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建云 《中医药学刊》2003,21(8):1287-1288
金元医家,学有渊源,又不拘本本;既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倾听临床实践的声音。尊重客观临床实践方面的收获.这是他们取得自身学术成就的根本要则。他们没有纸上谈兵,而是真正弘扬了中医学本身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实用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让理论自觉地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在实践的检验中来证实原有的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2.
金元医家 ,学有渊源 ,又不拘本本 ;既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 ,又重视倾听临床实践的声音 ,尊重客观临床实践方面的收获 ,这是他们取得自身学术成就的根本要则。他们没有纸上谈兵 ,而是真正弘扬了中医学本身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实用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让理论自觉地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在实践的检验中来证实原有的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3.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李时珍一生从事医药实践活动并且加以理论升华与总结的结晶,既含有李时珍本人原创性的研究成就,又是他继承、发扬前人医药经验和高度重视历代医药著作等书本知识取得的成果。本文对《纲目》的文献资料构成成分进行梳理,对《纲目》文献引用的数目,《纲目》和《证类本草》的源流关系,李时珍编纂《纲目》所查阅、参考的文献作文献学方面的探讨与考证,以便更好地解读《纲目》。  相似文献   

4.
中药汤剂具有加减灵活、容易吸收、疗效迅速等特点,是中医临证运用最多的剂型。李时珍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历代医家非常重视中药汤剂的煎法,认为汤剂作用的大小、取效缓急与煎药的方法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煎药,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防止部分副作用,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探远的医学巨著。是书不仅反映了李时珍在本草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而且对中医临床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书考八百余家,对前贤之说崇尚备至,且注重实地调查和医疗实践,善于总结经验,“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朱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数言。”造就了李时珍宏富的学识,精速的医术。他既精于内治,对外治之法亦未尝或废。所以,在《本草纲目》这部谈医理、  相似文献   

6.
李时珍及其钜著《本草纲目》,众所周知,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正确利用李时珍人文资源,继承李时珍文化遗产,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是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愿望的。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研究李时珍掀起了高潮,形成了热潮,使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利用。然而,近年来却有少数李姓不俏子孙自称是李时珍的后代,打着李时珍这块金宁招牌,抬高自己的身价,到处招摇撞骗,猎取钱财,甚至做出某些不法之举。对于这个很严肃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因为这是个属于严重侵犯李时珍知识产权的重大问题,也亵渎了李时珍的崇高声誉。为此,必须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生者 ,活也。所谓养生 ,即保养身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无病养身 ,益生防病 ,减缓衰老 ,强身延年等生活理念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养生之药 ,在保健身体健康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堪称养生药之大全。诸如“长生”“不老”“耐老”“益寿”“延年”“不夭”“不饥”以及“轻身”“耳聪目明”“坚发齿”“生毛发”“乌髭”“悦泽人面”“好颜色”等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此类药物竟有四五百种之多 ,一些药物经现代药学科学研究证明 ,确有养身益生 ,抗病防衰 ,益寿延年的作用 ,故将李时珍《本草纲目…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蕲州名士顾景星在所著《白茅堂文集》中撰写《李时珍传》,他记述李时珍说:“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以神仙白命,岂偶然?”又说他“年七十六,预定死期。”不难看出,李时珍对于道家功夫的造诣是十分深刻的。纵观《本草纲目》,更加清楚地看到: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把医、道文化结合得最好的方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时珍曰“紫草味甘咸而气寒”,善清血分之热,能行血滞,凉血热,泻热毒,其性平和,凉血不峻,活而不妄,为凉血活血解毒之要药。我常用紫草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个人认为,慢性肝炎(迁延、活动)的病理特点,大多为“湿热毒瘀”,“瘀热”是其病理核心。“瘀热”日久,既可伤阴损阳,又可耗气伤血,进而使病情迁延反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时珍生平事迹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思路和科研路径,证明李时珍的工作态度和博考精研,大胆创新的精神正是新时期科研工作者的典范。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李时珍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阐述李时珍成为大师的必然过程。李时珍具有勤于调查研究和勇于实践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富有改革创新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虎刺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志  张宏伟 《中药材》2003,26(10):762-764
最早记载于《证类本草》的“虎刺”,经考证并非《开宝本草》中的“伏牛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归并于“伏牛花”项下是不正确的。虎刺的原植物为茜草科的虎刺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f.。  相似文献   

