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通过STI(即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研究STI对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50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量参数:获取收缩期左室心尖段水平、中段水平、基底段水平所有室壁节段的长轴应变,同时,对左心室整体应变值进行计算,对长轴左心室心尖段、中段、基底段的收缩期平均应变峰值展开计算.所有样本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 与对照组(P<0.01)相比,糖尿病伴左心室肥厚病人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所有节段收缩期的纵向峰值应变都相对较低,心尖段除外,糖尿病并左室肥厚组的其余所有节段峰值应变都没有单纯糖尿病组(P<0.05)高;与对照组(P<0.001)相比,2组糖尿病病人左室整体应变以及左室长轴心尖段、中段、基底段收缩期的平均峰值应变水平显著偏低,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降低(P<0.01).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Ⅱ型糖尿病人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收缩现象进行评价,并判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有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心脏MRI结合药物负荷试验中心肌收缩功能测定及心肌灌注评估心肌缺血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 1.5T 磁共振扫描仪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电影MR成像;利用MRI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FIESTA)序列及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获得左室短轴位MR图像及心肌灌注成像;ATP作为负荷药物, 0.15 mg•kg-1•min-1连续经肘静脉注射5 min,采用MASS软件包对左室各节段室壁运动进行半定量计分,同时对灌注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室壁运动异常(评分为2~4分)心肌节段的SIm、slope值较室壁运动正常组(评分为1分)低,无运动 (评分为4分)较中等程度运动减弱 (评分为2分)心肌节段的SIm、slope值低(P<0.05)。室壁无运动异常心肌节段较运动严重减弱 (评分为3分)心肌节段的slope值显著降低(P<0.05);其他无运动异常心肌节段与运动异常心肌节段之间的SIm值和slope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负荷状态下,室壁运动异常较正常心肌节段的SIm、slope值低 (P<0.05)。无运动异常心肌节段较运动异常心肌节段减弱(评分为2~3分)心肌节段的SIm、slope值低(P<0.05)。运动严重减弱较运动中等程度减弱心肌节段的slope值低(P<0.05)。结论:在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下,心肌灌注参数均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心肌灌注和心肌收缩功能具有关联性,可从不同角度反映心肌缺血程度,为诊断冠心病,准确判断心肌缺血程度、范围及冠心病治疗后复查疗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6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造影特点;方法:回顾了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左心室造影的表现;结果:1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心室造影均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其中左心室腔增大5例,室壁瘤形成2例,节段性室壁运动明显减弱至消失者8例,轻中度减弱者6例。左心室造影对冠状动脉造 影正常的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较心电图更明确;结论:左心室造影可提供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损伤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 LM-2000心脏医学图象处理系统的辅助下,应用多帧多相位定量测定法分析了17例正常人和24例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功能。结果表明,在正常左心室或冠心病组非缺血节段,相关系数 r 值和回归斜率 b 值高且其标准差小,在冠心病组的缺血节段,r 值和 b 值降低且其标准差增大(Pr<0.01,Pb<0.01)。分析180根辐射轴上室壁运动障碍的发生时相发现80%的辐射轴在收缩早期呈现室壁运动障碍,至收缩晚期仅见34%的辐射轴仍呈现室壁运动障碍。比较左心室整体功能参数(EF,1/3EF)及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指数(R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指数(CAI),发现 RI 与 CAI 关系最为密切。用 r 值和 b 值分析左心室节段性壁运动障碍具有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作者认为多帧多相位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定量测定法能确切地反映缺血心肌运动异常的时空不一致性;r 值和 b 值是评价左心室壁运动障碍的敏感指标,其特异性也高。本法能用于定量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肥厚型心肌病 (HCM)患者左心室纵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应变成像模式下 ,对 18例HCM患者和 17例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不同水平心肌节段在长轴方向上的应变曲线进行分析 ,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 HCM组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室壁节段 (P <0 .0 5 ) ;室间隔中段局部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别与室间隔厚度以及IVS/PW比值具有相关性 (r1=0 .76 2 ,r2 =0 .6 70 ,P <0 .0 1)。结论 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 ,且左室形态学异常与局部心肌功能的异常具有相关性 ;应变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构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左心室构型正常(LVN)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例,健康对照组25例,获取其心尖四腔、三腔及二腔二维图像,测定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左室各节段心内膜下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组基底段水平、中间段水平、心尖段水平各6节段纵向收缩期平均应变值及左室18节段平均应变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心肌缺血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肌纵向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评价心肌缺血的室壁局部收缩功能。方法35例心肌缺血、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心肌分为缺血组、非缺血组和正常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获得每个受检者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和应变率峰值(SRmax)。结果正常对照组内收缩期Smax和SRmax在左心室壁分布均衡;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收缩期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0.05)。结论VVI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节段性室壁运动,早期识别缺血心肌,对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TVI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2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不同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最大峰值速度(Vs)、最大心尖方向位移(Ds).结果:对照组不同心肌节段的Vs及Ds均为基底段较高,中间段减低.MI组心肌各节段平均Vs与Ds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两组左心室基底段Vs与D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高度相关.结论:QTVI技术可准确识别运动异常节段,是无创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定量、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四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four 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sRT-4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节段舒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左室收缩缩功能对左心室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心肌梗死组40例,其中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15例;正常组30例,均行实时四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左室分析软件获得整体及节段容积一时间曲线及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参数、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未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心肌梗死组左室16节段收缩同步性参数显著大于正常组(P<0.01),其中SDI与LVEF的相关系数r=-0.521,P<0.01.与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组16个节段的Dispes16、ESSI增大(P<0.05).结论 sRT-4DE能够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及收缩功能,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减退可影响左室室壁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治疗指导 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CM 患者60 例作为 DCM 组,另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期行NMPI 和核素心室造影显像(GBPI),DCM 组 治疗后行心功能核素显像复查。对比分析NMPI、GBPI 图像特征,比较DCM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变 化。