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组依照"筋骨并重"理论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常...  相似文献   

2.
“筋骨并重”理论强调“筋束骨,骨张筋,筋骨相连,骨折筋损”。中医治疗骨科疾病重视骨与软组织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病理状态下重塑了紊乱的脊柱内部生物平衡。其中,内镜下临床2种常用微创入路技术重视软组织保护,术后进行积极适当的功能锻炼,已成为现代脊柱骨科手术中“筋骨并重”理论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运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治疗组采用过伸复位法、腰部垫枕、腰背肌功能锻炼、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局部外敷中药、理疗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腰背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复位率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复位率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复位、腰部垫枕、腰背肌功能锻炼、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局部外敷中药、理疗及骨质疏松病因治疗等中西医综合疗法是非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加腰椎动力悬吊牵引与平卧硬板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AO-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加腰椎动力悬吊牵引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平卧硬板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伤后5~6周佩戴胸腰椎过伸支具起床活动。结果:随访6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的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及腰椎动力悬吊牵引治疗A0-A型胸腰椎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孙琴爱  祝木星 《中医康复》2023,14(12):56-59
腰肌筋膜炎是临床常见病,“骨筋肉并重”是防治慢性筋骨病的重要理论,基于“骨筋肉并重”相关理论分析腰肌筋膜 炎的病因为“骨错缝”、“筋出槽”、“肉不坚”,内在病机为气滞血瘀,其核心是骨筋肉失衡和肝脾肾亏虚,推拿治以松肌理筋正骨 以及补肾调肝健脾,获效良好。附验案一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以来,我们用椎管减压H形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但术后卧床较久,一般3~4个月植骨才能融合。我们在用环锯法行颈椎间盘切除,椎体后骨赘刮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将此法改进,应用于各种腰椎疾患引起失稳症,术后腰围固定,一周后开始锻炼腰,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亚临床资料本组匕例,男6例,女9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短la,最长ga,腰4不稳的5例,腰5木稳的10例。此种手术方法我们一般选择滑脱较轻或椎间隙狭窄的伴有下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瘤病人,对滑脱较重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在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脊柱骨科住院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36例,均为新鲜骨折。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评分、病椎高度恢复及病椎Cobb角的变化。结果: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时间40min;骨水泥注入量(5.52±1.86)mL,平均注入量(6.15±0.79)mL;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术后VAS评分、病椎高度、Cobb角及术后1个月ODI评分改善明显,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结论:编织囊袋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以显著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同时有效避免骨水泥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232例(266椎),T6骨折2椎、T7骨折10椎、T8骨折6椎、T9骨折7椎、T10骨折11椎、T11骨折27椎、T12骨折69椎、L1骨折82椎、L2骨折33椎、L3骨折12椎、L4骨折6椎、L5骨折1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和随访时常规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水泥灌注及邻椎骨折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周内进行伤椎CT薄层扫描及二维重建,按照倪文飞等的标准将骨水泥渗漏分为椎体周围渗漏、椎管内渗漏、椎间孔内渗漏、椎间隙渗漏、椎旁软组织内渗漏及混合型渗漏,分析椎间隙渗漏与邻椎骨折的关系.结果:①骨水泥渗漏情况.29椎发生骨水泥渗漏,T7渗漏1椎、T10渗漏1椎、T11渗漏3椎、T12渗漏9椎、L1渗漏11椎、L2渗漏4椎.椎体周围渗漏11椎、椎管内渗漏3椎、椎间孔内渗漏1椎、椎间隙渗漏7椎、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椎、混合型渗漏5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管内渗漏2椎,椎体周围渗漏合并椎间隙渗漏3椎).发生椎管内渗漏的3例患者出现胸背痛伴束带感等临床症状;其中2例症状较重,急诊行椎板减压术治疗;1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②邻椎骨折情况.术后7椎并发邻椎骨折,其中3椎有椎间隙渗漏;11椎并发非邻椎骨折.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的邻椎骨折发生率高于未并发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x2=20.290,P=0.000).③其他并发症.5例后期并发股骨颈骨折;3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呼吸费力,肺部CT未见明显骨水泥栓塞;24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体温均低于38.5℃,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大多数骨水泥渗漏无需处理.椎管内渗漏和椎间孔渗漏可压迫脊髓和神经根,需急诊行椎板减压术治疗;邻椎继发骨折可能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有关.  相似文献   

9.
