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治疗的剂量与效果。方法9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应用9.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6600cGy/200cGy/33次。在保证95%计划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2种计划下脊髓、双肺、心脏正常组织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剂量不均匀性指数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P〈0.05);调强放疗计划下脊髓、双肺、心脏正常组织剂量分别为(2539.4±751.9)、(1464.5±226.1)、(27.8±17.2)cGy,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下分别为(2292±720.2)、(1794.3±414.5)、(20.1±11.3)cGy,调强放疗计划下脊髓和双肺辐射剂量低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疗可提高靶区剂量适形度与靶区剂量均匀性,降低正常肺组织及脊髓最大受量,且心脏受量控制在组织耐受量以下,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混合射线计划、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在靶区覆盖率和正常组织剂量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放射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CT扫描,在CT图像上勾画胸壁、内乳区、心脏、同侧肺和对侧乳腺,每例患者均设计3种不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选择最优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结果:3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比较,对于总计划靶区(PTV),3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对于内乳区PTV,分段切线野计划(V47.5:95.19±3.90%)、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V47.5:96.83%±4.56%)与常规混合射线计划(V47.5:88.16±7.77%)相比,剂量更均匀;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都明显多于其他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对于心脏和肺,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与部分扩大切线野计划(心脏11.97±3.54Gy,肺13.39±1.97Gy)、常规混合射线计划(心脏11.18±2.53Gy,肺13.17±2.03Gy)相比,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将分段切线野计划和调强计划比较,对于总PTV,两种治疗计划的覆盖率都是令人满意的。内乳区PTV的高剂量区VD105%、VD110%、VD115%和VD120%两种计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计划的高剂量区都较小。调强放射治疗计划(CI:0.64±0.02)的靶区适形性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CI:0.45±0.02)。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心脏:19.03±3.48Gy;肺:15.58±2.01Gy)心脏和同侧肺的平均剂量高于分段切线野计划(心脏:8.47±2.30Gy;肺:12.20±2.20Gy),还使得心脏和同侧肺的V5-10较大。对侧乳腺,2种计划的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分段切线野技术1.00±0.02Gy,调强放射治疗技术1.08±0.25Gy)。结论:分段切线野计划较好地平衡了靶区覆盖完整性和保护正常组织,对于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和内乳区照射患者有一定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并观察照射后的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14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43例整体调强计划选择3个针对胸壁靶区、2个针对锁骨上靶区、1个针对总的靶区共6个照射野进行整体逆向调强计划,103例患者计划选择胸壁靶区2个切线野的三维适形,再衔接锁骨上靶区单野6MVX线和9MeV电子线混合照射的适形接野计划。计划处方剂量均为25次50Gy,90%的靶区达到处方剂量;并分别对胸壁靶区、锁骨上靶区、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进行比较。结果胸壁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比适形接野计划降低了最大剂量,提高了最小剂量,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锁骨上靶区整体调强计划最小剂量、平均剂量、95%处方剂量包含的靶区体积均有明显的提高,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有显著的改善。危及器官整体调强计划同侧肺V30、心脏V10、V30、Dmean均低于适形接野计划,而V5、V10、心脏V5高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对侧肺Dmean、对侧乳腺Dmean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生Ⅱ级以上放射性皮炎38%,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的前提下,应用整体调强技术能明显改善锁骨上靶区的剂量,提高胸壁靶区和锁骨上靶区的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在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IMRT放疗和TD放疗的中段食管癌患者共83例,通过布野及定位拍片,应用Pinnacle39.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IMRT放疗和TD放疗,最后评估平均剂量、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9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心脏受到30~40 Gy剂量的体积、脊髓的最大剂量、双肺受到5、20和30 Gy剂量的体积、正常组织的平均剂量、适形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指标。结果 TD计划下靶区适形性和靶区均匀性均显著优于IMRT计划(P0.05),5%器官体积所受剂量也显著优于IMRT计划(P0.05)。