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3例眼部迷芽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1980年9月——1997年5月在我科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203例眼部迷芽瘤的生长部位和组织病理学分类。结果显示:眼部迷芽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眼睑、球结膜下和角膜缘,也可发生于眼眶、角膜和泪阜。最多的组织学类型是表皮样囊肿,其次是皮样瘤。其他包括:单纯性迷芽瘤,复合性迷芽瘤  相似文献   

2.
睑结膜下骨性迷芽瘤一例石磊高殿文患者男,36岁。右眼外眦角肿块6年,自己用针拨后红肿半个月,于1995年7月15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1.0。右眼外眦眼睑红肿,有压痛。上睑外眦部睑结膜充血、肥厚、表面溃疡,挤压有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1995年至1999年收治一次性打火机爆炸致眼外伤25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5例均为男性,年龄18~55岁,平均355岁,农民3例(12%),工人4例(16%),司机18例(72%)。致伤原因:一次性打火机爆炸其塑料碎片致眼部外伤。受伤情况,(表1)。表1 受伤情况  受伤情况眼次%眼睑损伤71628球结膜损伤51162球结膜下出血4930巩膜浅层损伤4930角膜损伤194419前房积血4930视力:眼前数指3例,01~03者12例,04~05者6例,06~10者4例。治疗:接诊后均迅速认真检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眼睑,结膜裂伤给予伤口缝合,消炎。球结膜,角膜,巩膜异物均摘出。球结…  相似文献   

4.
迷芽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上损伤,通常位于眼球表面,不涉及角膜或巩膜深层。由于高度散光和瘤的存在,眼球表层皮样囊肿常常引起弱视和美观问题,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以前鼓励根据皮样囊肿的位置和深度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但由于移植伴有弱视和血管生成高发率,治疗结果并不理想。本文报道了1例5岁女童右眼非综合征性眼球表面迷芽瘤,该女童接受了右眼皮样瘤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美观问题得以改进,但散光和视力未见提高,因此术后应重视弱视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8、1989两年经治的84例角膜稻粒伤,均为农民。一、角膜损伤情况:角膜稻粒伤位于瞳孔区者48例,占57.14%,位于偏中央区者36例,占42.86%。仅有角膜上皮擦伤者13例,浅实质层混浊者38例,深实质层混浊者33例。深实质层混浊伴角膜后弹力层皱褶者16例,浅实质层混浊伴后弹力层皱褶者4例。伴有角膜(?)毛异物存留者22例,伴有稻粒存留于结膜囊内者3例。合并有房水混浊者8例。并发角膜霉菌感染者1例,并发细菌感染者2例。  相似文献   

6.
患者哈××男性38岁右眼外伤后发生化脓性角膜溃疡穿孔,疼痛难忍,伴有头痛,视力严重障碍。用药物治疗2个月余无效。视力右眼光感,外上方光定位不确。眼睑中度水肿,角膜溃疡侵及全层,上方虹膜脱出,下半部角膜只遗留后弹力层。前房浅,充满脓液,瞳孔看不清。施行全角膜和环形板层巩膜瓣移植术。用2%利多卡因进行球后、结膜下、眼轮匝肌及眼睑漫润麻醉。缝线开睑。沿角膜缘切开球结膜,行环形分离。固定上下直肌,于角膜缘后5mm 处全周切开1/3厚度巩膜,但不剖开巩膜板  相似文献   

7.
邵毅  裴重刚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495-1495
0引言先天性眼睑缺损是一少见的先天性的眼睑畸形,它为眼睑的全层结构缺损,包括皮肤、眼轮匝肌、睑板、结膜及其附属腺体。多见于上睑,有的还合并有眉毛缺失、睑球粘连、角膜皮样肿及角膜浑浊等。先天性眼睑缺损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而且可以造成角膜损害。手术整复既可达到美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结膜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天津市眼科医院从1985年5月至2007年6月间收治的26例结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学检查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S-100蛋白和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6例患者年龄30.0~83.0岁,平均53.4岁;均为单眼发病.26例中,11例起源于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恶变、8例起源于结膜色素痣或黑色素细胞瘤恶变、7例为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14例肿瘤累及到睑结膜和球结膜、6例肿瘤位于球结膜、4例肿瘤位于睑结膜、2例肿瘤位于角膜缘;22例为上皮样细胞型黑色素瘤、4例为上皮样瘤细胞和梭形瘤细胞混合型.7例原发性黑色素瘤中有3例为无色素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对S-100蛋白和HMB45呈阳性表达.大多数肿瘤表面和邻近的结膜上皮内伴有瘤细胞侵犯.术后随访到14例,随访时间为1~18年.其中12例在肿瘤切除术后有1~3次肿瘤复发,3例有耳前淋巴结转移,1例有同侧耳前淋巴结和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4例死于肿瘤全身扩散或肝转移.结论 结膜黑色素瘤主要是起源于结膜原发性获得性黑变病或色素痣恶变,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型黑色素瘤,伴有邻近结膜上皮内侵犯.术后复发比较常见,尤其肿瘤范围较大或伴有PAM者.  相似文献   

