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因“腰部酸痛1年”于2004年7月26日入住我院泌尿外科。查体:双侧肾区叩击痛阳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家族史均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钙3.36mmol/L,血磷1.33mmol/L,血碱性磷酸酶(AKP)85.0mmol/L,BUN16.61mmol/L.Cr 312.8μmol/L。B超示:双肾结石,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重度积水。先后行右肾穿刺造瘘,右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左肾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结石无残留。  相似文献   

2.
术中急性肺栓塞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8岁,体重75kg。因右下肢胫骨平台骨折入院。入院后血糖10.32mmol/L,经诺和灵(短效重组人胰岛素)治疗1周后术前血糖降至9.2mmol/L,余各项检查正常。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后血压160/90mmHg,心率120次/分,SpO294%。于L2~3穿刺,向头置管3cm。硬膜外分次共注入15ml复合液(1.33%利多卡因+0.17%丁卡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5岁,近20年反复发作紫癜2次,2005年10月出现尿毒症,于2005年12月1日入我院。查体:血压150/110mmHg,贫血貌,眼睑轻度水肿,睑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RBC3.15×10^12/L,Hb100g/L,BUN30,79mmol/L,Scr985.5μmol/L,血钾5,43mmol/L,血钙1.93mmol/L,血IgA5.18g/L,尿蛋白2+,尿RBC5/HPF。B超:双肾缩小(7.5cm×8.5cm)。诊断: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4岁。因持续性高血压1个月而服用多种降压药无效于1997年6月13日入院。入院时血压16.5/9.0kPa。体检无特殊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氯、血钠、血钙、血镁和血磷均正常。血钾3.12mmol/L,血糖3.89mmol/L。测定24h尿(尿量1000ml)香草扁桃酸为15.5mg。心电图提示左心室高电压。CT显示右上腹有2.3cm×3.6cm×3.9cm肿块。术前诊断为右肾嗜铬细胞瘤。1997年6月2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探查。取右侧第10肋间胸膜外胸腹联合切口,发现右肾上极有2cm×3cm肿块,其1/2突出肾外,有完整包膜,无粘连。行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4岁。无任何症状,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上腺肿物,CT诊断为右肾上腺骨髓脂肪瘤。于1996年7月15日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42/9.1kPa。无向心性肥胖体形,未见皮肤紫绀,毛发分布正常,无痤疮。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无腹水。肝脾无肿大,双肾未触及,无肾区叩痛,外生殖器无异常。肌肉无萎缩,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血钾429mmol/L,钠143mmol/L,氯103mmol/L,钙2.3mmol/L,肝、肾功能正常,血糖5.5mmol/L,24h尿香草扁桃酸17.0mg。B超显示右肾上腺8.3cm×7.2cm强回声…  相似文献   

6.
单侧探查治疗甲状旁腺腺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85%以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是由甲状旁腺腺瘤引起.手木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术式是采用单侧还是双侧探查存在争议。自1966~1997年3月我科治疗甲状旁腺腺瘤21例.其中单侧探查16例(76.20%).取得满意疗效.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单侧探查患者男4例.女12例,男女比例1:3。年龄11~56岁.平均34.6岁、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2个月~11年.平均28个月。16例中.血钙升高13例(高于2.78mmol/L).2例正常值高界(2.7~2.78mmol/L),1例始终正常(低于2.65mmol/L)。氰/磷比值均大于33。6例检测血甲状旁腺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7岁,曾因“间断性右下腹疼痛1年余”于2012年3月30日入院。入院查体:右腹部隆起,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术前腹部CT示右中腹部见软组织影,大小为5.9 cm×5.8 cm,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见图1a;剖腹探查见:肿块位于升结肠回盲部,大小为6 cm ×5 cm,盆腔、腹壁、肝、胃及小肠等未见侵犯,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肿块内见梭形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核椭圆形,细胞异型不明显,见图1b。