在危及器官受量比较中,IMRT计划在患者双肺受到20和30 Gy剂量的体积受量显著大于TD计划(P0.05),二者在其他指标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调强放疗技术相比,螺旋断层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可以更好地提高靶区适形性和靶区均匀性,同时降低双肺的最大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区的移位及体积变化对其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3例,均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期间肿瘤区移位、大体肿瘤靶区(GTV)体积变化,及GTV剂量、临床靶区(CTV)剂量、计划靶区(PTV)剂量及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40、60 Gy时肿瘤区前后移位、左右移位的显著移位率均高于20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首次定位时比较,二次定位时GTV总体积、最大横径、长度较小,GTV D100(100%靶体积所受照剂量)、D95、D90、1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95及V90较低;CTV及PTV的D100、D95、D90、V100、V95及V90均较小(P<0.05)。靶区移位相同时,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CTV及PTV的D100、D95、D90、V100、V95及V90均少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者(P<0.05)。二次定位的脊髓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左肺平均剂量及右肺平均剂量均小于首次定位时(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过程中肿瘤区可能发生移位及体积变化,对于靶区有明显变化及移位发生的病例,尤其是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病例,临床可采用CT二次定位并更改放疗计划、加强放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从而改善肿瘤区域的照射精度、受照剂量,减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前列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中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分别对12例前列腺癌患者运用Oncentra MasterPlan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均为7 200cGy。在保证95%计划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前提下,比较两种方法靶区和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放疗与调强放疗都可达到处方剂量95%体积计划靶区的要求。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适形度指数(CI)分别为0.75±0.04、0.67±0.03,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1.06±0.02,1.08±0.02。调强放疗的CI和HI均优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中,直肠V40、V50、V70、靶区平均受量(Dmean)均低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强放疗中,双侧股骨头的Dmax低于三维适形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优于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各向异性算法(AAA)与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形成的治疗计划,分析在靶区的剂量均匀性HI、靶区适形度CI、双肺照射剂量与体积以及心脏照射剂量与体积的差异。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20例逆向调强计划和20例正向调强计划,6 MV X线处方剂量靶区为50 Gy,分别用AAA算法和PBC算法模型计算,在两种算法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双肺与心脏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逆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与PBC算法基本相似;靶区平均剂量低于PBC算法73.91 c Gy,均匀性指数HI高于PBC算法2.5%,双肺的V20高于PBC算法2.5%,心脏平均受照剂量低于PBC算法53.39 c Gy。靶区适形数CI显著高于PBC算法5.7%。正向调强中AAA算法超过处方剂量的体积高于PBC算法8.5%,靶区平均剂量高于PBC算法91.03 c Gy,均匀性高于PBC算法10.1%,心脏平均受照剂量高于PBC算法3.37 c Gy;适形指数CI高于PBC算法5.9%,肺的V20显著高于PBC算法0.9%(P0.05)。结论乳腺癌调强计划AAA算法适形度优于PBC算法,但肺V20高于PBC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晚期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普通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对比。材料与方法:应用瑞典ELEKTA公司生产的Preciseplan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计划系统对中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双侧对穿野计划。根据靶区的剂量分布及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来对这些计划进行比较。结果: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远远好于其他计划。在靶区覆盖剂量相近的情况下,IMRT计划较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与此同时,IMRT能够给予靶区较高的单次剂量和总剂量。结论:在中晚期鼻咽癌的放疗中,与普通方法相比,IMRT的方法在改善肿瘤靶区高剂量覆盖的同时,也明显地改进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而满足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时,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常规切线野、四野调强与五野调强三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 F。所有计划达到50 Gy剂量覆盖95%靶区体积要求。