9.
四种局麻方式对Phaco患者眼压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对比评价四种方式局部麻醉与眼压变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取60全老年性白内障PEA+IOL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至球后、球周、角膜缘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5分钟及10分钟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球后及球周组在麻醉后眼压较麻醉前均升高,结膜下组与表麻组未见显著差异。各种麻醉技术之间对比结果显示,球后组与球周组对麻醉前后眼压影响在麻醉后及5min后差异有显著性,球后组眼压增高较小,降低较快;10min后差异不显著。球后组较结膜下和表麻组眼压在麻醉后升高,10min后降低,球周较结膜下组及表麻组在麻醉后及5min时均高,10min时差异不显著。结膜下组与表麻组始终无显著差异。结论:球后及球周麻醉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前后的眼压变化大,且个体眼压反应有很大差异,球外压迫降压后眼和下情况也各异。  相似文献   

10.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显微镜下分离清除角膜病变组织。取健康角膜缘含干细胞组织,移植于相当原角膜缘部,有睑粘连、睑球粘连、结膜囊畸形者,同时行粘连分离及结膜囊成形术。结果 以1年以上随访资料完整者16例18眼,获得了较好的角膜上皮再生复盖,睑球粘连解除或明显减轻,溃疡无一穿孔,胬肉无一复发。结论 角膜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地恢复角膜上皮功能,可用于角膜热灼伤、酸硷烧伤、睑球粘连及大的或复发性胬肉等各种角膜表层失代偿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为对比评价四种方式局麻与眼压变化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取60例老年性白内障PEA+1OL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至球后、球周、角膜缘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麻醉后5分钟及10分钟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球后及球周组在麻醉后眼压较麻醉前均升高,结膜下组与表麻组未见显著差异.各种麻醉技术之间对比结果显示,球后组与球周组对麻醉前后眼压影响在麻醉后及5min后差异有显著性,球后组眼压增高较小,降低较快;10min后差异不显著.球后组较结膜下和表麻组眼压在麻醉后升高,10min后降低,球周组较结膜下组及表麻组在麻醉后及5min时均高,10min时差异不显著.结膜下组与表麻组始终无显著差异.结论球后及球周麻醉较结膜下及表面麻醉前后的眼压变化大,且个体眼压反应有很大差异,球外压迫降压后眼压降下情况也各异.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白内障摘除术中,为了减轻术中对眼的刺激,保持前房不消失,减少角膜内皮损伤,我们应用了1次性塑料输液器滴注冲洗白内障摘除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麻醉:常规表面麻醉,眼轮匝肌、结膜下及球后麻醉。 2.用睑缘缝线撑开眼睑。常规作结膜  相似文献   

13.
儿童球结膜下迷芽瘤34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球结膜下迷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儿童球结膜下迷芽瘤34例.结果 34例中男17例、女17例,均为单发.发现肿块的平均年龄3个月(年龄范围8d至2岁);就诊平均年龄2岁6个月(年龄范围2月至12岁).均因发现球结膜下包块就诊.瘤体位于颞侧33例、鼻侧1例.多位于近外眦部球结膜下,与球结膜粘连,与眼球筋膜无粘连,与眶内脂肪相连.术前19例行眼眶CT横断面扫描,CT上病灶表现为附着于眼环颞侧的新月形低密度影,CT值-53~-106HU.外缘结膜下均有1~2mm厚的囊壁.6例行增强扫描,增强后囊壁均中度强化.病理分类皮脂瘤29例,异位泪腺1例,异位唾液腺2例,皮脂瘤伴异位唾液腺1例,骨瘤1例.无自然消退现象.术后1例复发,1例睑球粘连,1例哭无泪,1例干眼症并丝状角膜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儿童球结膜下迷芽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多为皮脂瘤.皮脂瘤的临床特征为结膜下缓慢生长软性的淡黄色扁平隆起,瘤组织南脂肪及纤维构成.CT检查可显示病灶的大小、范嗣、性质,以及与眼环、外直肌、泪腺等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最佳治疗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4.
结膜淀粉样变可是系统性淀粉样变的局部表现,或为局部性疾病。局部原发性的常见于青年人,多为双眼受累,病程缓慢,常从穹窿部开始,渐扩展至球、睑结膜甚至角膜,同时侵犯眼睑及睑板,造成眼睑肿厚或上睑下垂。局  相似文献   

