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Zhou DS  Li LX  Wang LB  Wang BM  Xu SH  Mu W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6-1688
目的探讨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5年10月经改良Judet手术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岁(18~62岁)。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肩胛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10处、盂缘骨折8处、盂窝骨折7处、肩胛冈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其中多部位复杂骨折1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2例,肩胛上神经损伤4例。通过改良Judet手术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21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结论改良Judet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大多数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可通过改良Judet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体部骨折,肩胛颈骨折,肩胛冈骨折以及不存在喙突、前部肩胛盂骨折的多部位复杂骨折,经改良Judet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患者36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取原伤口入路,闭合性骨折分别取肩关节前侧、后上入路,肩胛骨后侧、肩胛骨外侧缘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骨折复位后运用重建钢板、螺钉、可吸收螺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进行内固定。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19个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结论对于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进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后侧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18例.骨折根据Hardegger等分型方法,肩胛冈骨折5处,肩胛体骨折15处,肩胛颈骨折11处,盂缘骨折3处,盂窝骨折4处,通过改良的后侧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均采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8~32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改良的后侧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可以治疗大部分肩胛骨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自2000年5月-2007年11月经后入路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34.6岁(18~62岁).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直接暴力伤2例.刀砍伤1例.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3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体部骨折8处,肩胛因骨折9处,肩峰骨折6处,肩胛颈骨折lO处,盂缘骨折6处,盂窝骨折4处.其中混合型骨折10例,合并全身多发伤5例;伴有腋神经损伤1例,肩胛上神经损伤2例.通过后入路手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和钢丝等固定.[结果] 1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0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并发肩关节不稳1例.[结论] 经后入路内固定肩胛骨骨折操作简单,暴露充分.效果可靠.几乎各种类型的肩胛骨骨折均可通过后入路完成,尤其适用于肩胛骨的体部骨折,外科颈骨折及肩胛因骨折以及多部位复杂骨折,是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肩胛骨骨折的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09,自引:1,他引:108  
贾健 《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100-104
目的 探讨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F)的分类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6例SF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前后位X线检查者16例,侧位及腋窝位X线检查者5例,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者12例。根据Hardegger的分型方法,体部骨折9处,肩胛颈骨折7处,盂缘骨折2处,盂窝骨折1处,肩胛冈骨折5处,肩峰骨折3处,喙突骨折2处。其中混合型骨折11例(68.8%)。伴有合并损伤者14例(87.5%)。通过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后上入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分别对不同类型的SF使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等固定。结果 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18.6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1%。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肩关节不稳定1例。结论 (1)SF多由高能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损伤。三维CT重建有助于明确骨折类型和选择治疗方法;(2)盂窝骨折台阶样移位在3-5mm以上,盂缘骨折合并肱骨头半脱位,某些体部爆裂骨折,肩胛颈骨折失稳及浮肩损伤等应行手术治疗;(3)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严重SF至少需随访1年,才能确定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3年6月,对一组26例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Hardegger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4处,肩胛颈部骨折12处,其中解剖颈骨折1处,外科颈骨折11处,肩胛冈骨折5处,肩峰骨折4处,肩胛盂窝骨折5处。手术入路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7例,肩关节后方入路9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56个月,平均30.5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在8~12周达到骨性愈合,平均9周。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无伤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肩胛盂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由于肩胛骨被周围强大的前后肌群呈"夹板式"包绕,结构比较稳固且血液供应充分,绝大部分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肩胛盂关节内移位性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明显的效果文献多采用Judet肩胛骨倒"L"形后侧入路。自2010年3月—2013年9月,我们采用肩胛骨垂直切口手术治疗肩胛盂关节内骨折17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与手术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6年10月手术治疗23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位于肩胛冈6处,肩峰3处,肩胛盂6处,体部12处,颈部11处。采用肩胛骨腋窝缘入路15例,后入路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29.6(12-48)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于11(10-12)周达到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6.96%。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连。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能及时恢复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合理的运用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的不同手术显露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2例肩胛颈及体部骨折病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9岁。针对不同骨折类型,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钢板或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在6—8周。功能预后按Hardegger等疗效评价标准:优22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移位严重的肩胛颈骨折、肩胛骨体部骨折应强调手术复位及内固定,肩关节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视骨折类型不同可分别采用肩胛骨外缘直切口、肩关节后侧入路、Judet入路。肩胛骨外缘的直切口可解决绝大多数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切口短、创伤小,软组织剥离范围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可以使骨折获得满意的复位以及牢靠的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自2001年3月~2004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1例肩胛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部骨折11处,肩胛颈骨折2处,盂缘骨折1处,肩胛冈骨折3处,锁骨骨折1处。11例肩胛骨骨折损伤共涉及18处,其中2处或2处以上复杂骨折8例(87.6%)。通过后侧入路对不同类型的肩胛骨骨折使用重建AO钢板或(和)异形跟骨钢板固定。