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采用ATB分析仪及ATB Fungus3药敏板对分离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7份痰标本共检出真菌93株(17.3%),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占72.0%(67/93)。药敏结果显示分离真菌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酵母样真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志媛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1016-1016,1018
目的 研究本院真菌感染现状与耐药情况。方法 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及VITEK 32YBC卡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53份临床标本共分离真菌184株,检出率为33、27%,白色念珠菌仍为主要菌种;各种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仅应做好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而且要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念珠菌(Candida)是临床标本包括痰标本中分离率最高的真菌,而确诊的支气管肺念珠菌病(bronchopulmonarycandidiasis)在深部真菌病中并不常见.区分念珠菌的定植与感染非常困难,这导致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多困惑和混乱.  相似文献   

4.
皱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与表型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皱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差异性。方法 利用来源于真菌保守区核糖体基因和可变区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为靶序列,应用通用引物扩增13株非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基因组DNA,并将该PCR产物进行克隆、序列分析鉴定,将鉴定为皱落念珠菌的临床分-离株进一步作表型(CHROM念珠菌显色培养及API20CAUX真菌鉴定系统)分析。结果 有2株临床分离株基因型鉴定为皱落念珠菌,两者问同源性为100%,与皱落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10571T)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5%。但是,通过CHROM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系统进行表型分析,却均与热带念珠菌表型完全一致。结论 皱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表型与基因型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诊断治疗水平提高,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增多且复杂化,耐药现象也日趋普遍。酵母样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2001年1月~12月,笔者自本院医院感染的各类标本中检出酵母样真菌132株,现将其分布及耐药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①本组132例,其中男94例,女38例;年龄20~83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均有明显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痛等)。②菌株来源:包括痰标本77份,取自深部咳痰;咽标本14份;尿标本14份,取自冲洗后中段尿;深部静脉插管端10份;血培养10份;伤口分泌物3份;其他标本4份。③真菌培养鉴定:标本接种于TTC-沙保罗培养基上,30℃培养48小时,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艾滋病(AIDS)病人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和优势菌株,并检测AIDS病人病原真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发现该地区的耐药情况。方法分别取AIDS病人口咽、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标本,采用常规方法做真菌培养,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TMFUNGUS3试剂盒测定50株分离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体外敏感性。结果100株分离菌株中,念珠菌属为97株,其他菌属3株;其中白念珠菌85株,克柔念珠菌6株,热带念珠菌2株,光滑念珠菌1株。曲霉菌属2株,分别为烟曲霉和土曲霉;接合菌属1株,为根霉。结论新疆地区AIDS病人真菌感染仍以白念珠菌为优势菌种,并有罕见菌种出现。抗真菌药物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而唑类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快速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以PCR为基础的的检测和鉴定医学重要真菌的方法。方法 将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标记生物素的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经提取的各真菌DNA ,与固定在膜上的探针杂交。结果 所用的真菌通用引物可扩增12种临床常见的真菌DNA ,扩增片段长度在 35 0bp左右。 8种特异性探针分别与上述真菌PCR扩增产物杂交 ,结果表明 8种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通过 39例临床标本和 2 5例临床分离菌株的检测 ,PCR -反向杂交法与真菌培养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且鉴定时间也由传统培养鉴定方法约需 1周的时间缩短至 2天。结论 该方法可快速、正确地将 8种临床常见真菌鉴定到种水平 ,如经大量临床标本的检测验证 ,可望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真菌形态学及生化学特征,进行真菌的鉴定;调查医院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67例医院真菌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72份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真菌67株,检出率为93.1%。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最高(53.7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4.94%)、热带念珠菌(7.46%)、克柔念珠菌(7.46%),构成比与以往报道有差异;除念珠菌属外,还分离到曲霉属(13.43%)等真菌。