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关系,寻找能较好反映肝脏组织学损伤的无创检查指标。方法对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分别对以上5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在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Ⅲ型前胶原(PC-III)、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结果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70和-0.356,P值分别为0.02和0.0003);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与PC-Ⅲ、C-Ⅳ、HA和LN均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14、0.390、0.419、0.393及0.426、0.375、0.548、0.34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小板计数、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层粘连蛋白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LT、HBV DNA以及血清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2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LT、HBV DNA和纤维化标志物(HA、LN、PⅢP及CⅣ)的水平,并行肝活检检测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结果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纤维化程度较高。HBeAg阳性患者纤维化程度与HBV DNA呈负相关(r=-0.251,P<0.001),S≥3组水平最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与PⅢP水平呈正相关,其水平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结论 PⅢP水平可能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血清HBV DNA与肝脏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与39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检测405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水平,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Ⅳ-C、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增高,HBV-DNA( )组的血清Ⅳ一C、PⅢ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PⅢP在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方面其敏感性不如前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氮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其中HBV携带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48例,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正常对照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HA、LN、PⅢNP、C-Ⅳ在HBV携带者、CHB、慢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测定值升高的顺序为:慢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 CHB> HBV携带者.结论:应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是指导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非损伤性的良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脾肿大患者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93例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伴脾肿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7)。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研究组口服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收集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载量,脾脏弹性指数、脾脏大小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肝硬化、肝纤维化、HBV DNA载量、脾脏大小及弹性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水平均有下降,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0,P0.05);治疗后,研究组脾脏弹性指数、脾脏大小和门静脉内径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脾脏弹性指数和脾脏大小显著降低(P0.05),但门静脉内径无显著变化(t=0.496,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62%比73.91%,P0.0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2.13%比13.0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Bil(OR=3.016,P=0.001)、Ⅳ-C(OR=1.034,P=0.013)、复方鳖甲片治疗(OR=6.130,P=0.000)是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伴脾肿大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脾肿大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肝硬化和脾脏肿胀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78例慢性肝炎患者经肝脏活栓后常规病理检查,肝活检前同时采血检测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应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关系,透明质酸可反映中度以上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且呈正相关;肝脏存在纤维化时层粘蛋白水平升高,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升高与炎症活动度有关。结论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可不同程度反映肝纤维纤维化程度,可作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指标,透明质酸更可反映肝硬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取酶促速率法检测血清ALT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检测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结果:1 3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为(4.51±1.28)copies/ml,而血清ALT、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分别为32U/L,136ng/ml,11.27ng/ml,61ng/ml,64ng/ml,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载量与透明质酸水平正相关(r=0.915),但与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以及ALT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程度无相关性,但与透明质酸呈正相关,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要定期检查血清HBV DNA载量和透明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后肝纤维化逆转情况。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抗病毒治疗组(63例)和非抗病毒治疗组(29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行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ibroscan)检测及肝纤维化四项检测,包括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时Fibroscan值及肝纤维化四项变化情况,并分析Fibroscan值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治疗48周后Fibroscan值及HA、LN、Ⅳ-C、PⅢ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非抗病毒治疗组治疗48周后(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值与HA、LN、Ⅳ-C、PⅢP呈线性正相关(r=0.756、0.737、0.691、0.669,P=0.000、0.000、0.000、0.000)。结论抗病毒治疗能阻止、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而利用Fibroscan更易观察患者肝纤维化测量值动态变化,其对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NF α)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应用INF α1b治疗轻度、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3 6例 ,并与同期护肝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 3 4例作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Ⅲ型前胶原 (PCⅢ )和Ⅳ型胶原。结果 治疗组血清HA、LN、PCⅢ、Ⅳ型胶原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比对照组血清纤维化指标下降显著 (P <0 .0 1)。结论 用INF 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PVⅢ和Ⅳ-C水平,并与活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红软肝胶囊对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的影响.方法:以10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丹红软肝胶囊治疗,对照组52例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PDGF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 PCⅢ)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PDG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软肝胶囊可能通过抑制PDGF的分泌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病理学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于诊断肝脏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84例肝穿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连蛋白(LN)水平。对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与血清纤维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Ⅳ-C、HA、PⅢP、LN与肝组织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P<0.01)、0.316(P<0.01)、0.374(P<0.05)、0.066(P>0.05)。除LN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上升,且Ⅳ-C、HA、PⅢP的S3、S4期水平与S1、S2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4期作为早期肝硬化诊断标准,通过ROC曲线分析Ⅳ-C、HA、PⅢP、L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764、0.756、0.434。敏感度:Ⅳ-C>PⅢP>HA>LN;特异度:HA>Ⅳ-C>PⅢP>LN。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药物干预前后的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扶正化瘀胶囊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93例(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前后2次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并依据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和未减轻(或继续加重)的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减轻组36例,未减轻组57例),分析该两组肝组织炎症、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相应的血常规变化规律。结果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肝组织炎症程度的显著减轻。药物干预后,纤维化减轻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明显下降(t=3.34与t=3.17,P值均〈0.01),并显著低于未减轻组;但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纤维化减轻组伴有血清白蛋白升高(t=3.24,P〈0.01)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的下降,而未减轻组无类似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肝纤维化减轻与否的判断和药物疗效评价,而血清层黏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该病患者分治疗组36例,口服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肝泰乐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肝泰乐、恩替卡韦。追踪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HBV DNA、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和AL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抗纤维化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120例仅行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PCⅢ、HA、LN和Ⅳ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治疗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血清中HBV-DNA阴转者的降幅大于未阴转者(P<0.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其抗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近期影响.方法: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0例.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通过肝动脉插管注入肝脏,在移植后4、8 wk复查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酶),观察实验室指标改善、腹水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移植前后白蛋白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较术前有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水减轻或消失,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酶和层黏连蛋白较术前均有下降,其中Ⅲ型前胶原和透明质酸酶下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减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但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医用臭氧的抗纤维化作用及其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医用臭氧治疗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对照,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II)、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PCIII、HA、LN、IVC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阴转组与HBVDNA未阴转组比较,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8.3%,对照组为86.7%(x2=1.62,P0.05),HBeAg阴转率为42.1%,而对照组为0%(x2=5.02,P0.05),HBVDNA阴转率为27.6%,而对照组为0%(x2=3.01,P0.05)。结论医用臭氧可减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抗病毒作用呈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