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梭形细胞 SMA (+++),CD68(++),CK、S-100、CD34、CD117、及Desmin均为(-);诊断为回盲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第11天出院。2012年12月23日因“右下腹隐痛不适4天”再次入院。入院查体: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抵抗,未扪及明显肿块。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6.3×109/L,中性粒细胞0.75,红细胞计数3.4×1012/L,血红蛋白94 g/L。生化检查:白蛋白32.4 g/L,尿素氮5.6 mmol/L,肌酐68.3μmol/L,尿酸257μmol/L,碱性磷酸酶172 U/L。肿瘤标记物未见异常。腹部CT示右下腹不规则肿块影,大小8.2 cm×6.5 cm,呈不均匀强化,见图2a。于2012年12月2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回肠末段,大小为8 cm×5 cm,粘连压迫输尿管,活动度差,肠系膜内扪及肿大淋巴结,盆腔和腹壁等未见侵犯,切除肿块见图2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示回肠梭形细胞肿瘤,考虑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复发可能,遂行回肠部分切除术加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肿块内瘤细胞梭形,灶区异型明显,核分裂可见,呈束状、漩涡状排列;见图2c。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MA(+)、CD68(+)、Ki67(约60%+),CD117、DOG-1、CKpan、及Desmin均为(-);结合原病史、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回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肉瘤变。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于2013年1月4日出院,术后未行化疗和放疗,随访至2013年5月30日,未见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2岁,因四肢无力伴行走困难,反应迟缓4个月,加重1周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病史.入院前脑CT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小腔梗,脑质变性,脑室系统明显扩张.大便潜血弱阳性.查体:血压188/91 mm Hg,神清,反应迟钝,对答切题,颈强直,克氏征弱阳性,四肢肌力Ⅳ级,右下肢病理反射阳性,甲状腺可触及结节状改变.入院诊断:(1)四肢无力原因待查:脑水肿?(2)上消化道出血?(3)高血压病(Ⅲ级).入院第1天,血钙4.2 mmol/L,磷1.17 mmol/L,钾2.98 mmol/L,尿素氮9.99 mmol/L,肌酐158 mmol/L,第3天病情加重出现间隙性肢体抽搐,昏迷,血钙4.11 mmol/L,诊断高钙危象,转ICU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血液透析,利尿,降钙等治疗.进一步检查PTH 4386 pg/ml,血钙3.28 mmol/L,血磷0.58 mmol/L.B超:双甲状腺多发实性占位病变,右叶腺体见1个4.0 cm×3.0 cm囊实性混合性肿块.CT示:右甲状腺后部2.5 cm ×2.8 cm低密度肿块,疑甲状旁腺瘤可能.未查ECT.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高钙危象昏迷.经ICU抢救性治疗病情无改善.第7天行急诊甲状旁腺探查术,术中见右甲状腺后外侧一肿块约4.0 cm×3.0 cm,呈囊实性,光滑,与甲状腺组织粘连,给予完整切除.同时在该肿块下方可见1个1.0cm×1.5 cm大肿块,呈透明胶状囊性样肿块一并切除.术中行PTH测定,全麻后查PTH> 5000 pg/ml,切除2个肿块后10 rain查PTH 1143 pg/ml,术中PTH下降比为0.229.探查左甲状腺上极见1.0cm×1.0cm大肿块行切除,未见其余甲状旁腺增大.术后病理报告:右甲状腺后外侧肿块为甲状旁腺增生,下方肿块为甲状旁腺囊肿,左甲状腺肿块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第1天PTH 41.7 pg/ml、血钙2.17 mmol/L、血磷0.54 mmol/L、尿素氮19.9 mmol/L,肌酐161 mmol/L.仍昏迷,抽搐,继续血液透析、抗感染、支持治疗,静脉补钙2 g(10%葡萄糖酸钙20 ml).第3天抽搐消失,停用血液透析.第5天意识好转,出现双眼活动及双上肢开始运动.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7岁,因“乏力、泡沫尿2月余”入院。近2月来在外院就诊多次发现低血钾、蛋白尿,多次给予补钾治疗,疗效不佳,遂以“低钾原因待查”收入我科。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心率95次/min。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27×10^12/L、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94×10^12/L;尿常规:蛋白(+)、潜血(+)、尿糖(-);血清电解质:钾2.45mmol/L、钠145mmol/L、氯110mmol/L、钙2.1mmol/L、磷0.5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8mmol/L.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3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3年,周身反复出现肿块4年”入院。