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治疗就是利用射线进入体内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来治疗特定的疾病。由于它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所以又被称为肿瘤放射治疗学。当然,放射治疗还可用于一些良性疾病或良性肿瘤的治疗,如疤痕疙瘩、垂体肿瘤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降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案。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优于实施了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现代快中子临床应用的生物学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艺  冯炎 《中国肿瘤》1997,6(3):13-14
快中子是由回旋加速器等产生的不带电粒子。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15000例患者接受了快中子治疗。在唾液腺、副鼻窦、软组织、前列腺和直肠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优于低LET射线的疗效,因而受到放射肿瘤学界重视。快中子在介质中以指数方式衰减,不具有其他高LET射线的物理特点如质子、负π介子的Bragg峰型的剂量曲线。14MeV快中子线束的深度剂量曲线与钻-60γ线相似。因而与低LET射线相比,快中子的优越性在于它特有的生物学特点,而不是物理特性。一、快中子的生物学特点1.RBE值相对生物效应(RBE)指与250KVX线相比较,在相等生物效…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李国文等在其文章“52例早期食管癌10年生存报告”(刊登在1995年第4期)中提及早期食管癌的放疗剂量和生存率的相互关系,认为5000cGy~5500cGy/5~5.5周为宜,我们读后有几点年看法,供讨论:1.从该文中可以知道,其资料属于回顾性以及非随机性的研究。按通常的经验,其总剂量是决定于肿瘤退缩情况,若敏感的肿瘤所给的剂量则低,而退缩慢的肿瘤,就会给以较高剂量,因而在决定所给的剂量时已有放疗大夫的主观倾向性包含在内。故若设想随机性把上面分成2个剂量组以了解剂量和生存率的关系,那么,在大于55Gy的高剂量治疗组的病人中会有部…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乳房重建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复发,但术后放疗对重建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及技术实施上的难点成为近年来引起关注的特殊临床问题[1].笔者回顾28例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术加即时乳房重建及放疗后的近期结果 ,分析即时乳房重建后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显著改善全乳切线野照射中靶区与邻近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分布,然而各放疗单位优化设计全乳IMRT计划的方法仍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IMRT的多种计划设计,以探讨最优化的设计方法.方法: 选择1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病例进行全乳放射治疗的常规、正向与逆向计划设计.用子野总数、总跳数等评价计划效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差异.结果: 正向IMRT计划包括人工优化法(M0)、多点强制均匀优化法(P0)和自动逆向优化法(A0)等3种,子野总数的中位数分别是5、5.5和5个,逆向IMRT的中位数为20个.总跳数分别为225.8、228.4、226.4和345.8.在正向调强计划中,靶区覆盖率和剂量分布均匀性以A0计划较好(P≤0.01),而心脏、同侧肺、肝脏、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D<,mean>)在A0和P0计划中明显小于M0计划(P≤0.05).逆向IMRT计划在改善PTV剂量分布均匀性以及减少OARs照射上较正向IMRT计划更好(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全乳IMRT计划设计的方法,以正向计划中A0优化法在效率和剂量学优势上最适合.逆向IMRT计划较正向计划体现了更好的剂量学优势,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成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乳腺癌骨转移接受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局部控制及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收治的186例乳腺癌术后因骨转移而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323处骨转移灶接受了放疗,316处有临床症状.放疗技术采用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的 60Co或6MV X线,照射剂量范围为20~60 Gy,中位剂量30 Gy.结果:乳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在胸腰椎、肋骨和髂骨.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术后首发为单纯骨转移的11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5个月.放疗后临床缓解(PR CR)者占90.8%(287/316处),完全缓解者占42.1%(133/316处).临床症状缓解起始时间在4周以内者占75.3%(238/316),缓解持续中位时间为23个月.生物等效剂量达到39 Gy及以上剂量组患者的中位缓解时间在22个月及以上,而30 Gy及以下者仅为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情况、转移淋巴结数目、内脏转移情况、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射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大部分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缓解时间约占中位生存时间的2/3.生物等效剂量达到39 Gy及以上能获得更长的缓解时间.激素受体情况、转移淋巴结数目、内脏转移情况、初发单/多发骨转移情况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放射生物模型的特性,以寻求评价乳腺癌放疗计划合理的放射生物模型.方法 比较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和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的NTCP两种模型和TCP四种模型,计算相同DVH数据所得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同一模型中,输入DVH数据的形式、参数的选择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假设全肺平均照射30 Gy剂量时,NTCP-RSM模型预测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2%,NTCP-Lyman模型预测的为54%.以发生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1%为例,NTCP-RSM模型对应的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28 Gy,而NTCP-Lyman模型对应的为40 Cy.应用LQ-Poisson-TCP模型、Poisson-TCP模型、Logit-TCP模型和Zaider-TCP模型,计算相同DVH数据库的平均TCP分别为21.1%、38.4%、41.0%和80.8%(P=0.000).采用不同栅格大小计算的NTCP/TCP结果差别较小.计算时采用物理剂量或LQED2剂量对NTCP/TCP结果有一定影响,采用物理剂量时的结果稍大.ft.和p值、肿瘤细胞密度、D50值和DVH简化方法对TCP的影响显著(P=0.000).结论 评价和优化乳腺癌放疗计划选择放射生物模型时,以NTCP-Lyman模型计算放射性肺炎和以NTCP-RSM模型计算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比较合理.TCP模型以LQ-Poisson-TCP模型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影响预测结果最大的是模型参数值的选取,选择时需要加以注意.这些模型目前有助于对不同治疗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而不是给出对临床实际结果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