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是骨伤科常见疾病,是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孙树椿教授为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在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诊治方面有独到见解,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他主张从“筋”“骨”两方面认识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提出对该病的诊断应“以痛为腧,手摸心会,影像为辅,病证合参”;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是纠正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应遵循“筋骨并重、骨正筋柔、轻巧柔和”的原则进行手法治疗,且后期要重视功能锻炼以稳固筋骨结构。本文对孙树椿教授诊治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单节段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椎体强化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 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收治的行椎体强化术治疗单节段胸 腰段 OVCF 患者共 370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邻近椎体骨折分组,采用 logistic 回归评价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 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70 例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44 例,平均骨折发生时间(5.79 ± 1.51)个月。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邻近椎体骨折组与无邻近椎体骨折组患者在年龄、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 泥注入量、伤椎恢复率及术前骨密度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 80 岁、无法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骨水泥渗漏及术前骨密度数值低均为患者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 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段 OVCF 患者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与患者 年龄、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及术前骨密度密切相关。对于年龄较大、骨密度较低、术 后出现骨水泥渗漏及既往未接受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者,临床应强化干预,以避免邻近椎体骨折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12.
中医整脊学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形成其富于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治疗学。在中医传统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这些理论,施杞教授高度概括为“一圆一说两论”。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中医整脊学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以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临床应用这“三则”“四法”,同时,根据辨证论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的八大应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VP结合拔伸牵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科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PVP、PVP结合拔伸牵引及PKP3种不同方法治疗,以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率、随访过程中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及邻椎骨折发生率为评判指标。结果:(1)术后第1天3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P结合拔伸牵引组和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前提高(11.3±2.5)mm和(10.5±2.0)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术后椎体较术前虽有增高(3.9±1.2)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间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及12个月后随访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拔伸牵引和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不同方法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经皮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 3月入院的48例单一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行PKP术和对照组23例行过伸复位加PVP术.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椎体高度前缘恢复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好于对照组;骨水泥的渗漏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术均能缓解疼痛,PKP术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及更好地恢复病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入院的48例单一椎体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行PKP术和对照组23例行过伸复位加PVP术。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患者术前及术后3d的VAS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椎体高度前缘恢复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好于对照组;骨水泥的渗漏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PKP与过伸复位加PVP术均能缓解疼痛,PKP术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及更好地恢复病椎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止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的治疗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2012年9月将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相结合用于治疗胸腰段脆性骨折,与同期进行的单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单纯PKP组比,手法整复结合PVP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在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部疼痛VAS改善分数、伤椎高度恢复率和节段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过伸牵引震动手法与PVP相结合应用于治疗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的,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节段后凸畸形角度,且相对于PKP费用大大减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首次行单节段椎体PVP/PKP治疗的患者452例,根据术后非手术椎体是否再发骨折分为骨折组(64例)和非骨折组(388例)。通过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局部后凸纠正角度、手术方式、手术椎体节段、有无骨水泥外渗、围手术期有无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因素的统计,探讨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在骨水泥外渗发生率、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1),骨折组在术后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角度方面大于非骨折组(P0.05)。结论:骨水泥外渗、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纠正过度、围手术期未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均明显提高PVP/PK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段航  卢敏  蒋梁  王林华  邝高艳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287-2289
文章将卢敏教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案例进行统计,探讨卢敏教授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经验。卢敏教授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病机为"虚""瘀",虚责之于气血亏虚、肝肾亏虚,瘀责之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临证之时应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在治疗上,卢敏教授灵活使用经验方,病证结合,处方具有祛邪不伤正,脾肾同调,气血并治,筋骨并重的特点,结合中医外治疗法,重视宣教及功能锻炼,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锻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反复发作和神经根压迫严重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防止坐骨神经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减少卧床并发症,为术后下床及行走打好基础。现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具体实施方法、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反复发作和神经根压迫严重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防止坐骨神经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减少卧床并发症,为术后下床及行走打好基础。现将2004年至2007年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具体实施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