结论 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正确地进行菌种的鉴定,对临床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系养殖鸡弯曲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规模化养殖鸡弯曲菌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北京市某规模化养殖场蛋鸡(养殖时间大于120d)和肉鸡(养殖时间小于42d)肛拭子标本,采用两种分离培养方案(80份蛋鸡和200份肉鸡标本直接经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培养,150份肉鸡标本经24h增菌后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培养)进行弯曲菌的微需氧(5%O2、10%CO2和85%N2)培养。从肉鸡标本中随机选取50份,提取病原菌DNA,进行弯曲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相同培养条件下生长菌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80份蛋鸡标本中分离到24株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30%;350份肉鸡标本未检测到弯曲菌。通过质谱菌落鉴定,205份标本检测到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58.6%;145份标本检测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1.4%。50份肉鸡粪便标本弯曲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北京市规模化养殖蛋鸡弯曲菌感染率较高,饲养时间较短的肉鸡未发现弯曲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近 2 0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大量使用 ,以及动静脉导管放置增多等因素 ,致使临床真菌感染增多[1,2 ] 。念珠菌是临床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菌。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培养分离的 117株念珠菌对二性霉素B等 4种抗真菌药的耐药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117株念珠菌是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临床血、痰、体液标本中分离培养而得 ,菌株均经bioMereuxVitek仪鉴定。二、体外药敏试验念珠菌接种于沙堡培养基 ,而后菌落转种于ATBF培养基培养 ,经bioMereuxVitek仪鉴定菌种后 ,取 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构成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确诊为VAP 的58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呼吸道吸引导管Ⅱ型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留取患者深部痰标本,镜检合格标本接种至培养基分离培养,普通细菌培养基采用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真菌培养采用沙保罗培养基,培养后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并发VAP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治疗结果。 结果 58例发生VAP肺结核患者共分离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71株[占68.3%(71/104)]、革兰阳性(G+)球菌8株[占7.7%(8/104)]、真菌25株[占24.0%(25/104)]。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6.0%(27/104)]、铜绿假单胞菌[占21.2%(22/104)]、白色念珠菌[占14.4%(15/104)]。2种及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患者26例[占44.8%(26/58)]。结论 肺结核并发VAP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院呼吸科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特点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法国Chron G A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生物梅里埃API 20 C AUX分离鉴定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真菌151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93株,占61.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30株,占19.9 %),光滑念珠菌(19株)占12.6%,近平滑念珠菌(3株)占2.0 % ,烟曲霉菌(2株)占1.3%,其他念珠菌(4株)占2.6% .5种抗真菌药物中,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唑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真菌临床分离率较高,且不同菌种间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应加强对真菌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预防及控制肺部真菌感染提供临床及实验室依据.方法 调查确诊或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病例507例,收集患者深部咯痰、气管导管吸出物、支气管镜套管吸出物及胸腔积液等标本,行真菌培养、分离、鉴定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真菌576株,其中白色念珠菌(377株,65.5%)仍为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10.8%)、近平滑念珠菌(6.8%)等]的检出率有所增加(P<0.05);本组患者中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3.6%)、恶性肿瘤(11.6%)、脑出血(10.1%)、重型颅脑损伤(9.7%)及肺结核(6.1%)为主;真菌感染的可能相关因素为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低蛋白血症、高龄(年龄≥60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等有创性治疗.体外药敏试验提示对真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真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而本组主要念珠菌对氟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本院肺部真菌感染呈增加趋势,对现有氟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性均有明显升高,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6—2011年炭疽芽胞杆菌感染和分布情况,为贵州省炭疽疫情的预防控制和炭疽病09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贵州省2006—2011年不同地区09830份疑似炭疽标本(外环境标本667份、患者标本151份和牲畜标本12份),采用传统的革兰染色镜检、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分离培养炭疽芽胞杆菌,运用青霉素抑制试验和噬菌体裂解试验对可疑炭疽芽胞杆菌菌落进行鉴定。