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钱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993-3993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些中药对肾脏有毒性,甚至诱发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1].同时通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也发现了一批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的中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或禁用有肾毒性的中药,使用中药应遵循少而精的用药原则,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或引起不可逆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乌头类中药主要有川乌、附子、草乌等含有剧毒的头乌碱,此类药物在民间常用于泡酒后服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痛、腰痛、风湿病等。若制法与服法不当,极易发生中毒,在生服时毒性最强,发生最快,且病情重,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是极危险的  相似文献   

3.
药物中毒,在医院里时常可以見到,發生最多的原因不外是剂量太大,药物本身具有很强的毒性,或患者对药物有过敏反应等。由于过量而中毒的,可能因某些药物的有效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如洋地黄等;又有些药物要达到疗效时,往往产生輕度的中毒症狀,如否琉氏溶液(1%亞砷酸鉀溶液)等。有些药物如大量或長期应用,也可能产生中毒症狀,如水楊酸鈉。有的药物毒性较强,应用时極易产生中毒症狀,如酒石酸銻鉀、吐根素等。此外对药物有过敏反应时,即使剂量非常小,亦可引起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毒性中药急性中毒的一般急救措施张绪生作者单位:410007湖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使用毒性中药治疗各种顽疾、危疾,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毒性中药急性中毒大多为口服所致,或误服,或多服、久服,或服之不当,或个体差异,稍有不慎,都会险象横生,甚至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5.
木通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清热利湿类中药,具有通淋利尿、通经下乳等功效.多年来,文献中已有不少服用木通中毒引起肾脏损害,乃至肾功能衰竭的报道,但至今尚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本文报告木通中毒导致急性和慢性肾脏损害2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旨在加强临床医师对木通的肾毒性的认识,以期减少新发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认识中,中草药来自大自然没有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多吃点也无妨,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在治疗时医生开处方随意加大中药剂量较普遍,病人自服中药更不注意用量。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怎样使用才安全有效,这是使用中药前必须明白的问题。有些中药虽然无毒性,但使用剂量过大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甚至中毒。如每剂用60g木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甚为常见,改变了人们对药物毒性的认识。一些文献上并无毒性记载的药物也有引起中毒反应的报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越来越多,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及对人体各组织器官利系统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导致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极为复杂,但因中药品种的混乱而引起临床不良反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现从以下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陈爱群 《山西临床医药》2009,(14):1679-1680
目的:了解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便于临床上更好地使用。方法:收集我院使用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进行分析、统计、归纳。结果:我院使用的27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中,有11个列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症状有12类。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注意配伍、合并用药、使用剂量、滴注速度、开瓶后放置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9.
何首乌致中毒性肝炎、临床罕见有报道,引起中毒的原因多因患者较长时间大剂量服用生何首乌所致。何首乌的临床应用甚广,主要有个别基层医生对病人采用不正规使用或民间验方,使用剂量比较大,成为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的剂量应用是防范中毒性肝损害的有效措施。一旦发现中毒,立即停药治疗,病人的预后转归一般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广泛应用于临床,1971年美国首次发现其毒性作用。我国抗感冒的非处方药中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剂很多,其中毒表现主要为肝损害。造成成人肝损害的剂量是150~250 mg/kg,10岁儿童似乎更耐受。对乙酰氨基酚过量的诊断需依据服药4 h后的血药浓度。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急诊治疗原则是解毒、促进排泄,应用特异性解毒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还需谨记"150"法则:1150 mg/kg即为中毒剂量,如果无条件检测血药浓度,需行全疗程NAC治疗;2服毒后4 h如有条件测定血药浓度,若其150 mg/dl则需行全疗程、足量的NAC治疗。  相似文献   

11.
乌头属毛莨科植物。草乌是临床中医常用的药材配方用药,野生于农村山岭。当地民间不经泡制加工常用于泡酒治疗腰腿关节痛等病症。此药不经加工,泡制生用毒性大,用于不当可致乌头硷中毒甚至死亡。本院于1992年~2006年共抢救乌头硷中毒15例,其中轻度中毒3例,中度中毒3例,重度中毒9例,治愈15例。通过以上15例病人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有以下抢救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我科的住院病员中,自体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天疱疮、皮肌炎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们病情常很严重,预后较差,皮疹只是全身损害的一部份。因此,对于它们的治疗,常常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简称激素)。激素能迅速缓解病情,控制病程发展,减轻原有皮肤损害,降低临床死亡率,但同时会出现多种副作用。怎样做好使用大剂量激素病人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治疗工作的成败。我科从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其毒副作用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要重视中药的毒性,了解中医药理论及药物的用法用量.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少部分中药具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的栽培环境和保管污染;不遵炮制;煎煮服用方法不当;不合理用药.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准确运用中药的剂量;掌握中西药配伍方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问题;患者应注意用药安全,对药物可产生的特殊反应,必须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37例乌头类中药临床中毒反应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治疗乌头类中药中毒患者37例。统计分析本组中毒药物种类、原因,并针对中毒反应给予治疗。结果:本组中毒药物为草乌、川乌及附子,中毒原因包括超剂量、服用方法错误、配制不合理、煎煮时间短及机体差异,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采用对应药物、催吐、洗胃、血液灌流等方法治疗后,7 d内均痊愈出院。结论:分析乌头类中药中毒反应及治疗方法,限制药物服用剂量,有助于药物合理使用,避免中毒事件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有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中药制剂。毒与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使用不当则可中毒甚至殒命。因此.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有毒中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中药制剂。毒与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使用得当可化毒为药,产生惊人的疗效,使用不当则可中毒甚至殒命。因此,正确认识有毒中药,做到合理应用,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赵一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525-4525
抗生素的耳毒性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非常普遍,应用的数量较大甚至出现滥用现象,致使中毒性耳聋。如何慎重科学地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正确使用该类抗生素,现谈谈此药的耳毒性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中部分含有剧毒成份,常因用量过大、炮制不法、煎服不当或误服误用而致中毒,严重者甚至引起死亡。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临床,对常见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及急救作一简介。 1.乌头类:乌头类中药关白附、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均含毒性极强的乌头碱,内服0.2毫克即可中毒,内服6毫克可致死亡。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表现为:四肢麻木或全身发麻,头晕眼花,烦躁不安,呕吐、腹泻、腹痛,胸闷心悸,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呼吸抑制,抽搐,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而死亡。处理方法:一般以对症及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三环类抗抑郁剂急性中毒的救治和护理王璐高平林三环类抗抑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等系统的毒性损害、甚至中毒死亡。笔者近年来参与救治和护理11例这类病人,取得理想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三环类抗抑郁剂...  相似文献   

20.
有机磷农药迟发神经中毒综合征是指有机磷农药中毒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出现的神经系统损害和/或其它精神症状。发病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2~52.7%。迟发神经毒性与农药毒性的大小有关。剧、强毒类易引起神经病变,而低毒类较少引起神经病变。与中毒剂量无关,而与中毒程度密切相关。常在中毒症状消失后发生。本病易被忽略。本文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作一简述。一、发病机理有机磷迟发神经中毒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尚末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