894.2)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297.1~628.5(392.6±57.4)mL,骨折愈合时间16.2~24.8(19.1±4.5)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患者术后的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5)。后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2%,侧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0%,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的平均矫正率为79%。患者术后的躯干偏移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的身高明显高于术前。躯干偏移的平均矫正率为64%,身高的平均矫正率为5%。结论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触及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融合节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经后路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经前路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运动及触觉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前路内固定术在改善患者运动及触觉、减少并发症方面作用明显优于后路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饶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胸腰段脊柱骨折12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组,60例患者接受经伤椎固定治疗为观察组,60例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结束后即刻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手术前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即刻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Cobb角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即刻矫正度大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保证更好复位,术后脊柱矫正度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预防性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6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病例,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骨折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口服利伐沙班,分为利伐沙班组38例和对照组31例,评估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切口总引流量、术后出血事件和静脉血栓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引流量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利伐沙班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既显著降低了脊柱胸腰段骨折伴神经损伤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未增加出血风险,是脊柱骨折术后较理想的一种预防性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ASIA 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较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行伤椎植骨与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植骨融合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研究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2组随访8个月以上,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减少,Cobb角度相比术后未见显著增加;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相比术后显著减少(P<0.05),Cobb角度相比术后明显增加(P<0.0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置钉6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够明显改善伤椎损伤情况,且具有术后长时间良好的稳定效果,相比传统手术方式疗效更持久,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联合应用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术后5周Cobb’s角、伤椎高度及运动觉和触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骨折的中医病机及其中医治疗理念,并对探讨在中上段胸椎新鲜爆裂骨折治疗中应用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骨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冶且随访完整的中上段胸椎新鲜爆裂骨折患者12例.随机分为A组23例.行后路减压经椎弓根植骨.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19例.实施常规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较B组高(P0.05);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中上段胸椎新鲜爆裂骨折,采取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跖骨联合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疗效较好.有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