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88株经传统细菌学方法鉴定为炭疽芽胞杆菌菌株pX01质粒上的PA基因和pX02质粒上的CAP基因。结果从830份标本中分离出88株炭疽芽胞杆菌,总检出率为10.60%。2007年分离出炭疽杆菌的阳性标本最多,占36.36%;其次为2009年,占29.55%。阳性标本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其次为毕节地区和黔南州;册亨县、织金县和望谟县为炭疽杆菌检出数较多的监测县。88株炭疽芽胞杆菌CAP基因均为阳性。除2007年2株炭疽菌株PA基因为阴性外,其余86株PA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贵州省炭疽疫源地面积广大,污染严重;检出的88株炭疽芽胞杆菌中97.73%的菌株同时具有两种毒力质粒,具有强致病性;该研究结果对贵州省炭疽疫情的预防控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肺结核病人合并真菌感染情况,方法真菌培养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结果162菌珠中白色念珠菌123珠(75.92%)热带念珠菌13珠(8.02%)光滑念珠菌6珠(3.70%)高里氏念珠菌4珠(2.47%)二性霉素B,益康唑,制霉菌素,氟康唑这4种抗真菌药物目前对念珠菌治疗疗效较强。结论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药减少真菌感染率的发生。治疗真菌感染时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减少真菌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手段不断开展,真菌感染日趋严重,其临床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老年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到的深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念珠菌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一定的差异,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的抗菌活性强,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性都很高.为此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1].  相似文献   

17.
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采自广东省 7个发生皮肤真菌病兔场的 146份病料的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 ,初步鉴定病原真菌有 2个属 3个种和 4个型即 :石膏样毛癣菌 (Ⅰ型 ,Ⅲ型 ,Ⅴ型 ) ,黄癣菌 (许兰氏原型 )及念珠菌属的热带念珠菌 ,未分类 2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人胃黏膜病损处的真菌,及其基因多样性,分析菌种进化分支与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用胃镜钳取有病损的胃黏膜标本65例(慢性胃炎52例,胃渍疡11例,胃癌2例).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 agar)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鉴定为真菌的菌株样本按照病损程度分组,随机抽取菌株样本进行ITS序列检测,并比对同源性,建立进化树,分析菌株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分离培养出真菌菌株34个(34/65,52.3%),真菌阳性率在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样本中分别为44.2%(23/52),818%(9/11),1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3,P=0.030).进行ITS序列检测的18个菌株申请GenBank序列注册号为GQ280298-GQ280334,建立系统进化树显示真菌菌株某些进化分支与胃黏膜痛损有密切关系.结论:不同进化分支的真菌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的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科院内感染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47例儿科院内感染的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医院感染资料及送检标本的病原菌鉴定结果。对被诊断为院内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患儿进行标本采集,接种于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后,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扩增,通过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47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共发生269例次感染。发生感染部位中,主要以呼吸道(上呼吸道98例次、下呼吸道57例次)与胃肠道(45例次)为主,其余依次为切口、泌尿系统、血液、皮肤、腹腔、其他部位。共检出病原菌2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2株,革兰阳性菌56株,真菌25株,病毒42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9.45%)、大肠埃希菌(12.00%)、铜绿假单胞菌(6.55%)。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82%)与表皮葡萄球菌(4.36%)。真菌以白色念珠菌(5.82%)为主,病毒以轮状病毒(8.73%)为主。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分离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6株)、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20.
肺部真菌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真菌 (fungi)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估计在生物群中真菌有近万属 ,约 10万余种 ,其中约 5 0余种对人体致病 ,2 0余种能引起全身感染。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人类感染性疾病 ,分浅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两大类。浅表真菌病为真菌侵犯表皮、毛发和指 (趾 )甲板。深部真菌感染(deepfungalinfection)指真菌侵犯真皮、粘膜和内脏。上海医科大学真菌室统计 ,建国后 3 7年内共检出深部标本 2 1840份、阳性 9610份。其中酵母菌占 79 3 2 % ,霉菌占2 0 0 4% ,放线菌占 0 2 1%。在酵母菌中白色念珠菌占5 8 15 % ,新型隐球菌占 4 0 8%。霉菌中病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