15.
眼睑整复手术中的睑缘再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眼睑整复手术中睑缘再造的重要性及睑缘再造的手术方式。方法22例(22眼),分别采用不包括睑缘重建和包括睑缘重建的方式进行眼睑整复手术。结果眼睑整复时未进行睑缘再造者,多出现重建区皮肤面内卷进入结膜面,较少出现在重建区结膜面外卷进入皮肤面的情况。均有不等的角膜刺激症状,严重者角膜上皮损伤,形成角膜新生血管。眼睑整复同时进行睑缘再造者,术后睑缘逐步恢复平滑外观,未出现以上异常表现。结论睑缘重建是眼睑整复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羊膜、自体唇粘膜和结角膜缘移植治疗严重睑球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自体唇粘膜和结角膜缘组织移植治疗严重睑球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12眼有严重睑球粘连及假性胬内的患者,进行睑球粘连松解后,应用自体口唇粘膜移植进行睑结膜和穹窿结膜修复,羊膜和自体结角膜缘组织瓣移植重建球结膜和角膜表面,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随访期内(平均8±2.2m),7例患眼疗效为优,眼睑球粘连均得到明显改善,眼表基本上恢复正常;3例疗效为良,睑球粘连部分复发,但较术前有所改善;2例因上下睑球全粘连、结膜囊闭锁愈后效果较差。结论对于较严重的睑球粘连,羊膜联合自体口唇粘膜和结角膜缘组织移植重建眼表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球萎缩安装义眼的新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21只眼)眼球萎缩而角膜刺激反应健存的患者施行角膜缘干细胞电凝烧灼及机械刮除破坏角膜上皮细胞,联合球筋膜结膜全角膜覆盖术,术后1—3个月配戴定制玻璃义眼片。结果21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配戴义眼后均无刺激症状,查体见结膜及筋膜完全生长覆盖角膜,无结膜瓣裂开或退缩,上下穹隆深度正常,义眼固定于结膜囊内,位置无倾斜,下缘不易脱出,在各方向均有良好的活动度,术眼睑裂高度及饱满度与健眼基本一致,静态和动态情况下都达到满意效果。结论术源性角膜结膜化保留患者眼球,安装义眼片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反应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部热金属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眼科医院2004年9月至2012年12月因眼部热金属烧伤入院的患者47例(54只眼),对烧伤部位的临床特点,热金属种类、烧伤程度、面积之间的关系,远期并发症及治疗结果进行小结。结果眼部金属热烧伤有以下临床特点:(1)烧伤主要局限于热金属直接作用的部位:球结膜局限性缺血坏死面积小于1/4者25只眼(56.8%),21只眼位于下方;(2)金属直接作用于角膜的部位有较为严重的组织自溶:26只眼(48.2%)角膜自溶中20只眼位于下方近角膜缘处,具有面积小、深度深、溶解快的特点;(3)眼睑烧伤多见:角膜、结膜受损的同时伴有眼睑烧伤48只眼(88.9%),29只眼睑板糜烂坏死留有瘢痕;(4)不同温度的热金属(铁水和铝水)对角膜的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0.926, P>0.05);(5)烧伤后6周眼表是否稳定与结膜、角膜损伤面积的大小有关(卡方=4.456, P <0.05;卡方=8.145, P <0.01);(6)远期并发症中睑球粘连的发生率较高,25只眼,占55.6%。治疗结果:(1)18只眼(37.5%)因眼睑缺损、眼球暴露影响眼表稳定行永久性睑裂缝合术;(2)早期(3 d内)是否行羊膜移植术与角膜自溶的发生有关(卡方=5.035, P <0.05)。结论高温热金属对眼部的损伤主要局限于金属直接作用的下方球结膜及角膜,随病情发展有严重的组织自溶。烧伤程度与热金属的温度无关,烧伤面积的大小影响愈合程度。早期羊膜移植术可缓解烧伤程度。伴有眼睑的烧伤较多,永久性睑裂缝合术可有效改善眼睑缺损、眼球暴露。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以来我院将甲基纤维素应用于角膜穿孔伤的修复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4年以来我们共收治角膜穿孔伤53例53眼。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9岁。伤口长4-10mm。均有虹膜组织脱出眼外或嵌顿于角膜伤口内。仅有角膜伤口者万例,合并巩膜伤口者17例。5例伴有眼内磁性异物。6例伴有外伤性白内障。18例伴有前房出血。致伤物主要有石头、铁器、树枝、玻璃及拳击伤等。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作眼轮匝肌及球后阻滞麻醉。开睑器开睑。用1:4000庆大霉素冲洗结膜囊。于12点处角膜缘作3mm长角…  相似文献   

20.
结膜乳头状瘤和尖锐湿疣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和探讨结膜乳头状瘤、结膜尖锐湿疣的发病特点、临床与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21眼眼结膜乳头状瘤、尖锐湿疣感染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经病理证实,系鳞状细胞乳头状瘤者15例18眼,结膜尖锐湿疣者3例3眼;除1个瘤体位于外眦部球结膜,6个位于上、下方睑结膜,1个位于下泪小管外,其余18个瘤体均位于内眦部球结膜、睑结膜、泪阜等处;患者行瘤体切除联合热灼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2.1年,无复发者20眼,复发1眼。结论:结膜乳头状瘤、结膜尖锐湿疣好发于眼内眦部,表现为结膜尖锐湿疣者不容忽视,瘤体切除联合热灼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