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震  郑之俊  梁发俊  章显宝  肖伟 《新中医》2019,51(4):227-230
目的:观察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有效性。方法:纳入PSD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片口服,针刺组予通督治郁针法。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5天、治疗90天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5天,针刺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90天,2组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且针刺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P 0.01)。根据各个量表评判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治疗PSD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郁清心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06月~2019年10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1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52例)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解郁清心汤及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ADL评分均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HAMD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AD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血清BDNF水平、NIHS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4.3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3.85%)与对照组(1.96%)均较低,P0.05。结论:解郁清心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盐酸阿米替林片,研究组采用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2组均持续治疗2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血清BDNF及5-H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1,P0.05)。治疗前,2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BDNF及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通络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PSD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血清BDNF及5-HT水平。  相似文献   

4.
蔡丽  刘毅  陆小青  董耀荣 《陕西中医》2019,(11):1523-1527
目的:规范评价神经复元方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DNF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缺血性卒中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神经复元方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后运用HAMD、MBI、ADL、NIHSS和中医症候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和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安全性评定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两组血清BDNF含量。结果:治疗组HAMD、MBI、ADL、NIHSS和中医症候评分在治疗4周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B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复元方可改善PSD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修复神经功能,疗效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对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及血清神经递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柴胡疏肝汤治疗,疗程为4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BDNF、5-HT和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柴胡疏肝汤治疗肝气郁结型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5-HT和N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通督治郁针法进行治疗,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神经递质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 71%)显著高于对照组(77. 94%)(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NHI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1),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两组血清中5-HT、DA、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1),NS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 01),且在5-HT、DA、BDNF水平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通督治郁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缺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应,并探讨其疗效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在予以脑血管疾病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方法干预,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西药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副反应量表( TESS) 评估,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血清 5-HT水平。结果 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Barthel 指数均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两组5-HT升高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西药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法干预卒中后抑郁,可以显著改善 PSD 患者的抑郁状态,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血清 5-HT水平上调有关,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是治疗卒中后抑郁行之有效、副反应低、操作重复性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应,并探讨其疗效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在予以脑血管疾病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不同方法干预,观察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治疗,西药组予以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副反应量表( TESS) 评估,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患者血清 5-HT水平。结果 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Barthel 指数均提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5-H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 (P<0.05) ,两组5-HT升高幅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3%,西药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法干预卒中后抑郁,可以显著改善 PSD 患者的抑郁状态,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血清 5-HT水平上调有关,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认知疗法是治疗卒中后抑郁行之有效、副反应低、操作重复性好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以"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辨证配穴对不同中医证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得出该针法对何种中医证型疗效最佳,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一种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临床诊疗方案中中医辨证分型得到气郁化火证(19例)、心脾两虚证(13例)、肝肾亏虚证(16例)、痰瘀互结证(12例)四个证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通督治郁针法"为主穴,加以相应证型配穴治疗,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四个证型患者的HAMD、MESSS、ADL评分及四组间疗效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四组HAMD、MESSS、ADL评分均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总有效率依次为88.89%、86.67%、69.23%和75.00%;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与心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证型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郁化火证与肝肾亏虚证的组间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脾两虚证与痰瘀互结证的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治郁针法可以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督治郁针法对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的PSD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心脾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的PSD患者。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清CGRP和ET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开喑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语言功能评分、CRRCAE评分、血清CGRP和ET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两组患者气短乏力、头晕、舌质暗和自汗等症候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自发语言、复述能力、口语理解能力和命名能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CRRCAE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CG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ET水平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通督开喑针法联合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血清CGRP和ET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卒中患者中发病率可高达47%,这既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综述了近10年来卒中后抑郁的特色针刺疗法,包括醒脑开窍针法、通督调神针法、通督治郁针法、四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82名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氟西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评估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和检测血清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HAMD评分和血清IL-1、IL-6、TNF-α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BDNF浓度明显提高(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和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偏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头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督醒神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MAS评分和FMA评分、MBI评分、STEF评分和CSS评分。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MAS评分和FMA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显著升高(P <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两组治疗前MBI评分、STEF评分和CSS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和STEF评分明显升高,CSS评分显著降低(P <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 <0.05)。结论:采用通督醒神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通督解郁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通督解郁针刺法治疗。结果 治疗后2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巴氏指数量表(BI)评分、HAMD减分率、血清5-HT含量、血清NE含量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相关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解郁针刺法在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提高其血清5-HT、NE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六神穴针刺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神穴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AMD、SD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HAMD、SDS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HAMD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且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NE、5-HT、BDNF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 0. 05)。结论:采用六神穴针刺联合头针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抑郁评分,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及对患者脑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分别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卒中后常规对症治疗以及盐酸舍曲林片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1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血清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BDNF、NGF、5-HT含量均高于治疗前而5-HIAA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BDNF、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给予醒脑安神通络针法,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NIHSS、Barthel指数、TESS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并对各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4例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试验组予基础治疗配合"调神开郁针法"及心理干预治疗。"调神开郁针法"针刺四神聪、百会、印堂等穴位。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DS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并将HAMD评分分别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1)。试验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差值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之间(rs=0.332,P0.01)及HAMD评分差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差值之间(rs=0.356,P0.01)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并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2)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劣与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