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乡市新生儿体重的关联因素与趋势。方法:分析新乡市某妇幼医院2001~2011年出生的5 025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考察不同性别新生儿的体重与出生年度、父母生活地区、产次、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因素的关联情况。结果:所调查个别年份男女婴体重均值有差异,但多数年份无差异,有上升趋势。男婴平均体重为(3 451±433)g,女婴(3 328±434)g。巨大儿男婴发生率(11.5%)高于女婴(7.6%)。城市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36)g,女婴平均体重为(3 361±429)g;农村男婴平均体重(3 413±427)g,女婴平均体重为(3 299±437)g,城乡差异显著。产次2次的男婴体重(3496±437)g,女婴(3 369±441)g,高于产次1次男婴和女婴(P<0.05)。产妇年龄2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385±399)g,女婴(3 261±427)g;25~岁组男婴平均体重(3 451±433)g,女婴(3 336±419)g;30~岁组男婴平均体重为(3 500±442)g,女婴(3 393±467)g,各年龄组婴儿出生体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001年~2011年间新乡地区新生儿体重保持稳定,略有上升;男婴体重均值高于女婴;男婴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婴;城市新生儿体重高于农村;随着孕妇年龄、产次的增加,新生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2003~2005年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深圳市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的发生水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LBW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深圳市2003~2005年妇幼系统中的分娩资料,计算LBW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深圳市三年来平均LBW率为5.25%,呈下降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女婴、多胎、早产、产妇高龄或低龄、产检次数少、孕前体质指数均为LBW的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LBW发病率仍很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15例巨大胎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炜  周美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1,16(10):643-644
对215例巨大胎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组的母亲身高、孕期体重、分娩孕周、孕产次均高 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68.37%,高于对照组54.42%。提 示:产妇体重、身高、分娩孕周及宫高、腹围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儿有参考价值,重视以上 因素可以提高巨大儿产前预测率。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广西农村120 145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性别、孕母年龄、胎龄、分娩方式的关系,为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20145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02±0.41)kg,男婴大于女婴;出生体重随胎龄增加而增大,早产儿组平均体重只有(2.33±0.45)kg;孕母的年龄<20岁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其他组;县级剖宫产率高于乡级,巨大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儿。【结论】广西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我国出生体重正常值,提高孕期保健工作质量,加强孕期营养,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干预,是广西"十一五"期间农村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阳曲县2011—2020年出生人口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太原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出生人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的变化趋势。结果 10 027例孕妇平均生育年龄由26.81岁提高到28.64岁,2011—2020年出生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3.55%,男婴数量平均增长速度(-3.69%)高于女婴(-3.4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47%,2011—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8%。巨大儿发生率7.79%,男婴巨大儿发生率(9.58%)高于女婴(5.93%)(χ2 =46.38,RR=1.61,P<0.001);2011—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08%,男婴巨大儿的平均增长速度(-1.50%)低于女婴(-6.13%)。早产发生率为2.58%,男婴早产呈正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4.14%),女婴早产呈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4.42%)。2011—2020年剖宫产率为35.41%,平均增长速度为-1.90%。结论 太原市阳曲县2011—2020年女性生育年龄呈现上升趋势,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产后孕产妇妊娠结局,评估孕期系统保健对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提高烟台地区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统计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烟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900例孕产妇,其中于孕期系统保健并登记建档的983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完全实施孕期保健的917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孕期有效产检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前有效产检率(产检次数≥8次)90.6%显著高于对照组孕产妇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率30.1%、产后出血量率0.61%、巨大儿出生率6.9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1.09%、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孕期系统保健保证了良好的妊娠结局,加强孕产妇的产前建档、综合管理及进行相关教育工作可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调查人群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西城区7个街道调查2 977名已分娩妇女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父母双方危险因素的接触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6 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9%,巨大儿发生率为7.4%。经单因素χ2检验,母亲有早产史、此新生儿为早产、孕期有先兆流产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前贫血、孕期有糖尿病、孕期精神不愉快者巨大儿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OR=37.45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孕期心情愉快(OR=0.737)者巨大儿发生率低,而孕期有糖尿病(OR=2.940)及父亲孕前吸烟(OR=1.407)巨大儿发生率高。 【结论】 调查人群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较低,巨大儿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似,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绵阳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产妇分娩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006~2009年,产科住院分娩活产儿10 667人,其中低出生体重儿444例,占4.2%;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35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病率高、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女婴高于男婴、双胎或多胎高于单胎。[结论]产妇年龄、婴儿性别、户籍、胎数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有关。提倡妇女在最佳年龄段生育,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产后妇女分娩时相关因素和产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探讨分娩相关因素与尿失禁(U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孕妇分娩因素调查问卷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标准问卷简表(ICI-Q-SF),对2015年4-9月在该院盆底中心就诊的245例产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245例分娩后妇女,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回收有效率为96.7%,发生UI者103例,发生率为43.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76.7%,急迫性尿失禁(UUI)为4.9%,混合性尿失禁(MUI)为18.4%,不同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有无会阴裂伤的分娩后妇女UI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娩后妇女的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有无会阴裂伤与UI发生具有关联(P0.05)。结论分娩后女性UI发生率较高,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有无会阴裂伤是U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做好保健预防,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可降低UI率。  相似文献   

10.
