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6月的确诊为胎儿窘迫的100例孕妇,进行超声产科检查,检测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该100例孕妇中,有66例出现的新生儿窘迫,S/D值≥3.0,RI≥0.6是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高危因素。结论: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异常的胎儿易发生窘迫,脐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对诊断胎儿窘迫的诊。  相似文献   

2.
李娟  吴锦英 《医学争鸣》2009,30(8):737-737
引言 胎儿宫内窘迫可致胎儿宫内死亡或新生儿缺血低氧性病变.我们通过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流S/D比值测定进行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并于胎儿娩出后进行脐血血气分析Ⅲ和1min内Apgar评分,并记录羊水状况,为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内复苏术对足月胎儿窘迫脐血指标及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0月120例在东莞市中堂医院妇产科分娩且产程中发生胎儿窘迫的产妇7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宫内复苏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脐动脉血气指标和细胞因子含量、新生儿血清中神经损伤分子含量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脐带血的pH值、PO2、HCO3-高于对照组,PCO2、BE绝对值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内IL-6、IL-8、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生后1d、3d、5d、7d时,观察组新生儿的血清NSE、S-100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和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宫内复苏术能够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状况、减轻酸中毒,同时减轻新生儿神经功能损伤、预防新生儿窒息,是治疗足月胎儿窘迫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娩中胎儿窘迫的诊断和处理对新生儿预后及产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胎儿宫内窘迫60例,并对对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诊断和处理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比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发生窒息率高。结论:早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超声检测晚期妊娠胎儿脐动脉血流,探讨其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其预测围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0例孕32~41周单胎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观察胎儿有无脐带绕颈、羊水透声情况,同时测定脐动脉S/D、RI值;将所选病例分为有脐绕颈组和无脐绕颈组,有宫内窘迫组和无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流正常组和异常组,对检测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并追踪其妊娠结局和分娩方式,最后结合分娩方式及产后1 min Apgar评分进行分析。结果与无脐带绕颈组相比,脐带绕颈组发生胎儿宫内窘迫风险高(P<0.05)。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流S/D、RI值与未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组比较,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脐动脉血流S/D、RI值(P<0.05)。正常组与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组比较,正常组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羊水污染及APqar评分<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对评价胎儿宫内窘迫、指导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超声脐动脉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FIUD(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产检的4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胎心监护,并根据临床结果分成A、B、C、D四组,比较四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结果 A组新生儿Apgar评分(8.5±0.5)分,明显高于B、C、D三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7.69%以及羊水污染发生率7.69%,明显低于B、C、D三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频谱、联合胎心监护能为早期胎儿宫内窘迫诊断提供参考,且临床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一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血流对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200例分娩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胎儿脐带绕颈(窘迫组)以及胎儿无脐带绕颈组(无窘迫组),观察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脐带、羊水、脐带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发生脐带绕颈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无脐带绕颈胎儿,发生窘迫组孕妇RI、S/D,均高于对照组,窘迫组分娩孕妇在第一、第二产程时间较无窘迫组分娩孕妇分娩时间较长。窘迫组新生儿窒息、脑缺氧、死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窘迫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血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DM孕妇脐血流S/D值与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妇女分娩资料,整理并合并其他产科合并症对脐动脉血流S/D值和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和非妊娠糖尿病的不同脐动脉S/D值与剖宫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期糖尿病脐下动脉血流S/D值比非妊娠糖尿病组高。结论:妊娠期间孕妇胎儿脐下血流S/D值胎儿窘迫发生率会发生的增高;妊娠期糖尿孕妇胎儿窘迫明显高于非妊娠糖尿病孕妇。  相似文献   

9.
