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一、急性肾功衰竭的概念:肾脏是调节体液容量和体液成分,并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器官。一旦肾脏实质受到急性损害,具有功能的肾单位减少到不能再维持体液容量、体液成分在正常限量之内,丧失了调节能力,不管是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统称为急性肾功衰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并伴有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和血液化学的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经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实质损伤,使肾脏失去调节能力,不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排出体外,而发生的一些临床症状[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产科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病情危重,患者死亡率高[2]。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实质损伤,使肾脏失去调节能力,不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物和毒性物质排出体外,而发生的一些临床症状[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产科极为严重的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病情危重,患者死亡率高[2]。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通常发病急,病程发展快,属临床危重症.本文对急性肾衰死亡相关的因素进行探讨.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予综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也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并发症.有效地降低急性肾衰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情况下,心血管活动受神经—体液调节来维持正常血压。体液调节是指血液和组织液中所含的某些化学物质对心脏和血管平滑肌的调节。这些物质组成了升压和降压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的相对平衡是维持正常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甘油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家兔模型,对川芎及其成份川芎嗪、阿魏酸及挥发油预防急性肾衰的作用研究表明,川芎能增加肾血流量、具有肾髓质扩血管性前列腺素样作用;其有效成份存在于挥发油中。临床上7例严重创伤用药结果:尿量正常的5例肾功维持良好、恢复顺利。少尿的2例,其中1例尿量未增加,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尿量增加,肾功恢复,后死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7.
肾脏由肾单位所组成,是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其机能主要是维持体液的体内情况稳定。肾功能衰竭时由于肾单位的破坏甚至消失,包括肾小管、肾小球的肥大、萎缩,这样肾单位数量的减少必然会产生体液调节异常和一系列代谢的变化,表现以代谢异常为中心的复杂临床征象,因此深入的了解这些代谢变化,对于进一步认识肾功能衰竭的  相似文献   

8.
前言 正常人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为7.35~7.45,以利于机体细胞维持正常代谢,pH低于7.3为酸中毒,高于7.5为碱中毒。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但血液pH始终恒定,这种体液的稳定性称为酸碱平衡。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机体内存在着各种体液缓冲系统,以及肺、肾能不断排出代谢产物的缘故。体液缓冲系统中,碳酸氢盐系统(由碳酸及碳酸氢钠组成的NaHCO_3—H_2CO_3)缓冲能力最大,调节酸碱平衡最快,因此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 ARF系有效肾单位功能不全或损害坏死,丧失调节机能,以发生水、电解质、氮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失衡,产生自身中毒综合征。临床上处理的关键是:消除病因,改善肾脏血流,维持体液、氮质代谢的内环境平衡,使已受损害的肾功能单位逐渐得以恢复。为此,对ARF的处理上调节体液代谢至为重要,今就临床常遇的几个问题,扼要探讨如下: 一、分析病因,相应处理凡患者突然发生少尿型或非少尿型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不断升高超过24小时者,都需考虑有ARF的可能。有二种因素要作考虑:1.急性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骤降。2.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药物毒害产生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肾中毒所致。肾脏是休克早期的主要靶器官。感染性败血休克和急重病患者往往可并发肾衰,如心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突然发生的急性肾脏损害使肾功能急剧下降,肾单位丧失调节功能,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尿毒症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低渗或等渗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症和酸中毒等。2001年以来,我科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ARF30例,经及时抢救治疗,效果满意。鉴于ARF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是决定ARF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ARF的饮食治疗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用间歇腹膜透析(IPD)及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等方法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毒43例,计1300个透析日。急性肾衰及中毒患者10例,8例痊愈,2例死亡。慢性肾功能不全存活2年以上者11例;一年以上者8例;半年以上者11例;三个月以内者3例。并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世勇  陈海昕  李奕琏 《吉林医学》2012,33(22):4745-4746
目的:总结3年来我院4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AP各种并发症如休克、ARDS、继发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31例(77.5%)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发生1种并发症的12例(30.0%),2种并发症的8例(20.0%),3例死亡患者的死因主要包括呼吸衰竭(ARDS)(2例)、胰性脑病及急性肾衰(1例)和继发感染(1例)。结论:SAP的死亡原因是各种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ARDS)、急性肾衰、胰性脑病和继发感染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早期ICU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8例,死亡1例,围手术期成活率88.9%(8/9),平均ICU停留时间(11.3±4.8)天,ICU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1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结论: 掌握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学改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ICU管理是提高原位肝移植早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后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148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统计死亡比例,观察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死亡24例(占16%)。死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9例,占37.5%;肺部感染6例,占25%;心衰肺水肿3例,占12.5%;脑水肿、尿毒症、败血症各2例,各占8.3%。结论 早期血液透析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感染、心衰肺水肿、脑水肿及血透停止时机的选择均对死亡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小儿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对策,对23例ARDS患儿(包括早期发病8例、迟发15例)采用:①限制吸气峰压≤35cmH2O(3.43kPa);②早期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8-12cmH2O(0.78-1.18kPa);③反复性侧卧体位等措施。结果23例中1例(1/23)继发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并发气胸2例(2/23);严重肺不张3例(3/23);痰培养阳性5例(5/23)。结果显示:对ARDS高危患儿应慎重选择早期拔管指征;对诊断明确者应用低容量限压通气配合体位变换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阿胜  张汀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25-727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调查收治的 38 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有明确肾前性因素 5 例,合并感染 5 例,肾静脉血栓 1 例,药物因素 5 例,病理类型重者 7 例,病因不明者 15 例。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 2 例新月体肾炎的病例肾功能无回复,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本症病因多种多样,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19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50~82岁,平均64.7岁。所有患者均有突发剧烈腹痛及休克,8例腹部可扪及搏动性包块,2例有腹主动脉瘤病史。并存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7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19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情况采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钳夹阻断或腹主动脉腔内球囊阻断,控制出血后行人造血管移植术。随访12~48个月,平均(24±2)个月。结果 围术期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早期并发症:4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出现腹泻。术后30d后至随访终末无死亡,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人工血管感染和血管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尽早确诊,紧急手术控制出血,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自良 《医学综述》2013,19(13):2467-246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运用HP的方法治疗,观察组运用HP+HD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中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肌酐(CR)、尿蛋白、中毒至治疗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液中的BUN、CR、SCR、尿蛋白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毒至治疗时间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肾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HP联合HD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竭,其临床效果尤佳,且大大缩短了肾功能恢复时间,应在急性肾衰竭临床诊治过程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次原位肝移植(其中2例再次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治经过。结果对16例患者(5例终末期肝硬化、7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1例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12例.术后最长存活已超过4年。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胆道结石或胆泥3例、胆漏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围手术期死亡6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A prospective study of 82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was carried out over the last 2 years.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5.6 years (8-82 years).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3.5:1.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were septicaemia in 18 patients (21.95%), aminoglycoside toxicity in 16 patients (19.51%), open heart surgery in 8 patients (9.76%), volume depletion and blood loss in 12 patients (14.63%), glomerulonephritis in 4 patients (4.88%),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 in 4 patients (4.88%), and miscellaneous causes in 20 patients (24.39%). Non-oliguric renal failure was observed in 39.02 per cent cases. Dialysis support was required in 65.8 per cent of the cases; with average 5.6 (4 to 11) dialysis sessions. Four patients of acute renal failure following open heart surgery were given continuous arterio-venous haemofiltration. Overall mortality was 32.5 per cent, septicaemia accounting for 60 per cent of the deaths.KEYWORDS: Antibiotics, Aminoglycoside, Renal failure acute, Septicem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