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负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选取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20例,每例病人均使用小负压(≤20.0 kPa)和大负压(>20.0 kPa,≤26.7 kPa)两种吸痰负压进行吸痰,吸痰顺序随机选择,观察记录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两种吸痰负压吸痰后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恢复至基线的时间.[结果]小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0 s、15 s下降显著(P<0.05或P<0.01);大负压吸痰后SpO2在吸痰后0 s、15 s亦下降显著(P<0.01);两种吸痰负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吸痰负压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吸痰负压吸痰后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恢复基线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负压吸痰后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较长.[结论]两种吸痰负压对ARDS病人均引起SpO2不同程度的降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均较小,同等条件下采用小负压吸痰较好.  相似文献   

2.
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病人并发肺炎的适宜吸痰负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致长期卧床并发肺炎需吸痰的病人采用5组负压进行吸痰,监测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时间段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不同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min下降显著(P〈0.05);13.3kPa~26.7kPa负压吸痰时SpO2均高于总体均值(P〈0.05);吸痰后即刻,小负压到大负压的增长(从13.3kPa~40.1kPa)对呼吸影响显著,但是随着吸痰后时间的延长(吸痰2min、5min),呼吸不再受不同吸痰负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负压下吸痰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用20.0kPa~26.7kPa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吸痰负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气道压和心率(HR)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吸痰负压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ARDS病人42例,每例病人均使用小负压(10~20kpa)和大负压(20~30kpa)吸痰,吸痰负压顺序随机选择.观察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15s、30s、1min的SPO2、平均气道压和HR的变化,记录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恢复至基线的时间.结果 两种负压吸痰前后病人SPO2、平均气道压和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负压吸痰后SPO2下降的最大值、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负压吸痰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两种负压吸痰均能引起ARDS病人SPO2相对下降,HR相对升高.建议ARDS病人采用小负压吸痰,以缩短SPO2恢复至基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和心率(HR)、血压的影响。[方法]先制作小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呼气未正压(PEEP)5cmH2O组和10cmH2O组,予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密闭式吸痰。监测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1min、3min,5min、10min动脉血专、呼吸力学及HR、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密闭式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下降,直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而吸痰后舒张压(DBP)与吸痰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在PEEP 5cm H2O组,吸痰后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肺静态顺应性(Cs)、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均降低,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在PEEP 10cm H2O组,吸痰后1min及3min Ppeak显著升高(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Pmean在吸痰后1min显著增高,在吸痰后3min、5min、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吸痰后1min及3min Cs显著下降(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在PEEP 5cm H2O还是10cm H2O水平,密闭式吸痰可引起脑小猪较严重的低氧血症,使气道压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血压下降。但在PEEP 5cm 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气道高压及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5.
屈莉  王立明  王妮 《护理研究》2012,26(22):2062-2064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对60例脑血管疾病致长期卧床并发肺炎需吸痰的病人采用5组负压进行吸痰,监测病人在不同吸痰负压下吸痰前后各时间段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不同负压吸痰SpO2在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下降显著(P<0.05);13.3kPa~26.7 kPa负压吸痰时SpO2均高于总体均值(P<0.05);吸痰后即刻,小负压到大负压的增长(从13.3 kPa~40.1 kPa)对呼吸影响显著,但是随着吸痰后时间的延长(吸痰2 min、5 min),呼吸不再受不同吸痰负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负压下吸痰对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0.0 kPa、26.7 kPa负压吸痰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彻底吸痰时间、呼吸道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脑血管疾病并发肺炎病人适宜用20.0 kPa~26.7 kPa负压吸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PaO2、SaO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不张病人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7.
肺复张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呼吸窘迫综合征(ADRS)患者在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法的效果。方法选择3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机械通气过程中,吸痰方法相同,观察组在吸痰完毕连接呼吸机后立即给予一次肺复张,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和氧代谢指标;吸痰前、中、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意义及吸痰后SpO2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所需时间。结果两种方式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PaO2、SaO2、SpO2较吸痰前显著降低(均P〈0.01)。观察组吸痰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pO2恢复吸痰前水平,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复张能复张塌陷的肺泡,减少吸痰导致的缺氧血症对机体的危害。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未受到影响,无并发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S的基础上加用肺复张策略(LRM)。比较两组早产儿吸痰前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吸痰后的SpO2及HR(心率)恢复时间等变化。结果观察组SpO2变化值及SpO2恢复时间分别为(9±3)%,(9±3)s;对照组为(14±4)%,(1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05,-2.976;P〈0.05)。两组患者的HR变化值及H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98,-1.344;P〉0.05)。观察组吸痰时Sp02超出范围的次数为(1.60±0.74)次,对照组为(3.13±1.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及氧气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0,-1.764;P〉0.05)。结论吸痰前后使用肺复张策略可以维持SpO2的稳定,减少缺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意 《护理研究》2009,(8):2106-210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后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分为3组,A组于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进行吸痰;B组于吸痰10min后给予雾化吸入;C组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干预前后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干预前后呼吸和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采取“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干预后,呼吸和SpO2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5):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张帆  管玉梅  张庆 《护理研究》2004,18(23):2106-2107