结果:1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根据Rowe的疗效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73%。结论:①肩胛骨骨折多由高能暴力所致,常见合并损伤,漏诊率高。②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选择将有助于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应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对1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体部骨折5例,外科颈骨折3例,关节盂缘骨折2例,关节盂窝骨折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患者各阶段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22周,平均9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比较适合于肩胛骨体部、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缘、关节盂窝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由于该切口偏于肩胛骨外侧,用于肩胛冈骨折时须延长切口.该切口不适合用于肩峰骨折及喙突骨折.肩胛骨外侧切口配合应用多孔重建钢板,可取得肩胛骨体部和颈部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42例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22~ 65岁,平均36.3岁.骨折按Hardegger等提出的分型:42例均为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其中肩胛体骨折18例,肩胛颈骨折11例,肩峰骨折4例,肩胛冈骨折3例,盂缘骨折3例,喙突骨折2例,盂窝骨折l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9d,平均6.6d.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治疗.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9~24个月(平均13.7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8周,无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rdegger提出的评定标准评价患肩功能:优27例,良9例,可5例,差l例,优良率为85.7%.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肩胛骨骨折,早期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研究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应用。方法从1997年7月至2009年1月对31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对比其临床适应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按照Constant的评定标准: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0.3%。结论肩胛骨骨折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入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20例肩胛骨骨折,男15例,女5例;年龄21~52岁,平均31.6岁。肩胛体骨折14处,肩胛颈骨折10处,肩胛冈骨折6处,肩峰骨折1处,喙突骨折1处,盂缘骨折4处,盂窝骨折3处。手术时间为伤后4~15 d,平均10 d。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2例发生伤口感染,经伤口清创、换药后愈合,无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骨折部位可见骨痂生长,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Hardegger评定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结论: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术中操作方便,显露清楚,该切口可任意向两边延长,能为骨折的复位固定提供有利条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术中操作灵活,固定强度可靠,是一种治疗肩胛骨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6年4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的15例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根据H ardegger分型方法,肩胛骨体部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3例,盂缘骨折2例,盂窝骨折2例。结果15例患者有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4个月。根据H 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8.57%,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根据骨折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不稳定骨折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对2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早期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67岁。均为单侧肩胛骨骨折。骨折按解剖区域分型:肩胛盂骨折3例,肩胛颈骨折4例,肩胛体骨折6例,肩胛冈骨折4例,肩峰骨折2例,喙突骨折1例。合并伤:多发性肋骨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肩胛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7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例不稳定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3例;左侧8例,右侧5例.单纯肩胛颈解剖颈骨折8例,肩胛颈骨折同时合并肩关节悬吊复合体损伤5例.手术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于因下肌与小测肌间隙进入,沿肩胛骨外缘到肩胛颈后方,复位固定肩胛颈骨折,同时固定合并的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及肩峰骨折.本组12例周定肩胛颈骨折的患者术前关节孟均向上倾斜,平均22.7°.采用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方法评价疗效.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5.1个月(10~90个月)随访.Constant-Mud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81.2分(40~98分),平均前屈上举147.7°;优6例,良3例,可2例,差2例.术后12例固定肩胛颈骨折患者关节面向上倾斜平均为5.0°. 结论肩胛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采用肩关节后方入路复位固定移位的肩胛颈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浮肩损伤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适应证、复位顺序、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31.6(18~62)岁;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骨折18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全部采用内固定治疗.取浮动侧卧位,先将患者体位向后浮动,变为侧仰卧位,复位固定锁骨后,X线透视检查锁骨及肩胛骨,如果此时肩胛骨也已复位,可以考虑仅固定锁骨即可而不必再内固定肩胛骨.如果肩胛骨未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则将体位向前旋转变为侧俯卧位,取后路复位并固定肩胛颁,若存在肩胛骨等其他部位的肩胛骨骨折,应考虑同时复位固定.如果锁骨骨折无明显移位,则仅采用后入路复位固定肩胛骨.本组中肩胛骨与锁骨同时固定13例,单纯肩胛骨同定2例,单纯锁骨固定3例,1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采用张力带固定并行韧带修复.结果 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8(8~16)周.肩关节功能根据Rowe疗效评价标准,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牢为88.2%.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应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复位顺序与固定方法.浮肩损伤大多须将两处骨折同时固定,以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时先复位固定锁骨后复位固定肩胛骨有利于手术完成,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尤其是Miller型、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4.3岁。根据Miller分型,A型2例,C型1例,型3例,型5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其中6例伴发血气胸),多发性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脊柱骨折2例,腋神经损伤1例,浮肩损伤1例,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前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9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55个月,平均21.2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肩胛骨骨折需完善术前评估。对于型、型骨折,选取Judet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有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及损伤小等优点,前方入路可用于部分型骨折。  相似文献   

20.
肩胛盂骨折常由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约占肩胛骨骨折的10%,多伴有严重的复合伤.肩胛盂骨折处理不当可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对移位明显的肩胛盂骨折多主张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本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手术治疗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