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黎明 《当代医学》2009,15(15):40-43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测定在(预测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预后、围产儿监护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对妊娠24~41周孕妇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比较脐动脉血流与胎儿宫内缺氧程度、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的关系。结果脐动脉血流异常组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血流异常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指标,可以了解胎儿胎盘循环状态,预测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血流测定异常与否与妊娠结局有密切的相关性,动态监测对胎儿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判定、围产儿预后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44-747
目的:研究不同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产检并分娩的S/D≥3的孕妇95例作为高危组,S/D<3的孕妇2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脐动脉血流S/D值和胎心监测。根据诊断结果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出生1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生产时迟发减速、新生儿体重、剖宫产、NST异常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分析并比较两组孕妇胎心监测、脐动脉血流S/D值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高危组孕妇出生1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生产时迟发减速,新生儿体重,剖宫产,NST异常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脐动脉血流S/D诊断敏感度87.18%,特异度89.16%,符合率88.69%。胎心监测诊断敏感73.07%,特异度88.35%,符合率84.71%。脐动脉血流S/D联合胎心监测诊断敏感度97.43%,特异度91.97%,符合率93.27%。与胎心监测相比,脐动脉血流S/D监测诊断敏感度和符合率显著增高(P<0.05)。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显著高于胎心监测和脐动脉血流S/D监测(P<0.05)。结论:不同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测可显著提高胎儿窘迫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且其操作简便、无创、安全。  相似文献   

11.
脐动脉血气及乳酸值测定5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经玉溪市医院采集检验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的产妇512例,按照临床有无胎儿窘迫征象分为研究组294例和对照组218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及乳酸值测定,追踪新生儿结局并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的1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脐动脉血乳酸-9pH呈显著负相关(r=-0.818,P〈0.05)。两组脐血pH均值在正常范围内,而研究组乳酸均值较对照组高;②追踪两组产后2-19个月,新生儿发生脑损伤35例,其中死亡3例,比较有无脑损伤组的1min Aic,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与血pH,脑损伤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升高显著。结论产时胎儿窘迫者大多数新生儿出生时脐血气正常;血气分析、乳酸值测定是Apgar评分的补充,联合评估新生儿是诊断新生儿窒息更为客观、准确的方法,能增加对脑损伤的预测,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意义。方法选取100例于2011年3~10月在大连市妇产医院住院的单胎足月自然分娩孕妇100例,对50例脐血流异常(S/D>2.5)足月胎儿分娩时行脐动脉血气分析,50例正常(S/D≤2.5)脐血流足月胎儿相同条件血气分析对照,两组均常规行产前胎儿电子监护,产后专人Apgar评分。结果两组中胎儿电子监护异常情况出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血流异常而Apgar评分正常的新生儿有窒息可能,应结合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来共同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胡玲  胡健蓉  徐凤仪  苏春宏 《吉林医学》2011,32(16):3189-319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足月妊娠脐带绕颈病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80例足月妊娠非脐带绕颈病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脐带绕颈对围生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产程延长,Apgar评分降低,脐静脉呈现乏氧性酸中毒(P<0.05);绕颈周数越多,胎儿窘迫、窒息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发生率。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选择最佳方式及时机分娩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在评估新生儿窒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8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5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血气分析与脏器损伤的关系,脐动脉血pH值与出生1min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pH值〈7.2者占38.2%,对照组中pH值〈7.2者占16.0%,脐动脉血pH值较低的患儿,Apgar评分也较低,同时窒息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新生儿窒息不能没有血气分析的结果,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对评估新生儿窒息更具客观性,两者结合,能反映胎儿宫内缺氧缺血程度,为临床正确及时诊断新生儿窒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胎儿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在高危孕妇胎儿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00例高危妊娠孕妇行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监测。并比较分娩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羊水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绕颈率。结果S/D值≥3、胎心监护异常时,产时(Ⅳ组)在羊水过少发生率(66.7%)、胎儿窘迫发生率(43_3%)、新生儿Apgar评分(48.3%)均明显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的孕妇(I组)(47.2%、27_3%、27.3%)。而脐带绕颈在剖宫产发生产时胎儿窘迫也显著高;于胎心监护及S/D比值正常组(I组)(35.0%vs18.2%、66.7%vs44.9%)。Ⅱ组羊水过少发生率(52.0%)、胎儿窘迫发生率(32.O%)、羊水污染发生率(Ⅱ~Ⅲ°)(28.0%)及剖宫产率(60.0%)均高于I组(47.2%、27.3%、18.8%、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脐带绕颈率明显低于I组(4.0%vs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Ⅱ组剖宫产率(60.0%)高于Ⅲ组(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脐动脉S/D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与阴性率均较脐动脉S/D值或者胎心监护单独使用有明显升高。结论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联用能明显提高胎儿窘迫的判断率,对于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系胎盘及脐带因素导致胎儿缺氧所致。通过检测晚期正常妊娠及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的胎盘表达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neurontowardsaxonguidancefactor.1,Netrin-1)水平、相应脐带情况及患者娩出新生儿出生状况,从而探讨Netrin-1在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中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间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共27例。其中15例正常足月妊娠孕妇为对照组,12例急性胎儿宫内窘迫患者为研究组。检测所有人选病例胎盘中Netrin.1表达水平,观察2组胎儿娩出时脐带情况,测定相应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1minApgar评分。结果2组患者胎盘Netrin-1表达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1ra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脐带异常。12例胎儿宫内窘迫10例存在脐带绕颈,1例脐带螺旋。10例脐带绕颈中3例脐带绕颈两周;7例脐带绕颈1周,脐带绕颈1周新生儿患者中3例存在脐带水肿。但所有娩出胎盘均未见明显异常。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胎儿宫内窘迫组脐带异常明显(P〈0.05)。结论Netrin-1在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胎盘维持功能过程中作用较小。孕晚期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多因脐带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7.