[目的 ]研究不同吸痰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 (ICP)的影响。 [方法 ]将 3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 3组 ,观察在吸痰压力为 2 0kPa ,吸痰时间分别为 5s、10s、2 0s时颅内压的变化。 [结果 ]在相同压力下进行吸痰 ,吸痰时间 5s和 10s对颅内压影响作用相似 ,2 0s则可引起颅内压过度升高。 5s与 10s吸痰有效率相似。 [结论 ]在 2 0kPa压力下最佳吸痰时间为 10s。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雪英  邬勋莲李利 《护理研究》2006,20(12):3260-326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分别采用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两种吸痰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由外向内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压的影响、呼吸道的刺激及吸痰效果明显优于由内向外吸痰方法,且吸痰间隔时间长,两种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将吸痰管以负压插入气管套管由外向内边吸引边顺时针旋转吸痰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气管切开病人的血压影响小,对呼吸道的刺激小.吸痰效果更好,间隔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龙文英 《全科护理》2012,10(14):1304-130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需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及MAP的变化。[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吸痰2 min后的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用于稳定期脑出血昏迷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方法对60例自主咳嗽反射减弱的脑出血昏迷患者分为常规吸痰组和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吸痰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血压、肺部啰音、喉部痰鸣音的变化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概率。结果刺激气管咳嗽法吸痰组较常规吸痰组SpO2明显升高,肺部啰音及痰鸣音明显减轻(P〈0.05),建立人工气道概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气管咳嗽吸痰法有效促进深部痰液的排出,减少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痰液引流不畅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杨小红  陈卫军 《护理研究》2013,27(22):2362-23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吸痰的适宜负压。[方法]选择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吸痰负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吸痰负压分别为8.1kPa~10.0kPa、6.1kPa~8.0kPa、4.1kPa~6.0kPa,观察吸痰过程中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B组吸痰过程中心率、呼吸、SpO2变化幅度显著小于A组、C组,B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小于A组、C组(P<0.05)。[结论]不同的吸痰负压对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气道黏膜损伤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控制在6.1kPa~8.0kPa时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影响最小,气道黏膜损伤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对成人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n=77)和开放式吸痰组(n=8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天的白细胞计数,拔管前痰培养阳性率及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的白细胞计数在术后当天[(10.42±3.81)×10^9/L比(9.44±3.36)×10^9/L]和第1天[(12.03±3.87)×10^9/L比(11.32±3.5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718,-1.188;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白细胞计数术后第2天[(16.14±5.78)×10^9/L比(14.81±3.68)×10^9/L]、第3天[(15.09±5.91)×10^9/L比(12.65±3.18)×10^9/L]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044,-2.409;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12.2%比1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9,P=0.72),总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14.48±4.71)h比(12.15±4.4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4,P=0.003)。结论密闭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不及开放式吸痰管,由于吸痰不彻底导致的细菌定植发生率较高,从而导致肺部感染率增加。而且对于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的患者来说,密闭式吸痰装置的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7.
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组36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38例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两种吸痰方法从肺部感染发生时间、感染率、痰阻、工作量四方面比较。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延迟(一周后),感染率降低,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实验组(平均16s/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28s/次)。结论 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能降低肺部感染,防止痰阻、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密闭式吸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观察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妍  何立平 《护理研究》2006,20(6):1619-162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及密闭式吸痰管使用时间对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收入ICU的有创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入选,共80例,其中67例完成。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接受开放式吸痰的为A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24h更换为B组,接受密闭式吸痰吸痰管48h更换为C组,比较发生VAP的时间及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A组与C组VAP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密闭式吸痰24h与48h更换吸痰管VA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的病人中,采用密闭式吸痰管是有效地预防VAP的措施之一,且密闭式吸痰管更换时间可达48h,较24h更换者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鲜继淑  黄鑫 《护理研究》2014,(12):4424-4427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NIRS)在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脑组织氧饱和度(rSO 2)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8月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诊断明确且符合重症颅脑损伤入选标准的病人36例,测定并分析吸痰前与吸痰后 rSO 2、脉搏氧饱和度(Sp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各指标的变化和相关性。[结果]吸痰后5 min rSO2为(56.36±2.17)%,较吸痰前 rSO 2(54.52±1.61)%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前及吸痰后 rSO 2与 PaO 2、SpO 2均不相关(P 〉0.05);吸痰前及吸痰后 PaO 2与 SpO 2呈正相关(P〈0.05)。[结论]吸痰能有效改善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rSO 2;NIRS 能准确可靠地检测临床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rSO 2,客观地评价病人的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以颅脑外伤后器官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吸引负压.Ⅰ度痰液:负压为13.3kPa、16.0kPa、20.0kPa和24.0kPa.Ⅱ度痰液:负压为20.0kPa、24.0kPa、26.7kPa和29.3kPa.Ⅲ度痰液:负压为26.7kPa、29.3kPa、33.3kPa和37.2kPa.测量每例患者吸痰前、吸痰后Imin、3min、5min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s左右;Ⅱ度痰液在24.0-26.7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既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根据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负压吸痰,推荐Ⅰ度、Ⅱ度和Ⅲ度痰液分别使用13.3-16.0kPa、24.0-26.7kPa和33.3kPa.临床护士应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