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海芸 《北方药学》2011,8(7):84-85
目的:树立优质服务理念,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介绍在全院开展优质服务的大背景下,门诊西药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的内容和方法。结果:门诊西药房开展优质的药学服务扩大了原有药学服务的内容,提升了全院药学服务的水平。结论:优质服务的理念提高了门诊西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使药师的工作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4月门诊西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所有药师参与品管圈,根据工作岗位成立三个亚圈,各个圈组确定活动主题,并根据主题对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持续改进药房工作质量。结果:门诊西药房实施品管圈后发药差错率为1.08,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西药房实施品管圈后药师处理不合理老年药方干预成功率为72.02%,显著高于实施前的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西药房药师在发掘问题、脑力激荡、沟通协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提高。结论:品管圈在门诊西药房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门诊药房药师服务模式转变的效果,本院加强创新药师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态度,同时狠抓药品质量管理,对药师实行弹性工作制,设立门诊用药咨询服务窗口,旨在提高药师自身素质,创建一支优秀的药师队伍,实现药师服务专业化与标准化,提高药师服务质量,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人性化的药师服务,大大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充分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门诊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就诊患者的一般资料,医院实施人性化管理,门诊所有医护工作人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整个工作中,患者对医院的门诊环境及管理、护士的行为举止、服务态度、专业技术的满意率均在92.0%以上。结论将人性化管理实施到医院门诊护理管理日常工作中,能够提高护士的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及医院护理质量,融洽护患关系,为医院赢得医疗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门诊西药房带教质量,提升实习生药学服务技能。方法总结近3年门诊西药房在应用“分-全带教”的教学经验。结果实施分-全带教后,带教药师根据实习生的专业背景、能力分层次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分阶段教学,可以使实习生快速提升工作能力,进入药师角色,积累临床服务经验。结论应用“分-全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门诊西药房实习教学质量,提升实习生药学服务技能。  相似文献   

6.
施政  王建平 《中国药房》2011,(13):1183-1184
目的:降低门诊西药房用药差错件数,提高医院药剂科工作质量。方法:在我院门诊西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比较评价该活动的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门诊西药房每周用药差错件数由改善前的45.5件/周降至22.0件/周;药师在品管手法的认识、沟通与协调、面对问题的勇气、和谐程度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促进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作用,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师的工作效率。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管理模式分析造成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加以控制。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后1~10月门诊处方量上升了5.3%,平均调配处方用时缩短了21%,高峰期窗口排队等候人数减少了20%。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显著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对药师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武汉市武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中的效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的处方调剂差错数据,于2016年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等环节,制定整改目标和计划,对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进行专项整治.结果 通过一年的PDCA循环管理,我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由0.0126%降至0.0035%,药房工作效率和药师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门诊西药房的管理,能有效降低处方调剂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内差数量。方法成立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小组,将品管圈的各种手法按要求应用于品管圈活动的各大步骤中,来提升管理的品质。通过收集并统计我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2年3月)、品管圈活动改善中(2012年5月)以及品管圈活动改善后(2012年7月)的药品调配差错的件数作为品管圈质量活动的依据,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变化。结果采用“品管圈”方法,门诊西药房的调配差错件数,显著减少,由活动前的每周54.75件下降到改善后的每周21.5件。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减少门诊西药房调配的差错,发现和解决药房存在的其他问题,提高药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提升整个药房的管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133-135
目的对应用"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我院于2016年9~10月期间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引进品管圈模式理论,对实施前和实施后门诊药房管理中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目标达成率=[(改进前-改进后)/(目标值-改进前)]×100%。结果品管圈于本院门诊药房实施后,药师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分别为31例、9例,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6例、28例,目标达成率分别为89.57%、9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门诊药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质量管理的利器——品管圈,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方法2009年7月以门诊西药房人员为主,自动自发组成改善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小团体(圈圈)。根据品管圈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对西药的再次咨询量由改善前的每周31.5次降至改善后的每周9.5次。结论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能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师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能提高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某院门诊西药房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总结改善方法。方法以某院门诊西药房为研究对象,对其服务现状进行观察研究,对工作人员、患者分别进行调查,并据结果提出对策。结果药房存在工作人员配置相对不足、时间分配不均现象;患者人数太多、等待时间过长是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具有药师职业资格者其配药时间、患者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药房应积极增加窗口、增加人员配置,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导、处方审核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加强管理实现全面提升药房服务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层药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和相关因素影响的情况。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MBI-HSS,对海宁市174名药师进行调查。结果:有55.2%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现象,有7.5%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共有90.3%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有职业倦怠感的比例为53.45%,轻度、中度、高度倦怠率分别为32.76%、16.10%、4.6%。在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上,工龄小于5年组显著高于工龄20年组,已婚显著高于未婚组;门诊西药房情感衰竭显著高于中药房,上夜班药师情感衰竭显著高于不上组;在去人性化上大专组显著比中专组得分高,门诊西药房得分显著高于中药房和办公室,上夜班药师显著高于不上组,收入2 000~3 000元组显著高于3 000~4 000元组;在个人成就感上,男性药师显著高于女性药师,收入4 000元以上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一定数量的药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应重点关注年轻和未婚药师,以及在上夜班和门诊西药房上班的药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的差错率,提升医院药剂科服务水平.方法 将品质管理圈(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中,分析处方调剂内差的主要表现及引起差错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剂内差件数明显降低,下降比例超过50%;提升了药师对服务品质管理手法的认识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结论 提高了药房服务的品质,降低了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内差件数,保证了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诊西药房患者退药的原因,提出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门诊西药房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的退药单394份,按照退药的具体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门诊西药房退药的原因主要有医师原因94例、患者原因44例、药物原因70例、药房原因41例、医保原因97例;不良反应引发的退药中以注射用头孢他啶、注射用阿奇霉素、注射用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用头孢呋辛排名靠前,分别占19.56%、15.22%、13.04%、10.87%、10.87%。结论:应通过提升医师及药师对药品的认知,建立动态沟通机制、设立退药窗口、加强药房的管理,实现减少西药房退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18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再随机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的180例门诊患者为对照组,给予一般服务管理,两组患者均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就诊环境、护理形象、健康宣教、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各项的满意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智能自动化发药对门诊西药房药品发放与管理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门诊西药房智能发药前2019年1月1日处方746张设为对照组,开始实施智能发药后2020年1月1日处方728张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药师发药准确率、患者满意度、患者等待时间、患者取药时间。结果研究组发药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等待时间及取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智能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引入可有效提高发药的准确率、患者满意度、患者取药效率,改善药师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杜区门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方法调查在我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并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对该种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患者对门诊的各项满意度均在96%上,包括门诊护理管理、行为举止、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以及就诊环境。结论应用在社区门诊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和形象,也提高了治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吕文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57-159,18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方法通过分析门诊输液患者的服务需求,介绍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实施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论实施门诊输液的人性化护理提高了我门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降低门诊处方不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在门诊西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比较评价该活动的有形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门诊处方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65.35%降至13.95%;药师在品管手法的认识、沟通与协调能力、面对问题的勇气、倡导和谐程度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促进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