将胎儿窘迫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30例。甲组给予氨茶碱0.25g加入葡萄糖液缓慢静脉推注,乙组用维生素C、维生素K1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推注。用药前后观察胎心情况、羊水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行脐血血气分析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显示:用药后甲组胎心改善率为79%,乙组为48%(P<0.05);血pH<7.2者,甲组为25%,乙组为42%;平均PCO2甲组为5.98%kPa,乙组为7.57kPa(P<0.001);新生儿Ap-gar评分≤7者,甲组为2/30,乙组为10/30(P<0.05),提示用氨茶碱进行胎儿宫内复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马存丽  罗佳  秦山红 《医学综述》2012,(18):3044-3047
由围生儿引起的产科纠纷日益增多,单凭Apgar评分来诊断围生儿窒息因受主观因素影响,特异性差,致产科医师处于无证可循状态。在胎儿出生时立即脐动脉血检测,是胎儿血气和酸碱状况最客观、最可靠的指标,也是分析产程事件和新生儿之间关联的重要证据。但仅从血pH正常不能否定胎儿缺氧,而脐动脉血乳酸与血pH至显著负相关,表明脐动脉血乳酸是一种诊断胎儿窘迫的方法,能否得到及时干预将影响新生儿预后,避免误诊和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监测与胎心监护在预测胎儿脐带缠绕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孕晚期B超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孕妇452例行胎心监护、脐血流S/D值测定,并记录分娩方式、产时羊水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胎监异常同时脐血流S/D比值〉3在羊水过少发生率、胎盘功能低下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污染发生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胎监及S/D比值正常的孕妇。结论对胎儿脐带缠绕孕妇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可减少新生儿窒息,改善围产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及脐血血气分析对新生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检测541名新生儿的脐动脉血及生后1h桡动脉血的血气分析;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如胎龄、体质量、母婴病理情况、家族史、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情况),结合临床检验、检查,观察住院期间有无缺氧造成各器官损害的表现。结果本研究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参数平均值为:酸碱度(pH值)7.21±0.10,二氧化碳分压(PCO,)(59±14)mmHg(1mmHg=0.133kPa),氧分压(P02)(14±8)mmHg,碳酸氢根(HCO3^-)(23.7±2.9)mmol/L,剩余碱(BE)(-4.1±3.8)mmoL/L,氧饱和度(Sp2)(15.0±14.6)%。有胎儿宫内窘迫、异常分娩史的新生儿脐血pH值较低,早产儿脐血pH值较足月儿高。1minApgar评分与脐血pH值及其他血气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而5minApgar评分仅与脐动脉血PO2和SpO2相关。神经系统损害与脐血血气分析各指标均有相关性,肾、心、代谢方面的损害与脐血pH及PC02值相关,肺、消化、血液系统损害只与脐血pH值相关。联合脐血pH值〈7.20及Apgar评分≤7评估器官损害的发生率较单用其中一项指标高。结论脐血血气分析与1minApgar评分有明显相关性,脐血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对窒息相关的器官损害均具有诊断价值,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不理想。综合脐血pH值及Apgar评分可以提高窒息相关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