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万山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脱水淫羊藿素(Ⅰ)、去甲脱水淫羊藿素(Ⅱ)、朝藿定B(Ⅲ)、朝藿定C(Ⅳ)、双藿苷B(Ⅴ)和双藿苷A(Ⅵ)。结论:万山淫羊藿的主要成分为8-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偏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偏斜淫羊藿(Epimediumtruncat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偏斜淫羊藿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柱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偏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8种已知成分,分别为宝藿苷Ⅱ(Ⅰ),金丝桃苷(Ⅱ),淫羊藿苷-C(Ⅲ),齐墩果酸(Ⅳ),宝藿苷-Ⅲ(Ⅴ),宝藿苷-Ⅴ(Ⅵ),淫羊藿苷-A(Ⅶ)和山奈素-3-双鼠李糖苷(Ⅷ)。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心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SephadexLH-20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确定为黄酮苷类7个:淫羊藿苷(Icariin),淫羊藿苷Ⅰ(IcarisideⅠ),淫羊藿苷Ⅱ(IcarisideⅡ),淫羊藿定A(EpimedinA),淫羊藿定B(EpimedinB),淫羊藿定C(EpimedinC),Icaritin-3-O-D-rhamnoside;(口山)酮类(Xanthone)2个:1,3,5,8-四羟基(口山)酮,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其他醇类4个:对甲氧基苯酚(p-methoxyphenol),二十三烷酸(behen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化合物Ⅳ、Ⅴ、Ⅶ、Ⅷ、Ⅸ、Ⅹ、Ⅺ为首次从心叶淫羊藿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Stear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鉴定其化学结构?方法:采用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用UV,IR,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为:thalictoside(Ⅰ),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l-icarisidⅡ(Ⅱ)],箭藿苷A[sagitatosideA(Ⅲ)],大花淫羊藿苷B[ikarisosideB(Ⅳ)]?结论:化合物Ⅰ为苯酚苷类化合物,化合物Ⅱ,Ⅲ,Ⅳ为8-异戊烯基黄酮苷类化合物,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7,4′-三羟基-8,5′-二异戊烯基黄酮(Ⅰ)、淫羊藿素(i-caritin)(Ⅱ)、去甲淫羊藿素(desmethylicaritin)(Ⅲ)、3,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Ⅳ)和3,7,3′,4′,5′-五羟基黄酮(robinetin)(Ⅴ)。结论其中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Ⅳ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光叶淫羊藿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艳  秦海林  赵天增  王惠亭 《中草药》2009,40(11):1719-1723
目的 研究光叶淫羊藿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光叶淫羊藿根、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1个木脂素类成分,1个甾体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7S,8R,8'R)-3,3'-二甲氧基-4,4',8'-三羟基-9-乙酰氧基-7,9-环氧木脂素(Ⅰ)、胡萝卜苷(Ⅱ)、淫羊藿次苷C(Ⅲ)、2"-鼠李糖大花淫羊藿苷A(Ⅳ)、淫羊藿苷(Ⅴ)、淫羊藿次苷A(Ⅵ)、朝藿定C(Ⅶ)和柔藿苷(Ⅷ);从光叶淫羊藿叶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其中2个黄酮类成分,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thalictoside(Ⅸ)、sutchuenoside A(Ⅹ)、icariside D2(Ⅺ)和山柰苷(Ⅻ).结论 所有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郑训海  孔令义 《中草药》2002,33(11):964-967
目的:为了进一步控制淫羊藿药材质量,对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总黄酮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结构,结果:分别为宝藿苷-Ⅰ(Ⅰ)、淫羊藿次苷-Ⅰ(Ⅱ)、epimedosideC(Ⅲ)、淫羊藿定B(Ⅳ)、淫羊藿苷(Ⅴ)、金丝桃苷(Ⅵ)、hexandrasideE(Ⅶ)、脱水淫羊藿素(Ⅷ)、麦芽酚(Ⅸ)、去脱水淫羊藿素(Ⅹ)、肌醇(Ⅺ)、epimedoicarisosideA(Ⅶ)和(+)-cycloolivil(Ⅷ)。结论:化合物Ⅶ、Ⅺ、Ⅷ为首次从朝鲜淫羊藿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拣Ⅶ为首次从淫羊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心叶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波谱鉴定为:5-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4-羟基-2-异戊烯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Ⅰ)、5,7,4'-三羟基黄酮-7-O-a-L-鼠李糖苷(Ⅱ)、宝藿苷Ⅰ(baohuoside Ⅰ,Ⅳ)、宝藿苷Ⅱ(baohuoside Ⅰ,Ⅴ)、淫羊藿苷C(icariside C,Ⅵ)、淫羊藿苷(icariin,Ⅶ)和淫羊藿苷I(icariside Ⅰ,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淫羊藿酚;化合物Ⅰ和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宋丽娜  陈光  喻长远 《中草药》2009,40(10):1525-1528
目的 对四川淫羊藿Epimedium sutchuen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四川淫羊藿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鉴定其结构为川藿苷A(sutchuenoside A,D、川藿苷B(sutchuenoside B,Ⅱ)、大豆苷元(daidzein,Ⅲ)、宝藿苷-Ⅰ(baohuoside-Ⅱ,Ⅳ)、kaempferide 3-rhamnoside(Ⅴ)、淫羊藿苷(icariin,Ⅵ)、an-hydroicari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ide(Ⅶ)、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Ⅷ)、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Ⅹ).结论 化合物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sutchue-noside A和B,俗名为川藿苷A和B,化合物Ⅲ、Ⅴ、Ⅶ、Ⅶ~Ⅹ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心叶淫羊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云  张寒娟  贺海花  朱振华 《中草药》2009,40(7):1026-1030
目的 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多种色谱手段,对淫羊藿的叶子进行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方法和化合物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硝基乙基苯酚(Ⅰ)、毛柳苷(沙立苷,Ⅱ)、5,7,4'-三羟基-8,3'-二异戊烯基黄酮(Ⅲ)、山柰酚-3-O-a-L-鼠李糖苷(Ⅳ)、宝藿苷-Ⅰ(Ⅴ)、箭藿苷B(Ⅵ)、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Ⅶ)、7,3',4',5'-四羟基黄酮醇(Ⅷ)、去甲基淫羊藿素(Ⅸ)、1-O-β-葡萄糖苷-1,4-二羟基-2-(3'-羟基-3'-甲基丁基)苯(Ⅹ).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Ⅹ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川鄂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川鄂淫羊藿的全草中分得6个化合物,经UV,IR,HNMR,13CNMR,MS等方法鉴定,分别是淫羊藿甙A,大花淫羊藿甙C,epimedinB,epimedinC,淫羊藿甙和金丝桃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2.