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PTV靶区内平均剂量及高于处方剂量105%(52.5 Gy)、110%(55 Gy)的受照体积比较,常规切线野与两种调强技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V20、V40及平均剂量中,常规切线照射组均高于四野、五野调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调强技术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肺接受10 Gy的受照体积,五野调强组V1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常规切线野与四野调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脏V30、V40、平均剂量方面,四野及五野调强可明显减少心脏照射剂量及体积,与常规切线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调强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方面要明显强于常规切线野技术,且可减少肺及心脏的受照剂量及体积;五野调强与四野调强相比,在各方面没有显著优势,且增加了患侧肺受低剂量(10 Gy)照射的体积。因而,四野调强技术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前列腺癌不同的照射方法,以明确前列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sCRT)改善生活质量的优势。方法:选用2000-09/2004-09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5例T1,T2,T3前列腺癌病例,随机分3组,每组15例,分别用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3个不同放射治疗技术,适行放疗采用CMS公司FOCUS2.6.1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治疗计划,计划的总剂量均为70Gy。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3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靶区剂量要求,但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靶区剂量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P<0.05),而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四野适形放射治疗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常规四野、四野适形、六野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适形指数分别为0.33,0.55,0.56;50%直肠的受照射剂量为47.48,39.15,38.45Gy,50%膀胱受照射剂量为49.32,9.42,3.11Gy,股骨头最大剂量为49.84,34.00,26.24Gy。常规放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5.2±2.90)分,而四野适形、六野适形组为(18.30±3.90),(19.10±4.30)分,明显优于常规放射(P<0.05)。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规设野方法基本能满足靶区剂量学要求,然而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计划。3D-CRT的主要优势在于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剂量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治疗的58例宫颈癌患者,勾画靶区,按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组(A组)及固定野调强放疗(B组)分别进行计划。结果A组的HI指数、股骨头的平均受照剂量低于B组。结论在宫颈癌的放疗中,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比较理想,可以更好的保护股骨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脑放疗的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FIF-IMRT)与固定野逆向优化调强(FFIO-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需行全脑放疗患者20例,采用Pinnacle39. 10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2种计划均用6 MV X射线,处方剂量均为40 Gy,2 Gy/次,共20次。FIF-IMRT计划选270°、90°为主野,适当调整准直器角度,使双眼球重叠,在每个主野方向手动添加1~2个子野降低高剂量。FFIO-IMRT计划7野均分调强,通过反复改变优化参数来达到临床要求的剂量分布。比较2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①靶区方面:与FFIO-IMRT计划相比,FIF-IMRT计划的计划靶区(PTV)的V105%、D50%升高,Dmin、Dmax、V95%、V110%、D2%、D9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的CI低于FFIO-IMRT,HI却高于FFIO-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FIF-IMRT计划子野数、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计划设计时间均较FFIO-IMRT显著降低(P 0. 05)。②危及器官左右晶体、左右眼球、脊髓、左右视神经方面,FIF-IMRT计划低于FFIO-IMRT计划,晶体尤为明显,除左右视神经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①2种计划的靶区均达到临床剂量学要求。②FIF-IMRT计划在靶区的适形性上虽差于FFIO-IMRT计划,但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远好于FFIO-IMRT计划。③由于FIF-IMRT计划的单次治疗时间显著减少,因此降低了器官运动带来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机器的损耗,提高了机器执行效率。④FIF-IMRT计划设计简单易行,在基层医院也较容易实现。故全脑放疗推荐野中野正向静态调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3DCRT、IMRT设计计划,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三种放疗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适形指数(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99.1%和0.84)(P均<0.05)。结论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CRT及3DCRT。  相似文献   

14.