12.
宣木瓜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宣木瓜,又名皱皮木瓜、铁脚梨,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成熟果实。宣木瓜为安徽道地药材,以宣城地区所产的品质优良,特称“宣木瓜”。正如《本草图经》云:“木瓜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木瓜味清甜,肉软滑,又多汁,既可生吃,又可作佳肴,是我国特有的药食两用保健型水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木瓜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  相似文献   

13.
25年前本人编辑《中国植物志》,研究菊科艾蒿类植物,首次到李时珍家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考察,当时应蕲春县科委要求,写了“考察李时珍家乡后的三则建议”(湖北日报1981.12.22)。建议成立“李时珍研究会”及有关研究机构,组织科、教、生产及多学科人才,共同研究、开发李时珍家乡的药材及其他土特产等。1986年本人陪同仰慕李时珍业绩的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及他的助手鲁桂珍博士(Dr.G.Z.Lu)考察了李时珍家乡。90年代初,在上级关怀下先后成立了“李时珍中医药研究所”及“李时珍研究会”。(即今“中国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25年后的今天,喜看李时珍事业有很大的发展。本人为李时珍事业“鼓”与“呼”,希望李时珍事业不断“创新”、更进一步发展。本人也一如既往地为该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几则感想与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金生  张志斌  汪惟刚  侯酉娟  李强 《中医杂志》2018,(11):903-906,914
"引文溯源"是为《本草纲目》引文量身而设的研究新法,该方法既可映衬体察李时珍"博极群书""翦繁去复"之伟绩,又可弥补《本草纲目》某些引而不确、注而不明的弊端。明确引文之源是缕清相关学术源流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本草纲目》原文高度存真与引文高度精确之间达到妥当平衡,要将校勘与溯源剥离开来,分别处理。具体的方法是,考核认定李时珍所引用的正确书目,依据《本草纲目》所引之文,逐一核准它们的出处与原始文字,以达到既不伤《本草纲目》之真又展示引文来源之目的,如此溯源所得的文字可供直接引用。  相似文献   

15.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结合自身的实践,并批判性继承前人的著述下完成的,最能体现其批判性继承态度的是他的辨疑思想。他运用辨音析字、探本求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大量药物的名称、药性、结构、外形、用法、功效等进行辨疑、正误;同时,他的辨疑思想又体现了格物穷理、知行合一、实事求是和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对其辨疑思想的研究和梳理可以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李时珍的整个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本草纲目》(以下简称《纲目》)是中国医药学名著。该书充分体现了李时珍对科研方法的正确运用。从《纲目》探讨李时珍的科研方法,对今天的研究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文献综述法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马克思曾说:“这种劳动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世界上任何重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继承前人业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历代医家的事迹也说明了这个真理。李时珍撰写的《纲目》,与他“渔猎群书,搜罗百氏……书考八百余家”的文献综述是分不开的。有人考证李时珍的文  相似文献   

17.
在研读<本草纲目>的基础上,认为<本草纲目>记载治疗健忘中药不仅数量多,而且又有新的补充.李时珍精心选录强记益智药物和方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文献考察,注意实践细节,突出实际疗效.李时珍在汇集强记益智药方的同时,还逐一探讨其强记益智的作用机理,论述其治疗健忘的辨证用药经验.在解释强记药物时,李时珍喜用比物立象的方法,并引申为以脏治脏、以脏补脏.在探索作用机理时,李时珍主张调补五脏增智慧,并认为养心、补肾、健脾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强调通利浊邪止忘事,认为清热化痰是其基本治法,而开心孔、利经络、通九窍、去恶血也是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全面的论述了魏稼教授治学针灸的特色。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钻研针灸理论著作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于临床,且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新疗法,最后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三是重视虚心向人请教既注重提问方式,又倡导善巧求学,特别是求学的对象不局限于名人、名师,而是包括众多的能者、贤者。  相似文献   

19.
李时珍生活在明朝,当时读书人一心向往的出路就是科举考试,中秀才、举人、进士,然后青云直上。李时珍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封建社会的历史环境。他考中秀才后,又连考三次举人,皆不中。后来,沾了儿子的光,被敕封“文林郎”蓬溪知县。尽管是虚职衔的七品官,可李时珍和他的儿子还都引以为是光宗耀祖的历史。李时珍在他写的《本草纲目》序例第一卷——历代诸家本草中介绍自撰的《本草纲目》时,郑重其事地写道:“明楚府奉祠,  相似文献   

20.
走上临床,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这是学医的必由之路。俗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这是说脉诊难学;又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这是说切脉虽似玄虚难懂,但通过临床,多实践,多切脉,识别各种不同脉象还是不难的。初上临床者,常感到学习了许多基础知识,不知具体如何应用,如何有机地将书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