患者于1998年诊断为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3年。4年前,患者左侧髋部出现包块,质地坚硬;当时检测血钙1.7mmol/L,血磷4.31mmol/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00ng/L,X线显示左侧髋关节旁软组织内团块状钙化(图1A);行部分包块切除,术中见肿块黏连、质硬,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4岁,农民。因“突发烦躁不安、胡言乱语1.5 h”于2014年01月17日入院治疗。患者2 h 前服用中草药后约30 min 左右开始出现口唇发麻,随后即出现胡言乱语,烦躁不安,伴四肢抽搐,故送来我院急诊,此中草药经金华市药检所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中药组专家确认草药中含曼陀罗,其他中草药成分均无毒性,口服一剂约含曼陀罗5 g,用法:煎服。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糖尿病病史。经急诊室吸氧、洗胃、导尿、补液(新斯的明、醒脑静)等对症处理,患者仍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遂入住 ICU。体格检查:T 37℃,P 154次/ min,律齐,R 26次/ min,BP 90/60 mmHg(1 mmHg =0.133 kPa)。神志不清,烦躁不安,查体不配合,双瞳孔0.5 cm,颜面潮红,双肺呼吸音正常,腹软,肝区无叩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08×109/ L,Hb140 g/ L,Plt 83×109/ L。生化:AST 38 U/ L,血糖9.27 mmol/ L,血钾3.50 mmol/ L,血钙2.22 mmol/ L,血肌酐76μmol/ L,血尿素氮6.15 mmol/ L,LDH 150 U/ L,胆碱酯酶5794 KU/ L,磷酸肌酸激酶239 U/ L,肌酸激酶同工酶21.90μl。尿常规:pH5.0,尿蛋白(-),尿隐血(-)。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11.9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02,纤维蛋白原4.34 g/ L,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23.4 s,D -二聚体1920.4 ng/ ml。头颅 CT 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曼陀罗中毒。积极给予吸氧、洗胃、导尿、补液,输注新斯的明、醒脑静、谷胱甘肽、左卡尼汀、氨曲南等对症治疗,并紧急给予右股静脉临时血透导管置入,予血液灌流( HP)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患者经过2 d 的序贯性血液净化及药物治疗,病情好转,神志转清,期间重要的生化指标(ALT 最高值71 U/ L、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4 1岁 ,因月经不规则 8年 ,腰背部酸痛 5年 ,B超示右肾结石 ,以“肾结石”收住泌尿外科。于 1999年 3月行右肾结石取出术 ,术后感左腰腿痛再次入院。骨科体检时发现右髋骨骨折 ,查血钙 3 2 4mmol/L ,磷 0 78mmol/L ,CT示甲状腺后低密度灶 ,诊断为右甲状腺肿块 ,右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手术后雄激素水平降低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6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及1年测定血清睾酮(T)、游离睾酮(F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结果:去势术后1个月,T、FT较术前明显降低(0.45±0.05ng/mlVS4.88±0.21ng/ml,P〈0.01;2.09±0.56pmol/I。VS35.25±4.20pmol/I,,P〈0.01),以后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降至最低。TG于术后1个月开始较术前显著升高(1.88±0.28mmol/L,VS1.38±0.20mmol/L,P〈0.01)。FC、LDL-C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明显升高(5.29±0.7lmmol/L VS3.6l±0.59mmol/L,P〈0.01;3.13±0.44mmol/L VS1.72±0.26mmol/L,P〈0.01),以后呈继续上升趋势。HDL-C于术后3个月开始较术前明显降低(1.47±0.28rnmol/L VS1.86±0.24mmol/L,P〈0.01)。APO-A1、APO—B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手术后,随着雄激素水平的降低,出现血脂代谢异常,TG、TC、LDL-C升高,HDL-C降低,可能使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2岁。5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肉眼血尿,乏力,无尿痛、尿频。当地医院X线片示右肾结石,给予排石治疗无好转,遂来我院以右肾结石、血尿原因待查收入院。体检:血压28/16kPa,一般情况较差,体检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钾2.1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4.7mmol/L。血清醛固闭818.9pg/ml。B超示在例肾上腺3.1cm×1.2cm,有例肾脏外形不规则,中上部探及5.4cm×3.4cm不规则光团,回声不均匀,边缘不整齐,与肾盂分界不清,肾益扩张不规则。CT平扫示右肾中上部和肾益内有一团块状高密度影,最大截面5.5cm×5.5…  相似文献   

15.