李燕  孙芝凤  张燕  刘锦桃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31-3632
[目的]了解云南省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统一表格调查分析了云南省省市县九家医疗保健机构1988~2006年间住院分娩出生的37282名婴儿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结果]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平均为7.9%,女婴高于男婴,农村高于城市流动人口,城市流动人口高于城市人口,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随年代的增加呈下降趋势,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农村、女孩、孕周少、产次(3次及以上)、双胎、早产可增加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结论]云南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水平受多因素影响,要降低LBW发生率,重点干预人群仍然在农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海南省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状况和流学病学特点,为制定孕产期保健干预重点人群提拱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海南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对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共调查海南户籍活产儿103 627人,其出生体重均值为(3 101±442)g,出生体重的分布特点为:城市(3 217 g)高于农村(3 084 g);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3 139 g、3 061 g、3 057 g)呈逐次下降趋势;农村Ⅰ、Ⅱ、Ⅲ类县出生体重(3 137 g、3 086 g、3 061 g)呈逐次下降趋势;父母均为汉族的活产儿出生体重(男3 172、女3 055)最重,父母均为少数民族的活产儿出生体重(男3 041、女2 953)最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农村(6.1%)高于城市(4.8%),巨大儿发生率城市(5.2%)高于农村(2.5%)。 【结论】 海南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低于WHO标准,在国内为出生体重均值较低的地区;不同地理环境和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别,经济和卫生保健状况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今后实施干预措施的重点地区;出生体重城市干预的重点是控制巨大儿的发生率,农村的干预重点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2013年北京市活产儿中巨大儿的发生情况,并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方法在2013年出生的206498名新生儿中找出出生体重≥4000 g的活产儿信息,并就性别、孕周、户籍、出生地点等因素进步比较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市活产新生儿中巨大儿发生率为8.19%;其中,男性发生率为10.11%,女性发生率为6.10%,男、女新生儿的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4.228,P<0.001)。新生儿性别(OR=0.538)、分娩孕周(OR=1.637)、出生地点(OR=1.111)及出生季节(OR=0.971)可能是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2013年北京市巨大儿发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必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及流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影响该省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10年度陕西省25家监测医院出生的孕28周至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0年陕西省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4.1/万,前五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16.4/万)、总唇裂(13.3/万)、神经管缺陷(13.1/万)、多指(趾)(11.3/万)、脑积水(5.1/万)。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 (χ2=8.58,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无性别分布差异。母亲年龄≥35岁的缺陷发生率最高(170.5 /万)。双胎及以上的围产儿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儿。 【结论】 陕西省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该省出生缺陷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城乡、母亲年龄及胎数差异。政府部门应重视神经管缺陷在农村地区的一级预防工作,并针对高龄及多胎妊娠产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用北京市儿童生命监测网收集的数据,计算出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专率、构成比和年龄分布情况。 【结果】 1)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专率由2001年的227.1/105下降至2010年的97.1/105;2)北京市城市先天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均显著下降;农村神经管畸形、先天愚型下降不显著;3)先天异常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由2001年的29.2%下降至2010年的23.1%;4)5岁以下儿童先天异常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期。 【结论】 北京市先天发育异常儿童死亡已经成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相关疾病的预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预后,为幼儿先心病的保健管理提供资料。 