陆萌  贾晓斌  郭舒臣  易欢  段龙强  耿炤  封亮 《中草药》2021,52(14):4162-4175
目的结合肾宝片处方22味药材组成及其制剂工艺过程,阐明肾宝片提取物(浸膏)的化学成分,为肾宝片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LC分别建立浸膏1与浸膏2的指纹图谱,将浸膏1、2成分与全浸膏对应,按照浸膏1、2逐步敲入的方式,验证全浸膏中的成分,并利用UPLC-Q-TOF-MS快速鉴定各浸膏中的成分。结果基于UPLC重点分析表征了全浸膏中朝藿定A、B、C及淫羊藿苷、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21个成分;利用UPLC-QTOF-MS从浸膏1中共鉴定了朝藿定A、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o等17个化合物,浸膏2中鉴定了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甘草苷、大黄素等58个化合物,从全浸膏中共鉴定了宝藿苷I、人参皂苷Rb1、甘草酸、毛蕊花糖苷等82个化合物,涵盖了处方中22味药材,主要组分包括淫羊藿黄酮组分、人参皂苷组分、制何首乌蒽醌组分、黄芪皂苷组分、肉苁蓉苯乙醇苷组分与补骨脂香豆素组分。结论基于UPLC-Q-TOF-MS对肾宝片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其物质基础及制剂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X Jia  J Wu  Q Mao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12):737-9, 76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onents of roots of Epimedium acuminatum. METHOD: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employed for the isolation.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UV, IR, FAB-MS, 1HNMR and 13CNMR analysis. RESULT: Four constituents were obtained and elucidated as epimedoside A(V), diphylloside B(VI), epimedin C(VII) and ikarisoside C(VIII). CONCLUSION: Four constituents are all flavonol glycosides, of which VI, VII and VIII were separ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地枫皮叶、茎(去皮)及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枫皮不同部位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地枫皮叶分离出118个色谱峰,共鉴定5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02%;其茎(去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63个色谱峰,共鉴定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0%;其茎皮提取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124个色谱峰,共鉴定6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10%。结论:地枫皮叶、茎(去皮)、茎皮3个部位挥发油主要成分均为异黄樟脑,其中以其茎(去皮)的含量最高,达到68.75%,但其他组分及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罗永明  李诒光  谢一辉 《中药材》2004,27(6):410-411
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2个苯骈卓酚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鉴定为7,8,9-三羟基苯骈卓酚酮和7,8,9-三羟基-4-羟基苯骈卓酚酮.该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色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16.
香青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香青Anaphalissinica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6个黄酮类化合物 ,山柰酚 (kaempferol,Ⅰ ) ,3-O-β-D吡喃葡萄糖-(6-O-香豆酰基 )-山柰素苷(tiliroside ,Ⅱ ) ,槲皮素 (quercetin ,Ⅲ ) ,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quercetin-3-O-β-D- glucosides,Ⅳ ) ,黄芩苷(scutellarin ,Ⅴ ) ,5 ,7 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 (5 ,7 dihydroxy-8-methoxyflavone,Ⅵ )和 1个吡喃酮化合物helipyrone(Ⅶ )。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枸杞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对枸杞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化学鉴定。方法 :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MS ,NMR和IR光谱解析及与对照品比较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得 8个化合物 ,其中 6个鉴定为莨菪亭 (Ⅰ) ,β-谷甾醇 (Ⅱ) ,香豆酸 (Ⅲ) ,葡萄糖 (Ⅳ) ,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Ⅴ ) ,甜菜碱 (betaine) (Ⅵ )。结论 :化合物Ⅲ ,Ⅳ ,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莪术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佩东  陆兔林 《中药材》2006,29(7):675-677
目的:对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Val)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化学和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用IR、MS、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莪术根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学成分,经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为异莪术烯醇isocurcum enol(Ⅰ)、莪术烯醇curcum enol(Ⅱ)、α-菠甾醇α-sp inasterol(Ⅲ)、姜黄素curcum in(Ⅳ)、β-胡罗卜苷β-sitosterin-3-O-glucoside(Ⅴ)。结论:α-菠甾醇和β-胡罗卜苷是首次从蓬莪术中分得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川滇腊树叶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 ,用色谱法分离 ,用MS ,IR ,UV ,NMR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 :分离鉴定了 4个化合物 ,即 β-谷甾醇、齐墩果酸、2α-羟基乌索酸、阿克苷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