肾结石术后对侧肾损伤坏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4岁。反复双肾区隐痛伴间歇性血尿1年余,无外伤史。体检:体型瘦小,腹软,无压痛及色块,双肾区轻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8×109/L,中性79%,血小板计数261×109/L;尿常规检查:色黄清,蛋白阴性,红细胞+;出、凝血时间正常,尿素氮3.44mmol/L。腹部平片示双肾多发性结石,右输尿管末段结石。静脉尿路造影示双肾、膀胱显影淡薄,双肾中度积液,右输尿管未显影。入院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行右肾盂切开取石加右输尿管末段切开取石术。取右剖腰切口及下腹斜切口。术后24h尿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2岁。2周前反复左下腹绞痛不适,在当地诊治无好转,遂转入我院。体检: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压痛点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潜血(+),余无异常。血常规:红细胞3.79×10^12/L,血红蛋白176g/L,白细胞6.0×10^9/L,中性0.74,淋巴0.25。肾功能:血尿素氮(BUN)6.89mmol/L,血清肌酐(SCr)78.5μmol/L。泌尿系统B超:左肾9.55cm×5.04cm×1.8cm,  相似文献   

17.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1输尿管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所致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孤立肾并发输尿管结石致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23~72岁,平均40岁。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中下段结石9例。结石大小0.5cm×1.0cm~0.8cm×1.5cm,平均0.7cm×1.3cm。梗阻时间2~5d。血尿素氮(BUN)15.3~26.5mmol/L,平均19.3mmol/L;血肌酐(SCr)450~1600μmol/L,平均780μmol/L。结果15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均留置双J管。术后1周,12例患者结石排净,8例患者BUN和SCr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个月,14例患者结石排净,1例因部分结石移至肾盂,加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2周后残石排净;10例患者BUN和SCr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BUN5.6~10.8mmol/L,SCr69~110μmol/L。5例病史较长者至术后6个月时肾功能仍未完全恢复正常,BUN12.6~15.8mmol/L,SCr160~290μmol/L。15例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治疗26例PHPT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术前血清钙3.31mmol/L,5例出现高血钙危象(血清钙3.7-4.5mmol/L)。术后4d血清钙降低至最低点1.74mmol/L。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由术前1050.7pg/ml恢复至正常的17.12pg/ml。有2例由于未能及时治疗而死亡。全组累积死亡率为11.5%(3/26例)。分别为心搏骤停和左心功能不全。结论: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是PHPT治疗的重要环节;对高血钙危象的有效治疗必须尽早开始,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9.
[病例讨论]患者男,56岁,体重70k,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术中失血500ml,术毕清醒,患者安返病房,术中补液总量为4200ml,术后第1天胃液量为300ml,尿量1280ml,T39℃,P95次/min.R26次/min,Bp16/9kPa。实验室检查:Na^+浓度130mmol/L,K^+浓度3.5mmol/L,C1-浓度100mmol/L。需确定术后第2天的补液方案。  相似文献   

20.
女性患者,68岁,因“右上肢疼痛3月余,加重伴活动功能受限5d”于2008年12月入院,入院时症见:右腕、右肘关节肿胀,皮温高于对侧。查体:局部压痛阳性,关节活动受限。化验检查:血常规、CRP、血清钙(2.5mmol/L)、血清磷(0.87mmol/L)正常,血沉25.0mm/h,碱性磷酸酶600U/L。X线示(见图1a-1b):右上肢骨质疏松;右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局限性骨质破坏待查。入院诊断: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