【方法】 2008-2010年在宁波市海曙区出生的足月活产儿8 259例中,经心脏彩超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221例进行定期随访跟踪。 【结果】 婴幼儿先心发病率居前4位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占24.89%),卵圆孔未闭(占22.62%),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占13.57%),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占13.57%);221例先心病患儿均在1岁前确诊。 【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开展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和随访,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出生体重儿抽样调查结果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1  
目的 调查全国活产儿出生体重情况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对中国 11个省的 16个市、2 8个县 ,1998年 7~ 10月出生的孕周≥ 2 8周的全部活产婴儿进行出生体重测查。结果 共测查活产儿 2 2 35 0人 (男 115 84人、女 10 76 6人 )。多胎率和早产率分别为 1 8%和 3 5 %。城市、农村和全国加权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分别为 4 2 0 %、6 2 6 %和 5 87%。低出生体重儿中 6 1 2 %为足月儿 (≥ 37周 ) ,在农村则占 71 6 %。城市和农村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30 1g和 32 2 5g,城市显著高于农村。男婴和女婴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 32 80g、3173g ,接近WHO推荐的出生体重均值。沿海、内地、边远地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在城市为 5 0 0‰ ,农村为 179 4‰ ,全国为 15 1 5‰ ,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婴儿。结论中国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但地区间差异有显著性。低出生体重的主要原因是宫内发育迟缓 ,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 ,应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常住居民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新生儿出生人口体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1月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中登记建卡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关信息进行研究。 结果 共有206 165例新生儿纳入本研究,出生体重均数及中位数分别为3 343 g、3 320 g。男女低体重儿比例分别为0.6%、0.9%;巨大儿比例分别为9.0%、5.1%。低体重比例、巨大儿比例、出生体重均数、孕周和母亲怀孕年龄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生年份、孕周、母亲怀孕年龄、分娩方式、户口类型、母亲健康状况均对出生体重均数有影响(P<0.05)。 结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因素众多,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善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活产新生儿的生产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合并症及可能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安贞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其生产方式、出生体重、身长;有无合并症及窒息复苏抢救措施等资料。 【结果】 362例新生儿中,剖宫产:227例(62.71%),侧切分娩:99例(27.35%),自然分娩:26例(7.18%),产钳助娩:10例(2.76%)。平均出生身长:(49.92±1.52) cm;平均出生体重:(3 376.24±465.20)g。巨大儿37例(10.22%),早产28例(7.73%),低体重儿16例(4.42%)。新生儿合并症:脐带异常70例(19.34%),胎儿窘迫68例(18.78%),羊水污染51例(14.09%),窒息18例(4.97%),新生儿畸形14例(3.87%),肺炎14例(3.87%),脓疱疹14例(3.87%),红细胞增多症2例(0.55%)。1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复苏:均给予正压人工呼吸,其中3例(16.67%)行气管插管,给予胸外按压5例(27.78%),应用药物6例(33.33%)。 【结论】 新生儿出生状况中,剖宫产率居高水平;新生儿体重偏高,巨大儿比例增多;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中,正压人工呼吸是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出生缺陷患儿保健状况及其家长对相关儿童保健的需求。 【方法】 对2007年7月—2008年9月分娩且家长均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453例活产出生缺陷患儿,分娩6~8个月时通过电话调查方式询问出生缺陷患儿家长。 【结果】 315例在北京市生活的儿童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率94.00%、体检率93.40%;70.70%“到医院复诊过至少1次”,27.10%“未到医院复查”,2.20%“家长否认孩子有出生缺陷”。 【结论】 目前的医疗保健机构不能满足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健需求;建立有效的出生缺陷患儿信息登记系统对于患儿信息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完善出生缺陷患儿诊断、治疗、转诊网络,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后续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