结果 对照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心肌显影清晰,且各节段放射性分布基本均 匀;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位相图、直方图及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左室舒缩功能参数处于正常范围。DCM 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心腔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负荷状态下各壁放射性分布弥漫性 减低,可见放射性分布呈花斑样改变,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 室收缩,相位分布不均,相角程>60 °,舒张运动明显减弱,心功能参数低于对照组(P <0.05)。60 例DCM 患者中,NMPI 异常包括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5 例(8.33%),不均匀减低7 例(11.67%),均匀减低34 例(56.67%), 花斑样改变14 例(23.33%)。经治疗后,DCM 患者射血分数(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 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5)。结论 NMPI 技术是DCM 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一种可靠方法,关注 核素在心肌中的分布特征,对DCM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三维重建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3D TDI)方法,研究左室壁运动特点及左室不同部分的射血分数(EF).方法用重建的3D TDI的方法,对8只心尖部心肌梗死的活体羊模型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进行左室壁运动的测定和左室不同部分的EF测量.结果在四种不同的血流状态下,左室梗死区域的室壁运动振幅明显低于正常部分(P<0.001),整个左室、左室正常部分的EF明显高于梗死部分(P<0.001),左室正常部分的EF明显高于整个左室(0.0001<P<0.039).结论重建的3D TDI提供了一系列动态空间组织多普勒数据确定室壁异常运动区,并能测量左室不同部分的EF,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它有助于非侵入性心脏功能的估测.  相似文献   

1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兰  林英忠  李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2):1797-1798,1802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检测冠心病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对45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及48例冠心病组(异常组)进行左室壁各段心肌运动速度检测,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冠心病组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速度的降低和波形的改变。结论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对冠心病无创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临床确诊的2 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血流频谱快速充盈期(E) ,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 .6 2 ,P <0 .0 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舒张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周、术后2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应变率,分析它们的室壁运动,测量左室的射血分数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2个月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术前平均射血分数为0.468±0.076,术后2周增加为0.517±0.059(P<0.05),术后2个月则增加为0.587±0.038(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壁局部心肌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8例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心脏血池显像相位分析和左心功能测定,以1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相位分析法阳性者36例,而 LVEF 下降者30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前壁组,下壁组的相位角明显后滞,SD 增大;AVE、SD 测定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LVEF、1/3EF、1/3FF 在前壁组、下壁组明显下降,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PF 在前壁组、下壁组均明显延长,与正常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核素相位分析能客观地、直接地反映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室室壁的运动,显示其室壁运动的节段性改变;而 LVEF、1/3EF、1/3FF、TPF 可了解心室功能及代偿能力。两者结合起来,综合反映左心室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情况,在心肌梗塞的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诊断心肌缺血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0例心肌缺血患者及20例正常人相对应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采集其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的二维图像,测量6个节段的收缩期圆周应变值、圆周应变率、局部短轴缩短率,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值、圆周应变率、局部短轴缩短率在6个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乳头肌水平6个心肌节段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值、圆周应变率、局部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缺血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提供一种科学、客观、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IgM抗体(CBV-IgM)与核心素心肌显像的关系;了解CBV-IgM抗体与左室总体射血分数(EF)及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的关系;探讨心肌显像与心肌各节段EF值的关系.方法120例心肌炎患者用ELISA法测CBV-IgE抗体、99mTc-MIBI心肌显像(包括心肌断层、同心圆半定量分析);37例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左室总EF值及节段EF值和PER、PFR值;正常对照40例.结果120例中CBV-IgM抗体阳性85例(70.83%),对照组2例(5%),P《0.01.120例99mTc-MIBI心肌显像,放射性分布异常不均者105例(87.5%),对照组1例(2.5%),P《0.05;105例99mTc-MIBI心肌显像阳性中CBV-IgM抗体阳性82例(78.95%);37例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示左室总射血分数降低14例(37.8%),节段性EF值降低33例(89.19%);左室舒张功能(PFR)降低20例(54.05%);心肌显像放射性分布不均部位与节段EF降低部位的符合率达89.10%.结论核素心肌显像与心室造影对心肌炎有重要的临床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冉丛恺 《四川医学》2013,(10):1585-1586
目的 探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5例,经二位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和目测半定量室壁运动记分法分为普通运动减弱组(34例)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31例).通过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腔收缩功能、无心脏事件累计生存率等预后的差异.结果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组的收缩功能比普通运动严重,射血分数(32±5)%:(37±6)%,左室内径缩短率<25%,左室舒张期末内径(73±5):(67±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The ability of echocardiography to detect segmental ventricular asynergy was evaluated in 41 patients befor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Of 24 normal posterior wall segments by echocardiography, 23 were also normal by ventriculography, while one was hypokinetic. Of 17 asynergic posterior wall segments by echocardiography, 15 were asynergic and two were normal by ventriculography. Posterior wall excursion for the normal group was 1.30 +/- 0.18 cm (SD), while those demonstrating hypokinesis on ventriculography showed an excursion of 1.05 +/- 0.19 cm (P less than .005), and akinetic segments showed an excursion of 0.97 +/- 0.13 cm (P less than .005). In 15 patients, septal motion as determined by echocardiography was compared with the left anterior oblique ventriculogram. Of nine normal septal motions by echocardiography, seven were also normal by left anterior ventriculography (septal excursion, 0.84 +/- 0.25 cm). Of six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echocardiographic septal motion, four were normal and two were abnormal by ventriculography. Although normal echocardiographic septal motion correlated well with ventriculography, decreased septal excursion by echocardiography did 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