<正>食管癌常规放疗的疗效不明显,5年生存率8%~10%,失败的原因为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学和三维适形放射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在靶区确定,剂量分布均匀性,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容积及剂量均有优势,在鼻咽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癌等的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治疗的随机对比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但食管癌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三种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常规二野照射(2D-RT)在食管癌照射中的剂量学优势,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CT虚拟图像上分别设计2D-RT、3D-CRT和IMRT 3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PTV靶区各项参数及肺、脊髓、心脏等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和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结果①3种计划的CI有显著性差异:IMRT最大,3D-CRT次之,2D-RT最差(P0.001)。IMRT计划HI低于3D-CRT和2D-RT(P0.05)。②IMRT脊髓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和V40及双肺10 Gy以上的受照射体积均低于3D-CRT和2D-RT(P0.05)。③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计划CI及双肺V5高于3D-CRT和2D-RT(P0.05),HI和脊髓最大剂量低于3D-CRT和2D-RT(P0.05)。④胸中下段食管IMRT计划CI及双肺V5高于3D-CRT和2D-RT(P0.05),HI、双肺10 Gy以上的受照射体积及心脏V40小于3D-CRT和2D-RT(P0.05)。结论无论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还是胸中下段食管癌采用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2D-RT和3D-C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调强适形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常规二野照射(2D-RT)在食管癌照射中的剂量学优势,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在1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CT虚拟图像上分别设计2D-RT、3D-CRT和IMRT 3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PTV靶区各项参数及肺、脊髓、心脏等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和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结果①3种计划的CI有显著性差异:IMRT最大,3D-CRT次之,2D-RT最差(P〈0.001)。IMRT计划HI低于3D-CRT和2D-RT(P〈0.05)。②IMRT脊髓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和V40及双肺10 Gy以上的受照射体积均低于3D-CRT和2D-RT(P〈0.05)。③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IMRT计划CI及双肺V5高于3D-CRT和2D-RT(P〈0.05),HI和脊髓最大剂量低于3D-CRT和2D-RT(P〈0.05)。④胸中下段食管IMRT计划CI及双肺V5高于3D-CRT和2D-RT(P〈0.05),HI、双肺10 Gy以上的受照射体积及心脏V40小于3D-CRT和2D-RT(P〈0.05)。结论无论是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还是胸中下段食管癌采用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靶区适形度、正常组织保护方面均优于2D-RT和3D-CRT。  相似文献   

17.
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手术联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由于腮腺等器官紧贴头颈部癌的放射靶区,常规放射治疗会造成持续性口干症、其他口腔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高度适形的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头颈部调强放疗改善了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了口干症等放疗副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证、手术与放疗的间隔时间、临床和计划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耙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患者,对其中的17例复发组患者设5~7个适形野,5次/周,2 Gy/次,放疗至20~28 Gy后,改超分割照射1.5 Gy/次,每日2次,间隔6 h,10次/周,放疗至总量50~58 Gy,休息1~2周后腔内近距离治疗1~2次,1次/周,5 Gy/次。对19例残存组患者适形放疗5次/周,2 Gy/次,总量至68~72 Gy后,休息1~2周后追加腔内近距离治疗1~2次,1次/周,5 Gy/次。结果适形放疗90%以上等剂量曲线适形靶区,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一般,所有患者经适当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未出现严重的放疗并发症,近期疗效复发组和残存组(CR+PR)分别为88.23%和89.47%。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腔内近距离治疗,作为治疗鼻咽癌复发与局部残存病灶的一种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建议近距离治疗时采用放置后装模的CT图像进行参考点选择。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常规放疗的疗效不明显,5年生存率8%~10%,失败的原因为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20世纪90年代随着影像学和三维适形放射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在靶区确定,剂量分布均匀性,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射容积及剂量均有优势,在鼻咽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癌等的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治疗的随机对比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但食管癌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像引导下脑转移瘤全脑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加量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影像引导下脑转移瘤全脑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加量治疗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近期疗效、照射治疗接受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66.7%,中位生存时间7.5个月,死亡12例(33.3%)。大体肿瘤体积所受最高计量(64.3±7.1)Gy,最低剂量(60.9±9.5)G y,平均剂量为(61.1±5.4)G y。正常器官及组织所受剂量均符合限制要求。患者中出现脑组织水肿14例(38.9%)。结论:影像引导下脑转移瘤全脑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加量治疗精度更高,局部控制率提升,患者生存期延长且降低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